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務員考試行測推理:以彼之矛,攻己之盾

在行測邏輯判斷的必然性推理考查當中,命題的矛盾關係是可以佔據一足之地的。那到底什麼是“矛盾”呢?我們又該怎樣利用“矛盾”解題呢?今天中公教育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

“矛盾”在我們的邏輯判斷當中指的是兩個命題之間永遠一真一假。所以根據它的這種特性,我們一般可以通過“矛盾法”來解決直言命題當中的“真假話”的問題。比如下面這一道題:

【例題1】甲、乙、丙、丁四人對四個抽屜中的物品進行預測。甲:有些抽屜中沒有書本;乙:所有抽屜中都有書本;丙:第二個抽屜中沒有鋼筆;丁:第三個抽屜中有信件。如果四人的斷定中只有一項為真,那麼以下哪項一定為真?

A.第二個抽屜中有鋼筆

B.第三個抽屜中有信件

C.四個抽屜中都有書本

D.四個抽屜中都沒有書本

答案:A。中公解析:根據甲、乙、丙、丁四人所說的話,我們可以知道甲的“有些非書本”和乙的“所有是書本”之間的表述是互相矛盾的。而根據矛盾命題必為一真一假的特性,說明甲和乙之間一定有一句真話、一句假話。題目又告訴我們,四句話當中只有一句是真話,所以丙和丁說的話必定是假話。丙的話為假則說明第二個抽屜中是有鋼筆的,A項正確;丁的話為假則說明第三個抽屜中是沒有信件的,排除B項。而題目並沒有告訴我們每個抽屜是不是隻放了一種物品,所以甲和乙的話誰真誰假是不能確定的,C項和D項就可以排除。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A。


湖北公務員考試行測推理:以彼之矛,攻己之盾


這道題就是矛盾在我們直言命題考查過程中的應用。其實除了直言命題,復言命題當中也可以利用矛盾的思維去幫大家快速解題。比如:

【例題2】正是因為有了充足的奶製品作為食物來源,生活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才能攝入足夠的鈣質。很明顯,這種足夠鈣質的攝入,對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擁有健壯的體魄是必不可少的。以下哪項情況如果存在,最能削弱上述斷定?( )

A.有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從食物中能攝入足夠的鈣質,並且有健壯的體魄

B.有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不具有健壯的體魄,但從食物中攝入的鈣質並不少

C.有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有健壯的體魄,但沒有充足的奶製品作為食物來源

D.有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沒有健壯的體魄,但有充足的奶製品作為食物來源

答案:C。中公解析:題目是兩個假言命題。它們的推出關係分別為“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攝入足夠的鈣質⇒有了充足的奶製品作為食物來源”,“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擁有健壯的體魄⇒足夠鈣質的攝入”。根據假言命題的傳遞性,這兩個推出關係可以整理為“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擁有健壯的體魄⇒有了充足的奶製品作為食物來源”。要想最大程度去削弱這個結論,只要我們能夠證明結論是完全不成立的就可以了。如果默認為真的四個選項當中有一個能夠和結論永遠保持一真一假的關係,那麼必定能最大程度地削弱結論。而這正是矛盾命題的根本特點。所以只要找到了結論當中假言命題的矛盾命題,那麼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假言命題的矛盾命題,肯定命題p為真的同時還要否定命題q為真,所以“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擁有健壯的體魄⇒有了充足的奶製品作為食物來源”的矛盾命題就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有健壯的體魄,但沒有充足的奶製品作為食物來源”,正好與C相對應。

以上就是矛盾在必然性推理當中可能會考到大家的一些簡單應用,大家都學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