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抒心象 激描家山周鹏生“心象山水”释读

周鹏生以山水雕塑名世,他的作品曾在2017年出版的《中国百年雕塑》大型画册里占有一席。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陈云岗说:“周鹏生独辟蹊经,创出山水雕塑,令人耳目一新!作品中探求人体与山水之意象结合,颇具创意并深具东方美学意趣”;著名雕塑理论家、原《雕塑》杂志执行副主编陈培一断言:“周鹏生君是中国当代山水雕塑的奠基人”。

纵抒心象 激描家山周鹏生“心象山水”释读


雕塑是一种可触摸的空间造型艺术,也是一种力气活。四年前,已近古稀之年的周鹏生决定衰年变法,对已功成名就的山水雕塑来一次衍生,像“扫除凡格”的齐白石一样,将山水雕塑移植成山水画。他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研读了《中国传世山水画》一至三卷以及现、当代上千家近万幅山水画作品,将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各种技法“取法乎上”,汲其精华。“四载闭关”的结果,他终于“扫除凡格”,破茧成蝶,创建了他谓之“心象山水”的中国山水画。

纵抒心象 激描家山周鹏生“心象山水”释读


周鹏生的“心象山水”不是自然界的山水,他画的是他心中的山水,即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通过人体结构与山石水流揉合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认知。按他自己的说法,人是山的抽象,山是人的抽象。他的“心象山水”是衍生在中国宣纸上的山水雕塑,是将人体与自然山水揉合于一体的“中国家山”画。

纵抒心象 激描家山周鹏生“心象山水”释读


周鹏生的“心象山水”不是浙江的雁荡山、江西的龙虎山、广西的十万大山,这些山石在不同的人看来峰怪石丑,不觉得有逗人爱怜的美感。而有点像张家界的山水,一入其间,峰峰皆真而不恶,山山皆怪而不怕,入眼俱是美景。这似乎可以从“不似之似”别解,如猫与虎,形状相近,但身躯大小不同,毛色斑纹有异。“心象山水”没有自然山石的结构和肌理,而是蒙胧的人体组合与穿插,无限的组合形成不同的构图与章法。它将人体分三大块:头与胸一起为第一块,手臂为第二块,臀部、大小腿为第三块,它们之间变化无穷;几个人体甚至N个人体共同组织在一幅画中。局部的山石结构则以人体的基本结构,包括肌肉结构为暗示,再用山石皴法表现,追求画面的平面感和装饰美。把“似”藏在“不似”里头,试图在哲学层面和形式语言层面,尝试、探索面对山水自然新的艺术表达方法,使“似”的力量如老虎的神威,具有艺术的视觉张力与含蓄力,其效果有如张僧繇画鹰悬于壁,双目瞵视,栩栩如生,雀不敢至。

纵抒心象 激描家山周鹏生“心象山水”释读


当然,周鹏生在艺术语言上的修炼大体与其人生境界处在相同的层面。他的“心象山水”在旷放之中如孤猿月啸、寒鸟春伤,沉凝之外孕育着激荡。他的用笔方法似有黄宾虹“平”“留”“圆”“重”“变”的痕迹,其中对于“留”“重”“变”三字的体会相对要多一些,而于“平”“圆”二字的理解则有所不足。如笔法,缺乏一波三折,形状虽有零畸倾斜之不同,而笔意少转折停匀之各妙,少了些悠游洒落的意味和线条多方折、简约而多变的金石韵味。他的画面题款,虽有老笔纷披、返老还童的稚拙与俏皮,但也有书法“变徵之音”的悲凉鸣奏。这是他实践山水画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也决定了周鹏生的“心象山水”未来能走多远的命运。

纵抒心象 激描家山周鹏生“心象山水”释读

周鹏生的山水雕塑

好在周鹏生的“心象山水”精神驱动来源于理性、伦理、审美三大精神资源,启动的是以中国书画为载体、以真善美的统一为核心的一次精神回乡的运动,在精神层面上皆可以理解为向东方写实、传神、造境,西方轴心时代的回归。庄子云:“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读周鹏生的“心象山水”,可以觉察到他所勾画的事业的恢弘阔大,奇而不诡,正而不邪,乃高流逸墨,非寻常画家所能窥其涯涘者也。

庚子正月十七 莫鹤群识于三江抱云楼

编辑:潇湘画派研究院 唐思源202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