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一代曠世大儒 黃宗羲

他從明代萬曆朝活到了清代康熙朝,親眼見證了明亡清興。在其85年的跌宕人生中,曾奮起抗爭,終隱居山野。一生壯志未酬,卻留下不朽之思想,供後世景仰。

他被譽為"中國思想啟蒙之父",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他是一代曠世大儒黃宗羲。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寧波白雲莊黃宗羲像)

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黃宗羲出生在浙江紹興府餘姚的一個書香門第,字太沖,號南雷,尊稱為南雷先生,晚年自稱梨洲老人,學者稱梨洲先生(因抗清時長期居住梨洲村)。黃宗羲是著名的“東林七君子”之一黃尊素的長子。

黃宗羲出生的那年,一個叫朱由檢的皇孫在宮中誕生。大明王朝,已進入倒計時。

黃宗羲的父親黃尊素為人正義凜然,在京擔任監察御史時,多次彈劾魏忠賢,是閹黨的眼中釘,因此惹禍上身。天啟六年黃尊素遭汙陷被逮捕入獄,受酷刑而死……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黃尊素遇害第二年,朱由檢即位,次年改年號為崇禎。崇禎一上臺,就為含冤而死的東林黨人平反,魏忠賢畏罪自殺。崇禎元年,19 歲的黃宗羲恰正少年,他帶上申冤狀,行李中暗藏鐵錐,入京訟冤。黃宗羲大鬧刑部衙門的壯舉傳遍天下,黃尊素冤案得以昭雪,一時黃宗羲成為人們交口稱讚的大孝子。

父親的慘死讓年少的黃宗羲看到大明王朝的腐朽。他一心想繼承父親遺志,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黃宗羲認為明朝廷衰敗的根本原因,在於思想上的腐敗和落後,於是下決心勤奮苦讀,想通過改革創新,來挽救朝廷衰敗的命運。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黃宗義拜浙江當地的大儒劉宗周為師)

黃宗羲非但是個潛力股,還很用功。他潛心修學,博覽群書並拜浙江當地的大儒劉宗周為師。不出幾年,就譽滿江南。

明朝末年,朝廷不振,報國無門的文人們,喜歡結社取暖。崇禎三年,21歲的黃宗羲應試南京,這是他第一次踏上科舉之途,但最終榜上無名。不過,作為忠臣遺孤,他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很多名士也樂意提攜他。這次應試,恰逢“小東林”之稱的復社在秦淮河畔舉辦金陵大會,黃宗羲加入了復社。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古代讀書人的圈子叫雅集或結社)

遊雁蕩諸名勝 夜宿靈巖

崇禎十三年(1640),浙東紹興一帶連年災荒,路上饑民千百為群,但明政府仍按冊徵收田賦。

黃宗羲恰好在那一年是“點解南糧”的糧長。但這個糧長是真的不好當,餘姚連年受災,那裡收得到糧?無奈之下黃宗羲只好去拜訪並求救於有錢有勢的朝廷高官,這些高官或為其父黃尊素所提拔,或曾是黃宗羲復社時結交的友人,且都是紹興府人。在他們幫助下,度過了難關。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這一年的冬天,黃宗羲去拜訪靖江知縣陳函輝,陳在臨海的府上會見了他。(陳與徐霞客至交,徐霞客病危特請陳函輝為其作墓誌銘。該《墓誌銘》後收入《徐霞客遊記》中)。老朋友見面,相談甚歡,陳提起徐霞客兩次考察雁蕩回來在他家“燒燈夜話”時,於席上問霞客:“曾造雁山絕頂否?”激起徐霞客鬥志三遊雁蕩的事。黃宗羲聽而心動,繼而行動。

次年春天,身著長衣布鞋的黃宗羲暇遊天台後自雁蕩山的東石樑洞、翻謝公嶺悄然走進了雁蕩山。【“公往來臺、越間,以其暇遊天台、雁宕諸名勝,作《臺宕紀遊》(又名《臺雁筆記》)。出自新版《黃宗羲全集》】

在《臺雁筆記》中,他不僅步行去了靈峰的羅漢洞(今觀音洞),還去了淨名寺,記錄了北宋宰相呂夷簡《淨名寺》的詩句:"淨名庵下靈巖路,峻壁層崖倚半空;我愛老僧年八十,一生常在翠屏中"。

另外,他特別提到了"雁山無土田,居民以茶藝桔為業。並收藏了雁山茶的焙藏之法:雲埋倉稟中,則澗氣不入。"這和大戲劇家湯顯祖的雁山之行迷路茶園的情況不謀而合。他還記錄了大芙蓉、風洞、龍鼻水和玉女峰、雁湖等景點,靈巖寺有一小和尚為他介紹玉女峰,可他覺得不像,那小和尚說等到三月花開,似滿頭插戴,容態似一村婦也。黃宗義還饒有興致的寫道:"今雁山能仁寺多方竹,其在黃岩五峙寺者,皆從能仁移植。"有趣的是,在以往史料中並未見過此類記載。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雁蕩山靈巖景區)

在雁蕩山,他留下了《夜宿靈巖》的詩文:

夜宿靈巖 ·黃宗羲

千峰瀑底掛殘燈,霧障雲封不計層。

呪贊模糊昏課畢,亂敲銅缽迓歸僧。

抗清失敗 亡命天涯隱雁山

崇禎十五年(1642),黃宗羲與同鄉一起再赴京會試,結果又一次名落孫山。內閣首輔周延儒有意提拔他為中書舍人,黃宗羲謝絕返回家鄉。山雨欲來風滿樓,回到家鄉不到兩年,李自成的起義軍就殺到了北京。1644年,滿清入關定都北京。

大明,亡了。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順治八年(1651 )七月, 清政府調動大量兵力進逼舟山。八月,城破。由於黃宗羲是明末南明魯王政權的重要人物,又積極參加抗清運動,所以被清廷指控為禍首,將他的畫像到處張貼通告,懸賞捉拿。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從這時起,他開始隱姓埋名,為躲避官府緝拿,忍受飢寒的煎熬 ,帶著家人碾轉到了雁蕩山(今雁湖鄉長徼村)梯雲谷附近。【“無年不避,避不一地”,就如同一個遊俠。(黃宗羲《南雷文定·避地賦》)】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雁蕩山雁湖景區梯雲谷)

梯雲谷是雁山二十勝景之一,谷口巨石壘壘,南北兩側嶂壁夾峙,高聳入雲。南側嶂壁下巨石相依,中留一洞。遊人只能從1米多寬的洞中進入谷內。谷底左側嶂頂有個缺口,瀑水懸瀉,因谷得名為梯雲瀑。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驢友們路過的地方曾是黃宗師的避難地)

在谷口的東南方,一峰拔地而起,高約100米,體園色白,似古代宮殿前的華表,因名石表峰。在此峰對面的絕壁間有“黃梨洲先生雙瀑講學院故址由此進”的石刻路標,黃宗羲曾在此宣傳抗清,傳授史學,並創立了“雙瀑講學院”,可惜書院在文革中被毀 。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雁蕩山梅雨瀑)

無相關記載,黃宗羲在雁蕩山隱居了多久。但有關大事記中記載1651年以後,他和家人基本都是在刀光劍影、 血雨腥風中度過的。戰鬥、 逃亡、 山中、 海上,備嘗艱辛,歷盡劫難。直到南明魯王政權土崩瓦解,鄭成功東渡臺灣,恢復明朝的希望全都破滅,他才俯首剃頭換上滿清的衣服,於順治十八年( 1661)奉母囑返回梨洲隱居,這年他51 歲。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2013年"浙江江夏文化高峰論壇暨黃宗羲學術思想專題報告會”在雁蕩山舉行。)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雁湖長徼村民集資修建的黃宗羲紀念館)

至高點 黃宗羲定律

黃宗羲一生有很高的成就。他在文學、數學、思想、天文學等等方面都著有大量的著作。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明夷待訪錄》被認為是中國民主思想的啟蒙,具有先驅的意義)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明儒學案》歷史上第一部中國哲學史)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黃宗羲手札真跡·臺灣書法藝術館藏)

黃宗羲在思想方面受到鄉賢王陽明的影響,贊成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一生致力於心學的研究,並且頗有建樹。

他提出的稅收制度的三大害處,後人總結為“黃宗羲定律”。2003年,經由清華大學教授秦暉的研究和推薦,“黃宗羲定律”傳遍了海內外。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溫家寶關於黃宗羲學術思想的一封信)

同年,溫家寶總理收到友人史曉風轉贈的新版《黃宗羲全集》後,遂回信對黃宗羲的學術思想做了客觀而中肯的評價。

中國終於走出了"黃宗羲定律"。2005年,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決議,宣佈全國廢除農業稅。2006年1月1日起,在我國徵收了2600多年的農業稅正式取消。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黃宗羲故居)

艱苦的歲月磨平了黃宗羲的稜角,那個在大堂之上錐刺閹黨的熱血少年早已不在。隱居山野的他超然物外,儼然是一位坐看雲捲雲舒的智者。

黃宗羲隱居後致力於學問方面的研究,著述的大量書籍,收到後世的推崇。隱居期間,康熙帝多次邀請他進宮編寫著作、勸其入朝為官,但都被黃宗羲推辭拒絕。康熙34年(1695),黃宗羲逝世,享年85歲。

一山一石一故事丨明末最後一位大師緣何隱居雁蕩山?

一代宗師,風範長存。

本文參考古籍出版社2005年刊印的《黃宗羲全集》

溫家寶總理高度評價黃宗羲·人民網【2005·8】

浙江學刊(雙月刊)1997年笫2期 (關於發表《臺雁筆記》黃宗羲遺著的說明 )作者:吳光

本文圖片部分為作者收藏作品,其餘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