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國民政府二把手,後來卻成頭號漢奸,他咋這麼“能幹”呢?

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大家應該都聽過,他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漢奸——汪精衛。但是大家可能只知道他是個有名的漢奸。但其實,汪精衛曾經是一個著名的革命者,官至國民黨副總裁。那他後來又為什麼會變成一個漢奸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我們先來看看汪精衛早年的經歷。

青年時代的汪精衛在日本留過學,他早在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之時就加入其中,正式投身革命,是中國同盟會和國民黨的元老之一,在黨內資歷很深。

1910年,汪精衛幹了一件震驚全國的大事。他前去刺殺清朝的一個重要官員——攝政王載灃。但不幸失敗了,後來被捕入獄,被判了終身監禁。在監獄裡,他滿懷激情地寫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詩句,看得出來這時的汪精衛還是很有革命氣節的。

本是國民政府二把手,後來卻成頭號漢奸,他咋這麼“能幹”呢?

青年汪精衛

孫中山逝世後不久,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汪精衛被選為國民政府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可謂是位高權重。九一八事變後和蔣介石合作,長期擔任國民黨的副總裁,是實實的國民政府“二把手”。

看到這就要問了,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汪精衛放棄這樣的地位和權勢,違背自己幾十年來的革命意志,偏偏要去當漢奸?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汪精衛年少時的經歷了。


本是國民政府二把手,後來卻成頭號漢奸,他咋這麼“能幹”呢?

投敵後的汪精衛

汪精衛少時父母早亡,他長期寄居在兄嫂家中。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成長起來的汪精衛,養成了弱懦自卑、優柔寡斷的性格。辛亥革命之後,他被肅親王善耆軟化救出。在鬼門關走了一遭的汪精衛,難免會對生命多了一分珍惜,這進一步使他的性格變得弱懦。

他的這種性格成為了後來他投敵叛國的一個最主要原因。九一八事變之後,他認為以中國的國力絕對不可能打贏日本,從這開始他就一直執行投降賣國政策。盧溝橋事變後,形勢愈加危急,他對中國的前途更加悲觀絕望,認為如果中國如果硬要跟日本開戰,那只有亡國滅種的命運。但事實上,是他的貪生怕死讓他看不到中國得道多助,日本的失道寡助,使他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除了性格原因,還有兩個人對他投敵叛國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兩個人一個是他的妻子陳璧君,另一個則是周佛海。


本是國民政府二把手,後來卻成頭號漢奸,他咋這麼“能幹”呢?

汪精衛和妻子陳璧君

陳璧君和周佛海這兩個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他們的政治野心都很大。首先是陳璧君,他不甘心自己的丈夫長期屈居在蔣介石之下,於是極力慫恿汪精衛自立門戶。

第二個則是周佛海。周佛海當時任國民政府的宣傳部長和侍從室副主任,但是他並不滿足,總想著有一天“中央政府即於十分鐘內在餘筆下產生”,想要開創自己政治生涯的新天地。所以這兩個人極力慫恿汪精衛投敵。

本是國民政府二把手,後來卻成頭號漢奸,他咋這麼“能幹”呢?

周佛海

最終,1940年汪偽國民政府成立,汪精衛徹底投降日本,成了中國近代最大的漢奸,從此遺臭萬年。


我是一讀歷史,文章持續更新中,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我。同時也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評論,共同交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