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機遇變“危”為“機”

□ 本 報 記 者 楊國勝 張 鵬

本報通訊員 陳祥勇

對於勞動密集型的食品加工企業,談起疫情,滿目愁怨。“現在餐飲行業開工不足,訂單下滑很大。產業鏈上下游交付也相對困難,企業庫存將持續增加。省外業務人員大部分未出省,導致部分業務無法開展……”3月9日,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魯金祥一下子列出了8大項不利因素。

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主營速凍食品。“本來預計的兩位數增速,現在只是與往年基本持平。”魯金祥告訴記者,公司復工率87.2%,雖然開工正常,但是銷售市場不暢、項目推進延緩等,導致資金鍊壓力較大。

為了緩解餐飲訂單下滑的影響,惠發食品也在積極尋求出路。“我們正在積極對接各大外賣配送平臺,與餓了麼、美團外賣等在各地簽約上線,同時也自己搭建社區團購平臺,擴大銷售渠道。”魯金祥說。

位於諸城城區南部的南湖生態經濟發展區楓香社區,黨員幹部和社區志願者爭做“服務員”,為群眾更好購物提供方便。

“我們聯繫了不少食品生產企業和蔬菜種植合作社,居民所需的糧、油、各類蔬菜、肉雞等生活物資可以直接網購,還通過微信群接龍等方式,‘服務員’為居民代購生活物資。”楓香社區黨委書記張煥軍說。

社區的需求與企業的出路不謀而合。惠發食品、諸城外貿、得利斯等企業爭相通過網上平臺,主動搶抓政策機遇變“危”為“機”,將貨物配送到社區。

“從當前情況來看,這次疫情給我市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1-2月份,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4億元,負增長9.2%。”諸城市委書記桑福嶺說。

目前,諸城市359家規模以上企業復工復產企業353家,復工率達到98.3%,但滿負荷生產企業不足三分之一,企業生產還面臨諸多困難:配套企業不能同步復工復產,導致原材料及零部件供應短缺;外來務工人員不能及時返崗,造成人手不足;部分企業市場訂單不足,部分國外市場暫時封閉等。

以外貿出口為主的桑莎集團受疫情影響,部分訂單隻能轉移到東南亞等國家生產,訂單流失20%-30%,貨值4000萬-5000萬美元;裕泰針織下半年日本的訂單取消了30%。

為把疫情造成的損失搶回來、補回來,諸城市正全力加快企業復工達產,積極推進惠企扶持政策落地見效,切實解決好用工、資金、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等問題,全面提高企業復工率和達產率。

“我們堅持協同推進,做到大中小微企業一起抓,復工率、達產率一起抓,生產、流通一起抓,深入瞭解掌握企業復產達產面臨的問題,一企一策,精準施策,著力破解好問題制約,全面提高企業復工率、職工返崗率和達產率。”桑福嶺介紹說,諸城正在加快推進項目開工復工,實施“突破大項目”攻堅行動,發揮好“戰疫情、保工期”項目開工復工建設指揮部作用,強化聯繫包靠、幫辦服務、要素保障,全力以赴抓落地、盯開工、快建設,掀起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熱潮。加大線上招引對接力度,加快推進北汽新動能基金產業園、泡沫鋁新材料、鴻洋生物醫藥、裝配式建築示範園等項目簽約落地,全力搶佔“雙招雙引”先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