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中的樓市:有人業績下滑7成,有人“逆勢”巨資拿地

即便是疫情導致大多房企業績面臨滑坡,下降幅度明顯,也有房企不受局面影響,接連高價拿地,尋找非常時期的”超車”機會。

受新冠疫情影響,整個2月份國內樓市明顯萎靡,購房者置業需求被積壓的同時,全國房地產售樓處也因特殊時期受制其中。相關數據顯示,1-2月,全國有近60個城市都要求關閉售樓處。

對此,各大城市紛紛使出各類“救市”招數,如為激活置業需求而降低購房門檻、放寬限購,以及針對房企在拿地成本上的扶持傾向等。與此同時,房企自身也使出“渾身解數”,不僅咬牙打出“折扣組合拳”,變換各式花樣推出線上賣樓,只為試圖喚醒原本應該到來的“小陽春”。

Ⅰ銷售寒冬下,業績普遍下滑

但耐人尋味的是,真實效果似乎微乎其微。一份克而瑞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受疫情以及季節性等因素影響,2月各房企的銷售業績創近幾年單月銷售新低,百強房企全口徑銷售額僅3243.3億元,環比下降43.8%,同比下降37.9%。

同時,2020年2月,全國27個重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僅成交了240萬平方米,環比降幅高達83%,同比下滑77%。

突如其來的銷售寒冬確切存在。3月3日晚間,萬科發佈了2月銷售簡報。2月單月萬科實現合同銷售面積173.2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9.79%,合同銷售金額280.3億元,同比減少35.1%。

迷霧中的樓市:有人業績下滑7成,有人“逆勢”巨資拿地

兩天後的3月5日,融創發佈公告稱,2月單月,融創中國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122.1億元,同比下降33.17%;合同銷售面積約88.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6.89%。

同日,中海也發佈公告透露,其連同附屬公司、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於今年前2月的累計合約物業銷售金額約329.42億元,相應累計已售樓面面積約180.96萬平方米,分別按年降低22.7%及23.3%。

此前,萬科、融創以及中海地產,自疫情發生後,也隨之運行線上售樓渠道進行推廣銷售。其中,萬科推出“萬科置業神器”的線上營銷交易平臺,作為萬科官方小程序,隨時可以查看萬科全國樓盤;

融創則開啟線上售樓“融創幸福通”,附加無理由退房,以及聯合全國各區域推出不同優惠舉措;中海地產也啟動線上銷售服務,推出“海客通”線上售樓小程序,全面開啟線上看房、選房、認購。

據克而瑞統計,截至目前,百強房企中已有92家房企發起線上售樓處。但僅是線上售樓渠道的開通,大多房企也不敵恆大版的“全員營銷”。

2月13日,恆大開始推出“定金抵房款+無理由退房+最低價鎖定”,3天后又宣佈全國在售樓盤住宅(含公寓及寫字樓)75折優惠。同時,恆大“恆房通”平臺開啟”撒錢模式“,推出註冊簽到賺取獎金,邀請新用戶獎勵,以及成交享1%佣金多達萬元獎勵激勵機制。

半個月後,恆大與萬科、融創等同日發佈2月份業績數據。最終,恆大“逆勢”下銷售額上漲三成。數據顯示,恆大前兩月銷售852.8億元,同比增長31.8%。其中,2020年2月份的合約銷售金額約為447.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07.8%;合約銷售面積約為513.8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53.8%。

事實上,疫情突襲後,1、2月份房企整體普遍業績下降是真實現狀,對於恆大業績反增的現象,財經評論員嚴躍進認為,頭部房企如恆大等房企表現突出,更多在於自身品牌優勢與折扣力度大有關,在這些綜合因素影響之下,確實會帶來不錯的效果。

迷霧中的樓市:有人業績下滑7成,有人“逆勢”巨資拿地

但也有業績明顯不太樂觀的房企。比如招商蛇口3月9日發佈的銷售簡報,2月整月實現簽約銷售面積11.08萬平方米,同比減少71.33%;實現簽約銷售金額僅25.31億元,同比減少69.52%。而1-2月,招商累計實現簽約銷售面積55.27萬平方米,同比減少42.16%;累計實現簽約銷售金額僅144.29億元,同比減少28.18%。

同時,業績遭遇“尷尬”的房企也不止是招商。根據龍湖新披露數據中,2月單月龍湖實現合同銷售金額70億元,合同銷售面積43.4萬平方米。截止2月末,龍湖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71.1億元,同比下降31%,合同銷售面積104萬平方米。

一樣是深圳本土房企的金地與龍光也遇到業績頹勢。數據顯示,金地2月整月實現簽約面積13.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0.23%;實現簽約金額29.9億元,同比下降56.82%;龍光2月則實現權益合約銷售額為26.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45%,對應權益合約銷售面積約19萬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目前,綠城中國、萬科、保利發展也已發佈2月業績報告,其中,綠城中國實現銷售21億元,佳兆業實現銷售25.63億元,保利發展則實現銷售200.63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比下降64.4%、34.5%、39.94%。

有業內人表示,房企業績普遍下滑,是疫情影響下的正常狀態,待後續線下售樓處逐漸開放,各房企推盤力度陸續加大,市場需求將回歸,因此不必太悲觀。

Ⅰ地產商“逆勢”巨資拿地

雖然業績面臨縮水,恢復元氣也尚需時間,但似乎不影響部分房企積極“補倉”。中指研究院統計顯示,今年1~2月TOP3房企拿地總金額較2019年同期增長19.8%,TOP50房企同比增長28%。2月單月,TOP50房企拿地總額1731億元,環比增長14.7%。

從拿地金額來看,香港置地、綠城中國和華潤置地摘得前三甲。數據顯示,1-2月,香港置地以318億元位居首位;綠城以268億元居於第二,拿地勢頭猛進;華潤置地也以140億元的拿地金額緊隨其後。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置地在土拍市場中高價拿地並不手軟。2月20日,香港置地以310.5億元聯合拿下上海徐匯濱江綜合體地塊,成為截至目前的內地第一總價地王。

而綠城中國在土地市場也展露了穩健拿地的態勢,並分別在北京、天津、大連、成都等10餘個城市積極擴儲。數據顯示,1-2月,綠城中國累計獲得13宗地塊,累計權益總建築面積184.0萬平方米,預估貨值585.6億元。

迷霧中的樓市:有人業績下滑7成,有人“逆勢”巨資拿地

此外,華潤置地單月拿地勢頭也十分猛烈。僅是2月整月,華潤置地便在北京3次拿地。2月25日,北京出讓一宗位於西北旺鎮的不限價地塊,吸引了7家企業參與,經過72輪競拍,華潤置地聯合體最終以76億元、溢價近26%收入囊中;26日,華潤置地又經過252輪競價,以12.27億元競得江蘇徐州雲龍區一地塊,擴儲意願強烈。

可以看出,疫情之下,土地市場受疫情影響較弱,各大房企逆勢拿地,試圖尋找非常時期的“超車”機會。而對於如何選擇斥資佈局之地,一二線城市仍是房企拿地重點。

數據顯示,1-2月,全國土地成交金額TOP10城市總計成交2567億元,比去年增長0.08%;其中,北京以673億元的成交總價位於榜單首位,上海和杭州分別以619億元和370億元的成交總額佔據榜單第二、三位。

“很多頭部房企還是認為疫情影響是暫時的,市場需求也只不過是短暫隱藏了,只要態勢逐漸穩定,被積壓的意願都會回來。”一位接近TOP10房企的人士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