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蒙古征服的歐洲民族,成了元朝王牌軍隊,後來令朱棣非常頭疼


被蒙古征服的歐洲民族,成了元朝王牌軍隊,後來令朱棣非常頭疼

明初北邊形勢

電視劇《大明風華》中王學圻扮演的永樂帝朱棣經常說“征討阿魯臺”,成祖時期的大明對外戰爭中很重要的主題就是與阿魯臺的戰事。那麼,阿魯臺是誰呢?

想要搞清“阿魯臺”的問題,就需要釐清北元汗廷更迭的一些史實。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在捕魚兒海大戰中,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被藍玉大軍擊潰,僅攜數十人逃脫。在逃往途中,行至土剌河,脫古思帖木兒被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兒擒殺,也速迭兒稱汗,汗號為卓裡克圖汗。

從也速迭兒開始,北元汗系就發生了轉移,忽必烈家族不再能夠壟斷大汗王座。明永樂元年(1403年),在殺死當時的韃靼大汗坤帖木兒之後,窩闊臺第六子合丹的後裔鬼力赤即大汗位,稱兀雷帖木兒汗。

被蒙古征服的歐洲民族,成了元朝王牌軍隊,後來令朱棣非常頭疼

王學圻版朱棣

永樂元年二月,朱棣派遣使臣前往韃靼,稱“比聞北地推奉可汗正位”,命鬼力赤“遣使往來通好”。捕魚兒海大戰之後,北元事實上已經崩潰,蒙古草原陷入成吉思汗之前的那種紛爭狀態,以殘元舊勢力為基礎的韃靼佔據東部蒙古,以斡亦剌部為基礎的瓦剌人也崛起於西部蒙古。

《大明風華》中所提及的“阿魯臺”正是韃靼可汗鬼力赤的臣子。在永樂元年朱棣給鬼力赤那份詔書中,第一次提及了“阿魯臺”,“遣使賚書往迤北諭韃靼可汗鬼力赤……並遣敕諭太師右丞相馬兒哈咱、 太傅左丞相也孫臺、 太保樞密知院阿魯臺等以遣使往來之意”,可見其人在韃靼汗廷中的地位。

《蒙古源流》中說阿魯臺並非真正意義的蒙古人,而是東遷的阿速人後裔。那麼,何謂“阿速人”呢?

在漢文史書中,阿速人最初的漢文名稱為“奄蔡”。《史記·大宛列傳》中說,“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國,與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餘萬,臨大澤無涯,蓋乃北海雲。”

依據漢文史書相關記載,奄蔡國位在康居西二千里及安息之北,自西漢至三國都沒有什麼大變化,是遊牧國家,兩漢時期主要屬康居統治,三國兩晉時期,奄蔡脫離康居獨立。後來,到了公元1世紀的時候,“奄蔡人又為阿蘭那人所代”。

被蒙古征服的歐洲民族,成了元朝王牌軍隊,後來令朱棣非常頭疼

奄蔡國

在漢文史料中,更為習慣的說法是“阿蘭聊”。《後漢書·西域傳》說:“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居地城屬康居,土氣溫和,多楨松、白草,民俗衣服與康居同”。美國學者W.M.麥高文在其《中亞古國史》中說,“阿蘭那人就是此時薩爾馬希安族人民中惟一不受哥德族人或日耳曼族人統治的一支”。

阿蘭人在古代的分佈地域很廣,主要分佈於頓河以東至鹹海之間的地區,公元1世紀至3世紀之間被漢朝擊敗的北匈奴除一部分殘留於龜茲北山區成為悅般國外,其餘失敗的匈奴人則西逃至原康居、奄蔡人遊牧的區域,並逐步壯大。在西遷北匈奴的衝擊下,“阿蘭那王國的完全毀滅,匈奴人的完全獲勝”。許多阿蘭那族人臣服於匈奴的統治,有些不願受匈奴統治的,一部分就向南逃入東哥德地區。

經過數個世紀的變遷,阿蘭人最後定居於高加索山以北,裡海和黑海之間。蒙古人崛起之時,漢文史書中對這個古老的中亞民族又翻譯成阿薩、阿蘭阿思、阿速等名稱。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張星烺在《中西交通史料彙編》中說,“《前漢書》之奄蔡、古音讀法,與阿速、阿思、阿蘇、阿宿相近”。

蒙古大汗窩闊臺執政時期,西征的蒙古軍隊征服了阿速人的國家,1234年,蒙哥、不裡、合丹率兵攻打阿速首府蔑怯思城,歷經三月才得以攻破。《元史·太宗紀》中記載,冬十一月“蒙哥率師圍阿速蔑怯思城,閱三月,拔之”。

被蒙古征服的歐洲民族,成了元朝王牌軍隊,後來令朱棣非常頭疼

蒙古西征

被征服之後,阿速人或被迫投降,或主動投靠,分別被貴由和蒙哥收人自己的麾下。後來這些阿速人隨著蒙古人返回蒙古高原,或成為大蒙古國的國家軍隊,或成為蒙哥的私人武裝。幾支阿速人來華時間不同,和窩闊臺、貴由及蒙哥的關係有親有疏,在早期可能被編入了不同的軍隊。

《元史·百官志》中可以找到最早關於元軍中阿速人部隊的記載是至元九年設立的阿速拔都達魯花赤,達魯花赤即蒙古語Daruyacin,《元朝秘史》譯為“鎮守官名”。在元軍南下滅金、南宋的戰爭中,以及忽必烈後來鎮壓西北藩王的平亂之戰中,阿速軍隊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朝廷抽調阿速人建立了侍衛親軍左右兩衛,成為色目衛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元末宮廷權斗的重要依憑武力。阿魯臺的出身應該就是元末侍衛親軍阿速衛,與汗廷關係也比較密切,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使他在年紀不大時候就成為鬼力赤可汗身邊的重臣。

出身於窩闊臺之子合丹系的鬼力赤雖然也算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後裔,但終究未能重建蒙古各部的集中威權。鬼力赤統治韃靼時期,政權很不穩定,“與瓦剌相仇殺,數往來塞下”。為了振作東蒙古的威勢,阿魯臺輔佐鬼力赤與瓦剌屢屢作戰,然屢戰屢敗。


被蒙古征服的歐洲民族,成了元朝王牌軍隊,後來令朱棣非常頭疼

蒙古軍隊

鬼力赤可汗雖然名義上是東蒙古大汗,但是他並不能完全控制馬兒哈咱、也孫臺和阿魯臺三人,四方關係更像一種臨時性鬆散聯盟。明廷給予東蒙古貴族的賞賜,也是分別給予鬼力赤汗、馬兒哈咱、也孫臺和阿魯臺太保四人的。

鬼力赤雖然是東部蒙古大汗,但是他的權力根基卻在西部的甘肅,寧夏邊外。鬼力赤一直企圖恢復對西域故地的控制,永樂二年,明封安克帖木兒為哈密忠順王。永樂三年,鬼力赤便毒殺了安克帖木兒。可見他對於西北舊地的野心。但是,基業在呼倫貝爾一帶的馬兒哈咱、阿魯臺並不會支持鬼力赤的這一戰略。

額勒伯克被烏格齊哈什哈殺害之後,他的兒子本雅失裡流亡到中亞的帖木兒帝國王廷,“部屬不過百人”。當時蒙古高原處於混亂時期,帖木兒帝國卻正處於全盛時代,是一個領土從德里到大馬士革,從鹹海到波斯灣的大帝國。帖木兒汗也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但早已突厥化。


被蒙古征服的歐洲民族,成了元朝王牌軍隊,後來令朱棣非常頭疼

鬼力赤可汗

明朝初建時,帖木兒帝國策略性地對明稱臣,承認明朝對元朝宗主權的繼承。但是,永樂三年(1405年),帖木兒汗集結20萬大軍,征伐明朝。沒想到,起兵不久,這位一代雄主也是中道崩殂,留下一個分崩離析的帖木兒帝國。

在這種情形下,本雅失裡自中亞返回蒙古。本雅失裡的到來,對東部蒙古的權力格局影響極大。北元蒙古向以忽必烈裔係為蒙古汗室正統,鬼力赤是窩闊臺後裔,與本雅失裡這種元順帝直系子孫的身份比起來,終究是差了很多。

本雅失裡東來之後,鬼力赤先是接納了他,二者有一段共存時間。永樂六年(1408年)三月,朱棣遣使給本雅失裡送去了一份意味深長的詔書:

知爾自撒馬兒罕脫身居別失八里,今鬼力赤等迎爾北行。以朕計之,鬼力赤與也孫臺文結肺腑之親,相依為固,今未必能親就疏矣,況乎握重兵。雖或其下有附爾者,亦安敢與之異志?今爾與鬼力赤勢不兩立矣!······爾元氏宗嫡,當奉世祀。吉凶二途,宜審思之。


被蒙古征服的歐洲民族,成了元朝王牌軍隊,後來令朱棣非常頭疼

本雅失裡


朱棣對於東部蒙古的局勢洞察清楚,當時韃靼汗位正處於微妙的變動時期,本雅失裡極有可能奪取鬼力赤的王座。朱棣的用意很明顯,想要挑撥離間,激化他們的矛盾,阻止其聯合起來。兩虎相爭,手握重兵的太師阿魯臺自然舉足輕重,左袒則左勝,右袒則右勝。

緣於多種原因,最終,阿魯臺選擇了本雅失裡。鄭曉《北虜考》載:(1408年)“是冬,鬼力赤殘破。虜迎立本雅失理”。鬼力赤被阿魯臺殺死,本雅失裡被迎立為東部蒙古大汗。

韃靼汗國在本雅失裡和阿魯臺的領導下,重新向大明發起挑戰,成為永樂一朝嚴重的北方邊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