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炮樓上一般都安裝有探照燈,是自己發電還是從縣城接電?自己發電用的是什麼設備?

錦衣夜行23975926511


抗戰時期,日軍給炮樓都按上了探照燈?

不可能的!

在抗戰爆發前,我國的電力工業大都佈局在沿海發達地區。1938年之後,這些沿海地區被佔領後,國民政府失去了94%的發電量!從1936年的631165千瓦減少到35505千瓦!

而日軍修建炮樓最多的地區,是在華北地區。因為這些地區敵後抗日武裝活躍,給日軍造成了很大損失。為了解決這些抗日遊擊武裝,日本這才修建了炮樓,再配合封鎖線和壕溝,打擊抗日活動。據統計,日本在華北地區共計修建了7700多個炮樓!

而華北地區的發電量還不到全國的1%!可以明確的說,這些電都用在了城市和工廠!很多縣城都是沒有通電的!所以,日軍根本沒實力給這7700個炮樓按上探照燈!

(日軍炮樓配置很簡單,一挺輕(重)機槍,加十幾個日偽軍。)

有朋友說的很不切實際,竟然說日軍在炮樓裡配備了柴油發電機。。。額,日軍有這麼富裕?他們這麼說,可能是因為覺得日軍有些炮樓配有電臺,肯定就要用電。其實,電臺用的是電池,或者手搖發電機。。。而且,我軍打了那麼多炮樓,基本上也沒有繳獲過發電機。可見,日軍炮樓真是沒發電機。

其實,日軍和我軍用的最多的是“馬燈”!

馬燈用油點火,外面有玻璃罩子防風,這也是當時部隊用得最多的照明設備。這種東西燃料好補充。

當然,少數日軍和我軍還有手電筒。數量不多,電池稀少,捨不得用。

沒有探照燈,日軍不怕我軍夜襲炮樓嗎?在抗戰時,日軍還真不怕。因為,八路軍作為敵後抗日武裝主力,一直缺少對付炮樓的直射火炮(迫擊炮的曲射在炮樓面前沒啥大用,就是迫擊炮,也只有八路軍正規軍才有)。所以,日軍待在炮樓裡很安全。如果真遇到我軍夜襲,他們打照明彈就行了,也不會用燈照射。燈這種目標太顯眼,很容易被打掉,還會暴露自己。

最後,日軍能用得上探照燈的,只有飛機場、軍火庫,以及部分重要的靠近城市的軍事據點。例如,被我軍夜襲的日軍陽明堡機場,就有探照燈。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中小型炮樓根本沒有探照燈,甚至炮樓裡面沒有電。

夜晚的照明,無論是鬼子還是偽軍,都用油燈、蠟燭之內。

也許大家不知道,當時中國絕大部分地方根本就沒有電。

1945年八路軍和新四軍共12萬官兵搶佔東北,從蘇聯手中接手地盤。

直到東北長春、錦州、哈爾濱這些大城市,很多八路軍新四軍這些農民官兵才第一次看到電燈,第一次坐過火車。

為啥?

鄉下包括縣城,壓根就沒有電,也不需要電。

當時農業基本都是手工化,耕田靠黃牛,運輸也是靠牛,沒有任何機器參與。

所以,日本的炮樓也是如此。

只有比較大的炮樓,才會設有探照燈。

探照燈都是需要用電的,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直接從公路的電線杆上拉電線。

一旦開戰,電線肯定會被破壞,所以這種方法不靠譜。

另一種就是直接安裝汽油、柴油發電機。

當時日本的科技還是比較先進的,坦克裝甲車就造了上萬輛,何談小小的發電機。

況且探照燈平時並不怎麼用,只有遇到緊急情況,才會打開。

那麼,炮樓裡面隨便放幾桶油,就能用很久,便於日軍長期駐紮。

很多人認為炮樓裡面有手搖發電機,其實那是手搖電話。

那個年代的電話,都必須先搖動的是一臺小直流發動機,電壓有七八十伏。 它的作用是發出信號,一部手搖,另一部就振鈴。

這不是用來發電的。

那麼問題來了,沒有探照燈,炮樓不怕晚上被襲擊嗎?

答案是,根本不怕。

當時炮樓外面都挖著寬2米以上的壕溝,人是跳不過去的,只能用吊橋進出。

壕溝外則還有多道鐵絲網,很難突破。

退一步說,你就算突破這些,摸到了炮樓低下,又能怎麼樣?

你沒有烈性爆炸物,單靠黑火藥手榴彈、炸藥包,根本沒法炸掉炮樓,乾瞪眼沒辦法。

相反,如果你突破的時候被發現,炮樓上面居高臨下用機槍掃射,擲彈筒轟擊,進攻一方會傷亡慘重,寸步難行。


薩沙


問題描述:日軍炮樓上一般都安裝有探照燈,是自己發電還是從縣城接電?自己發電用的是什麼設備?

觀點: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實際上,日本的炮樓幾乎都沒有探照燈這種高級裝備,電視劇裡炮樓上晃動的探照燈是很稀少的,不是日軍不想裝,而是真的沒有裝探照燈的條件。

炮樓,使用磚塊堆徹而成的防禦性建築,四周密佈槍孔和觀察孔,用於在戰略位置進行防守,瞭望,射擊。整體結構非常堅固,是防禦利器,只能用炮轟或者炸藥炸才能完全摧毀。在白天,視野好的時候,正面進攻炮樓是非常不明智的,只有夜襲才是最佳時機,對於炮樓而言,使用探照燈是夜晚的最佳選擇,探照燈是使用凹面鏡將強大的光線集中射到特定方向,用於遠距離照明和搜索。但炮樓主要在晉察冀的農村地區,農村的基礎建設差,根本不可能通電線,即使通了也會被游擊隊破壞,所以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的炮樓大部分都沒有探照燈,他們只能用煤油燈照明,倘若夜間月明高掛,炮樓很容易被突襲。

其中一小部分安裝探照燈的炮樓在哪裡呢?在京津地區或者東北地區的城鎮附近

這些地方的工業基礎好,有發電廠和配電線路,能夠保障探照燈這種大功率設備的運行。但是,有骨氣的中國人會拒絕為日本侵略者的炮樓供電,1938年9月,武穴光明電燈公司的技術人員拒絕日軍供電。1937年浦東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經理童世亨拒絕與日本人合作,這些人最後都被日軍迫害了。

還有一種給探照燈供電的方式,柴油發電機。便攜、方便簡單,但柴油發電機在那個時代絕對是奢侈品,而且日軍本土都缺燃料油,柴油更是珍貴能源,所以只有極其重要的炮樓才會裝備。


弘毅說歷史


1940年8月某一天,八路軍一支游擊隊(當然或許是一支縣大隊、區小隊),他們手持簡陋的武器,準備斷掉日軍某一炮樓,當然由於日軍戰鬥力強悍,所以他們也不準備硬碰硬,而是悄無聲息的爬上電線杆,剪掉了上面的電線。
日軍炮樓里正是一片抓瞎的時候,這支八路軍正式發動對日軍炮樓的進攻,順利的拔掉了這個據點。
其實這一幕並非是出自於抗日神劇,因為1940年12月10日,八路軍公佈百團大戰取得的戰果中,除了擊斃日軍數量,自身損失,以及繳獲各種武器外,還有另外一組數據: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橋樑213座,火車站37個,隧道11個,鐵軌21.7萬餘根,枕木154.9萬餘根,電線杆10.9萬餘根,收電話線42.4萬餘公斤;破壞煤礦5個,倉庫11所。
日軍後來公佈的數據中,也顯示:正太、同蒲及平漢鐵路共44681米道軌、93米隧道以及1014米橋樑被破壞,2440根電線杆或被切斷,或被倒壞,146公里電線被切斷。
之所以發動百團大戰,原因也很簡單,自1939年以來,日軍雖然在正面戰場上取得了勝果,但部隊損失也很多,由此日軍轉變了進攻中國的態度,對於國民政府,以政治誘降為主,而對敵後的八路軍,採取“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
加上國民黨的態度曖昧,使得敵後八路軍的生存變得頗為艱難。
日軍在鐵路沿線附近每個10到15公里,就設置一據點,配備數百人駐紮,而為了打破敵人的囚籠,所以八路軍發動了百團大戰。
實際上修建如此規模的據點和碉堡,用電問題必然也是一個不可不忽視的問題,因此除了本身據點裡面配備有發電機以外,而且在沿著鐵路會鋪設電線杆,這樣能夠保證據點有點供應,畢竟發電機也是要吃油的,長時間下去自然無法支持。
所以鋪設電線杆是唯一的方式,當然這樣一來也就方便在據點內架設大型的探照燈,類似這樣大型的據點,一般也不是很好奪取,百團大戰雖然取得了不小的戰果,但同樣犧牲很大。
而一些重要的小縣城,也會設置碉堡,並從城裡拖出電線維持,而更小一點的地方,比如偽軍駐紮的地方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類似這樣的碉堡,一般除了必要的武器,平常照明也只能使用煤油燈,至於更高級的設備,自然是沒資格擁有。

漫步史書


日軍建設炮樓是他們在建立一個據點之後必然會做的一件事情。這對於保障他們據點的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炮樓裡不免需要供電,這個電又從那裡來?

炮樓的待遇也不相同

無論什麼東西或者什麼事情都有大有小,對於炮樓來說其實也是這樣。就大炮樓還有小的就有著明顯不同的待遇。而炮樓呢?其實也是往往有著大大小小集群的,這就是一個體繫上的建設了,自然也有著落單的,這些情況都決定著這些炮樓內部的設施有所不同。

高級炮樓需要兩手準備

日軍的據點有著永久據點還有臨時據點之分,一般來說,大型的據點都是有兩個或者以上的炮樓,而這裡的設施自然也就比較完善。電是肯定不會缺少的,而且也都回有兩手準備,一個就是從外界的電線上拉過來,還有就是自己也備有發電機。

而且在這種據點的主炮樓周邊往往還有一些小的炮樓,一般他們的電源也都是圍繞著主炮樓建立起來的。所以供電一般還是比較完善的了。

當年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剪電線,毀鐵軌幾乎就是家常便飯,你說那些日本士兵那麼的精明,怎麼可能不做兩手準備呢?

當日軍遇到了剪電線這種情況以後,他們就不得不採用發電機來供電了,其實一般也就是普通的柴油發電機,或者汽油發電機,也沒什麼科技含量,畢竟那個時候造一個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待遇差點落單炮樓

當然也有著待遇差一點點炮樓了,就是那一種落單的炮樓,一般這樣的炮樓還是沒有供電的。而這種炮樓一般都是在臨時據點中才會出現,過一段時間也就會被放棄掉,所以條件總得來說還是很差的,但是要是交通狀況良好,邊上又有電線,他們倒是有可能借助這個便利給自己通個電。



所以,就日本的炮樓而言,永久據點的一般都是有電的。而那些臨時的呢?往往就要考天時地利了。


是阿維啊


日本的炮樓戰術,在侵略我華夏大地時使用得非常廣泛,但凡是主要的路,主要的橋,主要的城市,甚至主要的村莊,都會有炮樓的存在。

那時候,八路軍部隊裡誰如果端掉了鬼子的一個炮樓,那就是妥妥的戰鬥英雄。

每個炮樓裡,我們都可以看見有著非常亮的探照燈,那麼這個探照燈的電源來自哪裡?

大城市或者主要城市周邊的炮樓,用電都是電網的電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電力還沒有普及,只有在個別大城市或主要的城市,才有電力供應。

因此,大城市附近的炮樓探照燈,大多都用從電線杆接過來的電。

當然,也有一些實力了得,或者離大城市不遠的個別縣,也有電力供應,炮樓的探照燈自然也用從電線杆拉過去的電。

所以,我們看有些電視時,經常可以看到”剪斷電線“這樣的操作,因為電線一斷,炮樓四處漆黑一片,如此以來,給我軍的發揮提供了方便。

邊遠地區的炮樓,很少有探照燈,只有煤油燈

因為很多炮樓並不在大城市周邊,接電線非常困難,於是,這些地區的炮樓就主要利用煤油燈、蠟燭等進行照明,個別地方也有自備發電,但自備發電機還是非常稀少。

那時候,日本軍隊的自備發電機是從日本國內運來,比較常見的就是三菱等企業提供的自備發電機(三菱從1917年就開始研製各種發電機了),不過數量還是有限。

除了少數地方用自備發電機外,還有小型的隨身攜帶”探照燈“,那些就是用電池的,說準確一點,那就是個手電,不過那時的手電筒電池一般,耗電很快,並不能持續使用。就算手電,也不是每個日本小隊都有的。

總之,炮樓是需要光亮的,如果沒有燈,那炮樓的做用就會大打折扣。

主要城市周邊的炮樓,個別縣城周邊的炮樓,都是可以用電網上的電的。

邊遠地區建立的炮樓大多依靠煤油燈、蠟燭等照明,個別地方也有小型自備發電機發電供探照燈用,偶爾也會用手電筒。


藍風破曉


抗戰時期為了限制我軍活動範圍,阻止老百姓與我軍的接觸,日寇在淪陷區的許多交通要道和村鎮周圍修建了許多炮樓。之後日軍以這些炮樓為據點,輔以壕溝和鐵絲網,日軍將華北地區分割成2000多塊相互獨立的封閉地區,對我軍進行堡壘封鎖。

日本人對於修建炮樓非常痴迷,僅在冀中地區就修了近2000個炮樓,雖然名義上叫炮樓,但這些防禦工事中並沒有大炮,通常情況下內部守軍有13人,主要武器還是步槍和機槍。

炮樓本身大多都是磚石結構的,並非特別堅固,但這些炮樓通常高十幾米,外圍又挖有深壕以及建有鐵絲網,如果沒有火炮,想拿下鬼子的炮樓是非常困難的。


炮樓裡面一般儲存有充足的糧食和彈藥,並且受益於華北地區地下水較淺,在炮樓周圍隨便挖口進就有水,因此炮樓的自持能力還是很高的。

(想拿下一個日軍炮樓非常困難,通常要動用十倍於敵人的兵力才能端掉一個外無援軍的炮樓)

不過這些炮樓裡面大多都是沒有通電的,因為炮樓分佈廣泛,並且大多集中在農村鄉野,解放前的農村哪有通電的,至抗日戰爭打響時全國的農場基本上都處於無電可用的狀況,如果要給這些炮樓通電,日本人要建設規模龐大的供電網,這在當時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並且就算是日本人鋪設了電線,這一根根的電線杆子簡直就是我軍冬天炕裡的柴火,隨時都可以給日軍切斷電力供應,畢竟上千公里的供電網,日軍不可能處處把守,而只要破壞一根電線杆,那麼這一趟電路就都沒有了。

所以在日軍的大部分炮樓中是沒有電力供應的,也沒有強探照燈,大多也都是瓦斯燈或者是手電。

可能有人會提出質疑,如此簡陋的照明裝備,那為啥我軍不選擇夜間襲擊炮樓呢?

雖然日軍許多炮樓缺乏遠程照明設備,但咱們也沒有照明設備啊,摸黑打炮樓也是非常困難的。上文也介紹了,炮樓外圍都是有一大圈防禦工事的,在沒有照明設備的情況下想不動聲色的越過這些障礙幾乎不可能的。就算是能一時攻到炮樓下,但因為炮樓幾乎就是全密封的,短時間內也找不到進攻的路徑。

而在一些較大的炮樓和據點中還是配備有柴油發電機的,以便在緊急時刻照明以及發電報,而少數位於重要交通線上的炮樓則直接通著電。至於很多人所說的手搖發電機,這是一個誤會,手搖發電機才能產生多大的電量?根本不夠用!那些用手搖動的機器是當時的電話,並非發電機。

(浙江地區火車站的炮樓,這裡是通著點的,也有照明設備)

(位於松花江上的日軍據點,這裡的炮樓就是用鋼筋水泥建造的,內面曾經配備有發電設施)

總之在抗戰時期,炮樓的防禦性還是很高的,但只要能有中型火炮,攻克炮樓就並非難事,因為大多數鄉村炮樓都是磚石結構的,混凝土的炮樓並不多,


千佛山車神


不被當代人重視的炮樓

在當下,很多抗日神劇中,侵華日軍的炮樓如同紙糊的一樣不結實,輕鬆被八路軍甚至游擊隊所奪取,最終誤導很多網友:認為日軍的炮樓是擺設,是非常可笑的設計。


但是在歷史上,日軍通過修建炮樓來壓縮對方活動範圍並非日軍首創——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就有過類似的堡壘戰術:北宋朝廷曾通過在西夏境內不斷修堡壘,逐步推進的狀態,來壓縮西夏騎兵活動範圍,甚至宋徽宗在位期間,北宋距離滅亡西夏只有一步之遙。而日軍的炮樓,事實上不過是中華先民堡壘戰的翻版。

此外,日軍的炮樓,在抗戰期間,確實讓抗日軍民吃了不少苦頭。

炮樓的意義

在中國戰場,侵華日軍面臨兩個戰場:一個是重慶方面主導的正面戰場,一個是延安方面主導的敵後戰場。起初日方計劃以戰養戰:通過敵後的物質支持以及殖民政權來維持戰爭。但是,敵後戰場的存在,意味著日方這個計劃面臨破產。

為了消滅敵後戰場,日方想到了炮樓——延安方面的武裝缺乏重武器,並且大多屬於游擊戰,因此,日方認為:只要建立許許多多的據點,將游擊區、根據地分割開來,就可以有效消滅敵後武裝——事實上,在偽滿,偽滿當局為了對付抗聯武裝,也採取過這個辦法,並且客觀上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炮樓是日軍據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影視劇裡面,我們時常看到夜間日軍用探明燈對外進行探照,來防止有人偷襲炮樓,那麼日軍的探明燈的電源來自何方?

一般來說,日軍將炮樓分為三六九等,要塞地區的炮樓和次要地區的炮樓,不論是人力資源配置方面還是設備配置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

在重要據點設立的炮樓,其電源以及通訊設備,都存在雙重體系:炮樓裡面,有來自縣城方面的配電電源,以及有線電話;同時,為了防止敵後武裝突襲炮樓之前,切斷電源和電話線,炮樓裡還配置了汽油發電機以及電臺——誠然,炮樓裡的汽油儲備不足以支持發電機工作太久,但是,只要炮樓的無線電信號可以傳播出去,那麼不久,日軍機動部隊就會趕來增援。這就意味著,敵後武裝要和日軍進行趕時間,很多抗日誌士,就是在這個時間差裡犧牲的。


在一些次要據點設立的炮樓,其配置就較為低下了。這類炮樓裡面,要麼只有幾個日本士兵把守,要麼則是少數日軍士兵帶領一群偽軍士兵進行把守。這類炮樓並不配有探明燈以及電臺,夜間照明用的工具,一般以嘎斯燈為主——在我國,至少在七十年代,還有很多地區在夜間採用這種燈具照明。

不過,即便是次要據點的炮樓,由於具備居高臨下的優勢,抗日誌士在攻打這種炮樓的時候,也時常會付出比敵人要多一些的傷亡。


藤樹先生


新中國成立之後,全國尚有大量的地區沒有通上電。因此比這更早的侵華戰爭時期,日本儘管修建了許多炮樓並沒有安裝探照燈,而用來照明的也只不過是中國傳統的手提煤油燈或者蠟燭。

許多人一定會質疑那如果沒有安裝光線極強的探照燈,那麼這個炮樓在夜晚豈不是會成為擺設,根本發揮不到警戒和觀察敵情的作用。

實際上並不會,儘管許多設在偏遠地區的炮樓沒有通電更談不上安裝光線極強的探照燈。但是憑藉著月光和守衛炮樓的哨兵靈敏觀察。再加上炮樓周邊往往都是空無一物的平原地區。想要在日軍設立的炮樓視線範圍內進行大規模的行軍或者偷襲也是十分困難。

因此我們發現,無論是在真實的歷史環境中還是在文學影視作品中。每當我軍要對日本的駐點縣城進行騷擾和破壞時,往往要先拔掉設在沿途的日本炮樓和據點。因為這些日本炮樓和據點就像一根釘子一樣安在了我軍與日本佔領的地區城鎮之間。如果繞開這些日本炮樓,反而會成為我軍留在背後的隱患。



另外對於那些十分重要的炮樓,也是會通過通電的縣城或者大的城市為其送電。以保證這些重要的炮樓能夠實現24小時不間斷工作,同時保證夜間觀察敵情的視野範圍。進而使重要的軍事基地和駐點不會受到威脅和損失。


甚至在這樣的炮樓裡面還會設有通訊設備,比如說電臺。這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發揮炮樓的作用。畢竟我國愛國軍民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曾經給侵華日軍帶來無數次的騷擾和夢魘般的破壞。使得這些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加強警戒和防禦工作。

而且日本在侵華期間,為了更好的實現自己佔領中國的狼子野心。在我國的東北地區和佔領的中國大部分地區一直在探索自然能源。派遣地質考察隊對我國大部分地區進行地質勘探。以圖侵佔我國煤炭鋼鐵、石油等資源。



同時侵華日軍也在開發發電廠,比如說在我國東北地區就在建一座當時亞洲裝機容量最大的水利發電廠——豐滿水電站。然而這座電廠還沒有建成,日本侵略者便不得不選擇了無條件投降!


珞珈山的貓


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看看日軍炮樓的地理位置就知道了

炮樓是一種四周有射擊孔,可以眺望四周,居高臨下並射擊的戰鬥用建築。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前期日軍勢如破竹,接連攻破中國軍隊的抵抗,但是武漢保衛戰以後,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戰略縱深很大,日軍那點兵力很快就入不敷出,特別是在廣大的華北平原,由於八路軍的存在,這裡成為了敵後戰爭,真正的抗日前線,這些搞得日軍大本營焦頭爛額

為了平定華北,實現以戰養戰,日軍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選擇了使用炮樓

日本為了保留滿足的機動軍力,把炮樓分永備和暫時的兩種,比較大的炮樓裡,一般也就幾個日本戰士,其他的都是偽軍。至於那種小一點的炮樓,乃至只有一名日本軍曹,剩下都是偽軍。大的炮樓有20多人,小的炮樓有10餘人。其實在大的據點在炮樓的周圍是有修建的電杆的,有軍隊在這兒駐守,他們在建造的時分自然會挖溝架橋拉網線,這兒的電線是從公路上的電杆高壓電來的,至於小的炮樓,其實根本就沒有探射燈,無從有用電的問題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