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岁年轻人越早知道越好的道理

道理听了那么多,还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

有句古诗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道理谁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所以我想分享的第一个道理就是,如果你觉得道理是对的,就坚定的践行下去。比如读书,比如健康,比如行为,比如说话。

所以接下来,我将根据自己这些年学习工作以及经历,分享一些经验。道理不一定都对,但如果你现在问我,能够再回到20岁,你会做什么的话。我的人生一定会重新规划。

1,什么年龄做好什么事

如果你是学生,就专注学习,尽可能把成绩做到最好,不要想GPA有什么用,专业有什么用。别到有用的时候你用不上。

2,过去不可追,未来还未知,你能掌控和改变的只有现在。

不要浪费时间沉浸在已经发生却无法改变的历史上,比如分手,失恋,你就是喝死也没用,结束的就是结束了。更不要没事担心明天会怎样,明天的事情不到明天,你永远不知道答案。

就像我考研的同学,还没考试呢,整天焦虑着我是上清华,还是去北大,拜托,成绩出来了再选择好吗?

3,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你才能真正的做到自信。

我知道做到这个不容易,就像有的人个子矮,有的人颜值低,有的人胖,有的人头发自来卷。其实在我们现在看来,头发是直的还是卷的,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在我那个时代,却是很多同学嘲笑的对象。

哪怕是不同于他人,但那都是真正的你,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有个概念叫课题分离。自我接纳是自己的课题,别人无权干涉,他对你指手画脚,那其实是他的问题。没必要为了别人的议论而惩罚自己。

4,欲望是个好东西,它让你有前进的动力,但欲望有是个坏东西,它让你痛苦万分。

适当的欲望是必要的,比如梦想-想考一所好大学,想做的比别人强,想拿第一。因为有了欲望,才会为之努力和付出。但请一定要注意,人之所以痛苦,很多时候是欲望得不到满足。比如你喜欢一个人,无论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对方的青睐。比如,你身处一个群体之中,无论怎么努力做好自己,甚至讨好他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喜欢。但往往无论你怎么做,总有人讨厌你。

所以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应该学会放手,学会承认,学会接受。因为这世上不是你喜欢的,就应该得到。凡事尽人事,接受结果。改变能改变的,接受无法改变的。

5,兴趣是兴趣,特长是特长,专业学习之外,利用一切资源将一两个兴趣发展成特长

你不用做的有多好,只要做的比大多数人好一点,就足够了。为什么这么讲?现代社会发展这么快,过去还有铁饭碗,现在哪还有什么稳定一辈子的工作。倘若某天失业了,你拿什么养活自己?兴趣是不能当饭吃的,但特长可以。

6,多读书,读好书

这是被说烂的道理了,也许你会问读书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但如果不读书会是怎样?

每天吃饭,吃了会饿,那吃饭有什么用?不吃身体就没办法正常运转。那同理,不读书,你的思维就不会提升,永远保留在最基本的判断上。无法看的更远,想的更深。

7,凡是不要做得太绝,对他人善良不是为了求得回报,而是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别人不会落井下石。

所以才要得饶人处且饶人,你的善终有善报。当然,总有一些人不懂的感恩。但也没必要计较。毕竟,如果你用他的方式对待他,那你和他还有什么分别?

8,如果你不想失去一个朋友,就不要处处显得比他聪明,更不要处处争论。

太多人在年少时总想显得比他人聪明,生怕被人说笨。所以我们遇事要整个你错我对,从来不肯让步。但事实上,这时间哪有那么多对错。小孩才争论对错,大人只做选择。你选择让步,不是没面子,而是大度,而是给他人台阶。别人自然会记你的好。

9,说到争论,请记住一点,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理不辨不明,哲学的发展就是一个思辨的过程。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势,在辩论中会对自己的认知有新的冲击,这样会提升思考的能力。然而有些不带大脑的人,张嘴都是浪费口舌。

10,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别人的评价可以参考,但不能决定自我。

比如恋爱,比如做什么样的工作,父母也好,朋友也好,他们虽然是为你好的初心,但却不一定知道什么对你来说才是真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