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張表格就能讓孩子養成自律習慣


孩子雖然還沒返回校園,但怎麼也算是已經開學了,無論是家長或孩子都該回歸正常生活次序。不過讓家長懊惱的是很多孩子的作息習慣、學習習慣還是沒有及時調整回來,光是睡覺就夠讓人著急的,晚不睡早不起,一點都不自律。作業拖到最後一刻才做,一到寫作業拖拖拉拉、不情不願,學習效率非常低 ... ...

3-6歲,被稱為“潮溼的水泥期”,孩子85-95%的性格在這個階段形成。
7-12週歲是“正凝固的水泥期“,在性格的形成初始階段,家庭教育顯得尤其重要。
如果家長適當地給予引導,制定規則,孩子從小就會有一個很好的自律習慣。健康的作息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學習成績有非常大的影響,長大後自律感也會非常強,自然會是相當優秀的人。

那麼,家長該如何做,才能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呢?

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區別在於每個個體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不過時間是不可管理的,我們要管理的是做事的順序和做事的方式,以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這樣就需要讓你(或孩子)更清晰地知道做什麼? 接著做什麼? 結果怎麼樣? 家長關注和下意識地進行式行為引導,自覺的執行一些命令,好習慣就是這樣養成。

一般來說,一個習慣形成的週期大約為1個月左右,鞏固習慣需要3~4個月。當然,不同的習慣需要的時間長短不同,越複雜的習慣形成的時間越長。在這方面,西方在兒童的規範教育方面還是可以借鑑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張表格就能讓孩子養成自律習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張表格就能讓孩子養成自律習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張表格就能讓孩子養成自律習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張表格就能讓孩子養成自律習慣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簡單來講,就是藉助工具輔助,設定目標並拆分成小件,然後依時去執行,那就簡單多了。

舉個例子,計劃表一般使用方法如下:

1、製作一份表,並和孩子約定每天要做的事情(習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張表格就能讓孩子養成自律習慣

約束的項目可以是:鬧鐘響起即起床、早起刷牙、睡前刷牙、勤梳頭、自己洗澡、自覺吃飯、認真吃早餐、不暴飲暴食、多吃水果、講究衛生、堅持鍛鍊身體、多喝水、生病時按時吃藥、不挑食、不偏食、穿戴整潔、少吃零食、少喝飲料、看天氣穿衣服、節約不浪費、洗臉、按時上床睡覺... ...


2、與孩子約定好獎勵方式

3、每天能堅持一種好習慣,獲得對應貼紙一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張表格就能讓孩子養成自律習慣


4、每種好習慣堅持1周,將獲得對應獎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張表格就能讓孩子養成自律習慣

約束+鼓勵=好習慣


除了強有力輔助表,跟孩子一起制定計劃的時候,再講究一些技巧,就更事半功倍了。

1、合理安排計劃

任務的安排必須是孩子力所能及,但又不是那麼很輕鬆可以完成的。就像頭頂一根樹枝一樣,孩子站著用手夠不著,但如果卯足了勁往上跳,卻能夠得著。

2、適當的獎賞

當孩子完成一個階段性任務後,比如堅持了一個月,或者攢了30顆星星,給孩子一個獎勵是很有必要的,能給堅持下去的動力。

3、獎勵不要遙不可及

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大珍惜。但也不能將獎項設立得遙不可及,比如堅持一年給個surprise,那也太遙遠了,很少有孩子能夠為一年後的一個獎勵而堅持的。

4、獎勵沒必要太高大上

對孩子來說,一個冰淇淋、一次動物園遊玩就足以讓他們開心好久,所以家長無需糾結於要買多麼貴重的獎勵,只要能讓孩子開心就好!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製定計劃,互相監督,增加樂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張表格就能讓孩子養成自律習慣

Happyin Studi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