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薌城鄉賢」陸希韶自毀解元旗匾

「薌城鄉賢」陸希韶自毀解元旗匾

薌城區港尾村

  漳州薌城之東鄉濱臨江邊有個港腳村,陸姓人聚族而居於此,相傳是宋末孤臣,揹負少帝昺蹈海的陸秀夫的後裔。附近的沙洲名為“解元洲”,即因其先人陸希韶於明末崇禎年間高中“八閩第一”的解元,因以為名。

  陸希韶,小時父母雙亡,由叔父照顧,因他尚未成年,家中產業全由其叔父掌管。希韶弱冠即為庠生,崇禎六年(1633年)秋闈期將屆,叔父說是希韶文章火候未到家,不許他去福州赴鄉試,只讓他自己的兒子去赴考。原來是他叔父迷信鬼神,傳說一天夜半,其叔父入廁時聞啾啾鬼語說“本科解元公屬陸姓”。他私忖,解元既屬陸姓,那不是我兒便是我侄了。因此,悍然不允希韶去應試,將希韶鎖在書齋裡,直到鄉試開場前夕才放他出來,希韶悲憤地行吟於江邊。傍晚,只見一葉扁舟駛來,船上立一老漁翁,關心地問他:“相公,秋闈已屆,為何尚在此徘徊?”希韶便把內心的苦悶告訴老人,老漁翁笑道,“這有何難處,相公請上船來,老朽有術,一夜可送君抵南臺,趕上應試。”

  希韶將信將疑地登上漁船,閉眼坐在艙內,只聽見艙外風聲、浪聲,昏昏睡去。黎明,老漁翁喚醒他,果然,漁船已舶在福州南臺碼頭上了。陸希韶忙趕赴試院應考,臨行匆忙,忘記請教恩人的姓名和住處。

  發榜後,陸希韶果然高中榜首,他的堂弟卻名落孫山,當捷報傳到港腳陸家時,希韶的叔父滿心歡喜,還以為是他的兒子高中解元哩!事後才知他枉費心機,落得—場空歡喜。

  過兩年春闈,陸希韶進士及第,出任廣西某縣知縣。未幾年,闖王李自成攻進北京城,明朝傾覆,陸希韶即掛冠歸隱於田下。清兵入關,陸希韶在鼎革之際,砍斷祠堂前的旗杆,砸毀“解元”匾額,棄於洲前水中,召集陸姓子孫告誡道:“從今往後,陸姓子弟有為新朝官宦者,皆為不肖,不得入祀祖祠。”從此,在清朝三百年間,解元洲陸姓子孫恪遵祖訓,無一人入科甲。
傳說,當陸希韶退隱後,還念念不忘老漁翁。但尋遍江畔漁舟,也打聽不到老漁翁的下落。一天,偶爾漫步在浦頭街上,邁入定潮樓隨喜,抬頭看見周倉將軍神像和當年老漁翁鬚眉酷似,他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尊神助他一夜順風抵南臺。於是就重修廟宇,稱為“渡人侯”。定潮樓又名文英樓,民間俗稱為周爺樓,現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至今里巷耆老婦孺還津津樂道“一夜渡南臺”的故事,解元洲陸氏宗祠仍在,港腳依然是陸姓聚族而居之村落。

備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歡迎在漳州微信矩陣、今日頭條上做品牌宣傳,開業廣告,產品推廣,各種活動直播等,聯繫電話:18359614989(+微信同號,請備註“推廣”)

「薌城鄉賢」陸希韶自毀解元旗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