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疫”為機,深化愛國主義教育

日前,為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教育部黨組印發了《教育系統關於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的工作方案》,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對青少年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持續系統的工程,要善於抓住關鍵契機,強化教育引導,不斷堅定青少年對國家的情感認同、理性認同與行為認同。此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在給國家、人民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的同時,也將青少年從“只讀自己書的桃花源中人”的身份中拉出來,為青少年近距離了解國家、社會與人民,為全面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機。

更加切身:網絡助力於理性思考

當下中小學生以“00後”“10”後為主,學生成長生活的時代正處於中國不斷獨立自強、繁榮發展、和平安定的時期,學校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時候,較好地發揮了歷史英雄人物、時代楷模典型事蹟的引領作用,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重大紀念日和傳統節日的涵育功能。在教育內容上,一方面突出了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影響作用,卻也忽視了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人物和事件的感召作用;在教育形式上,多是以講演、觀影、集體參觀活動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注重愛國主義教育的輸入,卻較少發揮學生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主體性作用,以及缺乏對學生理性思考能力的培養。

在這次抗擊疫情過程中,青少年有了直面國家、民族重大事件的契機。在筆者與兩名高一學生交流此次疫情時,他(她)們的回答顯示了青少年一代的思考。

在回答“這次全國抗擊疫情,有看到一些新聞或信息,會讓你為中國感到自豪嗎”這一問題時,學生A和B分別列舉了國家自上而下的嚴密防疫措施、鍾南山院士以及一線醫生護士們的事例,表達出對逆行英雄們的敬佩之情。

在回答“像你們這個年齡段的(中學生),在網上會看到一些關於這次疫情中暴露出來的社會問題嗎”這一問題時,學生A提到了李文亮醫生事件,表達了傷感情緒。

而在對“你會因為不斷暴露出來的問題對中國失望嗎”這一問題時,學生們卻一致認為:“雖然有這些問題存在,但是中國好的方面遠多於壞的方面。現在中國尚且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面對疫情卻顯現出了發達國家才有的水準。”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明確提出,實施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內容包括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強化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等。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勇於逆行、堅守前線的英模事蹟,體現了承擔責任、慷慨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設,凸顯了集中領導、雷厲風行的中國速度……這些鮮活、生動、深刻的素材,為上好愛國主義教育這門大課提供了豐富、堅實的內容基礎。

與2003年抗擊“非典”不同,信息技術和網絡的普及,使得青少年能夠較好地發揮主體性和引領性作用。青少年作為互聯網一代,擁有著較好的技術素養,能夠通過各種渠道主動獲取信息,並能藉助多種媒體平臺進行話題引領,展現中國青少年在面對疫情挑戰時的責任與擔當。

更加主動:情感昇華為愛國行動

這場疫情防控戰無疑是一堂鮮活、生動、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大課,為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新路徑。

其一,以輸出促進主動輸入。相較於教師以講演形式分享、學生被動輸入信息的學習,如果學生能夠根據話題,主動進行信息的檢索,並與大家進行分享,更能激發學生個體的主動性、積極性。比如,以“抗擊疫情,致敬逆行者”“抗疫時期,最可愛的人”為主題,進行微圖文徵集活動,書寫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進人物與感人事蹟等,能夠讓學生主動與國家建立鏈接,並在輸出過程中傳播正能量。

其二,以思想爭鳴增強理性愛國情感。對於某一事件,不同的人觀點不盡相同。思想的爭鳴與交流,不僅有利於辨別真假信息,澄清錯誤認識,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生髮理性的愛國情感,做出恰當的愛國行為。比如,對於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有人散播謠言、誹謗中國的言行,以及防疫工作中出現的引發眾怒的社會問題等,班級可以圍繞典型事件、爭議話題開展疫情專題線上交流會,通過思想碰撞,幫助學生明辨是非,促進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建立對世界、國家和身邊人的理性認知,並在破除謠言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對國家的情感認同。

其三,以個人行動強化公民意識。以往學校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重在愛國認知與情感教育,在疫情防控期間,可嘗試從學生日常行為著手,強化學生公民意識的機遇期。青少年雖不能奮戰在抗疫一線,但能以自己的行動支持國家。比如,可以在班級內建立“戰疫情,我承諾,我行動”公約活動,承諾不聚眾、不聚會,出門戴口罩,日常勤洗手,自覺做科學傳播者、謠言粉碎者、健康守護者等,與祖國共抗疫情。當青少年主動行動,積極思考自己與國家和社會的關係時,便不會認為國家是遙遠的,自然而然就會愛國護國衛國。

(作者盧立濤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韓會雙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在讀研究生,本文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2019年度學科建設綜合專項資金資助”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11日第5版 版名:校長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