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战疫迎春“晓” 巾帼花开别样 “红”——三河法院女法官武晓红疫情防控与审判工作纪实

武晓红是三河法院燕郊法庭的一名员额法官。

2019年春节,辛苦一年的审判工作因假期的到来暂时告一段落。这一年,武晓红带领办案团队办理各类民事案件1085件,结案967件,平均每个工作日办结3.8件,是该院当之无愧的“办案能手”。也正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她曾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办案标兵,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二等功,还多次被廊坊中院授予“优秀法官”荣誉称号。

疫情牵人心,返岗情更迫

2019年腊月二十八日,临近春节的喜庆氛围感染着法庭里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同往年一样,武晓红提前跟庭长告假,同家人一起回到河南老家探望父母。

此时,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已经从武汉开始肆虐开来。武晓红时刻关注着关于疫情的新闻,部队转业多年的她警觉到此次疫情的严重性,也做好了随时被召回返岗的准备。不出所料,大年初二,武晓红从该院微信工作群里知悉了全员返岗的消息后,便主动与庭长联系要求返岗,却被告知因疫情原因身在外地干警暂时不得返回。武晓红知道,心里再急,也不能乱了分寸,她在老家待命。2月8日,武晓红被告知可以返回,便自行驾车“马不停蹄”回到了三河。

隔离不停步,学习充电忙

人虽然回来了,但是按照疫情防控需求,武晓红不得不在家里自行隔离,她不仅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他人负责。

14天的隔离期,并未阻断武晓红心系疫情的脚步。新闻中一个个勇敢逆行的战疫事迹让武晓红备受鼓舞,当看到自己所在的三河法院第七党支部发出志愿报名参与一线防控的号召后,她毅然决然地报上了自己的名字。但由于还在隔离期间,武晓红看着同事们不是奋战在各个包联疫情防控执勤一线,就是在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进行网上立案、网上质证、网上开庭,各项工作都没有因疫情而停止。

武晓红想,“我也不能光在家坐着了,不出门不代表就没事做,这难得的‘空闲时间’可不能就这么浪费了。”于是,她把平时审判中遇到的疑难复杂案件在脑海中进行复盘,并上网查阅相关法律资料,又网上报名参加了法学专家组织的《九民纪要》以及证据规定等法律知识的直播学习,不断“充电”“打卡”,为提升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逆行勇担当,巾帼花绽放

2月24日早晨,三河法院组建3支巾帼志愿服务队出征战“疫”一线,持续为疫情防控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而这其中,赫然有武晓红的身影。

这一天,是她隔离期满后的第一天,虽然已经脱下军装很多年,但依然有即将奔赴战场的使命感。根据统一安排,武晓红与少年法庭庭长共同带领一支巾帼志愿服务队,负责协助燕郊5个大型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并将队员合理分配到每个社区。

2月份的北方,天气多变,北风呼啸,看到社区工作人员骑着电动车顶风冒雪往返于各个卡口,武晓红又义务当起了司机,开车带着社区同志到各个执勤卡点发传单、贴通知、检查登记、叮嘱重点事项。检查完毕后,武晓红还会赶到步行街社区和学院街社区,替换队里的姐妹们值守这一处无物业、无门岗、过堂风冻人、雨雪无遮挡的小区卡口。她说,“这里没有物业管理、没有门卫岗亭,防控任务重,值守环境不太好,我能替她们就替会,让她们轮流进车里歇歇、暖和暖和。”大姐式的关心,温柔的话语,让执勤姐妹们倍感温暖。

回归审判台,韶华为司法

“疫情打乱了办案节奏,这些案子堆在手里,我急,当事人更急,我得想办法,不能让他们的合法权益受损。”

在私底下,武晓红是一位亲切温柔的“小姐姐”,在工作中,她又是一名尽职尽责的人民法官。疫情防控期间,武晓红白天坚守在执勤一线,傍晚回到法庭,又开始加班翻阅案件材料,通过电话和微信联系案件当事人,查看双方的证据,沟通双方的意见,评估是否适合网上开庭,再跟院审管办联系确定网上开庭时间。一周7天的疫情防控工作很快结束,武晓红这支队伍圆满完成了任务,充分展现了巾帼卫士们的飒爽英姿,得到了社区和法院领导的双份“点赞”。

3月2日,从防控一线回归审判岗位的第一天,武晓红带领书记员一大早就来到了三河法院互联网法庭。原来她早就申请了4起网上开庭案件,而且全部安排在了同一天。她说,“从隔离到防控,别人都在开庭办案,我已经耽误了太多时间,必须得赶上进度。”从身份确认、举证质证到网上辩论、网上调解,4起网上开庭案件全部顺利完成。每个庭审结束之时,听到双方当事人表示感谢的话语,武晓红既欣慰又安心。

她说,“我将一如往日,勤勉敬业,忠于职守,用公平铸就庄严的法徽,用正义架起金色的天平,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宗旨,用初心使命书写无悔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