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儲存普洱茶,是生普好還是熟普好?

縱千里又何妨


我們雲南人有句老話“藏生茶,喝熟茶,品老茶”,意思是什麼呢?

就是說如果你要用來收藏的茶就選擇生普,平時要喝的就選擇喝熟茶,三五老茶客聚在一起品茶論人生的時候就選老茶(生茶存放十年以上的),在普洱茶文化裡,生茶屬於自然發酵自然氧化,時間存放越長品飲價值就越高,當然了只有古樹或者喬木大樹製作的普洱茶才有大的存放價值,你要是買的臺地茶,小樹茶,喝入口就苦澀得叮舌頭那種,存放越久越沒品飲價值







l雨聲


生普洱和熟普洱都可以長期儲存,但生普更有收藏儲存的價值。


  • 從經濟價值上來講:生普升值空間更大。因為之前的2005-2007年由普洱茶引發的高潮,並非熟普,而是“生茶”,大家覺得生茶有明顯的增值情況,所以,收藏生普在當時掀起了一股熱潮。

  • 從滋味口感上來講:生茶的口感層次更加豐富。熟普經過存放可以使堆味褪去,湯感甜滑醇淨,整體變化趨勢並不大;生普經過存放苦澀味褪去,趨近於自然溫和的茶性,但又不失生茶應該有的茶氣、香氣、回甘明顯。整體來說生茶口感層次更加豐富,轉化期雖然長,但是可以感受到生茶不同轉化時間的特點,更增添了存茶的趣味性。


普洱生茶是指毛青茶不經過“渥堆”,完全依靠自然轉化而成,而這個過程非常漫長。自然轉化的快慢要看保存的環境是否適合,一般來說,普洱生茶需要存放十年以上,才沒有那麼霸道。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被氧化,會使茶葉散發陳香味,令茶湯變得更醇厚順和。

普洱熟茶經過人工渥堆發酵,直接使多酚類化合物氧化,1975年人工渥堆技術在昆明茶廠正式試製成功,揭開了普洱茶生產的新篇章。人工發酵技術的研製是為了解決普洱茶自然後發酵時間過長的問題,所以人工模仿自然發酵的過程以達快速陳化普洱茶的目的。因此,生茶就是生茶,熟茶就是熟茶,生茶存放久了也不會變熟茶。


懂茶帝


長期儲存普洱茶,主要符合存儲條件,生茶和熟茶在口感上都有很明顯的變化。很多人都以為只有生普才有收藏價值,其實熟普同樣有收藏意義。

首先,生普在儲存過程中,三年一個變化期,從條索,香型,湯色,味道都在慢慢改變。很多人認為,生普的收藏空間更大,是因為看得到新茶轉變過程,而且很明顯。所以生普適合長期儲存,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普洱熟茶同樣適合長期儲存的。經過渥堆發酵後,熟茶顏色主要是紅褐色為主,新茶到老茶的過程,條索顏色變化不大,湯色也是紅酒色,沒有很大明顯對比。

但是,熟茶的口感慢慢發生了變化,熟茶的老茶口感非常醇厚飽滿,滑度更高,從陳香味慢慢往樟香或者棗香轉變,滋味也更濃郁,茶湯的顏色更通透更誘人。很多人喝普洱熟茶老茶也容易出現“醉茶”現象,普洱熟茶也是很多老茶客追求的一款茶啊。

我個人覺得,如果想要儲存普洱茶,不需要大量存,每年不間斷的收藏些,不管生茶,還是熟茶,慢慢就能喝到自己存下來的老茶了。那種感覺很好,很美妙,很自豪,自己存更有感覺,送禮的價值也會更高。





小寧姐


首先可以肯定的回答您:長期存放普洱茶就是要存生普,這不用去爭論!

熟普工藝的出現就是為了縮短生茶自然發酵過程!經過人工渥堆發酵,普洱熟茶的品質已基本定型,特別是重發酵的熟茶內含物質不會隨著時間增加而改變。通常的做法是發酵完後存放三、五年,讓茶葉自然褪去渥堆味即能達到好的品飲效果(甘、順、滑)!當然一些輕發酵的用料好的熟茶,在良好的環境下存放久一點,品質也會有些提升,出現類似藥香、荷香、樟香的特點,口感更佳,但是變化不會太明顯!所以長期存普洱熟茶放意義不大!

而普洱生茶與熟茶完全不同,從新茶開始,每年甚至每月您都可以感受到變化,這種變化的特點是刺激性逐漸降低,苦澀味變淡直至消失,口感趨柔和,茶湯變甘甜,香氣由蜜香、花香轉陳香,同時其生津的特點也逐漸變模糊!

當然這種向好的轉變必須要有好的原料和加工工藝,有的生茶本身品質就差要存出好效果是不可能的,這就是為什麼有的茶存了十幾年澀味還是褪不去,口感也並不好的原因。此外還必須有適合的儲存環境,控制好溫溼度,隔絕異味,保持適當通風,只有這樣才可能存出好茶!

還有一個觀點是生普越陳越好,從品飲感受這個角度說,應該有一個時間界線,過了這個時間,也許再存就是越陳越弱。這個時間點因茶、因環境而不同,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甚至更長!


峰哥說茶


樓主說到儲存普洱茶,想必是考慮到未來的升值空間來的,那麼就二者的未來收藏價值,我個人以為生茶的空間無疑比熟茶要高很多!

首先,生普比較完整的保留了普洱茶的所有物質以及特性!而熟普在渥堆發酵的過程中,一些內含物質會被水浸泡出來並流失!

雖然有人說熟普比較養胃,但我們喝茶可不是為了養胃的!而是喝茶的滋味、韻味等等!眾所周知,熟普經過發酵後,大部分的味道都是一個調調!沒啥特性了!這種茶也喝不出花來,沒啥意思!

其次,古樹春茶毛茶一般都有來做生茶了,沒有幾個人捨得用古樹茶去發酵成熟茶,這個論斷有例外的空間不大!所以當你看到“古樹熟茶”的時候要當心了!就算是有,也最多是雨水茶或者谷花茶拿一些去做熟茶!古樹春茶沒有人會去做熟茶的!而古樹春茶的品質不用說比雨水茶或者谷花茶好了很多!用來做熟普的基本上都是臺地茶或者小樹茶!(壩子茶)

無論是從茶葉的品質還是營養成分的完整性,生茶基本上完爆熟茶的!(大概率)

目前,主流的消費觀念還是“生茶為王”。無論是新茶,還是中期茶以及老茶,同時期的生茶都遠遠比熟茶要貴很多,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事實勝於雄辯!

所以,想儲存一些茶,無論以後是自己喝,還是拿出來獲利了結,生茶的空間都會比熟茶要好!

【靜觀茶事】~專注於紫砂壺、普洱茶、古代玉器的研究與探討!!


靜觀茶事


感恩提問者,普文是原產地茶山經營者,對您的問題做個人解答,長期儲蓄普洱茶,普文建議大家存儲生茶為主,熟茶還是少量儲存。

為什麼要儲存生茶為主要

普文從以下幾個要素展開給大家說明情況

一、加工工藝

熟茶的加工工藝是生茶的基礎上的延續性,對幹茶在進行人工渥堆發酵書皮43—48天,發酵中菌群的控制是難度最大的。生茶的工藝主要的特點是讓茶葉減緩氧化與轉化的速度來達到長期保存。

從工藝上來分析,熟普比生普更具複雜性,可控的程度相對要低,更不好掌握技術的平衡性與茶品質的統一性。

二、原料的選擇

生普與熟普原料選擇其實有相對比較性,按收藏性來說

生普的原料選擇會更具有嚴格性,也更體現高級,一般生普要做收藏存儲,都會要求原料好,製作好,前期口感好,等因素來選擇茶葉。

熟普在原料選擇方面,相對會選擇低端的原料來做為發酵的基礎茶,高端原料的作為發酵熟茶是很奢侈的問題,萬一發酵出現問題,全功盡棄,還有高端生茶原料,不一定是好的熟茶原料。

三、長期存儲的條件

生普是長期儲存後,通過慢慢的時間積累在有限的溼度條件下轉化與氧化到熟茶的一個過程,但是跟人工的熟茶不同,熟茶是通過大量的菌群來腐蝕快速轉化。在某種程度上跟生茶轉化出來是不同的。

為什麼建議大家儲存生普

普文總結如下:

1.生普比熟普製作簡單,更具有茶原先的特性。

2.生普選料要比熟普來的更好,更容易選擇。

3.生普存儲過程中更有可控性,熟普更加複雜。

真茶君—普文


真茶君—普文





汲老


生普洱,熟普洱已經發酵成化。僅供參考



陳慥雲南美食美品


個人建議多存點生茶,在好的儲存環境下轉化,口感,滋味都具有,有些還能升值。特別喜歡熟茶也可以存點,兩者的存放竟可能要分開,特別是量多的更是如此。說得不好,僅供參考。一起學習更多普洱茶知識可以關注我,謝謝


上好茶屋


個人認為長期收藏還是選生普好,熟普有個8/9年口感就不錯了,本來工藝上讓熟普口感提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