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社科丨商丘歷史名人韓安國:文能安邦 武可定國

網商社科丨商丘歷史名人韓安國:文能安邦 武可定國

文丨劉金芳(網商社科特約作者)

在幾千年輝煌燦爛的商丘歷史中,西漢梁國時期出現了一位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馬上定乾坤,集將軍,謀士,辯士為一身的朝廷重臣,他就是西漢名臣,漢梁英傑韓安國。

韓安國,梁國成安縣(今商丘民權縣)人,後移居睢陽,歷史上又稱之為睢陽人。韓安國自幼博覽群書,通曉雜家學說,成為遠近聞名的辯士和學問家,韓安國先是在梁國任中大夫(成為梁王劉武身邊的得力謀士)、將軍、內史等職,後入西漢朝廷任大司農、御史大夫(漢武帝時期曾任御史大夫)、中尉、衛尉、材官將軍等職。

說起韓安國,還要從“死灰復燃”的成語典故說起。

1、“死灰復燃”的成語故事

“死灰復燃”這個故事出自於《史記·韓長孺列傳》,韓安國在漢梁王劉武手下任職時,因事被關進蒙縣大牢(蒙縣今商丘市北),有個名叫田甲的獄卒經常沒事就羞辱和折磨韓安國,有一次韓安國忍無可忍,憤然對田甲說:“你這樣如此汙辱和折磨我,你就不怕有朝一日死灰復燃嗎?”田甲驕橫,趾高氣昂的說:“如果死灰復燃,我就撒泡尿澆滅它。”

網商社科丨商丘歷史名人韓安國:文能安邦 武可定國

不久,梁國內史職位空缺,找不到合適的人才。漢景帝母親竇太后親自派使者任命韓安國為梁國內史,韓安國重新復出,從囚徒一躍成為兩千石的官員。田甲見韓安國重新被起用,心中非常害怕,立即棄官逃跑。韓安國下令把田甲追回來,並放出話來:“如果田甲不回來,就滅他全族。

田甲沒有辦法,心中非常害怕,只好回來,硬著頭皮,光著上身,登門謝罪。

韓安國見田甲肉袒登門謝罪,笑著對他說:“對不起,死灰已經復燃了,你現在可以兌現諾言了,撒一泡澆滅它!” 田甲聞聽此言,羞愧的低下了頭,默不作聲。韓安國說:“放心,像你這樣的人不值得我來治罪。”他讓田甲官復原職,並善待他。

中國有古話說得好,“宰相肚裡能撐船,”成大事者,心胸豁達。“死灰復燃”的成語故事既表現了當時一些小吏依仗自己手中那些小小權力,氣勢囂張,胡作非為的小人嘴臉,也凸顯了治國就是治吏的道理,也充分顯示了韓安國豁達的心胸,這也是他以後走的更高,更遠,成為國之重臣的根本原因所在,這故事同樣告訴我們:“永遠不要歧視那些暫時落魄的人。”

網商社科丨商丘歷史名人韓安國:文能安邦 武可定國

其實,人不管是得勢還是失勢,都不能大喜大悲,要有一顆平常心,慈悲心。對待傷害過你的人,都不能過分計較,要以寬容心去對待,嚴以律己,寬於待人,這樣自己的人生路才能走得更寬更廣。

2、漢梁英傑,國之重器

韓安國自幼勤奮學習,博覽群書,由於其生活的家鄉西漢梁國曆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殷商文化的發源地,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之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與它都有著極深的淵源,同時這片殷商的故土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出身此地的韓安國,深受各種思想的薰陶和影響。並且韓安國早年在鄒縣田先生之處學習《韓非子》法家學說和雜家學說。出身於法家的韓安國不但有儒者之風,才識過人,並且口才辯才極佳,深受梁孝王劉武賞識,擔任中大夫。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國的諸侯王以“誅晁錯,清君側”的名義公開反叛,這就是著名的歷史事件“七國之亂”。

吳王劉濞率領吳楚聯軍東進,行至梁國(治今河南商丘),遭到景帝之弟梁王劉武的頑強抵抗,吳楚聯軍併力攻城,攻下樑國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梁王劉武向朝廷告急,周亞夫認為吳楚聯軍勢大,正面決戰難以取勝,獻策用梁王軍隊拖住吳、楚主力,尋找時機切斷對方補給,然後伺機擊潰叛軍,於是雙方在梁國進行了一場持續三個月之久的持久戰。

梁王劉武任命韓安國與張羽為將軍,拼死抵禦,與吳楚聯軍僵持,“悍吳軍於東界,”韓安國持重防禦,掌握全局戰略,張羽負責領兵力戰衝殺,多次頗敗並殺死大量的吳楚士兵,就像《資治通鑑》所說的那樣:“吳兵欲西,梁城守,不敢西,”把吳楚聯軍抵禦在梁國境內三個月不能前進一步,把吳楚聯軍死死拖住,為平定七國之亂贏得了戰爭勝利的先機。

三個月後,吳王劉濞兵敗自殺,七國之亂被平定,西漢王朝也成功避免了一場政治軍事危機,而韓安國,張羽,因為這次平叛當中出色的軍事表現而名揚天下。為自己的仕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漢梁孝王劉武因在七國之亂中抵禦叛軍立下大功,享受到極大榮譽和恩賜,允許他有自己推舉梁國國相和二千石級官員人選的權力,甚至漢景帝在醉後流露傳位於劉武的話語,再加上竇太后的寵愛,劉武變得非常的居功自傲,奢侈驕橫,劉武大擴城池、大興土木,出行排場比擬天子。漢景帝聽說後,對劉武的行為非常不滿,派人審問梁國使者,細查梁王的日常所為,甚至準備開罪於劉武,竇太后知道了景帝的不滿,也就遷怒於梁王使者。

劉武聽說後非常害怕,就派韓安國出使長安,以獲得諒解。韓安國到達長安,竇太后閉門不見,讓韓安國吃了個閉門羹。

韓安國便去進見漢景帝的姐姐館陶長公主,韓安國哭著對長公主說:“為什麼太后對於梁王作為兒子的孝心、作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從前吳、楚、齊、趙等七國叛亂時,從函谷關以東的諸侯都聯合起來向西進軍,只有梁國與皇上關係最親,是叛軍進攻的阻難。梁王想到太后和皇上在關中,而諸侯作亂,一談起這件事,眼淚紛紛下落,跪著送我等六人,領兵擊退吳楚叛軍,吳楚叛軍也因為這個緣故不敢向西進軍,因而最終滅亡,這都是梁王的力量啊。現在,太后卻為了一些苛細的禮節責怪抱怨梁王。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所見到的都是大排場,因此出行開路清道,禁止人們通行,回宮強調戒備,梁王的車子、旗幟都是皇帝所賞賜的,他就是想用這些在邊遠的小縣炫耀,在內地讓車馬來回奔馳,讓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喜愛他。現在梁使到來,就查問責備。梁王恐懼,日夜流淚思念,不知如何是好。為什麼梁王作為兒子孝順,作為臣下忠心,而太后竟不憐惜呢?

網商社科丨商丘歷史名人韓安國:文能安邦 武可定國

長公主又把韓安國的話轉告竇太后,竇太后聽了,非常高興,立馬去見景帝,又將韓安國這番話講給景帝聽,“帝心乃解,而免冠謝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為太后遺憂’。”悉見梁使,厚賜之。其後梁王益親歡。一場漢朝高層危機就此解除,因此太后非常賞識韓安國,除了賞賜千餘金外,後來還親自點名讓韓安國擔任梁國內史。

梁孝王死後,韓安國求助於漢武帝的舅舅田蚡向漢武帝舉薦自己,武帝也認為韓安國有才器,堪當大任,於是,便把他從梁國調出來,任命為北地都尉,後又擢升他為大司農,位列九卿。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武安侯田蚡任丞相,韓安國擢升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同一年,匈奴派使者要求和漢朝和親,自從漢朝建國之初,北部蒙古草原的匈奴就多次入侵漢帝國北部地區燒殺搶掠,給漢朝北部城鎮帶來嚴重威脅,漢高祖劉邦曾經親自率軍征討匈奴,由於輕敵冒進,被匈奴軍隊圍困白登山,史稱“白登之圍”。後經陳平施計賄賂匈奴閼之,才得以脫險。

由於漢朝初年實行休養生息的國策,漢朝致力於解決國內的諸侯國問題,一直以來漢朝都是採取和親手段維護和匈奴的關係。即便如此,匈奴還是不定時南下搶掠漢朝邊境。隨著漢朝國內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特別是文景之治以來,西漢國力逐漸強盛,越來越多的大臣傾向於用軍事手段解決北部匈奴的威脅,於是戰與和成為西漢朝廷的爭議話題。

這一次匈奴使者來到長安要求和親,於是,漢武帝交由朝臣討論,同樣在西漢朝廷引來巨大的爭議,大行令王恢是燕地人,又多次出任邊郡官吏,非常熟悉匈奴的情況,大臣們圍繞和親還是出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網商社科丨商丘歷史名人韓安國:文能安邦 武可定國

此時,韓安國上奏提出自己的見解,韓安國說:“千里而戰,兵不獲利。今匈奴負戎馬之足,懷禽獸之心,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強,自上古不屬為人。漢數千裡爭利,則人馬罷,虜以全制其敝。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衝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非初不勁,末力衰也。擊之不便,不如和親。”

韓安國還認為:“得其地不足以為廣,得其眾不足以為強,千里而戰,兵不獲利。”與匈奴開戰得不償失。實際上,後來就像韓安國所說,漢武帝派兵征討匈奴,經過連年累月的戰爭,雖然打敗了匈奴,但是,持續的戰爭也耗盡了西漢幾代皇帝的財政積蓄,使漢朝元氣大傷。漢武帝晚年親自下罪己詔檢討以前的所作所為和不足,從這一點來說,韓安國的和平建議既符合自己老成持重的性格,也顯示出韓安國高明而長遠的政治眼光。

韓安國的和親之議,短短數語,卻連續使用了兩個妙喻:強弩之末,不能穿透魯縞;強風之末,不能吹起鴻毛。這兩個妙喻深深打動了不少人的心絃,群臣的意見大多倒向了韓安國一方。

於是,武帝遂罷發兵征伐之議,決定與匈奴和親。這也是“強弩之末”這個漢語成語的由來。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丞相田蚡病逝,這時候韓安國擔任御史大夫已4年多,又聲望日隆,順理成章,便做了代理丞相。然而,天有不測之風雲,韓安國在一次給武帝導引車駕時不慎墮下車,摔成骨折,成為跛腳。

網商社科丨商丘歷史名人韓安國:文能安邦 武可定國

武帝打算正式任命韓安國為丞相,又對他那隻跛腳心存顧忌。堂堂大漢帝國,倘選一個一搖三晃的跛子做丞相,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於是,便派使者去登門探望,使者回來報告說,韓安國的腳跛得很厲害。於是,武帝改變了主意,任命平棘侯薛澤擔任丞相。韓安國幾乎差一點成為大漢的丞相。

後來,韓國先後擔任衛蔚,材官將軍,駐守在北部邊境。由於種種原因,造成韓安國在和匈奴交戰中戰而無功,一度還遭受漢武帝責備,眼看衛青,霍去病在對匈奴的作戰中屢獲戰功,而自己則碌碌無為,一事無成。韓安國悶悶不樂,鬱鬱寡歡,於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生病嘔血而逝。一代名臣,一代名將從此隕落。

司馬遷高度評價說:“餘與壺遂定律歷,觀韓長孺之義,壺遂之深中隱厚。世之言梁多長者,不虛哉!”

唐朝史學家司馬貞也讚揚韓安國道:“安國忠厚,初為梁將。因事坐法,免徒起相。死灰更然,生虜失防。推賢見重,賄金貽謗。雪泣悟主,臣節可亮。”

3、站在歷史的高度,重新發現和認識韓安國的自身價值和意義

韓安國,雄才大略,足智多謀,武文兼備,見多識廣,口才無雙,堪稱當時之名嘴;又為將統帥之才,並且忠厚仁義,有長者之風。為官清正廉潔,被當時西漢朝廷視為國之重器,朝廷之柱石。

據《史記·韓長襦列傳》記載,韓安國為人有大韜略,他的才智足夠迎合世俗,但都出於忠厚之心,“所推舉皆廉士,賢於己者也。於梁舉壺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稱慕之,唯天子以為國器。”

韓安國出身於殷商故地,漢梁之國,是漢梁文化之中的佼佼者。韓安國為人忠厚正直,寬宏大量,心胸開闊,舉賢薦能,有長者之風。此乃商宋之遺風也。

網商社科丨商丘歷史名人韓安國:文能安邦 武可定國

《管子》評論宋國民風:“宋之水輕勁而清,故其民簡易而好正。”《漢書·地理志》也說:“其民猶有先王遺風,重厚多君子,好稼穡,惡衣食,以致畜藏。”從韓安國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商宋君子之風文化的傳承。

韓安國從一介書生到國之重臣,身處逆境,永不屈服,身逢國難,挺身而出,用自己滿腔之熱血,換得國家之太平。多難興邦,實幹救國,這是什麼精神,這是面對困苦危難,勇於擔當,不屈不撓,敢於戰勝困難,這是一種英雄的情懷,也是一種民族的精神。

面對著浩瀚博大的中國歷史,我們總會發現讓人驚歎的傳奇。歷史的發展就是浩大的宏大敘事和個人微觀世界互動的結果。站在宏觀歷史高度來看,從韓安國身上我們發現了這種民族精神的厚重價值和文化傳承,這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文化價值,也是商丘歷史文化的最大特色。

注,本文參考材料:

1,司馬遷《史記·韓長孺列傳》

2,司馬光《資治通鑑》

3,康熙年間《商丘縣誌》

4,乾隆年間出版《歸德府志》

5,其他與之相關的網絡材料。

統籌:胡繼勇

審核:趙繼彬

指導:商丘市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