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塞爾的心理髮展觀——成熟勢力說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父母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針對這種根本不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拔苗助長”式的教育的現狀,我們應該如何去分析呢?下面就讓我們用格塞爾的心理發展觀去討論一下。

大量的事實表明,在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的前提下,對幼兒進行適宜性教育能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但是不顧幼兒心理發展規律,便會阻礙幼兒的良好發展。著名心理學家格塞爾認為個體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都是按基因規定的順序有規則有秩序地進行的,強調成熟是一個順序模式過程,這個模式是由機體成熟預先決定和表現的,成人應以尊重兒童為要義。

這一成熟理論是由格塞爾的一項著名試驗而來的。1929年,格塞爾選擇了一對同卵雙生子作為試驗對象,這對雙胞胎身高、體重、健康狀況等指標一模一樣,行為能力發展水平也相當。實驗首先讓其中的哥哥在出生後第48周開始學習爬樓梯。這時候的哥哥還只是剛學會站立,每天訓練15分鐘,到55周的時候,他才能自己獨立爬樓梯。格塞爾讓弟弟在53周的時候才開始練習爬樓梯,這時的孩子基本走路姿勢已經比較穩定了。結果,同樣的訓練強度和內容,他只用了兩週就能獨立地爬樓梯了。格塞爾原來認為這只是個偶然現象,於是他就換了另一對雙生子,結果類似;又換了一對,仍然如此。

以上試驗表明,學前教育不要違背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不要違背基因規定的順序,不要違背幼兒生長髮育的“時間表”,在幼兒到達成熟之前教育者要耐心地等待。由上述實驗可知成熟是推動兒童發展的主要動力,但是學習也是支配兒童心理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沒有學習,那麼身心發展就缺少了材料來源,最後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

關於格塞爾的心理發展觀——成熟勢力說的這一部分的知識點是以選擇題為主進行考察,在備考的過程中我們要以對知識點的理解為主。除了發展的本質以外,發展的原則也是應該引起注意的知識點。發展的原則主要包括髮展的原則、發展方向的原則、相互交織的原則、機能不對稱的原則、個體成熟的原則、自我調節的原則。發展方向的原則我們可以藉助學前兒童動作的發展來輔助理解,比如“首尾規律”、“大小規律”、“近遠規律”等。相互交織的原則可以簡單理解為在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有一個方面佔優勢,過一階段又會另一方面佔優勢,在不同的階段當中佔優勢的方面是不同的。機能不對

的原則比如優勢腿、優勢眼、優勢記憶通道等。個體成熟的原則是格塞爾理論的核心原則,他認為個體的發展取決於成熟,而成熟則取決於基因所決定的時間表。

基於對成熟勢力說的理解,我們可以知道在文章開始時提到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想法是不科學的。父母等待孩子自然成長的耐心的不足,只能揠苗助長進而對幼兒的心理和生理上產生陰影。長此以往不但無法達到成人望子成龍的心願,反而會降低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從而影響孩子的正常發展。

中公講師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