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的思維

今天要和大家探討一下財富思維,很多人都想實現財務自由,但我們首先要知道一個清晰明確概念的重要性。因為你腦子裡邊連個概念都沒有,那你怎麼可能去實現那個事呢?財務自由的概念就是當你再也不用為了滿足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來出售時間的時候。這個定義讓我們明白財務自由實際上是有兩個方面,一個就是經濟的自由,一個就是時間的自由,有的人把財務自由定義為說,你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去出售自己的時間。上海的一對夫妻他們通過降低自己的生活標準,然後每個月他們只花一套房子出租的那個錢來獲得財務自由,甚至他們決定孩子都不要了。那我覺得這種自由就是很憋屈的自由,他可能時間上自由了,他可能被動收入能夠解決他生活的問題,但是他遠遠談不上經濟自由。所以我們說真正的財務自由準確的概念就是經濟自由和時間自由,那才意味著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掌控的生活。

財富的思維

我們每個人一輩子做的所有的事,都是在消耗持續不回的時間,如果我們做的事情能夠讓我們有回報,那麼我們付出的時間可以被視為什麼呢?就是被出售了。所以我們說所有人實際上都是在銷售,你要麼就是在銷售某些產品,要麼就是銷售某個機會,要麼就是在向老闆出售自己的時間。我們每個人所奮鬥的本質是什麼呢?都是在讓自己出售的時間單價更高。那多數人就想的是我怎麼來提高我的薪水,我們稱之為工資思維。羅伯特清奇,就是窮爸爸富爸爸那個作者,他把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賺錢的思維模式稱為用時間換錢的思維模式。也就是他所說的左像項的僱員和生意人,他們最重要的一個思考模式就是我怎麼樣花更多的時間去賺更多的錢,或者是我怎麼樣讓我的單位時間裡面賺更多的錢。那在人群中的還有少部分人會對這個概念產生思考上的飛躍,也就是他想辦法的把自己原來一份的時間賣出更多的份。什麼意思呢?就像那些暢銷書作家,你會發現他寫這本書花的時間是固定的,如果這本書一直持續的在賣,那他就會一直有持續的版權收入。也就是說他一次性付出的時間,能夠帶來持續性的不斷的回報。還有的人呢,他是做一個平臺,創建一個系統,然後讓別人在這上面去交易自己的時間,到最後,他們甚至不需要出售自己的時間了,只需要在自己搭建起來的平臺上看著別人賣時間,然後他抽水就可以了。而且更牛的是呢,就算他們死了,離開這個世界了,他們時間創造的成果也繼續販賣。最典型的例子,像肯德基、麥當勞的老闆,他們已經離開這個世界了,但他們創造的平臺和系統仍然在為他們工作,仍然在為他們創造源源不斷的收入,那麼可以理解為,多數人是拿時間來換果子的思維,就是賺到錢,錢錢錢,或者叫果果果。那些獲得財務自由的人呢?他們是什麼樣的思維呢?他們是果樹思維,就是種果樹的思維,或者叫建立資產為自己賺錢的思維。

財富的思維

那在這裡呢,如果我們制定了實現財務自由的目標,那財務自由呢,它不是一個終點,實際上有的人連死亡都不一定是絕對的終點,你會發現一些人死亡他都能夠超越。也就是說他們的肉體是可以毀滅的,但是他們的創造,他們的影響,他們的價值會延續下去,最終突破死亡的邊界,而大多數普通人也能靠傳宗接代也能獲得一點虛幻的延續的錯覺,因為很多人,如果你把實現財務自由作為一個終點,或者認為成功就是達成這個目標才叫成功的話,我們就有可能對自己的現狀產生厭煩的感覺,厭惡的感覺,就是所謂的沒有詩歌和遠方的對比,就沒有眼前的苟且。所以我們要把成功看成什麼呢,它是一個過程,是在追求一個有價值的目標或者夢想的過程,財務自由它是一個里程碑,那我們實現了財務自由以後呢,最重要的你不會為了生活去出賣自己的時間了。那你說我現在還得賣自己的時間,我不用時間換錢,那我吃什麼呢?那在你不得不用自己的時間去為生活的必需品去做交換的這個階段呢,千萬不要把一份工作就隨便的想成是一份工作,而是真的是在賣命。因為時間就是生命,賣命是不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描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