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妻子整理丈夫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秘密,为何选择自杀呢?

丿魚丶尕灬羙


郭沫若一生有三个妻子,但与他曾有过关系的女子却远远多过这个数字,这些女子中有一位与她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有着极其特殊的关系。恰也是因为这个特殊女子,郭沫若死后不久,她的妻子才会选择自杀。

通常,一个女子因为知道丈夫与另一个女子关系而自杀,这其中定有渊源。于立群的自杀事件背后,也有着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

郭沫若最初有一个封建包办妻子,这个女子名叫张琼华。因为颜值不好,郭沫若在跟她做了四日夫妻后便选择了离家,这一去再归来便是数十年后了。

相比张琼华,第二个妻子郭安娜似乎更幸运。郭安娜是日本富家女子,年轻时因遇见郭沫若甚至不惜背叛家族。两人不顾一切结成夫妻后曾过过一段还算甜蜜的日子,但日久后,郭沫若很快便背叛了她。

郭沫若背叛女人的方式有千万种,在外边找妓女、歌女是一种,与别的美人谈恋爱也是一种。郭沫若这样做的结果是:安娜甚至因他被染上了性病,但安娜是个传统的日本女子,自然对于丈夫的种种她虽然不满却也并未表示什么。

1937年抗战爆发后,郭沫若悄悄离开安娜回到国内,这实际上也是安娜和孩子们遭遇抛弃的开端。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这以后不久,郭沫若便与超级美人、影视演员于立群同居了。

1939年初,两人还补办了婚礼,婚礼上据说周总理还非常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希望这是你最后一场婚礼。”

两人结婚后,一共生下了四子二女,不可不谓战果丰富。这期间,安娜还曾带着孩子们远渡重洋回到国内找过丈夫,可惜结果是找了一身的伤。但这个善良的女子后来一直选择留在国内以中国为母国,说来,真真可敬。

郭安娜的结局相比张琼华毕竟要好一些,她虽也是孤独离世,但毕竟身边有子女相伴。

但相比之下,她们的结局都并不算太过凄惨,真正凄惨至极的是另外两位,而她们的凄惨结局和前面两位凄凉收尾者一样:皆因郭沫若。

前文提到过,郭沫若在与安娜在一起期间曾有过出轨,他出轨的对象里有一个美人,这个美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自己第三任妻子的姐姐于立忱。

于立忱姿容秀丽,身材婀娜,她和妹妹于立群一样是世间少有的美人。自古美人从来喜欢巧舌,郭沫若恰是最懂情话的男子,于是她和后来的妹妹一样,在郭沫若的甜蜜攻势下缴械投降了。

一个男人,两姐妹,这是一场注定会有大伤害的奇异三角恋。

于立忱本是一个新女性,在日本遇见郭沫若时,她是中国派去日本的女记者。可叹,这样的女子却也未能逃过郭沫若的撩拨,想来郭沫若的杀伤力绝不一般。

与郭沫若的感情持续三年多后的1937年5月,于立忱在上海选择了自杀。因为于立忱自杀太过突然,妹妹于立群十分震惊,她在痛苦之余发誓一定要找到致使姐姐自杀的真凶,并为姐姐复仇。

让于立群极其痛心的是,姐姐自杀前还堕胎打过孩子,她猜想姐姐在遗书中虽未交待自杀原因,但她的死一定与致使她怀孕的男人有关。

这个猜想终在1979被得到了证实,这一年,于立群丈夫郭沫若已经去世半年多了,此时距于立群姐姐自杀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

让于立群那个“姐姐之死与致她怀孕男子有关”猜想被证实的,正是她丈夫郭沫若的遗物。丈夫死后,作为遗孀的于立群自然要去整理丈夫遗物。

于立群怎么也没想到,她竟在丈夫的遗物里看到了姐姐于立忱的一封手写书信。那一刻,于立群呆住了,而在看到信的内容后,她瞬间觉得五雷轰顶了。

也是直到这一刻,于立群才知道:自己竟和姐姐同伺一个男人。

“姐姐和他(丈夫)竟曾经在一起?”“姐姐肚子里的孩子竟是他的?”“他们竟一直瞒着我藕断丝连?”“他竟是害死姐姐的凶手?”“他们竟然瞒了我一辈子,不,他们没有瞒一辈子,他们为什么不瞒我一辈子?”“……”知道真相那一刻,于立群整个地崩溃了。

良久,于立群使劲地撕扯着那封信,一边声嘶力竭喊着“不可能,不可能”!

往事一齐涌上脑海,郭沫若临终前的那句“我是个罪人”也终于在这里揭开了谜底。良久,力气用完的于立群坐在丈夫的遗物中间,她只觉天旋地转,这时的她才明白了姐姐自杀前留下的遗言:

"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

于立群使劲用手抓挠着头发喃喃道:“他们都瞒着我,瞒着我!”

1979月25日,于立群在北京故居日缢身亡,这年,她年仅63岁。于立群死后,关于她死亡的猜测有无数种,但始终没人猜到她的死竟是与郭沫若遗物有关。

于立群自杀原因被正式公布,是在于立群死后的第五年,而揭开于立群自杀真相的竟是谢冰莹的一篇名为《于立忱之死》的文章。

这篇文章实际是写于1948年,即于立忱死后的第11年,而之所以一直未发布,多是因为顾及郭沫若与于立群均在世。

谢冰莹在文章中讲述了自己1937年去医院看望于立忱时的情景,这时的于立忱刚刚打掉孩子。看到谢冰莹后,于立忱热泪滚滚地向她道出了自己被郭沫若始乱终弃的故事。

行到此时,若谢冰莹所言属实,那么一切的谜底似乎就完全被解开了。然而,因为当事人均已过世,所以事情真相似乎也难以完全被证实了。

(附注:本问答因部分史实未得到铁证)


记者李满


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在整理郭沫若的遗物时,发现比自己大24岁,和自己生活了五十年的丈夫,竟然早在1934年,就和自己的亲姐姐于立忱有过三年多的两性关系,并直接导致姐姐自杀。



(于立群全家福)

于立群一时间痛不欲生。自己陪伴了郭沫若一生,直到郭死,才知道自己的姐姐被郭沫若玩弄,又被抛弃。

可以说郭沫若欺骗了她一生,所以悲痛欲绝的于立群最终选择了自杀。

于立群是郭沫若第三位夫人,也是最后一位夫人。各位可能会问,老郭咋这么多媳妇?对,他是媳妇多,不光中国有,外国也有,光孩子就十几个,属于处处留情型的特有才的情种。这一点,连周总理都知道。

据说周总理为他和于立群主婚时说:“希望这是你的最后一次婚礼了!”


(风华绝代的于立群)

关于郭的才华,毛主席称郭为“国宝”,他是全世界唯一能读懂甲骨文的专家,是大文豪,是大才子,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人之一。

郭的才华有目共睹,郭的无情也是有目共睹。

郭与第一任夫人张琼华是父母之命,他俩才一起过了五天,连个孩子都没怀上,郭就跑了,从此杳无音讯。可怜此女子在老家独自守活寡68年。

解放后张被划为地主成分,日子过不下去了,便进京求郭沫若帮忙,郭却表现得像陈世美。真的为人所不齿!

第二任夫人是日本人,叫佐藤富子,佐藤被郭的才华所吸引,不顾父母的反对,连工作都辞了,在家相夫教子。

1937年郭沫若却抛弃母子而去,从此再未相见。只留下佐藤带着孩子们在日本艰难度日。

事实上,郭除了有这三位正统的夫人,还有很多红颜知己,诸如安琳、黄定慧等等,都是美女。

像郭这种无情之人,即便再有才华,笔落再惊风雨,他的滥情与无情,将注定他的身后是骂名一片。


小熙为人人


郭沫若妻子整理丈夫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秘密,为何选择自杀呢?(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郭沫若有着无数的光环和头衔,他号称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他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绕不开的话题,然而就是这么一个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奇才”,因其风流成性又被称为“文人败类”。他一生女人众多,为此鲁迅先生说郭沫若是“才子加珂罗茨基(流氓痞棍)”。

郭沫若和于立群

1979年2月25日,郭沫若的第三位夫人于立群在北京故宫自缢身亡。她出身名门,是中国有名的才女明星,她爱国抗日,人称“抗战夫人”,他的自杀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人把她的死完全归咎于郭沫若,因为她在整理郭沫若遗物时发现了惊天秘密,那么事实真相是什么呢?这还得从郭沫若的风流说起。

一、“外貌协会成员”郭公子

1912 年,郭沫若在父母的包办下与大他两岁的张琼华结婚,实际两人并没有

感情。在经历五天新婚生活后,郭沫若离家求学和打拼事业,26年不曾回家。此后,张琼华孤独一人守在郭沫若老家,孝敬公婆。郭沫若自称不愿意接受旧式婚姻的安排,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实则嫌弃张琼华没有达到她的审美标准,郭沫若在《黑猫》一书中描述:隔着口袋买猫,交定要白猫,打开口袋却是黑猫。表明做媒的人对张氏的介绍不实。喝了交杯酒后,新郎和新娘才第一次对面,揭开新娘头上的盖布时,心里怦怦直跳,屏住呼吸想要看个仔细,但昏昏然只见一双三寸金莲,一对翘天的猩猩鼻孔。

其实张琼华并非郭沫若描述的那么不堪,郭沫若的学生拜访他的原配后说:“黑猫”并不黑。不但不黑,面相也不丑,也看不到“一对翘天的猩猩鼻孔”,只能说张婆婆的长相没有达到郭沫若心目中的漂亮标准。

二、“风流才子”爱上日本姑娘

1916 年 8 月初的一天,郭沫若来到东京,他这次到东京来,是为不久

前去世的友人陈龙骥料理后事的。他来到陈龙骥曾经住过的京桥区圣路加病院,在洁白又宁静的走廊里,无意中见到了一位年轻的看护。她的身高大约 1.67

米左右,体态丰润,皮肤白嫩。这就是佐藤富子,郭沫若对这个长相俊美,丰满而不失身材,皮肤白皙稚嫩的她一见倾心,然后就发起了爱情攻势,他写信给佐藤富子:“……我在医院大门口看见您的时候,我立刻产生了就好像是看到圣母玛丽亚那样的心情,我爱上了您。”

郭沫若得到了佐藤富子的爱情,还给她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安娜,在日本生活的那些年,安娜为她生下5个孩子,而且因为父亲的反对还跟家里断绝了关系,就是这么一位深爱他的妻子,在1937年战争爆发的时候还是被无情的抛弃在了日本,自己一人回国,孩子也不管不顾。抗战胜利后安娜来到中国找他,当她看到日思夜想的丈夫身后站着年轻的于立群和五个孩子时,这才相信丈夫果然另有家室了。佐藤富子离开郭沫若,加入中国籍。她曾被推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但是安娜晚年拒绝见郭沫若,她谈到自己时说:“我这一辈子生活得像是一只野狗。”

三、老夫少妻,恋上年轻电影明星。

郭沫若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不久,便通过别人介绍与小他 24 岁的于立群相识了。第一次见面,于立群给郭沫若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仅仅 20 来岁,梳两条小辫,穿一身蓝布衣衫,面孔被阳光晒得半黑,就和乡下姑娘一样。作为一个女演员,她在电影界已经能够自立,却丝毫没有感染到时髦气息。她言谈举止稳重端庄,绝无一般女明星的轻浮与浅薄。于立群没有抵挡住老才子郭沫若的爱情攻势,很快与其同居。

于立群出生于官宦人家。受家庭的熏陶,她喜爱书法,能悬肘写一手正宗大颜字。她性格文雅娴静,住在新亚酒楼里整天只是不声不响地读书写字。笔能达意,墨能通情。郭沫若和于立群跨过了年龄和经历的差距,两个人的感情像墨汁一样浓得化不开了。1939年,于立群成为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周恩来总理来到重庆亲自为他们主持婚礼,24岁的于立群嫁给了48岁的郭沫若,当时周恩来对郭沫若说:“希望这是你的最后一次婚礼了!”

于立群书法

四、姐妹又双双为爱自杀。

于立群为郭沫若生育有5个子女,把自己一生最美的都给了郭沫若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于立群倍受打击,在她整理郭沫若的遗物时,居然发现了郭沫若和自己亲姐姐于立忱的书信,女作家谢冰莹是于立忱的闺蜜,她详细揭示这个谜底:

这是半个世纪前一个令人同情立忱、痛恨文丑郭沫若的真实故事。

于立忱长得亭亭玉立,皮肤又白又嫩,两道柳眉、配着满口贝齿,说起话来有条有理,一见就给人亲切可爱的印象,这正是当记者的标准条件。谁曾料到,这样一个聪明、美丽的女性,竟被鼎鼎有名的郭沫若害死了!

这是一个秘密。一天,于立忱告诉我,她要去医院割盲肠炎,我按约定的时间去医院看她。护士说她在产房,孩子都取出来了。在产房,立忱看到我,摇摇头,一串热泪滚了下来。我连忙安慰她。

她说"我告诉你,将来你要替我申冤,答应不答应?"

我说:"没有问题,当然答应。"

这时立忱拿出我的手帕擦了擦眼泪说:

"你想不到吧,郭沫若是这样一个卑鄙无耻、人面兽心的大骗子!"

"三年前,他拼命追求我,说他和安娜根本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爱。他说自从爱上了我之后,他下决心要摆脱安娜,正式提出离婚,然后和我结婚,可是自从我受骗怀孕之后,他的态度突然改变,对我冷淡,吞吞吐吐敷衍我。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三个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这时我才大觉大悟,才知道他原来是寡廉鲜耻的,人格扫地的大骗子。我恨透了他。大姐,我实在无脸面见人了,我要自杀。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朋友,我一切都完了。"

果然,她出院回上海后,就真的自杀了。

于立群和于立忱

于立群和姐姐于立忱关系亲密,当年长姐于立忱为了供妹妹上学,拼命打工挣钱,可以说于立群是于立忱供大的,她没想到自己亲爱的姐姐会是这样的结局,更让她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竟和害死姐姐的凶手相知相爱,同床共枕了一生。于立群再也无法控制内心的压抑,自缢身亡。




葛大小姐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病逝。在他去世后,他的妻子于立群不顾羸弱的病体,开始整理他的遗稿。然而,仅8个月后,于立群便突然自杀了,这在当时引发了大众的猜测。那么,她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呢?

(于立群旧照)

于立群出身于书香世家,她的祖父是同治年间的榜眼,后来做过驻德大使和吏部侍郎。在清朝末年,为两广教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她的母亲是岑春煊的千金,生活极尽优渥。

不过,到了民国时期,由于父亲孝侯不善经济,家中只能靠典当字画维持体面的生活。坐吃山空后,生活变得非常穷困,甚至到连于立群几姐妹上学读书的学费都拿不出来了。

幸好长姐于立忱善写书法。她虽觉得摆摊替人写对联不够体面,但为了让弟妹们都不至辍学,她每逢春节前一周,便会到人多的地方支桌,替人写对联。由于她书法好,写的对子又吉祥。再加上她人漂亮又会说话,所以找她写对联的人不少。因此,弟弟妹妹们的学费,也就这样挣到了。

正是因为如此,于立群和于立忱的感情从小就特别深厚。

长大后,于立忱凭着优异的成绩和学识,成为《大公报》的记者。她青春靓丽,性格活泼,对文学和话剧有着极厚的兴趣。

于立群深为长姐感到骄傲。此时的她,才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剧社不久。未来在她眼中,一样充满了七彩光芒。

1934年春天,日本向世界发表了侵华宣言,中国国民为之群情激愤。《大公报》为了得到更多关于日本动向的新闻,任命工作一向出色的于立忱为驻东京特派记者。

谁知道仅3年后,于立忱便于5月返回上海,不久后她便自缢身亡。

此时的于立群,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唇红齿白,眉眼俊俏。再加上她独特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无不让人感到亲切温柔。正是如此,她接拍过多部电影和话剧。通过娴熟的演技,很快就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成为了上海首屈一指的大明星。

对于于立忱的死,于立群非常悲痛。

(郭沫若旧照)

就在于立忱去世2月余,郭沫若从日本赶到上海,并找到了于立群。

于立群对郭沫若虽然不熟,但她从于立忱的遗物中,看到过姐姐写给郭沫若的诗笺,知道郭沫若是姐姐的挚友,于是她便找了出来交给了郭沫若。

看着清水芙蓉般美丽的于立群,郭沫若像触电一样。他激动之余,竟对自己暗暗地说,我有责任保护立群,但愿我能把爱她姐姐的心,转移到她身上。

此时的郭沫若虽年长于立群24岁,但他不论在文学上,还是社会上都享有一定的地位。再加上他追求起于立群来,感情热烈得像老房子着火,人又浪漫风趣,温文儒雅。很快,两人便确立了恋爱关系。

1939年1月,郭沫若和于立群举行了婚礼。当时为他们主婚的周恩来还三分玩笑七分严肃地说:“但愿这是你最后一次婚礼。”

周恩来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原来,郭沫若才华横溢,和他有情感纠葛的女人不少。

郭沫若的原配夫人是张琼华。

郭沫若的原配妻子是“父亲之言、媒妁之命”的旧式婚姻。

1912年,20岁的郭沫若结婚了。

在这之前,郭沫若没有见过女方,仅听母亲说过女方识文断字,又是天足,因此满心欢喜,以为他迎娶的是一位新式女子。

只是当花轿抬进门后,他才发现女方不仅有一双三寸金莲,还长得其貌不扬。

由于心理落差太大,他仅和女方入了洞房便离开了家。

这一走,女方便枯等了他26年,其间更是无怨无悔替他照顾他的双亲。

待再见之时,已是双亲去世之后。

(左一为佐藤富子)

郭沫若带着他的日本妻子佐藤富子回家奔丧,张琼华还大度地让出曾经的洞房给他们,并对郭沫若和佐藤富子殷勤接待。

纵是如此,郭沫若在后来也从未想起过张琼华的好。反而在解放后,当张琼华去北京看望他时,他却避而不见。

佐藤富子出身于日本望族,她由于反抗一桩母亲指定的婚姻,到东京一所医院做了护士。在那里,她结识了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

佐藤富子被郭沫若风度翩翩的外表吸引,更为他的才气折服。于是,她主动给他写了一封希望交往的信。

此时的郭沫若境况真的很糟糕,贫穷和孤独压得他几乎透不过气来。

佐藤富子的来信,被他视为珍宝,并立即给佐藤富子回了一封语句浪漫优美的回信,准确地说,该是情书。

佐藤富子的家人得知她和一个弱国小伙恋爱后,百般阻挠。

佐藤富子为了能和郭沫若在一起,和家族决裂,并和郭沫若同居在了一起。

此后,佐藤富子为了郭沫若能学业有成,不仅承担了全部的家务,还心甘情愿地和郭沫若安贫守贱,为他生育了4儿1女。

1937年,郭沫若看到国内形势风诡云谲,突然起了回国的念头。于是。他抛下佐藤富子和5个孩子,只身回到了上海。

(郭沫若和于立群及孩子们)

他这一走很潇洒,却没想到给佐藤富子和5个孩子带来无尽的磨难。日本当局对佐藤富子进行了无休止的拷问和监禁。同时,5个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这一切苦楚,全由佐藤富子默默承受。她甚至在长达10年之久的时间里,根本不知道郭沫若是死是活。

中国建国后,受尽苦头的佐藤富子,在报纸上看到郭沫若的文章,一时激动得泪如泉涌。于是,她带着千辛万苦才抚养长大的孩子千里寻夫。然而,她不光看到了郭沫若,还看到郭沫若的身边已经站了个年轻漂亮的孕妇,那个人就是于立群。

于立群嫁给郭沫若后,为了维护郭沫若的名望,退出了影坛。从此,就只以郭沫若夫人和秘书示人。每天除了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就是帮忙抄写文章,招待他的朋友,替他做些杂务。同时,为了不干扰郭沫若的工作,她独力承担了对4子2女的养育责任。

于立群全身心地为郭沫若和他们的小家付出,她敬重和爱戴郭沫若,也极疼爱她和郭沫若的几个孩子。因此,尽管每天都忙碌到很晚,身体疲惫之极,但她从没有一丝怨言。

1978年6月,郭沫若去世。

对于郭沫若的离去,于立群自然是悲痛的。然而,她在整理郭沫若的遗稿时,发现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于立群看到于立忱和郭沫若的恋情。更重要的是,她发现于立忱之所以会死,是因为她怀上了郭沫若的孩子。而郭沫若却态度冰冷生硬,逼着她去堕胎。

直到这时,于立群才明白于立忱的死因。她没想到,一直温文儒雅、受人爱戴的郭沫若,竟是杀害姐姐的“凶手”。她在愧疚与恼恨之余,最终因无法面对现实,选择了自杀。

(参考史料:《于立忱之死》《郭沫若传》)


张生全精彩历史


于立群是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她的前两任分别是包办婚姻出身的张琼华,为郭沫若产下四子一女的日本护士佐藤富子。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于立群只是郭沫若众多感情经历中的一个结尾,她之前还有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的身份。那就是是郭沫若的“准小姨子”,因为老郭的前一任女友正是于立群的姐姐的于立忱。

而正是由于这层关系,在于立忱去世了以后(去世原因下面介绍),于立群在姐姐葬礼上结识了郭沫若,然后很快就被这位才华横溢的“姐夫”征服了,并成为了其第三任妻子,并陪伴郭沫若一直走到了最后。

然而在她们二人平静生活的背后,实际上蕴藏了数位女子的悲惨遭遇。

郭沫若有过去日本留学的经历,也就是在留学期间,他在医院中认识了日本女护士佐藤富子,虽然女方的父母坚决不赞同让这位中国人做自家女婿,但是佐藤富子却态度坚决。她甚至最终和父母断绝了关系,一心一意的跟在了郭沫若身边,两人结婚之后更是生下四儿一女。

然而讽刺的是,在郭沫若的老家,他的第一任妻子张琼华还在守活寡,而且一守就是了68年,直到死都没有改嫁。当然,由于是包办婚姻,郭沫若与张琼华确实没有感情,咱切不说她。

但是佐藤富子可是正经的老婆,郭沫若居然玩儿出轨,那可就说不过去了。在明明有老婆的情况下,郭沫若结识了《大公报》驻日记者于立忱,也就是于立群的姐姐并坠入爱河,虽然佐藤富子给他生下了众多儿女,可他依然背叛了这段婚姻。

在日本妻子替自己照顾孩子之际,郭沫若偷偷的和于氏大姐展开了热烈的感情,这段感情的结果以于立群姐姐怀孕而告终。

而这件事儿郭沫若却不能接受,毕竟他是有家室的人,而且当时已经颇有些名望。他不希望私生子事件对其造成负面影响。于是他要求打掉于立忱肚子里的孩子。于立忱失去了孩子,心理受到重大打击,她无法原谅郭沫若,于是离开了日本,不过回国以后也没有走出这段感情,她最终也只能以自杀了事。

而后郭沫若出现在于立忱的葬礼上,结识了于立群,二人又开始了一段感情,郭沫若再度婚内出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郭沫若借故离开了佐藤富子,并很快与于立群正式走到了一起。但他不知道的是,因为郭沫若的身份,佐藤富子在日本遭受军方的调查,还一度被关进监狱严刑拷打,可谓是受尽了磨难。

后来新中国成立,郭沫若自然是功成名就,而佐藤富子也带着孩子来中国投奔丈夫,但是此时的郭沫若已经和于立群结了婚。互相尴尬了一通后,佐藤富子最终选泽接受现实,办理了中国国籍,改名郭安娜与儿子在大连生活。她与郭沫若算是断了。

而对于于立群来说,眼前的丈夫是非常完美的,虽然有过张琼华和佐藤富子闹剧,但那再于立群看来,那一个是因为包办婚姻,一个是因为国家仇恨,郭沫若抛弃她们都是可以理解。没办法,爱情中的女人,都是盲目的。

而且当时郭沫若对于立群也确实非常“专一”,可能是先前折腾的感情太多了,老郭实在是有点折腾不动了,所以他就跟于立群很平静的生活了下去,两人生下四儿两女,也算是幸福美满。

直到郭沫若去世后,于立群原本是准备整理丈夫的遗物,无意中发现了一些郭沫若之前的信件,其中就有关于于立群姐姐当年的事情。这时于立群才知道,原来在自己之前,郭沫若就已经和自己的姐姐有过一段感情。当然,这个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他是在姐姐去世之后找上的自己。但是姐姐被迫打胎,最终自杀的罪魁祸首依然是郭沫若,这么多年于立群却一点都不知情。

这事她无法接受的,心中对于郭沫若的感情顿时被击打的支离琐碎,彻底的来到了崩溃边缘。因此许多人认为她是无法走出这个阴影,最终选着了自杀。

当然了,于立群自杀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所谓的“秘密”,毕竟郭沫若都死了。其更多的还是因为那个时代吧!1967年,于立群的四子郭民英自杀,1968年,另一个在北大读书的儿子郭世英被抓走殴打致死。再加上丈夫去世,姐姐自杀的真相,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于立群女士彻底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最终选择了自杀。


白话历史君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郭沫若是出了名的情种,一生与五个女人纠缠不清,真正娶回家的有三个,而且还都是在没有离异丧偶的情况下明媒正娶,在那个时代,提倡新文化的郭沫若挂着羊头卖狗肉,以诗人文学家的浪漫主义情怀做了很多打脸的事情,还以学者的身份制造了考古界的“惨案”。郭沫若的第三位正妻于立群便是死于其浪漫主义的谎言之下。

郭沫若的前两任夫人

郭沫若一共与五个女子产生过婚恋关系,真正娶回家的有三位。第一位名叫张琼华,1912年在父母包办的情况下与20岁的郭沫若成婚,据说这位原配夫人嫁给郭沫若时还缠足成了三寸金莲,显然与心存变革思想的郭沫若不搭,当郭沫若入洞房时掀开新娘盖头,发现张琼华还是个朝天鼻,长相不太好,故而结婚后,郭沫若便离开家,即使回家也不与张琼华同房,因此二人也无子嗣留下,但张琼华恪守妇道,在郭家守了六十八年活寡,并且帮助郭沫若照顾父母,打理家中事物,她只是封建婚姻下的牺牲品,一生未改嫁,1980年去世。


第二位夫人名叫郭安娜,本名佐滕富子,是一名日本女子,且出身望族,毕业于日本仙台女校,由于不满母亲给她私定终身而离家出走。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她,于是二人陷入情网,不久二人成婚,郭安娜为郭沫若生下四儿一女。1937年,郭沫若回国参加抗日战争,郭安娜只能留在日本,在此期间,日本当局还因此事逮捕过郭安娜。新中国建立后她加入了中国国籍,定居于大连,还当过政协委员。1995年在上海去世,享年101岁。此前,她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给了中国。有意思的是抗日战争结束后,郭安娜到中国找丈夫的时候才知道郭沫若已经再娶妻子并育有儿女,心灰意冷的她从而选择了回国。



郭沫若与于氏姐妹

于家在当时的社会上属于名门,郭沫若与于家的两位姐妹花先后都有关系,并且姐妹两人的死亡据说都是因为郭沫若的丑恶行径。

于立忱在国内是《大公报》的记者,1934年的时得了肺病到日本治病,也是在日本认识了郭沫若。据说于立忱长得眉清目秀,且是名门出身,又有记者工作的影响,故而言行举止得体大方。当时的郭沫若也是一个浪漫诗人,因此二人坠入爱河,但郭沫若当时已经娶了日本夫人郭安娜,不知道郭沫若是如何将其骗到手的。而根据官方解释,时任《大公报》社长的张季鸾爱慕于立忱,但她却痴情于郭沫若,故而《大公报》断了她在日本的经费,又因她参加反日游行,被日本驱逐,她只好于1937年返回上海。受困于疾病缠绕,同年5月份,自缢身亡。


“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于立忱遗书

但根据一位与郭沫若比较熟悉的女作家谢冰莹介绍,于立忱向其哭诉过郭沫若欺骗其感情的事迹,当初郭沫若追于立忱的时候说他与郭安娜毫无感情,出于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勉强在一起度日。但当于立忱在医院做阑尾炎手术的时候,郭沫若本该陪同她一起,却被医生告知郭先生在产房给郭安娜陪产,这件事引起了于立忱对于三年前的回忆,当初于立忱怀孕时,郭沫若说什么也不让生下这个孩子,并带着她堕胎,由此看来郭沫若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于立忱此时万分悲痛,称郭沫若人面兽心,并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扬言要自杀,果真在其出院后不久便自杀身亡。



于立群是于立忱的亲妹妹,她比姐姐更加美满且更有成就,她是一位画家,还是一名知名演员,她与郭沫若认识之后,还曾将姐姐留于世间的信件转交给郭沫若。郭沫若面对如此美貌的知名演员,便动了心,并说了一句非常不要脸的话,“我有责任保护立群,但愿我能把爱她姐姐的心转移到她的身上!”

后来于立群与郭沫若慢慢产生感情,并在周总理的主持下于1939年在重庆完婚,此时周总理作为明白人还叮嘱了一下郭沫若“希望这是你最后一次婚礼”。于立群本人确实是一位识大体的女人,在郭沫若的事业中充当秘书和助理,放弃了自己的影视事业和前往延安投身抗战的理想。在文革时期还因郭沫若的身份而饱受红卫兵的打击,在这场运动中她的儿子郭民英被逼自杀,郭世英被红卫兵殴打至死,这给本来就身体多病的她带来了不小的伤害。



1979年2月的时候,于立群才在整理郭沫若遗物的时候发现一个令其崩溃的事情,即郭沫若早在1934年至1937年,就和其姐姐于立忱发生了不伦的关系,自己被郭沫若蒙蔽了一辈子,做了巨大牺牲的她对不起姐姐,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于是在1979年2月25日带着对姐姐的愧疚与对丈夫的失望自缢于北京故居。此时官方给出的死因仍旧是:“与姐姐一样,受‘精神和病痛折磨’的于立群去世”。

郭沫若是一位风流才子,这个毫无争议,但自古风流文人至少是明着来,而郭沫若满嘴新文化,破除封建的倡导者,却以浪漫主义遮盖自己的谎言,在面对女人的问题上,遭遇诟病也是咎由自取。


棍哥观史


郭沫若曾因感情诟病,被鲁迅戏称为“流氓才子”,却被一些人传言成“玩弄姊妹花”、“妻妾成群”的流氓形象,并造成妻子自缢身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恶意摸黑与攻击郭沫若的风波。

那么,真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风波探源

这场风波的起因,是和一个叫谢冰莹的人有关。但是,这个谢冰莹并非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兵作家谢冰莹,而是曾为《大公报》的记者,她自称和郭沫若的情人于立忱是闺蜜,也就是郭沫若的最后一任妻子于立群的姐姐。

1984年,谢冰莹在台湾《联合报》上发文《于立忱之死》,以于立忱的闺蜜身份,用大篇幅的故事情节描写于立忱做人流手术、郭沫若如何用花言巧语欺骗于立忱等经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将郭沫若绑在感情的耻辱架上,说他是个多么不负责任的人,是个花心大萝卜,是个感情大骗子,是个始乱终弃的陈世美。

郭沫若工作照

如果说,仅是为了给闺蜜出一口恶气,你想骂也就骂了,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为何在文章的最后,又要大肆为蒋介石歌功颂德呢?

因为,当时正好是蒋经国的执政时期,他致力于推行“本土化政策”,大量启用台湾本省籍官员,培养重视本土人才。这时,至少有70岁的谢冰莹,表面为闺蜜鸣不平,而实则是为了歌颂蒋介石。但是,不得不令人“佩服”的是,她以如此高龄,写起50多年前的事情,为何记得如此清楚呢?都已这把年级了,难道还想着有所“作为”吗?

真相剥析

1934年,身患肺病的美女记者于立忱,被《大公报》派驻日本东京记者站工作,兼治肺病。因为,当时的《大公报》主编张季鸾在追求于立忱,所以才让她公私兼顾到日本工作。

到了日本后,于立忱与郭沫若相识、相交、相爱。只是,当时的郭沫若已是有妇之夫,已娶日本人佐藤富子(郭安娜)为妻,也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并生了三子一女。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郭沫若的人生有污。

然而,在于立忱驻日期间,曾参加东京游行示威,高喊反日口号,被日本驱逐回国。只是,于立忱回到上海后又遭到张季鸾的纠缠,加之肺病不断恶化,最终于1937年5月自缢身亡。

1937年7月27日下午,郭沫若为了摆脱日方监视,与家人不辞而别回到上海,参加抗日战争。事后,日本当局非常恼怒,并对他的住所彻底搜查,并带走大量遗留的书信和书稿,妻子也被严刑拷打。

只是,当他回到上海时,于立忱已经身亡。可以说,当时的郭沫若是身不由己的,也并不像谢冰莹文中所说,对病重中的于立忱置之不理、不来参加葬礼等,但他对于立忱的愧疚之心却是依旧存在的。当郭沫若得知于立忱的死,沉痛写下思念诗篇《断线风筝》,之后又两次到于立忱墓前拜谒。

于立忱、于立群姐妹合照

据于立忱的好友、诗人林林介绍:于立忱生病期间,是住在他这个异性朋友的家,而不是闺蜜谢冰莹的家,也未见谢冰莹前来看望,显然所谓的“闺蜜关系”存在太多水分,是否前往医院看望也仅是个人的一家之言,而并无旁证。关键,又是在当事人都已不在人世的情况下才发此文,岂不死无对证。假如真想对当事人进行攻击,在其生前岂不机会更好。

可见,谢冰莹的《于立忱之死》一文,存在太多的不实之处。

诟病之度

1938年,于立群经常参加抗日救亡文艺演出,通过林林介绍认识了郭沫若。1978年6月12日,曾有中国新诗的奠基者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四堂(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之一之名,曾任第一届中央研究陆军院士、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务,享年86岁的郭沫若在北京逝世。

郭沫若逝世后,妻子于立群(有抗战夫人之称)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这才得知在自己与丈夫结婚之前,姐姐于立忱曾和丈夫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感情纠葛。由此,可说明郭沫若对于立忱的感情依旧难以割舍,也并不像谢冰莹说的无情无义。但是,当时的于立群已经疾病缠身,加之儿子郭民英、郭世英先后惨死,又看到了姐姐和丈夫的情史,可谓雪上加霜,并于1979年2月25日缢死于北京故居,死法也步了姐姐后尘。

郭沫若、郭安娜合照

这就是妻子发现丈夫遗物的秘密,但妻子的死并不完全因为秘密造成,可丈夫对妻子依旧有亏。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为何姐姐未曾向妹妹吐露丝毫?或许因此,郭沫若也对妻子进行了保密。

至于第一任妻子张琼华,是父母包办的婚姻,郭沫若离家出走是可以理解的;对第二任妻子郭安娜,郭沫若的态度是有亏的;对第三个女人(情人)于立忱,郭沫若也是有亏的。但是,对于最后一任妻子于立群,他是忠心的,也表现出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气度。

1939年元月,周恩来在重庆为郭沫若和于立群主持补行婚礼时说:“希望这是你的最后一次婚礼了!”之后,果然二人牵手40年,直到白头到老。同时,从日本回国后的郭沫若,曾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歌舞演员可都是他的部下,但他并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发生婚外情。

因此,准确地说,郭沫若前半生的感情问题是遭人诟病的,但他后半生的感情是不存在问题的。也可以说,当时的复杂历史环境,造就了一些人的复杂人生。


祥子谈历史


鲁迅曾经评价郭沫若:看似文人,实则流氓。 而且还打趣他: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东洋狗,到了眼前,哦!原来是郭沫若先生。

郭沫若到底做了什么事才让鲁迅如此贬低他呢?

这事还要从郭沫若的感情生活说起:

1912年,这一年,郭沫若20岁,在父母的包办婚姻下和大自己2岁的张琼华结婚。因为郭沫若对这桩婚姻不满,在结婚后5天,郭沫若就离家出走丢下了刚刚过门、不曾给过半分温存的妻子。然而,郭沫若一生并未和张琼华离婚,致使张琼华独守空房68年,而且还一直照顾着郭沫若的父母,最后在孤独中离世。


在离家出走后,郭沫若东渡日本留学,在1916年8月郭沫若在看望住院的朋友时偶遇第二任妻子佐藤富子。这一年,佐藤富子22岁,郭沫若24岁。从此二人鸿雁传情,开始了疯狂的恋爱关系,有时1周都能写5封信。因为佐藤富子出生在贵族之家,他们的恋情遭到了佐藤家强烈反对,为了能和郭沫若在一起,佐藤富子竟然断绝了和父母的联系,而且她的父母到死也没有原谅她的选择。

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郭沫若抛下了陪伴他20多年的妻子-安娜(郭沫若给佐藤富子起的名字)和5个孩子不辞而别,悄然回国。妻子安娜被日本警察逮捕入狱,受尽折磨,在囚禁了20多天后才被释放。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1948年,安娜辗转来的香港,见到了苦等10多年的郭沫若,然而郭沫若对安娜和他的五个子女从未过问,就算从日本找到香港,郭沫若也是避而不见,最后安娜也是孤老终生。

在1937年回国后,郭沫若就和年轻美貌的书画家于立群一见钟情,不久后便同居在一起了。在1939年1月,由周恩来证婚,二人举行了结婚仪式,这也是郭沫若的最后一位夫人。在1978年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

然而,没想到的是,在他去世半年后,妻子于立群在收拾郭沫若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竟然是丈夫郭沫若和姐姐于立忱当年是有男女关系的,在知道这一切真相后,已经63岁的于立群经受不住如此打击,居然上吊自杀了。

其实,当年于立忱在日本的时候就已经和郭沫若相识并相爱了,而且两个人还同居了,后来于立忱还怀孕了,可是,郭沫若却不愿意承担责任,竟然要求她把孩子打掉。于立忱对此悲痛欲绝,1937年5月,于立忱在回国后不久就自杀身亡了。

在知到姐姐于立忱曾经和自己的丈夫郭沫若居然还有这样经历,而且姐姐的自杀无疑也和郭沫若有一定的关系,如此的不伦之情让于立群绝望万分,没想不到自己的丈夫居然是这样的人,一方面觉得愧对姐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无法接受现实,觉得也没有活下去的意思了,所以自己也上吊自杀追随姐姐而去了!


小史坑


郭沫若的一生共娶过三位妻子,其中陪伴郭沫若时间最长的,就是郭沫若的第三位妻子于立群。


然而于立群也是郭沫若的所有妻子中结局最惨的一个,在郭沫若去世一年后,于立群在清理丈夫遗物的过程中,发现了郭沫若和于立忱曾经有过一段特殊关系,精神受到刺激后上吊自尽。

郭沫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子,在文学领域和历史领域都有着非常高的成就。民国时期的才子都比较风流,郭沫若作为民国才子中的佼佼者,女人缘一直都非常的不错。


在郭沫若20岁的时候,郭沫若的家人为郭沫若迎娶了门当户对的张琼华。


郭沫若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对于封建包办婚姻一直比较反感,在两人结婚五天后,郭沫若就去了日本留学,将张琼华一个人留在了家中。

张琼华在家中苦苦等待了郭沫若68年,最终也没有等到郭沫若回来。郭沫若到了日本后,很快就和日本当地的贵族女子佐藤富子相恋,两个人在日本结婚后生育了5个儿女。郭沫若在日本生活的时候,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也到了日本。


于立忱是当时《大公报》的记者,被报社派遣到日本做采访工作。于立忱被郭沫若的文采吸引,同郭沫若走的非常近,还因此遭到了佐藤富子的怀疑。

后来于立忱拒绝了《大公报》高层领导的追求,被《大公报》调回了国内,在回国后不久,于立忱便因为抑郁而死。于立忱去世后,郭沫若也从日本回到了国内,将佐藤富子留在了日本。


在回到中国后,郭沫若又经人介绍认识了年轻貌美的于立群,于立群只知道郭沫若和姐姐于立忱是朋友,并不知道两个人的关系究竟发展到何种地步。于立群和郭沫若的关系很快升温,两个人最终在1939年结婚。

郭沫若和于立群结婚后,郭沫若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于立群共为郭沫若生育了6个子女,夫妻两人的关系一直比较和谐。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的第二任妻子佐藤富子也来到了中国,并且加入了中国国籍。


不过佐藤富子并没有回到郭沫若的身边,于立群仍然是郭沫若的唯一合法妻子。一直到了郭沫若去世,于立群都没有离开郭沫若的身边,在郭沫若去世之前,于立群称得上是郭沫若妻子中最幸运的一个人。

然而在郭沫若去世之后,很多人却传出了郭沫若和于立忱有过地下恋情的消息。于立群开始的时候对这种消息半信半疑,在郭沫若去世一年后,于立群为郭沫若清理遗物,发现了郭沫若和于立忱的关系的确不一般,而且于立忱自杀的原因很可能和郭沫若有关。


在郭沫若去世之前,于立群就已经患上了神经衰弱症,精神状态非常的脆弱,经受不了任何刺激。在发现丈夫和姐姐的特殊关系后,于立群经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最终在家中上吊自尽。


历史总探长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郭沫若妻子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秘密,为何却选择了自杀呢?”

据我所知,郭沫若妻子于立群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郭沫若其实和她自己的姐姐于立枕有过一段婚外恋,而且郭沫若爱的还是他的姐姐。因此,他自己感觉非常羞愧,心里一时接受不了,感觉打击非常大,且无面目见人,所以这才选择了自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事还要从郭沫若的风流情史说起:

把风流才子这四个字放在郭沫若身上,我觉得非常合适!在旧社会,包办婚姻很正常,郭沫若也未能逃过,他的第一位妻子张琼华就是父母安排的,但郭沫若并不满意,所以他将新婚妻子留在老家,独自赴日本留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佐藤富子,二人相爱并生育了5个孩子,然而,郭沫若又抛弃了这个女人,回国后就认识了他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并生了6个孩子。这些都是大家知道,至于他隐瞒的其他人也无从知晓。

然而,纸终究是保不住火。在于立群整理遗物时发现了郭沫若和姐姐于立枕的书信,并从中发现了丈夫和之间姐姐之间的一段感情纠葛。从感情上来说本就令人难以接受,然而,更加残酷的是姐姐于立枕的死居然也和郭沫若有关。从他们之间来往的书信内容来看,郭沫若在和姐姐于立枕在一起后,不仅没有断绝和日本妻子的来往,而且在于立枕怀孕后居然要求她打掉孩子,这也是于立枕最终自缢身亡的诱因。

于立群通过他们的书信发现了丈夫和姐姐的情史之后,怎么也无法想象的到和自己相恋多年、一起生活的男人竟然是一个感情的骗子,她不能接受如此残忍的事实,特别是她觉得姐姐的死和郭沫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仅是爱情,更多的是情亲和爱情的纠结让她无法接受,最终是懊悔不已。思来想去,她还是选择了和她姐姐一样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