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钻石”,为什么甘地能凭借绝食换取独立

在18世纪到19世纪三十年代中,这个世界上最强的强国家,就是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世界史上,日不落帝国也一度被作为英国最为辉煌的时代,它强盛而繁荣,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数不尽数的殖民地。

“印度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钻石”,为什么甘地能凭借绝食换取独立

英国强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他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加长远的目光和改革思想。早在1689年,英国确定了自己的君主立宪制度,在后来的十八世纪60年代,英国又先于欧洲各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但是,英国其实早在实现君主立宪制的10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海上霸主称王之路。英国对于世界的局势一向是非常敏感的,他挑战了在1588年被称为“无敌舰队”的西班牙,从大败西班牙开始,英国一步步实现了自己对“日不落帝国”的追求。

英国最巅峰的时候,拥有337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这是一个让人惊愕的数字,占了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而他管制的人口竟有4.2亿,同样占了全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印度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钻石”,为什么甘地能凭借绝食换取独立

所以日不落帝国可谓实至名归。而印度,本身就有着十分广阔的国土面积和相对较多的人口,在英国诸多殖民地国家中,既是最大的,又是最重要的。在一段时间内,印度殖民地的经济总量在英国经济中占到了望其项背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所以,英国对于印度殖民地非常的重视,英国女王曾经赞叹过印度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钻石,让这个帝国都熠熠生辉。首相丘吉尔也曾表示,没有了印度的英国,也不再是一个世界强国。

“印度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钻石”,为什么甘地能凭借绝食换取独立

其实即便有印度在手,随着时间流逝和人民自主意识的觉醒,英国也无法继续成为一个以殖民地强大的国家。被压迫就会有反抗,没有人愿意一直屈居人下。中国的封建王朝时期,其实早就成为了一个格局变化的案例。

英国慢慢失去了自己世界霸主的名声,这对之后印度的反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很多人都会质疑,在众多国家的反抗和改革的历史事件中,没有血流成河就能翻天覆地的独立,实在是少见,可是印度却是一个例外,一场“非暴力不合作”和绝食运动,就改变了印度被殖民地统治多年的命运。

“印度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钻石”,为什么甘地能凭借绝食换取独立

二战是英国实力削弱的一个最直接和主要的原因。随着欧洲其他国家的发展壮大,法西斯国家同样开始对世界各国伸出了罪恶之手。不同于征服殖民地,法西斯国家的触及之处是血流成河,他们对于暴力的狂热和对人权的忽视,引起了众怒。

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同样也遭受到了日本军队的攻击,以海上力量强大的英国不敌日本,以战败的姿态落幕。这样的形势下,殖民地国家的人们也坚定了自己反抗的决心,因为英国不再是不可打败的无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中华古语适用于任何一个无视人权的国家。在殖民地人们心中,英国的形象一再跌落,反抗者对于成功的信心也就一再攀升。殖民地国家受殖民者统治,但是作为统治者他们无法处理和面对国家危难的时候,殖民者也就不再具有统治的资格了。

孟加拉大饥荒,让人们见证了一个无所作为的殖民地统治者。数百万伤亡面前,英国的管理受到了来自所有人的质疑。人们不再愿意去臣服一个不懂得热爱人民的君王,反抗独立的热潮接二连三,直接引起了英国殖民体系上的崩溃。

“印度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钻石”,为什么甘地能凭借绝食换取独立

因为日本,英国痛失了诸多东南亚殖民地,于是他们就更不愿意放弃手中的印度。他们训练了一支250万人的印度军队,用以对抗法西斯国家的触手。这支军队确实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不过很快丘吉尔就意识到了,这支神乎其神的印度军队所对抗的,是侵占他们国家的侵略者,而不是为了保卫英国所谓的的殖民地。

“印度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钻石”,为什么甘地能凭借绝食换取独立

反抗的背后,是愈发团结的人心,人们对于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于维护人权的想法越来越深刻,这支军队可以对抗法西斯国家侵略者,也可以对抗殖民地国家统治者。哪怕在二战后,英国也有500军队驻守在印度,要防御印度的起义其实并不困难,可是困扰英国的不止是印度本体,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起义热潮以及国际社会的压力。

二战结束后,是一场全球的洗礼。新的社会格局渐渐形成,以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世界强者慢慢主导了国际趋势。英国在二战中就已经接受到了来自美国的要求和抗议,要求他们独立印度。所以,在诸多情况的逼迫之下,英国再也无法管理庞大的殖民地体系,而印度“圣雄”甘地带领人们以简单的抗议运动和绝食行为,就成功独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