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3943242918784
無公害黃鱔網箱養殖技術
一 養殖水域選擇
網箱養殖黃鱔,對水域的要求不限,可以是池塘 、也可以是河道 、湖泊 、水庫等 。但總的要求是水源有保障,水質無汙染 。池塘一般要求面積3畝以上,水深1.5米以上,注排方便且排水渠分開 。大水面水體儘量選擇水面開闊,水流緩慢 、風浪小 、環境安靜 、陽光充足的庫灣 、湖汊 、並避開主航道,水深在2~4米,水底平坦 ,泥沙少的水面進行養殖 。
二 網箱結構與設置
1 網箱結構 ,採用網目為20~40目聚乙烯無結節網片縫製而成 。網箱規格以2米ⅹ3米 、2米x4米 、3米ⅹ4米為主,箱高1.2~1.5米,長方形,敞口式 。
2 網箱設置
網箱一般以單排或多排並列,每列相隔1~2米 ,網箱間距1~2米,網箱上沿高出水面40~50釐米 。池塘等小水體內設置網箱為固定式,便於網箱隨水位變動進行升降 、清洗 。網箱在池塘的設置密度一般佔池塘的水面積60%左右 ,具體視水體交換情況而定 ,總的原則以不超過水體的自淨能力宜 。
三 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1 網箱浸泡 : 新制作的網箱在放養鱔魚種前,要放入水中浸泡5~7天 。
2 網箱中設置水草 : 一般在鱔种放養前3~5天 ,在網箱中設置水生物,以水花生較為適宜,其覆蓋面積應占網箱面積80% ,水花生不能高出網箱口,防止鱔種順草外逃 。入箱的水花生應去根洗淨,並經消毒處理,一般用10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5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溶液浸泡5~10分鐘,以防止水草攜帶有害生物與蟲卵進入網箱 。
3 池塘準備 : 在池塘中從事網箱養殖,要事先對池塘過多的淤泥進行清除,然後用生石灰150幹克/畝進行消毒,以殺滅池塘內的有害細菌 、蟲卵 ,並改善底質 。池塘注水吞,等網箱安置好,網箱中的水草也放置如,再進行全池水消毒,可選用30.5克/立方米的溴氯海因進行全池潑灑 。再待到藥性消失,網箱中水草已返青,才可放養黃鱔苗種 。
四 鱔種投放
1 鱔苗來源與選擇 : 苗種主要來源於採購人工捕撈的天然野生鱔苗 。一般以籠捕的鱔種為隹,其成活率較高 。鱔和應選擇體色深黃,無病灶 、無外傷 、粘液豐富 、活動力強的大斑鱔,而背色青灰 、烏黑 、體形纖細 、頭大尾小的劣質苗不適宜網箱養殖 。放養的鱔種規格以20~30尾/幹克為主 。
2 放養時間與放養密度
鱔苗投放一般每年4~9月份,以4~5月為最佳時期,此時天氣由涼轉曖,成活高 。放養密度一般2.5~3幹克/立方米為宜,具體應根據水源 、飼料供應情況而定,一般投放的鱔種要同一規格,一次放足 。
鱔種下箱前要進行苗種消毒處理
五 飼養管理
1 飼料投餵 : 鱔種入箱後3天內不投餌,3天后開始投餌馴化,馴化時,經過7~10天馴化,鱔苗開始集中攝食。鱔魚的餌料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動物性飼料 ,如小魚、蚯蚓 、螺螄 、蚌肉 、小蝦 。 一類是人工配合飼料 (蛋白質含量在40%左右)。具體使用什麼飼料,應根據本地的飼料資源狀況而選擇黃鱔喜食的飼料 。飼料投餵要按照“四定”要求進行 。即定時,水溫在黃鱔適溫範圍內,一天投餵兩次,分別為上午8~9點,下午6~7點 。定位,餌料應堅持投餵在固定的食臺上,以減少散失,便於觀察黃鱔的攝食情況及殘渣的清除 。定質,要求餌料新鮮不妄質 。定量,一般情況下,投餵鮮活飼料,每年的投餵量佔黃鱔體重的6%左右 。總的投餵量的多少以第二次投餵時網內無殘餌為隹 。
2 水質調節
維持鱔池水質清新,溶氧充足,是取得養鱔成功關鍵 。特別是進入夏季高溫季節 。調節方法主要是換水,排去池塘中老水,加註新水 。必要時施用水質改良劑,如定期潑酒生石灰,每畝水面用量10幹克左右,在網箱中定期施放或在飼料中添加微生物製劑,以達到改良水質的目的 。
3 日常管理
堅持定期檢檢查網箱有無破損,經常清洗網箱,保持箱體內外水體交換暢通,對大水面養殖區域,要注意水位變動,及時調整網箱位置和加固網箱,同時要記好日常管理日記,如對飼料期間每天的水溫 、氣溫 、透明度 、pH值 、投餵量及有無異常情況的記錄 。
以上就是黃鱔餵養及日常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項 。
小何在鄉村
1、成鱔養殖所需鱔種從哪兒來?
鱔種來源有三個可以自己到小河溝、稻田、池塘裡去拠,可以去買別人的鱔種,也可以自己培育。
2、怎樣捉幼鱔?
野外捉幼鱔要在暖和的時節,4月初至10月底。(1)用手捉或籠捉手捉和籠捉最好在晚上進行。黃鱔白天不出洞,晚上才出來在水邊找東西吃,而且黃鱔見光就不動了。利用這二特點,我們可以在稻田、水溝、池塘的邊上事先弄出一塊塊平坦的淺水軟泥臺,在上面撒些蚯蚓段,晚上,尤其是而後或悶熱天氣的晚上,幼繕就聚集在這些泥臺上吃蚯蚓,我們就可以用手電筒照著,一條條地捉起來。 用手捉的時候,中指在前,食指、無名指在後,像鉗子一樣,將幼鱔前半段緊緊夾住,既不讓幼鱔逃走,也不會使它受傷。 捉住的黃鱔放在桶裡,桶內放些柔軟的水草或少量清水,桶要深並且有蓋。
白天捉幼鱔也可以。白天捉要先在稻田、水溝裡找到黃鱔鑽的洞,找出幾個洞口後,用木棒攪動水下的洞口,在另一個水面上的洞口套上鱔籠,或用手捉即可。 也可以找準兩個洞口後,兩手分別從兩個洞口向內探入,堵口捕捉。
(2)放養水葫蘆,收集野生幼鱔預先在水溝中種一些水葫蘆,最好種在有軟泥的地方。6月20日至8月底都能收集。方法是:先在平地上鋪一張塑料網布,把水葫蘆連根拔起,放在網布上,慢慢地,藏在水葫蘆根部的幼鱔會自動鑽出來落在網布上。在池塘溝渠邊做些小土埂,收集野生幼鱔 土埂用一半土、一半牛屎攪拌混合而成,過一段時間,土埂邊就會長出很多水蚯蚓,時間一長就會有小鱔鑽到土埂中吃水蚯蚓,這時就可用紗布做的小撈海撈取。
3. 怎樣選擇好的鱔種?
在市場上購買鱔種,要注意鱔種的品種和質量。
黃鱔有3種不同顏色的品種,分別是黃色、青黃色、灰色。黃色而且身上有雜斑的黃鱔長得最快;青黃色的黃鱔長得一般;身體灰色、身上小斑點特別多而密的黃鱔長得最慢。 所以,養殖用的黃鱔要選擇黃色有雜斑的鱔種。
另外,購買鱔種還要注意仔細檢查,留意鑑別,堅持“三不要”。 一是不要傷鱔。 黃鱔有外傷和內傷兩種情況。 外傷容易一眼看出來,比如破皮、身體發白、有蟲子在身上、斷尾、鰓蓋上有傷痕、出血等。內傷一般不容易發現,但內傷主要是因為鉤釣捕捉引起的,受傷部位往往在口腔咽喉等地方,發現這些地方有淤積的血就要揀出不買。二是不要病鱔。病鱔的主要特徵是頭大、頸細、體弱,病情嚴重的身體蜷曲;有的體表局部發白,甚至被有棉絮一樣的東西,身體外面黏液少;有的體表有明顯的紅色凹斑,黃豆大小,易感染化膿腐爛,而且不易癒合,此種為“梅花斑病”;有的肌肉腐爛,鰭條脫落。三是不要藥鱔,就是用麻藥、毒藥麻倒後逮到的鱔種。這種鱔用手一抓就能抓起好幾條,抓起後也不掙扎,軟塌塌的;另外它們的腹部還有小紅點,時間越長紅點越明顯。以上這些鱔,活動無力,成活率低,一定要仔細揀出,不要購買。
4、成鱔養殖有哪些方法?
成鱔養殖的方法多種多樣,有土池養鱔、水泥池養鱔、網箱養鱔,家庭庭院還可用缸養鱔,稻田、蓮田也可以養鱔,還可以鱔、蚓合養和無士流水養殖。這些方法都有良好的養殖效果,養殖者可因地制宜,雙管或多管齊下,充分利用自家的條件,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
5.庭院缸養黃鱔用什麼樣的缸?
養黃鱔的缸大小都可以,口徑、底徑大的缸更好,但一定要超過50釐米深,才能防止黃鱔逃出來。水缸底放上幾塊屋脊瓦,首尾相連,或放石塊後蓋上瓦片,形成人工洞穴,供黃鱔棲居。缸底不鋪泥土。
6.庭院缸養黃鱔喂什麼,怎麼喂?
黃鱔入缸頭3天不餵食,讓它適應一下環境,第四天開始喂。春、秋1天喂1次,中午喂;夏天1天喂2次,早上8—9時和下午4-5時喂,避開一天中最熱的正午。喂時一定要定時間,不要隨便改變,影響黃鱔攝食。投餵還要按飼料的規格先投大的,再投小的,先投粗的,再投細的,吃完再喂飼料的種類很多,有蚯蚓、小雜魚、蝌蚪、蠅蛆、小螺蚌等。
由於庭院缸養一般都是小規模飼養,需要飼料量小,所以我們可以自己養蚯蚓,也可以自己養一點孔雀魚,讓它不斷繁殖小魚來喂,也可以春天用普通的金魚繁殖一批小單尾金魚來喂,這些都是簡單、實用、經濟的鮮活餌料來源。
7.庭院缸養黃鱔需要做哪些管理工作?
(1)換水水質渾濁會使黃鱔厭食,精神不振,繼而感染疾病。所以要換水以保持水質清新。方法是夏季每3天1次,春、秋季1周1次。將石塊和瓦片拿出,撈起黃鱔,倒掉缸中水,用硬炊帚清除掉缸腰青苔,再用清水衝兒通,換上清水,待缸中新水與原缸中水溫差不多時,將黃鱔輕輕放回缸中換水時間要選在清晨, 下雨天,要將缸移人室內,或倒掉一部分缸中水,或在缸上加蓋,避免水過滿使黃鱔逃掉。
(2)水溫調控 黃鱔對水溫比較敏感,缸養黃鱔水體小,水溫變化大,要特別注意水溫調控。 春、秋兩李,把鱔缸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盛夏則轉移到樹蔭下,並將缸的下部埋人士中,還可以在缸裡放1個小瓦盆,盆中種上睡蓮,使其葉浮主水面,既遮蔭又美觀。 總之,要想方設法將水溫控制在20~24攝氏度。
(3)防病害 庭院缸養黃鱔要防家貓等故害生物,必要葉蓋上缸蓋。 缸養黃鱔的病害主要是腸道寄生蟲病,要注意而防和治療。有人把敵百蟲晶體用手塞人活金魚口中,然後金魚逐條餵給黃鱔吃,連喂幾天,治療腸道疾病效果非常顯著。
8. 養黃鱔的水泥池怎樣建造?
養黃鱔的水泥池有3種形式:地上式、地下式和半地下式。 一般不用地上式,因為地上式水泥池夏季溫度偏高,冬委溫度偏低,對養鱔不利,通常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
建池要選在背風向陽、靠水源近、周圍安靜、沒有高大樹木或房屋遮陽的地方。 池子以東西走向,長方形或橢圓形最好。 先在平地挖土30~40釐米深,池壁用磚或塊石、水泥漿砌成,水泥抹面,地面以上高10~30釐米,壁頂用磚橫砌成“T”字形壓口。池底填一層碎石夯平,或用黃土、石灰、黃沙製成三合土後,在池底鋪10—20釐米厚,夯結實。 池子不羅太大,庭院養殖可5—10平方米,養殖規模大時,可到30平力米,有條件的地方也可擴大至100平方米。
建池時要安排好進、排水管道的位置。進水口要高於水面,排水口設在水底泥層上面。進、排水口在池中呈對角線排列,口內分別安裝4~10釐米管徑的水管,池內一端管口綁上塑料網或鐵絲網,防止黃鱔順管逃走。在池底泥面下還要開一個涵洞,用於排乾池水在池壁最高水位線之上設一溢水管,以供下雨天水位上漲時,自動溢水,防止池水漫池而逃壘這兩種排水設施都要綁上塑料網或鐵絲網。
9.養黃鱔的土池怎樣建造?
養黃鱔的土池要建在土質密實的地方,大小根據養殖規模而定。建池時從地面向下挖30~40釐米,用挖出的土做埂,埂寬1米左右,高40~60釐米,池埂要層層夯實,池底也要夯結實,以免黃鱔打洞逃走。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在池底和池壁鋪一層油氈,邊角都要鋪嚴,然後在油氈上鋪上20釐米(池底和10釐米(池壁)泥土,這樣既可防止池水滲漏,又可防止黃鱔打洞逃逸。土池的防逃設施和進排水口的設置與水泥池相同。
10.新建的養鱔池如何清整?
成鱔池建好後,無論土池,還是水泥池,都要注水清池一是檢查新鱔池是否漏水,二是利用水吸收、清除水泥和三合土中的有害物質。發現漏水,及時修補。新池注、排水3~4次,每次浸泡2~3天。10天后,在排幹水的池底鋪上20~30釐米厚的肥泥,用腳踩實。肥泥用青草、廄肥、土壤混勻後漚制而成。肥泥鋪好後,在池中種植些水葫蘆、水花生、水浮蓮等水生植物,供鱔池降溫和黃鱔隱藏棲息。最後注入15釐米左右清水。
11.老鱔池如何消毒?
上一年養過一茬黃鱔的池子,叫老池。老池再次使用前要消毒。消毒要在鱔种放養前2周。消毒時池中保持淺淺的一層水,按每平方米200克生石灰,注水溶化、拌勻,不要有大塊石灰存在,然後全池潑灑,使池水呈乳白色,再用鐵耙把底泥耙一遍,以殺死水中和底泥裡的有害細菌。如果底泥發黑有臭味,一定要排乾池水重新更換底泥,再潑灑生石灰水消毒。
12.鱔种放養要注意哪些事項?
(1)時間最好在3月底至4月初,水溫達到15?C時,先消毒池塘,2周後放鱔種。
(2)鱔種消毒鱔種人池前要消毒。用大盆或木桶注人清水,在15℃~20藝水溫下,用3%~4%食鹽水浸泡10~15分鐘,水溫高時,浸泡時間要縮短。在浸泡過程中,要隨時觀察,發現鱔種有強烈不安或上浮不止等不正常反應時,要立即撈出。消毒後的鱔種要及時人池,如不能及時人池,要用清水沖洗1~2次,再放入淺水中暫養。
(3)鱔種規格放養前鱔種要挑選丁下,大小分開,體長相近的鱔種要放在同一個池中飼養,體長相差大的要分池飼養,否則就會出現大魚吃小魚的情況。
(4)放養密度每平方米放60~80條,有經驗的養殖戶可放100條。
漁人劉文俊
黃鱔又稱鱔魚,味道非常鮮美,營養價值高,可作上等佳餚,且市場需求量大,價格昂貴。在市場上非常受人歡迎,有著很高的市場需求。養殖黃鱔的人也越來越多,不過對於很多新手養殖戶來說,沒有一個管理重點。日常管理對於養殖黃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響著黃鱔的產量。可利用房前屋後的空閒地建池進行人工飼養。其具體措施如下:
一、建池。在向陽並有一定水源和土質較堅實的地方建養殖池。養殖池有泥土地、水泥地和泥結構四周砌磚等三種類型。如面積較大的養殖場,則以水泥池最佳。面積可10—15平方米,深0.8—1米。池壁設置小洞穴,池塘鋪塘泥30釐米,以利鱔魚鑽洞休息。蓄水10—15釐米。水面處設置進出水口,用聚乙烯細網防逃。池面用一半面積種植慈菇或養殖浮萍、水葫蘆水生植物,作為鱔魚遮蔭潛伏棲息防暑之用。黃鱔養殖池池壁至少高出水面30釐米,以免黃鱔在雨水沖刷時逃逸。
二、放養。每年4—8月是鱔魚產卵季節,5—6月是盛期。鱔產卵期間,到鱔魚生活的地方尋找魚卵,用紗布撈取受精卵或幼苗,然後將魚卵放入小池或瓦缸中孵化、育苗。幼苗投餵雞蛋黃、碎肉、麩餅粉等。當年或翌年長至尾重20克,即可放入大池中養殖成魚。另外,還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幼魚投入池中這樣週轉更快。鱔魚投放的時期,以早春為宜,養到10月份,大鱔可超過150克,小的亦在100克左右。鱔魚規格大小以放養每公斤30—40條為好,切忌大小鱔魚混養,避免相互殘殺或吞食。每平方米可養1—2.5公斤。鱔魚具有較強的自行交配繁殖能力,一般第一次放養後不必再投入魚苗,但必須加強保護和管理。
三、喂料。黃鱔喜歡吃活食,也非常貪吃。人工飼養黃鱔,蚯蚓、蚌肉等均是好飼料,還可用燈誘殺飛蟲入池,或用豬血引蒼蠅產卵生蛆作飼料。以蚯蚓最佳,每7—8條蚯蚓可增加鱔肉1克。黃鱔對食料的選擇性嚴格,長期投餵一種食料後,很難在短期內改變其食性。因而在改變投餵飼料品種時,須在前2—3天內不投餌,以使其因飢餓而不擇食,食用新的餌料。黃鱔習慣晝伏夜出,因此,初放養時給餌的時間,宜在每日下午4—5時,或在傍晚天黑以前,然後逐日提早喂時間。經過一段時間的馴餌,即可每日上午9時或下午2時給食。亦可採用隔日投餌法,以增加其攝食量。餌料可投在木框或聚乙烯網布做成的餌料臺上,投餌的地點要固定,投餌量為魚體重的6—7%。投餌後的第二天,應調換新鮮水,保持池內水質新鮮,溶氧量多。
四、管理。黃鱔生長很慢,適宜的水溫是15—28℃,水溫低於15℃時影響黃鱔攝食,10℃以下完全停止攝食,進入冬眠狀態。水溫超過28℃時,黃鱔的攝食量也會降低,這時應採取措施降低水溫。黃鱔從春後到入冬前,是生長的旺季,要加強管理,喂足喂好,定時定量,使鱔魚能加速生長。對吃剩的餌料,要及時清除。在入冬前一定要喂足飼料。入冬後必須將池水放幹,並用稻草覆蓋,厚度以不使黃鱔窒息死亡為度,以保護池室,不致使黃鱔因低溫而凍死。春後再適時覆水。
五、病害。天敵防治。在黃鱔生長期,尤其是剛放養的魚苗和黃鱔繁殖季節,絕不能讓鴨子進池捕食。夏天,有時因氣溫太高,黃鱔會出現中暑昏迷現象,此時應換清涼水或遮蔭降溫,再喂新鮮的蚌肉。黃鱔主要的病害,是梅花斑狀病,症狀是在黃鱔的背部出現黃豆粒大小、黃色圓形病斑。治療方法:可在池中經常放養一些蟾蜍(癩蛤蟆),由於蟾蜍身上的蟾酥有防治和治病作用,可減少發病。如發現已經發病,可用剝去皮的癩蛤蟆的頭部,用繩子繫好在池內來回拖幾次,1—2天內可除病;
至於黃鱔吃什麼樣的魚,其實黃鱔喜歡吃活食,也非常貪吃,但對蛋白質的要求較高,而且對蚯蚓、蠅蛆等具有特別的喜食性。廣泛利用豬糞、牛糞、雞糞等畜禽糞便,加入EM菌劑發酵後,大量養殖蚯蚓和培育蠅蛆。生產出的無菌蚯蚓、蠅蛆,既迎合了黃鱔的喜食習性,又提供了廉價的高蛋白飼料,這樣可大大降低育肥成本,提高育肥利潤。其它動物性餌料還可選擇利用小魚蝦、田螺、河蚌、動物內臟等。
投餵餌料可直接購買鰻魚料、江團料、鯉魚或蛙料,加入蚯蚓等、濃縮料和粘合劑加工成軟條餌料。具體法:把魚料粉碎,加入絞碎後的蚯蚓等動物餌料和濃縮料,再加入少量粘合劑和適量水拌勻上機,用絞肉機(備3-5毫米模孔,根據黃鱔大小選擇使用)絞成細條狀的軟條飼料,稍晾一會兒,用手輕輕翻動,讓較長的條自然斷開即可。小規模養鱔可採用拌團的方式:粉碎的魚料加入切碎的蚯蚓等動物餌料,再加入濃縮料和少量粘合劑並加入適量的水拌成團即可,配合料要現配現用不宜久存。
飼餵黃鱔為了減輕勞動強度,我們可以採用新的育肥方法:先加入少量的配合飼料進行馴化,然後可以達到直接投餵魚飼料。這樣我們可以先把魚飼料顆粒加入濃縮飼料和少量粘合劑後再澆入適量的水,直接灑入鱔池喂鱔。投量要適度,以在10分鐘內吃完較好,待鱔吃完顆粒料後,再投蚯蚓或蠅蛆等動物餌料。在動物餌料缺乏的時候,我們可以全部投餵魚飼料顆粒。
Ai米拉
網箱養殖是近期比較新鮮的一種養殖方式,主要是利用大自然的水環境大片的養殖,這種方式比較大的優點就是管理更便捷,生長的速度比較迅速,黃鱔也不容易逃跑,不過它的缺點是成本比其它的會更加高一些,而且這樣養殖出來的黃鱔味道和營養都會略微偏低。網箱的面積大約為20平方米,挑選質量好、網眼比較密的網,要先放在水中一個月左右,等到網箱裡的有害物質散除之後,才可以使用,網箱中放一些水草,飼料可以餵食蚯蚓、動物的內臟等等,定期給水質消毒,才能保證黃鱔的存活率更高。
黃鱔的養殖密度非常高,所有很容易出現病菌,平時在養殖的時候要多觀察多留意,需要定期噴灑抗細菌病毒的藥物,一般是15天一次,飼料中也要定時加入一些適量的抗生素,提高黃鱔的抵抗能力。
黃鱔敏感且最喜歡吃食的食物順序依次是:蚯蚓、河蚌肉、螺肉、蠅蛆、鮮魚肉等,黃鱔是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不同的生長時期,黃鱔的食物組成有些不同:仔鱔吃食蛋黃、水絲蚓和蚯蚓;幼鱔吃食水絲蚓、蚯蚓、輪蟲、枝角類、孑孓;成鱔主要攝食蚯蚓、小雜魚、螺肉、蚌肉、小蝦、蝌蚪、小蛙和昆蟲等。為了解決飼料來源問題和提高增重,幼鱔和成鱔應儘可能及早馴化投餵人工配合飼料。
萩蘆果農
你好,黃鱔是合鰓魚科的一種魚類,其肉嫩味鮮,營養豐富,不僅可以食用,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因此市場的需求量大;由於農村汙染嚴重,野生黃鱔減少,人工養殖由於技術欠缺導致產量並不是很高,因此,養殖黃鱔還是有前景的。
一、黃鱔怎麼養?
1、養殖黃鱔,環境很重要。野生的黃鱔雖然看起來對生活環境很隨意且很容易存活,但是一旦發生一點變化就不適合生存了,這就是為什麼以前能挖到黃鱔的地方現在卻挖不到了,因此,養殖黃鱔首先要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那麼,怎樣才能給黃鱔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呢?首先,塑造一個隱蔽的棲息介質,便於黃鱔自由活動、呼吸、攝食,無土網箱養殖全網箱必須充滿繁密的水草,可以搭遮蔭棚;其次,要注意水的環境,水溫要儘可能保持在21~28℃之間,水深應保持在5-20釐米不等;水質要無汙染,溶氧要豐富。
2、合理密養,方便管理。黃鱔的種苗、養殖密度等都會影響黃鱔的養殖效益,因此,要選擇體色深黃有大黑斑、無病無傷、敏感、爭逃力強的健康優質的種苗,然後進行合理密養或適時分養。常規養殖,鱔池多、水草多、換水方便、排汙徹底的或是有養殖經驗的、黃鱔規格大的放養密度大,相反則減少;黃鱔大小不一不要混養,不然會影響整體生長速度,可分級分池養殖,養殖一段時間後同池或同網箱中黃鱔可能出現大小差異,要及時分養,不然會影響小個體黃鱔的生長速度。
3、科學投餵,加速生長。人工養殖黃鱔投餵的餌料一般有活餌、鮮餌和配合餌料,其中,投餵蛆闖、蠅蛆的活餌或是動物肝臟等鮮餌生長速度最快,配合餌料因配製成分不同而生長速度各異。投餵餌料的時候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投餵次數,正常情況下每日上午和傍晚各投餌1次,水溫低於18℃每日投餌一次即可。
4、消滅病蟲害,減少死亡。黃鱔一旦發病是比較難治癒的,嚴重的會導致死亡,即使控制病情也會影響生長,因此,要採取措施控制和消滅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首先,建立一個進排水各自獨立、進水流暢、排汙徹底的養殖場;其次,搞好清汙和消毒,水源要無病無害,苗種、餌料、工具要注意消毒,要定期投餵藥餌和消毒水體。
老李瞧天下
1、池塘
養殖黃鱔的話,首先要選擇一個比較好的水塘,注意比較安靜的地方,然後陽光比較好。土的話一定要是那種比較硬的土壤,然後在池底的話有大概30公分的泥層,這樣的話方便黃鱔打洞。
整個池塘的深度並不需要很深,除掉泥層之外,水深大概有個30公分深就可以了,整個池塘的深度在一米以內,這樣的話,也比較方便管理。進水,出水比較方便,不過管道的話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以免黃鱔從管道當中逃跑。
2、投放
想要黃鱔養的好,種苗這個是非常關鍵的,需要是人工馴化的品有那種深黃大斑的黃鱔,或者說金黃小斑的黃鱔,這個在市場上面是最受到歡迎的。還要注意合適的養殖密度,如果養得太密的話,對於黃鱔整體的成長是不利的。最好配備專門的增氧機,如果沒有或者說增氧機太少的話,更加不能養的太密。
3、餵養
相對來說非常小的黃鱔進食能力不是非常的好,很容易死亡,所以特別是在前期養黃鱔一定要更加精心地進行管理。比如說可以給他們喂一些蚯蚓,或者說其他的蟲子。
然後最好有一個專門的餵食臺,池塘比較大的話可以多建幾個,這樣的話他們就可以定點過來吃東西,養成一個規律。這個平臺可以安裝在水下面5cm的樣子,也比較方便觀察,比如通過觀察它們吃飼料剩下來的情況,然後決定每次飼料投餵多少。
4、管理
每年的五月份到九月份這段時間,溫度比較合適,黃鱔長得非常的快。想要把黃鱔養好的話,一定要留意經常察看,比如說吃食的情況,生長的情況。還要注意水位的管理,保持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不要太深了,水質需要比較清新。
黃鱔現在已經大受歡迎,入行養殖的人越來越多,但是隻要你注意以上四點的科學管理,也一定可以把黃鱔養殖好的。
池塘處理:在池塘放水的前 1 周,用 100 ~ 300 倍養殖用生物EM菌原液的稀釋液和養殖用生物EM菌原液製作的防蟲液,代替石灰、漂白粉等均勻地噴灑池塘,用來對其進行消毒和淨化。每畝水面使用 2.5 升。
水質淨化:在放養前 3 ~ 10 天,用養殖用生物EM菌原液的稀釋液潑灑水面。視水質情況,開始 15 天 一次,以後為每個月一次;水質較差的地方,適當縮短潑灑時間。按每畝水面(1.5米以下)1 升使用。
池塘基料發酵:按池塘基料、翠綠島牌養殖用生物EM菌原液、紅糖=500:1:1的比例,加入適當水,混合堆積發酵7-14天。
餌料添加:按0.2%的用量,均勻噴灑在餌料上進行投餵。
動物性餌料的處理:投餵新鮮動物性餌料時,按0.1%的用量,攪拌均勻。
捕魚達人阿群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疑問,黃鱔是一種以雜食性魚類,其主要食物為動物性餌料,如各種水生、陸生昆蟲及幼蟲等,蝌蚪、幼蛙、螺、蚌肉及小型魚、蝦類也是黃鱔捕食的對象。另外,黃鱔還兼食有機物質碎屑與藻類。在飢餓缺食的情況下,它們會自相殘殺,殘食個體較小的黃鱔甚至鱔卵,也吃部分麩皮、熟麥粒、蔬菜等植物(黃鱔對植物性餌料大都是迫食性的)。鱔苗前期與後期的食物有差異,前期以攝食水中紅蟲為主,後期以攝食較大的蟲為主。幼鱔與成鱔的食譜基本相同。
閱讀大廳
黃鱔是以各種小動物為食的雜食魚類,最喜歡吃食的🈶蚯蚓,河蚌,螺肉,小魚蝦,蠅蛆,等等。小黃鱔在開始餵食階段用熟蛋黃和豆漿調成糊狀撒喂,以後逐步喂水蚤,絲蚯蚓,蠅蛆及切碎的河蚌肉等
壯鄉小藍
黃鱔吃蚯蚓就可以了
你浪我等
看頭條,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