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甲午战争清政府坚持打下去,结果会怎样?

导言

清政府不会亡,日本有可能失去失去崛起机会。

历史上甲午战争,日本获得最终胜利,获取大量赔款要其走上了富强之路。

清政府因甲午战争失败,要各大列强知道清政府就是纸老虎。


如果甲午战争清政府坚持打下去,结果会怎样?

清政府作为失败者,要各国看知道清政府就是纸老虎,想从中国占便宜,那就用大炮轰趴你,看你服不服。

这一战要中国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可以说对中国损伤极大,这场战十分耻辱可以说开启了耻辱史,那个时候清政府继续打会有什么结果?


甲午战争前双方国内情况

一、鸦片战争失败要清政府知道必须改革,为了自救全面学习西方技术,只为改变落后不局面,可清政府并未实质性改革,仅对武器和设备全面学,也不愿意改变国内政治,这注定清政府必败。

二、“黑船事件”要日本认识到必须改革,为此发动倒幕战争胜利后,进行明治维新走上富强之路,日本脱胎换骨,有足够实力对外叫板,日本为了可以要国家更好发展,就必须对外发展。

慈禧太后为了自己大寿,动用海军军费,要北洋舰队没钱买新舰及弹药,日本天皇为了买军舰一天吃一顿,从最高统治者态度看,这一战清政府凶多吉少。

清政府对自身实力过于自信

清政府高层认为自己通过数十年洋务运动,有足够实力能击败日本,这一战也是光绪帝夺权之战,只有打胜这一仗才有可能树立自己权威,并成功夺权。


如果甲午战争清政府坚持打下去,结果会怎样?

大清王朝实权在慈禧之手,自小生于深宫光绪,认为就是通过一场战争树立威信从而夺取权力,这一仗光绪必须打赢,如果输了一切都白搭。

清政府内部政治博弈

光绪想打赢这一仗,可慈禧、李鸿章为首实权派并不愿意打这一仗,慈禧想过六十大寿,李鸿章想保护北洋舰队,作为政治筹码,翁同龢等人想通过这一仗消耗李鸿章势力,打垮李鸿章。

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打算,可如果慈禧不发话必然没人敢议和,慈禧才是大清王朝实权派人物。


如果甲午战争清政府坚持打下去,结果会怎样?

慈禧不想要这一仗毁了自己六十大寿,她这种想法要清政府付出惨痛代价,虽清政府不足以为战,可上梁不正下梁歪,她的态度如此战果还会多好。


如果甲午战争清政府坚持打下去,结果会怎样?

清军无论在朝鲜、辽东半岛、威海卫都未能取胜,可以说清日战争从头到尾都没赢过,这要原本国内主战派没了话,慈禧为首主和派占上风,这个时候慈禧希望可以通过和谈,结束这场战争,无论结果如何她都可以接受。

局势发生变化,清政府不想打

清政府虽失败了,可清军还有大量有生力量,完全有机会跟日本继续打下去,可别忘了,我们有广阔领土、团结民众这都是清政府优势,一旦继续打下去清政府有机会扭转败局。

日本进攻山海关后之所以不继续打,因为国内经济已经承受不住了,及时和谈方能获取最大利益,日本也深知一旦贸然进攻内陆,战线过长、补给跟不上都会成为日军噩梦,为此日本只能尽快和谈,夺取最大利益,方为上策。


如果甲午战争清政府坚持打下去,结果会怎样?

这一仗日本耗不起只能谈判,为此他们通过屠戮旅顺恐吓到清政府要其尽快和谈,还有就是清政府主和派占主动权,这个时候就是最佳求和之机,日本抓住清政府不愿打心思,从而获取了最大利益。

李鸿章签下《马关条约》结束了这场战争。

结语:清政府不想打日本抓住机会从而走向富国强兵之路

清政府之所以和谈,害怕北京失守并对其统治产生影响,为此愿意和日本和谈不管会不会赔款、割地就为了止战。日本政府抓住机会获取大量赔款从有足够资金发展自己,日本就此腾飞富国强兵。


如果甲午战争清政府坚持打下去,结果会怎样?

可我们设想另外结局,清政府发布全国动员令,完全有可能打赢这一仗,日本综合实力原低于清政府,不愿意继续打下去只想见好就收,打下去不稳国家政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