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英雄18岁时立下奇功,后来隐居半生,74岁又重新出山


日军中将阿部规秀被称为“名将之花”、“山地战精英”,堪称日军的骄傲,但是让所有日军都想不到的是,他们的“骄傲”,却死于八路军一个年仅18岁的小战士之手。

这个小战士是谁呢?姓李,名二喜,一个充满了喜庆的中国式的名字。

这位英雄18岁时立下奇功,后来隐居半生,74岁又重新出山


李二喜1921年出生于山西省灵丘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目睹了日军残害村民的暴行。

“日本人将全村400多口人赶到一个院子里,泼上汽油,村民们被活活烧死,仅一人幸存……”每当谈起日本人犯下的这些滔天之罪,李二喜总是气愤得热泪盈眶。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战斗打响,因为对日本人恨之入骨,年仅16岁的李二喜强烈要求上阵杀敌,“仗打到我家门口了,这里的路线我再熟悉不过了,就让我上前线吧!”

但是,领导没有同意他上前线,而是给了他另一个任务:“你会说方言,就负责部队与群众之间的联络工作吧。”

李二喜虽然有点不高兴,但也没有违抗命令,就乔装打扮,赶着骡车,往返于繁峙、灵丘两县之间,负责运送伤兵、物资。当地的乡亲们也都很支持抗战,经常会把自家省下来的粮食,塞给李二喜,让他捎给前线打仗的战士们。

这位英雄18岁时立下奇功,后来隐居半生,74岁又重新出山


平型关战役取得了胜利后,李二喜与战友们从战利品中找到几门珍贵的迫击炮,部队从此有了炮兵连,李二喜也成了一名炮兵。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炮兵,需要反复苦练,李二喜无时无刻不在练眼力,练手感,恨不得吃喝拉撒都在自己的迫击炮旁边解决。

没有老师教,一切都得靠自己琢磨,每次发射失误,李二喜都要反复研究其中的原因,就连做梦都在思考,直到炮弹毫厘不差地打中目标,他才肯罢休。

长此以往,李二喜练就了一身硬功夫,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装填、瞄准、发射等一系列动作,并准确击中目标。

1939年冬天,日军进占黄土岭,李二喜带着他的迫击炮上了战场。

这位英雄18岁时立下奇功,后来隐居半生,74岁又重新出山


日军将领阿部规秀非常傲慢,认为八路军作战无组织、无规划,就是一群草莽匹夫,更不要提那些落后的装备了,都是些日军十几年前就不用的垃圾。

阿部规秀的话并不是毫无根据,在黄土岭一战中,李二喜所在的炮兵连,实际上只有他一个人,和一门迫击炮、四发炮弹。

团长陈正湘在望远镜中发现阿部规秀所在的院落时,对李二喜说:“咱们只有四发炮弹,要是打不中,恐怕会打草惊蛇,你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是!”李二喜声如洪钟地保证。

李二喜根据射程,快速架好炮架,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完成了炮弹的填装和目标的瞄准。

“轰隆”,“轰隆”,随着几声巨响,阿部规秀的院落被炸得落花流水,这个傲慢的“名将之花”,也被李二喜的炮弹当场击杀。

这位英雄18岁时立下奇功,后来隐居半生,74岁又重新出山


据说,当时这个院子里除了日军,还有不少当地村民,被鬼子抓来关押在一间屋子里,都目睹了炮弹落下的过程,“炮弹从天而降,被炸死的都是日本人,没有一发落在关押我们的小屋上,你说是不是神了?”村民们赞叹地说。

在战后的表彰大会上,聂荣臻亲自赠给李二喜一把手枪,以示嘉奖,杨成武也风趣地对他说:“以后谁动你,你就打他!”

新中国成立后,李二喜转业做了一名普通工人,很少再提当年的辉煌战绩,就连他的孙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曾是击杀过阿部规秀的大英雄。

直到1995年,杨成武将军邀请他参观军事博物馆,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位平淡的老人,当年竟还有过那么辉煌的经历!

但是,面对众多记者的采访,李二喜只是淡淡地说:“当年的事,没什么好显摆的。”

如今,李二喜当年使用的那门迫击炮,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静静地陈列在军事博物馆中,向世人诉说着当年这位18岁天才炮手的传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