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養孩子這麼累?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中國人養孩子確實是要比其他國家的人養孩子累很多,這應該跟國情、環境、趨勢有很大關係。我家就一個女兒,我覺得在養育孩子的路上要付出的精力和財力都特別多,如果說沒有家人的幫忙,單靠媽媽自己帶孩子、養孩子,那真的非常辛苦非常累。


那麼,為什麼中國人養孩子那麼累呢?

1.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對一個家庭來說是最被重視的那一個,既然生了孩子那麼就要好好的培養,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各種早教班、培訓班、興趣班、補習班等都成了家長跟風的對象。而這些僅僅只是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要求高的家長追求得更多,而這些全部都是建立在金錢物質之上,為了孩子拼命地掙錢,能不累嗎?


2.放手得晚

孩子永遠是這個家庭的保護對象,特別是奶奶和外婆,對待孩子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從小什麼事情都幫著孩子做,就連餵飯都是追屁股後面喂,有些孩子都上小學了還要奶奶餵飯呢。家長放手得晚,孩子接觸事物也就晚很多,從而影響到孩子的獨立性,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除了找父母就是放棄,這讓父母是非常頭疼的,能不累嗎,而且還是心累!

3.社會影響

現在人口多,但是孩子被拐的也多,只要孩子離開視線消失一會,家長就提心吊膽,最好能有個人專門跟隨在身邊。所以,現在的孩子沒以前80年代的孩子那麼自由,以前的孩子基本就是散養,父母出門做生意孩子自然有鄰居或者親戚照看。而現在的孩子單獨出門,家長既要擔心馬路安全又要擔心人販子,能不累嗎?

你好,我是希媽,多平臺自媒體人,致力於孕期、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希媽育兒


中國人養孩子累,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了,隨機採訪一些有孩子的家庭,估計90%以上的有家庭的孩子都會感慨養娃太累了。

曾經網上有一句經典總結,是描述我們中國有孩子的家庭情況:

缺席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中國的家庭。

想象一下,這樣的家庭成員配置,家裡的每個人都會覺得很累,如果不改變這種情況,就是一種惡性循環,不僅是父母覺得養孩子真心累,連孩子都會覺得做孩子真不容易。

外國家庭,基本上媽媽一個人能帶4、5個娃,還能把家庭生活打理得很好,簡直就是電影裡的超人媽媽形象。而在我們國內,二胎媽媽如果一個人帶兩個孩子,那生活過得就是累得夠嗆,忙得團團轉。

為什麼我們養個孩子這麼累呢?以下這些原因很多家庭都佔了。

1、中國特有的家庭養娃方式:421養娃。

看看我們大多數家庭的養娃方式,都是四個老人加兩個父母,相當於六個大人以一個孩子為中心,孩子的父母通常沒有做到真正做父母的職責,有些父母是甩手掌櫃型的,反正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就在孩子學齡前的階段都甩給老人帶。

等到孩子上學了,接送孩子上下學、給孩子做飯、照顧日常生活照樣還是老人代辦,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孩子輔導作業,孩子犯錯了教育孩子。

但是,就這兩件事就足以讓孩子的母親“瘋掉”,感嘆現在的孩子真不好養,輔導個作業能把自己氣炸,孩子太不好管了。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父母通常不會先去想想自己哪裡出現問題了,只是簡單地歸因於孩子太不聽話了,養個孩子太累了。

這樣的累,是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依戀關係從孩子出生後的0-6歲階段沒有好好建立維繫好,對好多孩子來說,在學齡前的階段最熟悉、最依戀的都是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

2、養孩子的焦慮感:正在從焦慮的媽媽逐漸發展到焦慮的家庭。

每個父母都不是天生下來就會做父母的,都說孩子幾歲,父母就是幾歲,所以,很多父母在第一次做父母的時候,孩子出現什麼問題,都會不知所措,問題多了,自然會覺得焦慮。

比如:孩子第一次發燒怎麼辦?孩子第一次添加輔食吃什麼?孩子還不會說話怎麼辦?

孩子不愛吃飯怎麼辦?我家孩子吃了總不長肉怎麼辦?孩子帶出去怕生怎麼辦?太多太多的養育問題,正在“為難”著父母。

從一開始媽媽一個人的焦慮,慢慢影響到爸爸也一起焦慮,有些也要帶上家裡的老人一起焦慮,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越焦慮,就會覺得養孩子太累了,體力上的累,再加上心理、情緒上的累,都在不斷地增加養娃家庭的焦慮指數。

這樣的累,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父母都是未經培訓“無證上崗”,直接做父母的。所以,我們最好是去主動學習權威的育兒方式,學習科學的養育方法,在養娃路上,也要接納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只有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才會讓養孩子這件事,越帶越輕鬆。

3、大多數中國的家庭太重視孩子,太愛孩子了,將孩子放在第一位。

從孩子出生後,“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適用於養孩子的任何方面,從孩子的吃穿用玩,到孩子的早教班、興趣班等教育培養方面,我們都想給予自己孩子最好的。

我們對孩子越重視,越是將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那自然就會把父母自己的需求往後排,尤其是現在二胎政策開放後,出現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都從職場迴歸到家庭,放棄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養孩子的“事業”當中。

結果呢,在養孩子這件事上,付出和收穫不一定成正比。很多媽媽對自己做媽媽的要求過高:要求自己無條件地愛孩子,無私地奉獻,對孩子要無微不至的照顧,不管孩子處於什麼年齡階段,對孩子的大事、小事都要操心。

而對孩子的要求呢,可能就只有一個,希望孩子讀書要好,似乎只有孩子成績好、做學霸才是最終的目標,忽略了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很多需要學習鍛鍊的能力,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在有些“全能媽媽”的精心照顧下,很多孩子正在缺失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有中國特色的“好媽媽”就是不管自己多忙,多累,孩子的事情是第一位的,孩子在傢什麼都不用做,家務活都是“好媽媽”一人包攬,“好媽媽”對孩子的唯一希望就是學習成績好。所以,長此以往,“好媽媽”也是普通人,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在孩子出現成績不好,或是其他成長問題時,媽媽就自然會覺得越來越累。

這樣的累,都是自己把自己累的,需要我們父母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更要調整一下對孩子的期望,別累死累活培養出一個低情商、低能力的“高分孩子”。

總的來說,如果做父母的覺得養孩子累,那就要看看是否你的養娃方式出了問題,先讓自己成長起來,做父母也需要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育兒知識庫,不要再全部依賴於自己的父母之前傳承下來的育兒方法。

時代在更新,如果我們的育兒方法還在繼續沿用自己父母一代,甚至是父母的父母一代適用的“古老方法”,那就只能默默接受養孩子累的現狀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關注萌媽百寶箱,每天學習最新的孕產知識和育兒乾貨,讓你在育兒路上少走彎路。

萌媽百寶箱


能不累嗎?我的孩子才出生幾個月,請了兩個阿姨,一個管孩子一個管家務,還要調來岳父母盯著,怕阿姨虐待孩子。四環裡100平的大三居住不下七口人,可又再也買不起城裡的大房子,只能在六環邊買了個大點的,居然也要六百多萬,等孩子大點兒又要搬回二環住80平米的學區房,就為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不然那房怎麼也能賣九百萬。生活費先不說,光為孩子置備房子就佔了1500多萬。


尹老師說


養孩子就是個過程,長大了,像小鳥一樣都飛了,我媽媽生我們有兄妹八個,老大有69歲了,小妹妹快到5O歲了,每個家庭都不是那麼好過,就孝敬父母也就是沒怎麼好的照顧老人家,你們說做兒女的,我們中國人大多數就這樣,有錢的人要跟你那個沒錢的人比,可憐天下父母心!我本身到了6O歲數,代代就這樣吧!沒辦法,


梅36949317


我大的個男孩,從來就沒帶在身邊,現在高一了,每天不是上網就是玩手機。家裡奶奶管不住,我說了也不聽,想叫老婆回去管,收入又跟不上了。小的個小學一年級,看到人家的孩子學這樣那樣,很有壓力。我是點都不想她去學,我只想讓她有個輕鬆點的童年。可又怕她輸在起跑線上。難呀!


用戶3566177763


我家孩子12個半月,也許我現在說養孩子不累可能還沒到時候,但還是對應前面的答友說一說。

孕檢:並不是只能上午去,下午也可以的,很多醫院還能網上預約,甚至還可以頭一天掛號繳費,第二天直接去B超室就可以了。

劣質奶粉和假疫苗:奶粉我就從育嬰店買的鐵桶裝的某牌,不管什麼渠道購買的,咱都無法用肉眼鑑別,所以找出了問題能方便解決,同時也方便購買的就可以。假疫苗出來以後我還挺開心的,因為事情越大之後的監管就越嚴,那麼安全性就越高。

偷孩子、搶孩子:不管是孩子還是錢,能被偷走,一多半是因為大人分心了,和孩子在一起就一心一意盯著孩子就行。搶孩子?不信網上的,我就知道我活了好幾十年,身邊沒發生過這種事情。

在幼兒園吃不好、受欺負:孩子的飲食習慣是需要家長培養的,別人家的能好好吃,咱家的也能。與其擔心老師因此打孩子不如花時間學習下如何讓孩子對吃飯有興趣。

托兒費高:我現在僱了個阿姨白天照看八小時,節假日和週末都休息,三千,這麼一對比幼兒園的費用低了不少呢,再說了,孩子花錢也就這幾年,這邊還掙著錢呢,窮不到哪兒去。

上小學:小學好不好那只是現在的情況,距上小學還好幾年呢,誰知道以後怎麼變化呢?現在就發愁也太早了點。

所以,累還是不累,完全取決於家長的心態。


搖頭肉丸子


我有一個女兒,今年8歲了,本人28,感覺很累啊,說多了都是淚呀,沒有存款,沒有房,沒有車,開了個小理髮店,老婆上班,這麼多年沒存到錢,也沒有啥,哎,感覺自己活的很累,總感覺自己很無能!真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


拾光567


首先,我也覺得養個孩子太不容易了,雖然才只兩年!可以結合親身經歷分享一下我在德國接觸到的關於養孩子,對比一下大概能從側面反映出個一二三,下面說一些個人感觸比較大的幾點:

1.生孩子政府的大力支持。國家為了鼓勵生育,每個月都會給寶寶發固定補助,相當於生活費,一直髮到18歲。除此之外,父母也會有一些福利,比如十個月帶薪產假,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帶薪產假是可以跟孩子爸分享的,也就是爸爸也可以休產假;另外還可以申請父母假,沒記錯的話是三年但不帶薪。

2.運營成熟且性價比高的托兒機構。在國內,小孩普遍在三歲左右才能入園。而在德國,幼兒園之前還有一個讓人感激涕零的機構,它叫託兒所,專收3歲以下寶寶,理論上6個月以上就可以申請入托。在這裡,不僅有很好的環境,硬件設施和老師配備都很優秀。家長們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半托和全託,而且可以放寬心,因為寶寶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

3.自由開放的育兒理念。相比於國內,德國教育更顯得開放,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給孩子自由,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給自己自由。換句話說,他們心很大。比如帶娃不會太多講究,扔到沙堆不管是不是弄髒衣服讓娃盡情玩,巧克力冰淇淋不管會不會影響健康都是可以吃的……同時,他們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要求和期望過高必然不會輕鬆。舉個例子,在託兒所是沒有任何課程的,哪怕是針對兩歲多的小孩。老師不會刻意去教孩子什麼,孩子們的任務就是各種玩,給孩子們自由發展的空間。他們可能數學語文都不好,但他們卻能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

4.教育孩子父母親力親為,老人不干涉也不會過多參與。這樣雖然意味著父母要自己承擔起帶孩子養孩子的責任,但實際卻可以避免很多衝突和麻煩。爸爸媽媽和孩子是一個完整而獨立的小家庭,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有他們自己的生活。

5.爸爸角色的演繹。在國內,成了家有了孩子的女人好像格外辛苦,被社會給予了相當高的要求和期望,事業和家庭都要兼顧好,不然就是不稱職。而男人卻可以不顧家庭地搞工作,家務和孩子的擔子更多地由女人來承擔。而據我所知,德國爸爸們都比較顧家,不會是甩手掌櫃。他們會經常溜娃、超市買菜購物、帶家人出遊……既賺錢養家又接送娃陪玩家務下廚……這大概源於他們的家庭觀、人生觀吧。如果家裡有這樣的分工和配合,養孩子會累到哪去?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也難怪他們要麼就不生,要生就是兩個往上走吧。

養兒育女,我們在一起!我是寶媽在德國,歡迎關注!


寶媽愛分享1010


你好,我是可可媽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可能有這樣的感覺,以前人養好幾個也沒有現在養一個那麼累。以前人大的帶小的,哥哥姐姐帶弟弟妹妹,相處也很融洽。現在生一個除了爸媽,圍著四個老人都覺得人手不夠。

好不容易要個二胎,老大還不同意。動不動就有老大不讓生二胎的報道出現。

我們有時會思考,為什麼外國一個人帶幾個孩子很輕鬆,而中國好幾個人養一個孩子都很累?

現在出生率低了,孩子都成了稀罕,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搶著帶,各種玩具各種輔導班,剛出生就開始謀劃幼兒園,上幼兒園開始考慮上哪個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畢業後還要操心工作,結婚,孩子,無限循環。

中國人似乎有了很多操心的傳統,一輩子都覺得應該操心自己的孩子,很少有時間是自己的。所以帶孩子,養孩子就會越來越累。

以前孩子大多是哥哥姐姐帶大,或者自己玩的比較多,家長也沒有太多時間陪孩子玩。現在的小孩都是全家人圍著轉。

不過我們要認識到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機靈,越來越聰明,跟陪伴,教育質量,條件等等密不可分。以前是散養,現在是精細養。

我是可可媽媽,一位新晉寶媽,新晉潛力育兒師,每天分享育兒知識,喜歡就關注我。





可可媽媽日記


要我說,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思想,傳統教育。。。導致中國人帶小孩這麼累,幼兒園接送這個我能理解。。。。小學初中高中,還要接送,無法理解。。。。我兒子11歲,小學4年級了,從上一年級開始,上學,放學都是自己走路的,小孩吃點苦沒什麼,未必是壞事。我常常對他說,你以後的路,還很長。。。現在必須學會獨立,要學會堅強,在中國這個社會沒有點本事,無法生存。就算你以後不在中國工作,生活。去了其他國家,你沒有能力,也無法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