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開頭難,寫一首好詩,起開頭的技巧在這裡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開好頭,有兩種方法介紹給大家。

1、以景物描寫開頭。

這個景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景物,是要能拓展你心中所想的景物。

在讀者面前首先鋪展開了一幅優美的圖畫,會引發讀者無窮的聯想和想象,無形中就拓展了讀者理解與再創作的空間。
大家很熟悉的: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雖然是詞,但詩詞一理!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首先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來的就是大江滾滾向東流的壯闊景觀,一下子就激發起了我們的千種豪情,萬般思量。 也就是說,作者抓住“大江東去”這個景物特點,充分為後面的感情抒發定下了基調!

我們用“景物描寫”這種手法開頭,要力求達到以下三個效果。

萬事開頭難,寫一首好詩,起開頭的技巧在這裡

(1)境界要擴大

杜甫《送遠》:“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是說遍地都是戰亂,您為什麼在這時遠行?這個開頭概括了當時戰亂的時代,充滿了對被迫遠行的友人的深厚友情。杜甫《秦州雜詩》之六:“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寫邊地景象,萬山重迭,莽莽蒼蒼,深遠闊大,透露出孤城守卒的悲涼情緒。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詩:“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有畫意而境界開闊,心情開朗。這樣開頭,不論所表達的情緒是悲苦的或悲壯的,或心情開朗的,在我們面前都展開了一個闊大的境界,寫得都很有力量,很動人。

(2)要有烘托渲染之功用

如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這是寫高樓中少婦想念遠行丈夫的,詩人選擇明月高照、流光徘徊的景象,用來烘托少婦對月懷人的婉轉情思,是情景相生的。

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詩一開頭就為讀者渲染了一幅塵土飛揚、車輪滾滾、哭聲震天的生離死別的悲慘場面,讓人為之動容,為之震顫。

(3)要有籠罩全篇之功效。

如李白《蜀道難》:“噫籲唏(口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聲驚歎,道出蜀道之難行,震人心絃,為全篇定下了詠歎調。

這三種寫景的手法開篇,重在創設情境。目前我們的景+情寫作,大家可以有意識的使用這三種寫景的手法!

萬事開頭難,寫一首好詩,起開頭的技巧在這裡

2、以興的手法開頭

“興”即起興,是《詩經》中常見的表現手法。

《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藉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興”又兼有比喻、象徵、烘托等手法。“興”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想而產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麼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

如《關雎》的開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它的喻意和氣氛烘托其實很確定的。就像我們家有喜事,往往通過喜鵲登枝啥的描寫來引出喜悅氣氛。道理一樣!

又如《桃夭》的開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出了春天桃花開放時的美麗氛圍,可以說是寫實之筆,但也可以理解為對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說這是在烘托結婚時的熱烈氣氛。這種寫法,被後人廣泛應用和推崇。

如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黃河”一聯就用了興的手法,兼有比喻。“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不復回”隱含韶光易逝之意。

“高堂”一聯緊承“不復回”而來,說及人生。想說人生,卻從黃河奔流說起,不但不覺突兀,卻還韻味無窮。“興”是一種很微妙的手法,用“興”起,會使文章特別含蓄委婉韻致,使文章有一種特殊的味道。

不論是寫景開頭還是起興開頭,目的都是為了讓律詩充滿詩情畫意,讓讀者張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徜徉於你的大作之中。

剛才我們交流了起句的兩種寫作技巧—寫景和起興,那麼合句呢?合句一般用“比”。以前,我們也已說過合句重要,是因為它是全篇的總結。

因此,它需要和前面的句子,有所不同。

如果前面的句子寫得較遠了,那麼合句就收回來,如果前面的句子寫得不夠開闊,那麼合句就該放出去,把眼光放遠一點。

當然合句所寫出來的物,必須能準確的表達全篇的意思。

我們看一下李白的詩: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大家看這最後一句,蕭蕭班馬鳴,就屬於“比”。

與其說是班馬蕭蕭的鳴,不如說正是李白的心情的正確寫照。這就是典型的以物喻情。

萬事開頭難,寫一首好詩,起開頭的技巧在這裡

我們再來看一些很熟悉的例子:

1、更上一層樓。

2、唯見長江天際流。


象這樣的例子非常多,大家平時讀詩的時候,可以稍微留心一下。大家在讀詩時,可以留心一下前人高明的手法,完全可以把那樣的手法引為我們自己所用。

那有同學疑問:用直白的手法不可以嗎?非得用“比”?

所謂直白,不是說寫詩的時候,用的字常見、句子普通。而是指:手法上直白(直敘),不能借物而喻。就像剛才李白那首詩的合句。李白寫:我的心情很糟,那麼大家還覺得這詩,李白寫的有味嗎?

如果,李白這麼寫,那這就是直白。可他不這樣寫,而寫班馬的鳴聲蕭蕭,這就不是直白,而是由馬鳴來比喻此時的心情,這就有了詩味!

大家熟悉的像李後主,他在詞中,不說自己愁到頭髮白了、皺紋多了,而簡單的說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個就是“比”。使讀者更能感受“美”、感覺“味”。

通常我們都知道,春不是用來說愁的,李後主以“春水”來“比”, 這個比,就比到了底。

“比”這個手法,李後主用得非常的高明,在全詞結束的時候,這樣一比,那這“愁”,就到了極點,無可更愁。

萬事開頭難,寫一首好詩,起開頭的技巧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