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0年初思考的幾個問題:自洽,不盲從,減少無用信息……


我在2020年初思考的幾個問題:自洽,不盲從,減少無用信息……


不過一眨眼的功夫,2020年都過去一週了。寫下這句話,不過下意識,依照思維定勢和組織文字多年來的慣性。沒什麼可,也沒什麼不可。

寫下的下一秒,突然想起網上的一個老梗:那你眨眼的時間可夠久的了。

久乎哉?不久也!

如果,到了2020年的年尾,一樣可以一眨眼,一年就成了過去時。同樣,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光,也不耽誤一眨眼,浮生如夢,夢如浮生。

日子是經不起過的,跟客觀世界對照,是長長短短的時間,到了主觀的天地,不過南柯一夢,一枕黃粱。

也是湊巧,到了2020年的年頭,因緣際會,竟在無聊的虛無之中,又思考起了人生,且試圖用文字記錄下來。不知道,用有聊對無聊,用填塞對虛無,是不是百試不爽的套路。

我在2020年初思考的幾個問題:自洽,不盲從,減少無用信息……


2020年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心安理得跟朋友們說聲“新年好”的問題。“好”不存在歧義,糾結在“新年”二字。

之前,新年的打開模式素來是這樣的--

元旦的時候,說新年好,心裡會犯嘀咕:那春節算什麼?

春節的時候,說新年好,心裡也會擰巴:元旦就不是跨年了?

如此這般,腦袋決定嘴巴,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在元旦時,固執地只肯說元旦快樂,在春節時,則說春節快樂。

也許你會納悶:不都差不多,有什麼可較勁的。

不一樣,在我,差的多。諸如此類的問題,與人相處,該不該言行合一,人前人後一個樣,做事的時候,面子功夫是不是應被唾棄,踏踏實實做事才是最重要,等等,我將它們上升到人品的高度。

也是在今年,不知不覺,就想開了,什麼陽曆年陰曆年,小年大年的,但凡是節,都敞開了心過就好,有什麼真可較的。

同樣的,在想到做人做事人前人後的問題,也會覺得標準寬容了許多,包括評價自己,還有他人。說到底,人是一種社會化的動物,在群體之中,自然有他百變的模式,也只有在面對自己的時候,才願意卸掉盔甲與面具。

不知道,你喜歡坦誠的“我”,還是圓熟的“我”?

其實,你最該喜歡的是讓你感受到被喜歡的“我”。

在規則被自我認可,成為規則之前,我覺得最好先理順內心的秩序。有些事,完全可以自我定義,自己覺得可以說服自己,便是好的,最高級的,優先被遵循的。

這也是羅胖一直說的“自洽”一詞的精髓所在吧。

我在2020年初思考的幾個問題:自洽,不盲從,減少無用信息……


說到羅胖,那麼2020年初思考的第二個問題,就聊聊他的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給我的啟發吧。

知道他,還是在幾年前。那段時間,經常在朋友圈聽人說,在載歌載舞、歡聲笑語的晚會中,有一個電視臺的跨年,是一個胖子站在舞臺中央,吧啦吧啦講上幾個小時,奇怪的是,竟然也有很多人沉浸其間。

又一次跨年,也就去跟風聽了。​果然,瞬間感覺踏實,像是一下接觸了很前沿,很高端的思想。甚至,有一種自己也很牛的錯覺。

靜下心來想一想,真的在其中有所受益嗎?

別人的思想,終歸是別人的思想。或者,天花亂墜,或者,一語中的,作為一個旁觀者,能夠秉持的,也不過是看他如何拓展腦洞,直指世相的本源。

這一刻,盲目跟隨外部世界他人的觀點,對他的捧,或者損,都是對自己沒有一點兒價值的。想想,他能夠給我帶來的正面借鑑意義,還是有的: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在時間裡讓它成真。

如,羅胖在邏輯思維公號裡的每天一分鐘左右的錄音,得到裡一天一更的《邏輯思維》,還有,一年一次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據他說,這個要辦20年。

這些不是傳奇,而是他實實在在已經做了,並且還要繼續做下去的事。試問,那些全盤否定他的人,又是否有自己的目標,且為了實現它全力以赴、不遺餘力。

剛進入2020年,我便在頭條許下幾個願:

減重10斤;

錄一首歌;

每週看一部電影。

如今,都未明確上軌道。在說和做之間,向來如隔著一道天塹。說,總是容易,而做,便難於上青天。恰恰是,時間最後能沉澱下來的,也只是一個人做了什麼,又做成了什麼。

我在2020年初思考的幾個問題:自洽,不盲從,減少無用信息……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2020年許了願,又如我般,在時間裡被重重打臉。人總是習慣於順從慣性,且貪舒服、愛偷懶。

我有一個毛病就一直帶著跨了陽曆年,不知道會不會帶進陰曆的2020年--

每天都要刷手機若干時間。

早上沒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摸到手機,看了時間,就打開各種社交軟件翻個遍。刷到覺著無聊,實在不想刷的時候,再一看時間,少則幾十分鐘,多則一兩個小時已經過去。

  • 果真有什麼非聯繫不可的人念念不忘麼?


  • 果真有什麼非看不可的信息怕遺漏了麼?


  • 果真有什麼非處理不可的事刻不容緩麼?


其實,關上手機的那一刻,內心就會油然而生一種深深的虛無感。若問問自己有沒有獲得建設性的知識或見識累加。對不起,我該是記憶力不到七秒的魚吧,看的是什麼都忘得七七八八。

有了一次頓悟,總該就此收手,再不濟會有所收斂吧?

答案是,非也非也!

不知道一天被多少信息裹挾,沒了思考,沒了自己。我想要靜靜,終成了痴人說夢。

於是,明白為什麼會被一些捨棄了微信之類即時通訊工具的人所打動。唱過《死了都要愛》信,去年在《樂隊的夏天》裡因耿直火了一把的彭磊,還有最近在星空演講裡看到的作家麥家,很多很多,他們都是聰明人。

好像,進入了互聯網時代,總是無意在意識裡誇大信息的功用,覺得一會兒離了手機,就要錯過一個億似的。真相是,半年時間裡,我們所處的世界發生的大事小情,半個小時就可以輕鬆打包瀏覽。

這個世界,對於我們自己,重要的不是周圍發生了什麼,而是“我”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這個算是我思考的第三個問題吧。

我在2020年初思考的幾個問題:自洽,不盲從,減少無用信息……


想說的太多,對於一個無聊的人,思考總是無限極。快樂時思考,憂傷時思考,悲痛時,也是思考。

如笛卡爾所說,我思故我在。

雖然,才聽一個說法,這句話的含義,不是我思考了我才存在,而是對一切既往的,現存的觀念存疑,都要接收到了,再經歷自我反芻一遍。

我可不想做什麼思想家,從虛無走向更虛無。對於現存的世界,只想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同時,也用自己的心感受到。人生很短,再過30年,真不知道自己還會不會在這個世界上。

還是那句話,在有限的時間裡,爭取做個思想上通透、自由的人。事不過三,為了在新的一年裡給自己點兒美好的嚮往,自我批判就此打住。

以後聊。

--END--

【作者簡介:青青竹葉青。這是一個愛七想八想,在一天天的雞毛蒜皮裡,天馬行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