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螳螂吃掉公螳螂,為了更好地養育下一代,是真的嗎?

杭素文



不可否認,螳螂有同類相食行為,尤其是在交配時。也就是說,雌螳螂在交配後會吃掉它的配偶。然而,這種行為有點過於複雜,因為雌性並不總是吃雄性。它們可能是太餓了,正好以伴侶為食,或者吃雄性可能實際上對它們的繁殖有益。

雌螳螂因捕食雄螳螂而臭名昭著,但科學家發現每四十五次交配中才有一次以同類相食告終。大多數時候,雌性吃掉雄性,但有時情況正好相反。大約四分之一的交配以雄性的死亡告終。

無論情況如何,同類相食行為看起來確實有益於雌性。雌性先咬掉雄性的頭,然後是身體部分。如果雄性體型較大,那麼它可能會幫助雌性產卵更多。為了科學地證明這一點,研究人員餵養圈養的螳螂蟋蟀,但每隻蟋蟀都貼有放射性標籤,這樣他們就可以分別識別每隻蟋蟀。過了一會兒,雄性和雌性被配對,看看它們是否互相吃東西。研究人員發現,吃掉配偶的雌性會產出多達51枚卵子——比吃蟋蟀的平均尺寸多25%。



雌性更有可能吃掉體型較小的雄性,但有時它們甚至會在交配前吃掉自己的伴侶。一旦結束交配,雄性似乎只不過是雌性的一頓像樣的飯。儘管如此,科學家仍然相信大多數雌性不喜歡吃雄性,只有30%的交配以同類相食告終。


根據一項研究,雄性螳螂會被一隻不那麼好鬥而且不那麼飢餓的雌性所吸引,從而擺脫它們被捕食的命運。與瘦瘦的雌螳螂交配,很有可能會給雄螳螂帶來沉重的代價。

當一隻雌螳螂在交配後吃掉一隻雄螳螂時,發現雌螳螂生殖組織(包括卵子和卵巢)中含有大約17.7%的雄性生物物質。

除了進化原因之外,科學家認為雌螳螂以雄螳螂為食是因為她們可能想要更好的食物,幫助她們活得更長,照顧她們的孩子。或者雌螳螂可能想生下“更健康”的後代。並不是所有的雄性都被雌性吃掉。事實上,80%的雄螳螂逃脫了被捕食命運。

但是,如果雌螳螂想和她的配偶交配,這取決於雌性。雌螳螂身體的整體狀況以及她渴望以雄螳螂為食的慾望主要決定了捕食行為。雄螳螂更喜歡從雌螳螂的背上爬過去,同時逐漸靠近,以免雌螳螂吃掉它們。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說起螳螂,我們大家小時候肯定都見過,甚至抓住過,玩耍過。有些小夥伴甚至見過一隻大螳螂,去吃一隻個子小一點的小螳螂。其實這個子小一點的小螳螂是公螳螂,個子大點的是母螳螂。而在動物界之中,像這種同類相食的事情也不少見。像章魚啊,蝌蚪啊。那麼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螳螂。

小夥伴們也都知道螳螂長的是什麼樣,那個腦袋是三角形的,有雙大大的鉗子,而且那個鉗子是特別厲害的,它能把人的手給夾破。

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經常抓這種螳螂玩兒,手也經常被它抓破,而且特別的疼,它還不鬆手。很多小夥伴肯定是把螳螂給掐死,手才能拿得出來,現在想想真是兩眼掉淚。

那麼母螳螂為什麼在交配之後要把自己的老公給吃掉呢?這個問題有很多說法,以前有兩位科學家做過實驗。

第一次:他把沒有吃飯的母螳螂,和公螳螂放在了一起,這一次母螳螂並沒有和公螳螂發生交配,就直接把它給吃掉了。

第二次:他把吃了半飽的母螳螂和公螳螂放在一起。母螳螂在和公螳螂交配完之後,把公螳螂給吃掉了。

第三次:他把吃了很飽的母螳螂和公螳螂放在一起,這一次公螳螂和母螳螂交配完之後,母螳螂並沒有吃掉公螳螂。

如果按這個實驗來判斷的話,那麼母螳螂,好像純粹是因為飢餓才去吃掉公螳螂的。但是我小時候經常抓螳螂玩。有一次我看見了兩隻螳螂,現在說來,應該是一隻母螳螂和一隻公螳螂在交配,因為那時候小,肯定不懂嘛。而那隻公螳螂的頭已經沒有了,但是那隻公螳螂還活著。而且還趴在母螳螂背上進行交配。

所以現在我就有點對科學家的實驗表示疑問:如果母螳螂純粹是因為飢餓而吃掉公螳螂的話,那麼我看到的為什麼母螳螂沒有把公螳螂直接吃乾淨,而只吃掉了頭部,然後還讓公螳螂與它進行交配呢。所以我感覺這件事情並沒有科學家說的那麼簡單。或者說他們只說對了一半。

究竟為什麼母螳螂吃公螳螂的時候,是先把頭部給吃掉呢?頭部是高級神經中樞,而且把公螳螂頭部吃掉以後,它的身體還和有頭部一樣可以活動。這個真是我小時候親自見過的。也許是把它的頭部吃掉以後,公螳螂可以更強壯……。

所以有些事情真是不可以,只是簡簡單單地做一兩次實驗就可以弄得明白的。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就是吃掉公螳螂的母螳螂產下的卵,一般比沒有吃掉公螳螂的母螳螂產的卵多20%。這多出來20%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有科學家說:因為吃掉公螳螂以後,母螳螂增加營養了。不過個人感覺好像是吃掉公螳螂的頭以後,公螳螂會更加的強壯,然後在交配……。不過究竟是因為什麼,看到的小夥伴們可以關注,評論。


宇宙幻想


這又是一個看似合理的謠言。在許多動物的紀錄片裡,我們經常能看到母螳螂在交媾完之後,就要吃掉公螳螂,雖然痛苦,但是自始至終公螳螂並沒太大的掙扎。於是,有人就認為母螳螂是為了自己後代才吃掉自己的“丈夫”的。那麼,真相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螳螂

螳螂雖然是昆蟲,但是它可是非常的兇猛的。相信大家都聽過“螳螂捕蟬”,也就是說螳螂的食物可以是比自己體型大的動物。作為一種兇猛的食肉昆蟲,螳螂的獵物大都是田間的昆蟲,因此它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種益蟲。

螳螂的種類很多,現在已知的種類就超過了兩千種,大多數的螳螂身體的顏色是根據周圍的環境決定的,大都為綠色,綠色的身體顏色與樹葉草叢很難分辨,因此,螳螂也是一位優秀的獵手。螳螂最有利的武器就是自己拿一對強有力的大鉗,發現獵物時,它會用大鉗一下鉗住獵物,然後用自己咀嚼式的口器慢慢的吞噬獵物。

不僅如此,螳螂天生兇猛好鬥,而且有一定的領地意識。如果發現同類進入自己的領地,它會毫不猶豫的衝上去與之廝殺。

螳螂同類相殘

螳螂生性好鬥,不僅是在交媾的時候,就算是平時兩隻螳螂遇到一塊也要拼個你死我活。與其他的動物不同,螳螂之間的生死大戰,戰敗的一方就會被勝利的一方吃掉。從這點上看,螳螂是絕對的機會主義者,它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進食的機會。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母螳螂為什麼要在交媾後吃掉公螳螂?是為了下一代嗎?

在大自然中,大多數動物的雄性比雌性體型要大,且要兇猛,但是螳螂則恰恰相反,雄性螳螂比雌性螳螂的體型要小很多,因此,母螳螂甚至可以毫不費力的秒殺雄螳螂。

但是,按理來說,公螳螂與母螳螂共同孕育後代,母螳螂沒有理由吃掉自己的同伴。那麼,母螳螂吃掉公螳螂真是為了後代嗎?

(下為母螳螂)

公螳螂身體內有母螳螂需要的特殊物質?

許多人說母螳螂之所以會在交媾時吃掉公螳螂是因為公螳螂身體中含有某種物質,而這種物質能夠為母螳螂的卵提供必需的營養成分,因此,為了自己的後代,母螳螂不得不“含淚”吃掉自己的“老公”。

但是,這畢竟是說法,我們要講求科學依據。為了解開母螳螂吃公螳螂的謎團,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的兩位科學家就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實驗一共分三次完成。

第一次,飢餓的母螳螂與公螳螂。科學家把一隻餓了整整一天的母螳螂放入盛有公螳螂的容器中,飢餓的母螳螂連交媾的意向都沒有,就直接撲到了公螳螂上身上,用自己的大鉗死死的鉗住了公螳螂,然後一口口的把公螳螂吃掉了。

第二次,進食後的母螳螂與公螳螂。為了進一步的求證,科學家讓母螳螂先吃掉了一隻小昆蟲,然後再放入有公螳螂的容器中。這次,果然不同了,在一番打量之後,母螳螂與公螳螂開始了交媾。正在科學家們要下定論時,意外發生了。剛剛還好好的一起交媾的母螳螂突然性情大變,再次用大鉗鉗住了公螳螂,開始吃了起來。

第三次,餵飽後的母螳螂與公螳螂。這次科學家先把母螳螂放入有大量昆蟲的容器中,母螳螂開始大快朵頤,在母螳螂停止進食後。科學家把吃飽的母螳螂放入盛有公螳螂的容器中。

這次,在互相打量之後,母螳螂與公螳螂開始了交媾。直到交媾結束,母螳螂也沒有攻擊公螳螂。

這個結果出人意料,而且又非常的明顯。母螳螂之所以在交媾時會吃掉公螳螂竟然是因為餓了,並不是因為孕育後代需要公螳螂身上的營養。其實,換個角度看,母螳螂吃公螳螂是為了填飽肚子,填飽肚子也對孕育後代有好處,所以,也算是為了更好的繁育下一代吧。

但是,母螳螂吃公螳螂絕不是因為公螳螂體內有什麼有助於孕育下一代的物質。


獵奇動物社


記得小時候看過經典動畫片《黑貓警長》,裡面有一集講的是公螳螂被殘忍殺害並且被吃掉了,黑貓警長一開始認為是狡猾的老鼠乾的,後來才發現原來吃掉公螳螂的不是別人,正是母螳螂。


當初我不明白為什麼母螳螂要殘忍地吃掉公螳螂,後來才知道,這在螳螂的世界中是經常發生的事情。雖說母螳螂可能會在交配完成之後殘忍地吃掉公螳螂,但是這種事情也不會百分之百發生,大概也只有三成的幾率吧。母螳螂吃公螳螂的動機,我想應該不用說了吧,那肯定是因為餓了,如果沒有餓的話,吃飽了的母螳螂是不會吃掉公螳螂的。

但是呢,野生的螳螂由於經常處於飢餓狀態,所以母螳螂吃掉公螳螂的事情也是時有發生,客觀來說母螳螂吃掉了公螳螂之後可以補充蛋白質等營養,以便於更好地哺育後代,因此有的人甚至讚美螳螂甘願獻身為後代的精神,實際上,沒有哪一隻公螳螂是心甘情願被吃掉的。雖然在它開始和母螳螂交配之前,它就意識到了危險正在來臨,但是它還是會完成交配,不過交配完成之後,公螳螂會迅速跑掉,以免被吃掉。


由此可見,公螳螂恐怕是動物界最悲催的爸爸了,交個配還得小心翼翼的,交配完了還不能和配偶在一起,以免成為盤中餐。當然了,也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母螳螂將公螳螂的軀體食用之後,公螳螂軀體裡面的精液和母螳螂體內的卵子更容易充分接觸,這樣就能夠孕育更多的後代了,而吃掉公螳螂的身體,也有了足夠的營養去哺育後代。有人說為什麼母螳螂要吃公螳螂而公螳螂不會反駁呢?其實這是因為母螳螂一般都要比公螳螂大,所以公螳螂往往敗下陣來。


早在1984年,就有兩位科學家利用螳螂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想要研究螳螂吃配偶的動機。結果發現,如果母螳螂吃飽了的話,那麼和公螳螂交配完成之後,它是不會吃公螳螂的,而如果母螳螂已經稍微處於飢餓狀態的話,它還是會試圖交配,並且在交配完成之後有極大的概率吃掉自己的丈夫,但是如果是極度飢餓的話,那麼它就會拒絕交配,並且在看見公螳螂的那一刻就想要將它吃掉。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吃掉公螳螂的確是有利於母螳螂的,進一步觀測發現,那些吃過自己丈夫的母螳螂,其後代的數目要比沒有吃掉配偶的多20%。但是也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雄螳螂很顯然不是心甘情願被吃掉的。


鏡像科普


什麼叫農村母螳螂吃公螳螂啊,任何地方的螳螂都是這樣的,兄弟姐妹,朋友,父母,活的死的,只要她餓了,她都吃。而不僅僅是吃公螳螂~螳螂會捕捉一切能動的並且不比自己大的東西...

公螳螂比母螳螂小了一大半~所以只有被吃的份了~

肉食性昆蟲尤其是螳螂,天生就以六親不認的步伐從螵蛸中孵化出來,眼睛裡只有會動和不會動的物體,會動的分為能吃和不能吃兩種。雌性的這個天性從孵化保持到死亡,而雄性的這個天性會在性成熟時主動削弱。

心疼公螳螂一秒鐘~


施瓦鑫格格


螳螂就是一種比較兇殘的昆蟲,經常會出現同類相食的情況。我們看動物世界都知道母螳螂在和公螳螂交配完成之後,會吃掉公螳螂來填飽自己的肚子,但這種情況並不是絕對的,實際上動物學家統計只有百分之三十進行交配的公螳螂會被母螳螂吃掉,而剩下的三分之二公螳螂會在交配完成之後逃離母螳螂的魔抓,繼續自己的“人生”


公螳螂和母螳螂的體型相差也較大,公螳螂體型小,一般它們的交配時間都在夏季末,交配完成後母螳螂需要排卵,這個卵需要熬過一個冬天,待第二年夏天來臨之際小螳螂才“孵化”出來。下邊的圖片是螳螂在產卵,你很可能大吃一驚,這卵產的好像比母螳螂的體型還要大。母螳螂也是有左右輸卵管的,左邊是分泌粘液,右邊排出受精卵,最終受精卵被粘液包裹形成卵鞘,這個結構要保證受精卵捱過一冬。

從上邊的圖片中也可以看出來,母螳螂在受精後排出的受精卵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來支撐,因此公螳螂正好可以用來填飽肚子,為了小螳螂奉獻出自己,當然了公螳螂的本意是不想奉獻的,主要還是因為母螳螂太過於暴力。

甚至有的公螳螂在尚未交配前就被母螳螂吃掉了,這都怪它們的技術不行,這裡的技術指得是跳躍的技術,一般公螳螂在母螳螂外激素的吸引下來到母螳螂身邊,但是要在母螳螂身後小心翼翼的跳躍在母螳螂身上進行交配,而如果一不小心沒有跳好,跳到了母螳螂的“雙刀”之上,那沒辦法了直接就會被母螳螂抱住,從頭開始吃起嘎嘣脆。
所以說這個母螳螂會吃掉它的老公都是為了補充自己的體力,和身體內的營養物質,簡單來說就是性情粗暴肚子又餓,送上門來自然大快朵頤,當然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繁衍後代。


科學黑洞


事實殘酷的多,母螳螂吃掉交配後的公螳螂可能只是由於飢餓,在動物學家的統計中,只有少數公螳螂在交配後被吃掉,而那些交配前就已經吃飽的母螳螂並不會這麼做。

螳螂是一種主要以潛伏突襲捕獵的物種,它們本身的活動比較緩慢,因此會抓住所有機會來吃掉爬到、碰到或者在自己前肢攻擊範圍內的昆蟲。以往基於觀察獲得的經驗,很多人認為雄螳螂和雌螳螂交配後被吃掉,是由於螳螂的進化中使得雄螳螂犧牲自己當雌螳螂的食物,以便它們更好地產卵,一些雄螳螂在交配的時候會把自己的身體扭斷,也有的在交配中就被雌螳螂從頭開始吃了,而即便留下下半身,雄螳螂依然可以保持交配的動作。然而在實驗室條件下,這種說法卻受到了質疑,實驗室環境中人類可以給螳螂提供更多的食物,在沒有飢餓的情況下,雌性螳螂卻很少吃掉雄性螳螂,而且科學家還觀察到難得一見的螳螂的求偶行為。即便在自然界中,動物行為學家觀察到的實際現象是交配後被吃掉的雄螳螂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交配後就飛走了。

相較於雄性螳螂,雌性螳螂的體型往往更大一些,這種體型的差異也曾被認為是螳螂為了避免同類相食的一種進化史手段,使它們可能在雌螳螂沒多少感覺或者“不舒適”的情況下完成交配。而基於動物學的研究,螳螂沒有複雜的神經網絡,行動又較為遲緩,因此進化史原因使得它們傾向於攻擊那些突然跳到跟前的獵物,在交配行為中,雄性螳螂也會慢慢地接近雌性螳螂,避免雌螳螂受到驚嚇揮動前臂將自己當獵物給捕捉了。在自然環境中,螳螂的求偶行為能使雌性螳螂暫時地變得更溫和一些,從而避免搞死交配對象。也就是說,在交配中雌性螳螂是不必要吃掉雄螳螂的,統計學中只有少數被吃掉驗證了這個觀點,不過當雌性螳螂吃飽後也有利於產卵等活動。總之就是為了把基因傳遞下去。

此外,在自然界中雌性大於雄性的昆蟲很常見,而具有同類相食習慣的也並不多見,螳螂吃掉同類的行為在螳螂種群中也不是很常見,大概不會是必要的繁衍行為。


來看世界呀


螳螂目(Mantodea)俗稱螳螂,是昆蟲綱(Insecta)、有翅亞綱(pterygota)。這種昆蟲是純食肉昆蟲,在西方國家被稱作禱告蟲。因為它很像兩手在禱告的少女,是害蟲的天敵。以各種昆蟲為食,雙手就是鋸齒刀。能死死抓住獵物,然後用嘴咬死吃掉。




和其他昆蟲一樣分佈全世界,除了極地地區以外,主要生活在溫帶和熱帶。主要以褐色和綠色為主,有少量為花斑的種類。



螳螂生了蛋會不會累死?

不會喲!因為,根本沒有這種說法,母螳螂生完蛋是不會難產而死的。螳螂是昆蟲,昆蟲壽命短。壽命最多一年,而且怕冷冬天到了就冷死了。北方的昆蟲沒有活過冬天的,所以,昆蟲基本上有固定發情期。都是秋天交配下蛋,來年春天再孵化出小蟲子來。一輩子只交一次配,但是下蛋下上千顆或者上百顆。所以你家養的螳螂不是生產完身體不好累死,而是真的很老了老死的。通常人工養的昆蟲都能安享晚年,在溫暖室內活多一兩個月自然老死。孔子說“:田間蚱爾,生於春亡於秋,何見冬也?”就是這道理,昆蟲活不過冬天。螳螂3月孵化9月繁殖,由於氣候變冷,野外螳螂只能活到10月底。而人工養殖可延長壽命到下一年1月底,這已經是高壽了相當於人類百歲老人(採用北半球季節表公曆計年)。



螳螂為什麼吃夫?能不能避免公螳螂被吃?

螳螂吃夫是進化結果,在交配時吃掉丈夫的原因是飢餓。為了保證自己有充足的體力她必須吃自己的丈夫,保證有充足的蛋白質營養孕育肚子裡的後代。某兒童讀物《黑貓警長》詩情畫意的描述了母螳螂的迫不得已,公螳螂為愛為後代的自我犧牲,歌頌了這種生物對後代偉大的父愛母愛。其實,這種媽媽吃爸爸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就是母螳螂必須吃飽,它們是食肉昆蟲只能靠捕獵覓食,這就導致它們經常飢一餐飽一餐。而授精後母螳螂如果是飢餓的,不夠力氣去捕捉獵物會導致捕捉成功幾率下降,飢一餐飽一餐營養不良會胎死腹中的。所以,飢餓情況下的母螳螂會選擇在交配時咬公螳螂的頭。然後一直吃到腹部為止,咬掉頭時公螳螂的身體還在繼續完成交配。剛好吃完一隻公螳螂的時間,交配就可完成剛好全she進去了(這個得過審呀!這是生物學只是描述的比較真實而已)。



由於自然選擇的結果只有心狠手辣的母親才能成功繁衍後代,養殖的螳螂可以先喂只體型大的昆蟲給母螳螂。母螳螂吃飽就不會吃公螳螂了,公螳螂完事後可偷偷溜走。

養殖螳螂注意事項

螳螂通常只能作為寵物單獨飼養,沒有大量養殖的經濟市場。只能只能在寵物市場買到,螳螂獨居習性像老虎。一山不能容二虎,成年螳螂放到一起會打架螳螂吃螳螂。要放在氣溫高幹燥的環境,要經常曬太陽。但是也要放一小碗水在籠子裡給它喝,螳螂不是瀕危動物殺死螳螂並不犯法。可以在淘寶買合法進口的螳螂,但是進口螳螂不能隨意放生,要了解當地法律。可能會導致“物種入侵”(搜索詞條),前段時間中國螳螂入侵日本🇯🇵。所到之處吃光小日本螳螂,日本專家大怒譴責中國商家道“:中國人唯利是圖,誠心靠害太過分了把螳螂帶到日本,這搞不好又要導致一些本地物種滅絕,哪知道對生態會造成什麼不好影響。”目前日本專家情緒穩定,我認為大自然優勝劣汰,本來就有競爭。也許入侵生物會滅絕其他物種,還可能破壞生態。但是,大自然也會逐漸調節。新物種誕生逐漸取代原來物種的位置,目前中國亞洲螳螂依舊稱霸亞洲其他洲的螳螂尚未對我方造成威脅,加以控制是好的。但是,物種入侵也是自然現象。由於人類全球化遷徙貿易就會把不同大陸的物種帶到別的地方。人的行為打破了地緣隔絕,就相當於當年歐洲白人登陸美洲一樣。


北半球季節劃分

春:3、4、5月 夏:6、7、8 秋:9、10、11 冬:12、1、2


文學家昆蟲瘋子


螳螂是一種主要以潛伏突襲捕獵的物種,它們本身的活動比較緩慢,因此會抓住所有機會來吃掉爬到、碰到或者在自己前肢攻擊範圍內的昆蟲。以往基於觀察獲得的經驗,很多人認為雄螳螂和雌螳螂交配後被吃掉,是由於螳螂的進化中使得雄螳螂犧牲自己當雌螳螂的食物,以便它們更好地產卵,

一些雄螳螂在交配的時候會把自己的身體扭斷,也有的在交配中就被雌螳螂從頭開始吃了,而即便留下下半身,雄螳螂依然可以保持交配的動作。

然而在實驗室條件下,這種說法卻受到了質疑,實驗室環境中人類可以給螳螂提供更多的食物,在沒有飢餓的情況下,雌性螳螂卻很少吃掉雄性螳螂,而且科學家還觀察到難得一見的螳螂的求偶行為。即便在自然界中,動物行為學家觀察到的實際現象是交配後被吃掉的雄螳螂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交配後就飛走了。

相較於雄性螳螂,雌性螳螂的體型往往更大一些,這種體型的差異也曾被認為是螳螂為了避免同類相食的一種進化史手段,使它們可能在雌螳螂沒多少感覺或者“不舒適”的情況下完成交配。而基於動物學的研究,螳螂沒有複雜的神經網絡,行動又較為遲緩,因此進化史原因使得它們傾向於攻擊那些突然跳到跟前的獵物,在交配行為中,雄性螳螂也會慢慢地接近雌性螳螂,避免雌螳螂受到驚嚇揮動前臂將自己當獵物給捕捉了。

在自然環境中,螳螂的求偶行為能使雌性螳螂暫時地變得更溫和一些,從而避免搞死交配對象。也就是說,在交配中雌性螳螂是不必要吃掉雄螳螂的,統計學中只有少數被吃掉驗證了這個觀點,不過當雌性螳螂吃飽後也有利於產卵等活動。總之就是為了把基因傳遞下去。

此外,在自然界中雌性大於雄性的昆蟲很常見,而具有同類相食習慣的也並不多見,螳螂吃掉同類的行為在螳螂種群中也不是很常見,大概不會是必要的繁衍行為。


齊齊教


螳螂昆蟲名。舊稱“螳娘”,俗名“刀螂”。《爾雅》釋蟲作“蟷蠰”。綠色或褐色,有翅兩對,前腳發達,狀如鐮刀,捕食蟲。卵塊灰黃色,名螵蛸,產桑樹上曰桑螵蛸,可入藥。有每年仲夏之月“小暑至,螳娘生。”之說。

當人們看見螳螂半身直起,威嚴端莊地立在太陽照著的青草上,寬闊的輕紗般的薄翼,如面幙的拖曳著,前腿形狀像臂,仲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禱。但這是個錯誤的假象,它那種虔誠的態度是騙人的,高舉著祈禱的手臂,是可怕的利刃,任何東西打此經過,它就用“雙刀”來捕殺。它真是兇猛如餓虎,殘忍如妖魔;因為螳螂是專吃活體動物的。

從外表上看來,它並不令人可畏。而且還具有相當的美麗,有飢細而嫻雅的外形,淡綠的色採,輕簿如紗的長翼。頸部是柔軟的,頭可朝任何方向自由旋轉;它的眼睛能隨心所欲地向各方面凝視。其嫻雅的身材,和前足殘殺的機械,兩者之間的差異,真是太大了。它的腰部,非常長而有力;大腿更長,下面有兩排鋒利的鋸齒。在鋸齒之後,更有三個大齒。總之,大腿像一把具有兩排刀口的鋸,掇疊起來時,腿放在這中間。小腿也是一把兩排刀口的鋸子,鋸齒比大腿還要多。末端還有尖銳如針的硬鉤,和一個雙刃刀,像彎曲的修枝剪。螳螂是一種很難捉的昆蟲,它用鐮刀鉤你,用齒刺你,用鉗子挾住你,假使你打算捉活它,簡直使你無法招架。

螳螂的巢,在有太陽的地方隨處可以找得。如石頭、木塊、葡萄架、樹技、枯草上,甚至在一塊磚頭、一條破布,或者舊雜物上。任何東西只要有凸凹的面,可作堅實的基礎的都可以在上面做巢。每年六月中旬的上午,螳螂的卵開始在太陽光下孵化。幼小的蠐螬,緩慢地在片孵下滑動,從黑暗中被陽光解放出來。幾百只小螳螂同時擁擁擠擠的從巢裡出來,確實是一件奇觀!它們狂熱地爬動,排脫掉外衣;然後它們跌落,或爬到附近的枝葉上,然後多次脫皮和變態。

螳螂幼蟲的天敵是螞蟻,但是螳螂的成蟲又是“雜食”的昆蟲。它食黃蟲、蚱蜢、蜘蛛、飛蛾、螞蟻、蚊蠅、蜂類、蟲孵等,甚至能於蛇、鼠及蛙類對決。

雌螳螂跟雄刀螂交配後,是負責建造精緻巢穴的。雖費工賣力,但是母螳螂是沒有心肝的,它吃它的丈夫,還要拋棄子女;可謂“母親”的工作成功後,就跑走了。這一時期母螳螂消耗體力很大,如沒有足夠的食物補充營養,其生命是難以保證的。

母螳螂氣概雖然很神盛,卻是個自食其類者。它滿不在乎的吃它的姊妹,好像吃蚱猛一樣;而圍繞在旁邊看著的其它母螳螂,也沒有什麼阻攔,竟在預備一旦有機會也來作同樣的事。甚至它們還有吃丈夫的習慣,把丈夫的頭頸咬住,一口一口的吃。直到剩下兩片翅膀而後已。

母螳螂為養育下一代千辛萬苦,和公刀螂交配後食之身體亦是理所當然。那麼,據說狼是不吃同類的,它比狼還要壞十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