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变“危”为“机”

□ 本 报 记 者 杨国胜 张 鹏

本报通讯员 陈祥勇

对于劳动密集型的食品加工企业,谈起疫情,满目愁怨。“现在餐饮行业开工不足,订单下滑很大。产业链上下游交付也相对困难,企业库存将持续增加。省外业务人员大部分未出省,导致部分业务无法开展……”3月9日,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鲁金祥一下子列出了8大项不利因素。

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主营速冻食品。“本来预计的两位数增速,现在只是与往年基本持平。”鲁金祥告诉记者,公司复工率87.2%,虽然开工正常,但是销售市场不畅、项目推进延缓等,导致资金链压力较大。

为了缓解餐饮订单下滑的影响,惠发食品也在积极寻求出路。“我们正在积极对接各大外卖配送平台,与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在各地签约上线,同时也自己搭建社区团购平台,扩大销售渠道。”鲁金祥说。

位于诸城城区南部的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枫香社区,党员干部和社区志愿者争做“服务员”,为群众更好购物提供方便。

“我们联系了不少食品生产企业和蔬菜种植合作社,居民所需的粮、油、各类蔬菜、肉鸡等生活物资可以直接网购,还通过微信群接龙等方式,‘服务员’为居民代购生活物资。”枫香社区党委书记张焕军说。

社区的需求与企业的出路不谋而合。惠发食品、诸城外贸、得利斯等企业争相通过网上平台,主动抢抓政策机遇变“危”为“机”,将货物配送到社区。

“从当前情况来看,这次疫情给我市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1-2月份,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亿元,负增长9.2%。”诸城市委书记桑福岭说。

目前,诸城市359家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企业353家,复工率达到98.3%,但满负荷生产企业不足三分之一,企业生产还面临诸多困难:配套企业不能同步复工复产,导致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短缺;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及时返岗,造成人手不足;部分企业市场订单不足,部分国外市场暂时封闭等。

以外贸出口为主的桑莎集团受疫情影响,部分订单只能转移到东南亚等国家生产,订单流失20%-30%,货值4000万-5000万美元;裕泰针织下半年日本的订单取消了30%。

为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补回来,诸城市正全力加快企业复工达产,积极推进惠企扶持政策落地见效,切实解决好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问题,全面提高企业复工率和达产率。

“我们坚持协同推进,做到大中小微企业一起抓,复工率、达产率一起抓,生产、流通一起抓,深入了解掌握企业复产达产面临的问题,一企一策,精准施策,着力破解好问题制约,全面提高企业复工率、职工返岗率和达产率。”桑福岭介绍说,诸城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复工,实施“突破大项目”攻坚行动,发挥好“战疫情、保工期”项目开工复工建设指挥部作用,强化联系包靠、帮办服务、要素保障,全力以赴抓落地、盯开工、快建设,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加大线上招引对接力度,加快推进北汽新动能基金产业园、泡沫铝新材料、鸿洋生物医药、装配式建筑示范园等项目签约落地,全力抢占“双招双引”先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