鏗鏘戰疫迎春“曉” 巾幗花開別樣 “紅”——三河法院女法官武曉紅疫情防控與審判工作紀實

武曉紅是三河法院燕郊法庭的一名員額法官。

2019年春節,辛苦一年的審判工作因假期的到來暫時告一段落。這一年,武曉紅帶領辦案團隊辦理各類民事案件1085件,結案967件,平均每個工作日辦結3.8件,是該院當之無愧的“辦案能手”。也正因為工作成績突出,她曾被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法院辦案標兵,被省高院榮記個人二等功,還多次被廊坊中院授予“優秀法官”榮譽稱號。

疫情牽人心,返崗情更迫

2019年臘月二十八日,臨近春節的喜慶氛圍感染著法庭裡的每一名工作人員。同往年一樣,武曉紅提前跟庭長告假,同家人一起回到河南老家探望父母。

此時,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已經從武漢開始肆虐開來。武曉紅時刻關注著關於疫情的新聞,部隊轉業多年的她警覺到此次疫情的嚴重性,也做好了隨時被召回返崗的準備。不出所料,大年初二,武曉紅從該院微信工作群裡知悉了全員返崗的消息後,便主動與庭長聯繫要求返崗,卻被告知因疫情原因身在外地幹警暫時不得返回。武曉紅知道,心裡再急,也不能亂了分寸,她在老家待命。2月8日,武曉紅被告知可以返回,便自行駕車“馬不停蹄”回到了三河。

隔離不停步,學習充電忙

人雖然回來了,但是按照疫情防控需求,武曉紅不得不在家裡自行隔離,她不僅要為自己負責,也要為他人負責。

14天的隔離期,並未阻斷武曉紅心繫疫情的腳步。新聞中一個個勇敢逆行的戰疫事蹟讓武曉紅備受鼓舞,當看到自己所在的三河法院第七黨支部發出志願報名參與一線防控的號召後,她毅然決然地報上了自己的名字。但由於還在隔離期間,武曉紅看著同事們不是奮戰在各個包聯疫情防控執勤一線,就是在利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進行網上立案、網上質證、網上開庭,各項工作都沒有因疫情而停止。

武曉紅想,“我也不能光在家坐著了,不出門不代表就沒事做,這難得的‘空閒時間’可不能就這麼浪費了。”於是,她把平時審判中遇到的疑難複雜案件在腦海中進行復盤,並上網查閱相關法律資料,又網上報名參加了法學專家組織的《九民紀要》以及證據規定等法律知識的直播學習,不斷“充電”“打卡”,為提升業務素質、提高工作效率奠定基礎。

逆行勇擔當,巾幗花綻放

2月24日早晨,三河法院組建3支巾幗志願服務隊出征戰“疫”一線,持續為疫情防控工作注入了新鮮血液。而這其中,赫然有武曉紅的身影。

這一天,是她隔離期滿後的第一天,雖然已經脫下軍裝很多年,但依然有即將奔赴戰場的使命感。根據統一安排,武曉紅與少年法庭庭長共同帶領一支巾幗志願服務隊,負責協助燕郊5個大型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並將隊員合理分配到每個社區。

2月份的北方,天氣多變,北風呼嘯,看到社區工作人員騎著電動車頂風冒雪往返於各個卡口,武曉紅又義務當起了司機,開車帶著社區同志到各個執勤卡點發傳單、貼通知、檢查登記、叮囑重點事項。檢查完畢後,武曉紅還會趕到步行街社區和學院街社區,替換隊裡的姐妹們值守這一處無物業、無門崗、過堂風凍人、雨雪無遮擋的小區卡口。她說,“這裡沒有物業管理、沒有門衛崗亭,防控任務重,值守環境不太好,我能替她們就替會,讓她們輪流進車裡歇歇、暖和暖和。”大姐式的關心,溫柔的話語,讓執勤姐妹們倍感溫暖。

迴歸審判臺,韶華為司法

“疫情打亂了辦案節奏,這些案子堆在手裡,我急,當事人更急,我得想辦法,不能讓他們的合法權益受損。”

在私底下,武曉紅是一位親切溫柔的“小姐姐”,在工作中,她又是一名盡職盡責的人民法官。疫情防控期間,武曉紅白天堅守在執勤一線,傍晚回到法庭,又開始加班翻閱案件材料,通過電話和微信聯繫案件當事人,查看雙方的證據,溝通雙方的意見,評估是否適合網上開庭,再跟院審管辦聯繫確定網上開庭時間。一週7天的疫情防控工作很快結束,武曉紅這支隊伍圓滿完成了任務,充分展現了巾幗衛士們的颯爽英姿,得到了社區和法院領導的雙份“點贊”。

3月2日,從防控一線迴歸審判崗位的第一天,武曉紅帶領書記員一大早就來到了三河法院互聯網法庭。原來她早就申請了4起網上開庭案件,而且全部安排在了同一天。她說,“從隔離到防控,別人都在開庭辦案,我已經耽誤了太多時間,必須得趕上進度。”從身份確認、舉證質證到網上辯論、網上調解,4起網上開庭案件全部順利完成。每個庭審結束之時,聽到雙方當事人表示感謝的話語,武曉紅既欣慰又安心。

她說,“我將一如往日,勤勉敬業,忠於職守,用公平鑄就莊嚴的法徽,用正義架起金色的天平,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宗旨,用初心使命書寫無悔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