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文化的代表:為什麼鍾南山的形象讓我們肅然起敬

這張鍾南山院士的照片,讓我淚流滿面。

君子文化的代表:為什麼鍾南山的形象讓我們肅然起敬

照片拍於2020年1月28日,這位84歲的老人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談及疫情和武漢,幾度哽咽,眼含淚光。

這是一張必將載入史冊的照片。照片裡的鐘南山:風度儒雅,氣度斬釘截鐵;眼眶紅紅,目光堅毅不拔;面容峻冷,情懷悲天憫人。

我們中國人喜歡說相由心生,當看到鍾老這張照片,你會由衷的認同這句話。從17年前的抗擊非典,到今天的抗擊新冠肺炎,“聽聽鍾南山怎麼說”、“按兵不動,鍾南山說動才動”。成了許多數普通人掛在嘴邊的話和行動指南。為什麼大眾願意把全部的信任交給這位老人呢?這張照片就是答案。

君子文化的代表:為什麼鍾南山的形象讓我們肅然起敬

細細品味,你會發現,這些天來,鍾南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體現著君子之風。他溫良謙恭,胸有乾坤,他德才兼備,智信仁厚。鍾南山院士的身上,閃耀著中華民族千錘百煉的君子文化基因。

兩千多年來,君子就像一把尺子,度量著每一箇中國人的修為。對君子的闡釋與求索,既散落在典籍當中,也凝聚在生活之間,那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君子風度?看鐘南山,你會有深深的感觸。

43歲“高齡”留學,自強不息,是君子的成功之道。

1979年,曾長期從事鍋爐工的鐘南山已經43歲“高齡”了。這一年,他得到了一個機會,他通過了國家外派學者的資格考試,可以到英國愛丁堡皇家醫學院學習兩年。

君子文化的代表:為什麼鍾南山的形象讓我們肅然起敬

當他滿懷欣喜到了英國之後,卻被潑了一瓢冷水。導師不待見他,說你不用學兩年,八個月就可以回去了!鍾南山不服輸,為了證明自己,他以自己為實驗對象,吸入一氧化碳,再抽血化驗,進行“一氧化碳對人體影響”的研究。他用拼了命獲得的一手數據,改變了老師的看法,兩年的留學時間,鍾南山一共取得了6項研究成果,成為了佼佼者。回國之際,導師曾想挽留,鍾南山拒絕了,他說“是祖國送我來的,我的祖國需要我,我的事業在祖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43歲的年紀,不惑之年,仍然在為夢想奔波,鍾南山的求學之路,是自強不息的真實寫照。君子當立志高遠,有一顆蓬勃向上的心,為了這個目標而去努力奮鬥。努力進取,是一個君子最基本的品質。

知者不惑,應說必說,是君子的固有品行。

“肯定有人傳人的現象。”1月20日晚間9時51分,在接受央視《新聞1+1》節目視頻連線採訪時,84歲的鐘南山堅定的說到。

君子文化的代表:為什麼鍾南山的形象讓我們肅然起敬

在這之前,儘管媒體和互聯網上已經傳出武漢的相關信息,但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有關部門的早期通報稱是“有限傳染”。鍾南山的話,讓全社會一下子提高了警惕,面對新出現的狡猾病毒,我們才沒有完全措手不及。作為當年抗擊“非典”的英雄,鍾南山又再一次投入這場“戰疫”中,向全社會吹響戰役的哨聲。

君子文化的代表:為什麼鍾南山的形象讓我們肅然起敬

這張照片拍攝於1月18日,在情況不明時,鍾南山毅然乘高鐵趕赴武漢調研,他在高鐵餐車上休息的瞬間,被手機鏡頭記錄下。讓人感動萬千。

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仁者不憂,君子不計較細節。面對武漢可能出現的複雜形勢,老人不慌,也不去“講究”,在有些混亂的餐車上,也能小憩片刻。

知者不惑,君子不被現象迷惑。作為權威,鍾南山是在對武漢情況做深入分析後,才斬釘截鐵地判斷,肯定會人傳人。自信的判斷,是因為對疫情事實的客觀分析。

勇者不懼,君子不被困難所畏懼,而是要行動。要有膽識去做,在家國大事面前,個人的得失榮辱看的輕如鴻毛。

君子文化的代表:為什麼鍾南山的形象讓我們肅然起敬

君子有“四不”,其中就有“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會隨便亂說,要實事求是。應說而不說,是有失於人;不應說而說,則是失言。君子說的話,擲地有聲。疫情發生以來,細數鍾南山說的話,沒有一句空話,也沒有一句跟他的領域無關的表態。應說必說,是鍾南山固有的君子品行。

兩次流淚一次微笑,坦坦蕩蕩,是君子的秉性。

一個月裡,鍾南山有過兩次哭,一次微笑的報道。

第一次流淚,就是文章開頭的那張照片。1月28日,鍾南山接受新華社採訪時飽含淚光的說到:“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

君子文化的代表:為什麼鍾南山的形象讓我們肅然起敬

第二次流淚,是2月11日,鍾南山再接受路透社,哽咽的談到李文亮:“我認為大多數人,都認為他(李文亮)是中國的英雄,我也是。我為他驕傲,他早在12月份就把真相告訴人們。”“這是一箇中國醫生,我想大多數中國醫生,實際上都像他(李文亮)一樣。”

第一次微笑,是2月18日,在廣東省肺炎疫情新聞發佈會上。發佈會開始時,他在麥克風裡小聲地說了一句:“把口罩摘了吧!”隨後,鍾南山率先摘下口罩。發佈會的最後,鍾南山和在場的人聊了幾句家常,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君子文化的代表:為什麼鍾南山的形象讓我們肅然起敬

兩次哭,一次笑,唯君子有真性情。

孔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君子心胸開闊,坦坦蕩蕩,小人則是斤斤計較,假情假意。心胸開闊,就會心到情到,不掩飾,不修飾,淚水與歡笑,皆為真我,都是真情。真漢子,就是真君子。鍾南山第一哭,是想到武漢人民遇到的困難,第二次哭,是想到李文亮和同樣在一線奮不顧身的醫護人員,最後一笑,是因為疫情引來轉機,會心一笑。鍾南山身上,有著君子的渾然灑脫。

鍾南山的身上,還很多君子的寫照。

孔子曰:“君子不器”。就是說君子不應該像一件器具一樣,應該多才多藝。鍾南山從小便喜愛競技運動,足球、籃球、跑步都是他的興趣所在。1959年,他還作為一名非職業運動員參加首屆全國運動會,在400米欄項目中以54.2秒的成績打破了當時的全國紀錄。

君子文化的代表:為什麼鍾南山的形象讓我們肅然起敬

如今80多歲的高齡了,鍾南山脫掉白大褂後,仍是一身肌肉。這是他的手臂肌肉照片,可以一口氣做10個引體向上!

君子文化的代表:為什麼鍾南山的形象讓我們肅然起敬

鍾南山 國士無雙,真君子。鍾老身上這些君子風度,給我們普通人有怎樣的啟示呢?

第一、無能的人不會成為君子,有能力是君子的必備標籤。

君子是會做事,能做成事的人。一事無成的人,和君子無關。鍾老曾說,他是37歲才真正開始學醫的。現在35歲以下,已經是很多公司的招聘年齡硬指標了,37歲開始學醫,你能想象他付出了多大努力? 沒有能力,或者能力不夠,就要足夠努力。孔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做事,靠的是自己,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己能力提高了,才能夠得上君子這個門檻。

君子文化的代表:為什麼鍾南山的形象讓我們肅然起敬

第二、有職業準則,有底線,才有君子的底氣。鍾南山能說真話,是因為他有極高的職業操守,面對自己領域裡的一些不正確的聲音,操守會讓他自然而然說出真話。有操守,你不會和別人同流合汙,有操守,你就不會敢怒不敢言,有操守,你身上不怕影子歪,自然坦坦蕩蕩。你有別人不可觸犯的底線,你在別人面前就不怒自威。這就是君子的風度。

君子文化的代表:為什麼鍾南山的形象讓我們肅然起敬

第三、有涵養,做一個溫良的人。孔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質樸和文雅,要平衡,不然要麼粗野,要麼輕浮。這就是涵養。掌握足夠多的知識,同時保持謙虛,就是文質彬彬的君子寫照。國學大師辜鴻銘曾說,中國人給人留下的總體印象是 “溫良”,喚回這種溫良,就是喚回君子的溫度。

君子文化的代表:為什麼鍾南山的形象讓我們肅然起敬


左倫,腦磕事實,洞見真實,持續為您輸出有價值的見解。期待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