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重返大地 重回時間

一次別離,更多團聚

也許,這稱得上是最愉快的別離。


多少日夜,患者、醫者攜手前行,一起與時間賽跑,共同與病魔較量,他們是勇者。此時此刻,捧起鮮花,豎起拇指,他們是勝者。


希望!重返大地 重回時間

2月10日,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人民醫院隔離病區兩位女患者康復出院。周家山攝/光明圖片


遭受病痛的患者,告別病毒,告別病床,迎接日常卻全新的生活。滿身疲憊的醫護人員,遠離父母子女,集結武漢,為的不就是此刻與治癒者的別離嗎?


從最初的一兩人、三五人,到後來的十幾人、幾十人、上百人集體出院……目前,全國累計治癒出院新冠肺炎病例已超過6萬例。無論是年近百歲的長者,還是嗷嗷待哺的嬰孩,此處一次別離,彼處就有一個家庭團聚。


每一次別離,都讓人滿心歡喜——歡喜的,不僅是醫護人員、患者和他們的家人,還有民警、社區工作者、志願者,也有每個閉門在家的普通人。這是一場我們共同經歷的戰役,每一次別離,都是一次勝利。

這勝利,屬於每一個人。


希望!重返大地 重回時間

3月2日,湖北省通城縣人民醫院,雲南醫療支援隊與即將出院的小患者合影留念。劉朱攝/光明圖片


這樣的別離,雖然是愉快的,但也留下了許多思念。病毒襲來,患者、醫者日夜相伴,他們是“生死之交”。防護服、口罩、護目鏡,阻隔了病毒,但沒有阻隔親切的問候,沒有阻隔溫暖的目光。與君新相知,轉而道別離。互道一聲珍重,今後天各一方,或許難再相見。


一次次別離,將彙總成最後的勝利。到那時,脫下防護服,摘下護目鏡,無需口罩,暢快呼吸,縱情歌唱,歡快起舞。別離,讓生活逐漸回到本來的樣子。漫漫人生路上的這次偶遇,這些共同經歷的日子,將成為全體國人難忘的記憶,也必將成為一個時代共同的記憶。

  

(本報記者 杜羽)



每一粒種子都孕育未來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當凜冽刺骨的霜風化作吹面不寒的和風,當晶瑩剔透的雪花化為潤物無聲的細雨,當沉寂冷清的田地變成人影忙碌的綠野,春天輕輕悄悄地開始了。


希望!重返大地 重回時間

3月10日,重慶市酉陽縣桃花源街道,村民在翻耕農田。邱洪斌攝/光明圖片


驚蟄已過,萬物復甦,處處充滿著新生的喜悅和希望;蛙鳴蟲啾,魚躍鳥舞,處處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和能量;土地浸潤,溪水叮咚,提醒著鄉村人們要到田間耕作了。


田陌機聲隆,人勤春來早。在貴州,農戶們在寬闊的壩子裡施肥點種;在湖北,線上聯產聯銷、訂貨、無接觸配送等“雲服務”,讓農民們足不出戶放心購種;在河南,種糧大戶加緊進行麥田除草、施肥、灌溉;在三江平原,備耕的人們正忙著清積雪、扣大棚……腳下肥沃的土地、身旁芬芳的氣息都在訴說,疫情終將過去,春天已然來臨。


希望!重返大地 重回時間

3月11日,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銀河鎮隴田村種糧大戶正在操作農機翻耕土地。李桂東攝/光明圖片


國無農不穩,民無糧不安。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春耕備耕意義非凡。既要抓好防控疫情,又要做好春耕生產,各地全力以赴。


每一個春天,都是生命全新的開始。犁頭下,春芽破土而出,迎接春光。在春耕大忙的明媚時光裡,所有生命傲然盛放。辛勤勞作的人們,迎著春日暖陽,心裡充滿了喜悅與力量。


每一個春天,都意味著新的起點。或揮別過往,從頭再來;或精益求精,再攀高峰。科技春耕、綠色春耕,農忙時節到來,人們正向著更好的明天前進。


春天裡,那一粒粒格外不同的種子,是未來、是希望!


(本報記者 李慧)



這聲音如此平常,又如此親切

機器開始運轉,輪船開始轟鳴,犁耙耕耘大地,列車呼嘯著穿過田野……這聲音如此平常,又如此親切。


從未如此期待走出家門,從未如此期待返回崗位。


希望!重返大地 重回時間

各地交通有序恢復,助力復工復產。3月1日,一列動車組在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窯頭鎮八斗村飛馳。李小明攝/光明圖片

  

黑龍江鶴崗的農民這樣想:如果早一點籌備春耕,今年的糧食就不用愁了,飯碗端在自己手裡才放心。

  

廣西柳州的工人這樣想:幸好早一點走進車間,以前造汽車,現在做口罩。全中國每天的口罩產量1億多,有我們的一份貢獻。

  

山東濟南的老師這樣想:離高考不到100天了,學生們出不了門,這最後的衝刺不能落下。哪怕你們笑我美顏過了度,我也一樣要把課講好。

  

在中華大地上,更多人這樣想:醫生護士在奮力拼搏,公安幹警在一線守護,社區志願者在恪盡職守,快遞小哥也在努力奔跑,我也必須像他們一樣,做好自己的分內事……


希望!重返大地 重回時間

3月3日,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出口斯里蘭卡的內燃動車組在山東青島港裝船發運。張進剛攝/光明圖片

  

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是時候做點什麼了。

  

從南國到北疆,從高樓到田間,從碼頭到車站,從車間到商店……漸漸熱鬧起來了。

  

放眼望去,中國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鏈、最優質的加工配套水平,還有龐大的人力資源優勢、巨大的消費市場……疫情改變不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當然,警報還沒有完全解除,防控的警惕仍不能鬆懈。戴口罩、測體溫,勤消毒、多洗手,錯峰行……復工復產的良好運轉,必須以精準防控為前提。因為我們要贏得的,是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雙勝利。

  

南國的油菜花已經開了,北疆的冰雪也開始消融;大地復甦喚醒一切,窗外的蟲鳥活動起來。

  

春天,必是復甦的季節!


(本報記者 邱玥)



重返大地 重回時間


3月10日,隨著武昌方艙最後一批患者出艙,武漢所有方艙醫院全部休艙。這標誌著,12000多位新冠肺炎患者,從諾亞之舟中登岸。


希望!重返大地 重回時間

3月12日,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關東街保利茉莉公館,松楓閣園林工人在移栽時令花卉,裝點小區,美化環境。鄭傳海攝/光明圖片


他們重新回到時間當中。

  

不滅的燈光照射成百上千張縱橫成畦的床位,方艙曾被形容為“在時間之外”。現在大門打開、春光流入,經歷生死的人們重新回到流動的世界。


談起出艙後的願望,有人說是“回家”,有人說是“獻血”,有人說是“上班”,有人說是“賞櫻”,有人說是“看看醫生的臉”。什麼都好,反正鐘錶再次轉動、歷史並未切斷,反正一切都能接續、一切都在向前。


他們重新回到世界當中。

  

可以想見,武昌方艙醫院,再次變回“洪山體育館”;江漢方艙醫院,再次變回“國際會展中心”。它們,將重回城市的街市,重回建築、地標、景點的角色;而他們,將重回城市的人海,重回丈夫、母親、戀人、同事的身份。


只是,他們與方艙相關的共同的身份,不僅僅將永遠留存在每個人的回憶中,不僅僅牽連著個體與個體間的緣分,也會沉澱為一個歷史的口令,帶人們進入這個城市的方誌、這個社會的歷史。


希望!重返大地 重回時間

3月11日,在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茶店鎮王家灣村,村民在通村道路旁植樹。曹忠宏攝/光明圖片


當然,將重回時間與大地的,不是隻有方艙。

  

方艙,是“戰時”武漢的縮影;方艙中的醫護,是所有白衣執甲者的象徵;走進方艙又頑強走出方艙的人們,就在“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中。就在方艙醫院全部休艙的同一時間,數據告訴人們,湖北除武漢以外連續多天新增確診病例為0,而武漢新增確診病例降低到了個位數。

  

方艙重回時間,我們期待,武漢也將重回屈原留詩、孫權築城、岳飛屯兵的武漢。方艙重返大地,我們期待,江城也將重返兩江聯袂、三鎮鼎立、九省通衢的江城。

  

(本報記者 劉文嘉)


希望!重返大地 重回時間

希望!重返大地 重回時間

希望!重返大地 重回時間

希望!重返大地 重回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