大唐往事(245):老幹部許敬宗的官場史

第二篇 盛世歡筵:權杖的遊戲(37)


要講第二個宰相,是許敬宗。

官場上有一種人,腳踩兩隻船,總能不翻船。

許敬宗就是這種人。

說起來許敬宗也是個老幹部。他跟李世民差不多年紀,早年在隋朝做個小官。宇文化及揚州兵變,許敬宗父親許善心被殺,他自己苦苦求饒才保住小命,為這事還留下個汙點,說他沒骨氣向仇人討饒。後來他投靠瓦崗軍,跟魏徵同志一個辦公室,都是李密的秘書(記室)。李密失敗又投靠唐朝,這裡他比魏徵幸運,魏徵去了李建成手下,他則被李世民招為秦王府學士。李世民那個學士大家知道,實際是他搶班奪權的小班子。

有了這個資本,他在貞觀時期總體混得不錯,有點小波折,不影響升官,順順當當幹到部級高官(中書侍郞、銀青光祿大夫,相當於正部級副部長)。尤其重要的:後期李世民安排他到太子李治手下任職(太子右庶子,東宮領導班子成員),照慣例,這基本就是未來宰相的節奏。

果然,李治一上臺,他被提一級做了部長(禮部尚書),正式進入三品大員行列。但也是從這時起,許敬宗再次捲入政治鬥爭的漩渦。

第一次鬥爭不那麼明顯。當時許敬宗把孫女嫁給廣東大土豪馮家,收了不少彩禮,結果‘有司劾舉,下除鄭州刺史’,被有關部門檢舉,遭到貶官處分。

這處分有點過了。

彩禮不是一般求人辦事的禮金,翻遍《唐律疏義》,你也找不出哪條規定說彩禮該收多少。

這還是政治鬥爭的結果。

大唐往事(245):老幹部許敬宗的官場史

唐律疏議

長久以來,許敬宗就不屬於長孫無忌一黨。他比較著名的一個事,是在前太子李承乾被廢后,給李世民上個報告,說承乾雖然有罪,可他手下還有不少好人,皇上不能一棍子打死。這個報告一上,‘帝悟,多所甄復。’平反了不少人。

這些人重新起用,總是要佔位子的,佔誰的位子?當然是長孫無忌一派人的位置。

本來借打擊前太子,正好可以安插人馬、擴充勢力,許敬宗這個報告一出,攪黃了其中不少人的美差。單憑這一件事,就知道許跟他們不是一夥的。

許敬宗最關鍵一次提拔,在李世民東征高句麗途中。當時中央大秘書長(中書令)岑文本病故,緊急召他到前線,任命為代理副秘書長(檢校中書侍郎)、掌管機務,‘由是專掌誥令’,一舉躋身中樞權力核心。

本來正常途徑,下一步給箇中書侍郎正式命令,再加‘專典機密’、‘參知機務’之類的頭銜,就進宰相班子了,岑文本、包括褚遂良他們就這麼上來的。

事實許敬宗得到的待遇,卻是明升暗降——提一級做部長,但從皇上身邊調離。

帝王體制,權力跟距離有關——誰挨皇上越近,誰權就越大。皇上身邊管機密的代理副部長,權力大大高於坐自己辦公室的正部長。

這個安排,再次說明許敬宗跟元老派的疏離。

恐怕還不止疏離那麼簡單,從接下來彩禮事件看,簡直是必欲除之而後快。

史書中老有些‘有關部門告發’、‘親近大臣提議’這樣含糊其詞的記載,其實這個有關部門、親近大臣究竟是誰,當事人知道、寫的人知道,就是不讓我們讀的人知道。

想知道也不難,稍微瞭解下當時形勢就明白了。

象許敬宗這種情況,跑不了就是長孫無忌一黨乾的。

乾的辦法也簡單。收彩禮是不犯法,但身為中央大員,跟地方豪強、尤其邊遠地區豪強(有割據可能)聯姻,在政治上有點犯忌諱,只要在皇上面前說一句:“許部長跟馮家結親,朝廷有個風吹草動他們全知道,以後中央拿什麼降住這幫人?”另外,禮部專管風俗教化,部長帶頭收受鉅額禮金,叫天下人怎麼看?

不管什麼理由,總之許敬宗連個部長也沒保住,灰溜溜被趕出京城。

他這次貶官,時間並不長。

俄復官。永徽三年,入為衛尉卿,加弘文館學士。

衛尉卿是個從三品官,比禮部尚書小半級,主要職責是管理中央武器庫,相當於軍械部長,李淵當年就幹過這個軍械部的副部長(衛尉少卿)。這官還沒什麼,後面那個弘文館學士可就厲害了。前面曾提過:此館屬頂尖貴族學校,學生只收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子弟。‘學士’主管館中事務,相當於校長。

此校長無編制無品級,全由皇上欽點,‘自武德以來,皆妙簡賢良為學士。’後期更是專由宰相兼任。學士除了管理生徒,還有一項重要職能:‘凡朝廷有制度沿革,禮儀輕重,得參議焉。’基本也是個預備宰相的節奏。

許敬宗什麼本事,前腳灰頭土臉受處分,後腳就撈這麼個好差使?

本篇修訂版,可關注微信公眾號‘ 一分鐘神思漫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