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蘭山戰役—記大明海軍陸戰隊的一次陸上“斬首行動”

永樂九年(1411年)六月十六日,兩年前開始第三次下西洋之行的鄭和船隊回到了南京。和往常不一樣的是除了常規的海外物資外,鄭和這次還帶回來一群不速之客。

(永樂九年六月)乙已,內官鄭和等使西洋諸番國還,獻所俘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並其家屬。(《明太宗實錄卷一百十六》)

這就令人驚訝了,帶著和平使命出去的船隊怎麼把海外的國王給俘虜了呢?這錫蘭山國位於何方?這位亞烈苦奈兒又是何方神聖?今天筆者試著為大家梳理一下。


錫蘭山戰役—記大明海軍陸戰隊的一次陸上“斬首行動”

三寶太監鄭和畫像

錫蘭山國在哪裡?

咱們明人不說暗話,中國史書中的錫蘭山國就是今天的斯里蘭卡。地處印度半島南端,橫亙在印度洋北側,是今天的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之間的交通要道。是大航海時代,作為各國海上中轉和貿易的交匯點,具有極高的戰略地位。

其實當時斯里蘭卡島上有兩大王國,分別是位於北部的賈夫納王國(Jaffna kingdom)和位於中南部的甘波拉王國(Kingdom of Gampola)。本文的錫蘭山國指的是甘波拉王國,據維基百科,當時的國王是布瓦奈卡巴胡五世(King Buwanekabahu V)。而本文的主角亞烈苦奈兒( Vira Alakesvara)其實是實際掌握甘波拉王國大權的首相。

錫蘭山戰役—記大明海軍陸戰隊的一次陸上“斬首行動”

鄭和船隊

據《明太宗實錄》記載,當時亞烈苦奈兒倚仗著本國絕佳的地理位置,經常打劫過往客商和各國使臣。甚至在鄭和第一次造訪錫蘭山國的時候,亞烈苦奈兒依然傲慢無禮,甚至企圖加害鄭和,幸而被鄭和識破並迅速帶領船隊離去。

和等初使諸番至錫蘭山,亞烈苦奈兒侮慢不敬,欲害和,和覺而去。亞烈苦奈兒又不輯睦鄰國,屢邀劫其往來使臣,諸番皆苦之。

戰爭起因

等鄭和回航途中經過錫蘭山國的時候,基於該地重要的地緣位置,鄭和再次登岸求見亞烈苦奈兒,試圖修補雙方之間的分歧。登陸的時候鄭和除了帶了作為賞賜給予亞烈苦奈兒的金銀寶器、綢緞茶葉、香爐花瓶、燈燭織金等禮物外,還積極向當地寺廟進行佈施。如今在斯里蘭卡科倫坡國家博物館內還藏有鄭和當年所立的佈施錫蘭山佛寺碑這樣一塊珍貴的出土文物。


錫蘭山戰役—記大明海軍陸戰隊的一次陸上“斬首行動”

佈施錫蘭山佛寺碑複製品

當然為了以防外一,鄭和也不會傻到單刀赴會,隨他一起登陸的還有兩千餘名精銳的下西洋官兵護衛。亞烈苦奈兒被大明船隊所攜帶的巨大財富所震驚,不由自主起了覬覦之心。亞烈苦奈兒為此進行了精心計劃,作了周密部署。他一面派兒子納顏假意熱情邀請鄭和一行赴首都康提和自己進行國事會談,從而將鄭和及其隨行官兵與艦隊主力分開。一面偷偷調集五萬大軍將鄭和返回路線道路破壞,隨即全軍南下直撲大明艦隊本部。

及和歸,復經錫蘭山,遂誘和至國中,令其子納顏索金銀寶物,不與。潛發番兵五萬餘劫和舟,而伐木拒險,絕和歸路,使不得相援。

作為一名跟隨朱棣在靖難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名將,鄭和很快發現了錫蘭國人的意圖,但同時也發現了他們的退路已被切斷。艦隊遇襲,退路斷絕。外無援兵,內無補給。三寶太監和他的部下似乎陷入了一個絕境。但是名將就是名將,精銳就是精銳。在冷靜分析了敵我態勢之下,鄭和召集部隊指揮官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在會議上,鄭和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賊大眾既出,國中必虛。且謂我客軍孤怯,不能有為。出其不意,攻之可以得志。

鄭和的意見得到了錦衣衛指揮僉事李實和何義宗的大力支持,他們隨即派出精幹小分隊繞道趕回艦隊所在海灘,命令艦隊官兵全力拖住錫蘭軍隊主力。而鄭和親自指揮的這支兩千人的大明“海軍陸戰隊”則一路攻擊前進,直撲亞烈苦奈兒所在的首都康提城。毫無防備的康提城如何擋得住虎狼一般的精銳明軍,很快康提陷落,亞烈苦奈兒及其家屬全部被俘。


錫蘭山戰役—記大明海軍陸戰隊的一次陸上“斬首行動”

康提佛牙寺

收到王城失守的錫蘭軍隊主力星夜兼程趕回康提救駕,五萬大軍包圍康提整整六天,卻始終拿堅守城池的明軍沒有辦法。而趁著對手士氣受挫的機會,鄭和率領大軍以亞烈苦奈兒為人質,一路奮勇衝殺回到艦隊,隨即揚帆起航,將亞烈苦奈兒帶回了南京。

繼此前被英國公張輔抓回南京的前安南國王黎季犛後,亞烈苦奈兒是第二位被明軍在戰場上俘虜的國家元首。鄭和所率領的明軍臨危不亂,直搗黃龍,擒敵首於萬軍之中而能平安回國,真無愧於15世紀初世界第一海軍的稱譽。


錫蘭山戰役—記大明海軍陸戰隊的一次陸上“斬首行動”

當年鄭和船隊登陸的今斯里蘭卡加勒地區

論功行賞

對於亞烈苦奈兒,雖然群臣並請誅之,朱棣卻以蠻夷愚昧無知為由饒了他一命,只是將他監禁在南京,命禮部另外選立錫蘭山國王。

時群臣皆請誅亞烈苦奈兒,上曰:蠻夷禽獸耳,不足深誅。

一年以後的永樂十年七月,下旨封耶巴乃那為錫蘭山國王。冊封詔書原文:

朕統承先皇帝鴻業,撫馭華夷,嘉與萬方,同臻至治。錫蘭山亞烈苦奈兒,近處海島,素蓄禍心,毒虐下人,結怨鄰境。朕嘗遣詔使諭諸番國至錫蘭山,其亞烈苦奈兒敢違天道,傲慢弗恭。逞其凶逆,謀殺朝使。天厭其惡,遄被禽俘。朕念國中軍民皆朕赤子,命簡賢能為之統屬。爾耶巴乃那修德好善,為眾所推。今特封爾為錫蘭山國王。於戲!惟誠敬可以立身,惟仁厚可以撫眾。惟忠可以事上,惟信可以睦鄰。其欽承朕命,永崇天道,無怠無驕,爰暨子孫,世享無窮之福,欽哉。

事實上在亞烈苦奈兒被俘之後,國中已經選立不刺葛麻巴思剌查執掌國事。但是現在大明詔書一到,不刺葛麻巴思剌查不得不立刻退位,請耶巴乃那即位,這就是當時大明在南亞的影響力。不刺葛麻巴思剌查絕不敢把朱棣的詔書當成廢紙,不然的話亞烈苦奈兒就是前車之鑑。

當然在永樂九年八月,大明朝廷對勞苦功高的下西洋官軍全員進行了嘉賞。錦衣衛指揮僉事李實、何義宗升任錦衣衛指揮同知。錦衣衛千戶彭以勝、旗手衛正千戶林全,俱升任本衛指揮僉事。

結語:當時的大明帝國艦隊就是海上巨無霸,就是維護南海和印度洋和平和穩定的威懾力量。鬧事的海盜,就抓回南京斬首。囂張的國王,就抓回南京坐牢。希望有一天中國的海軍,可以重現昔日的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