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進階,如何實現書法中的筆勢?

漢字是以點畫造型而構建的,書法藝術正是在這一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作為一種造型的藝術,故其藝術美及其感染力必借之以力和勢來表現和傳達。

書法藝術的美,本質是將靜止在紙上的文字通過力和勢來傳達精神上的動態美的,進而達成欣賞與創作的共鳴。書寫者的文字內容、思想情感通過線條、結構、章法得以淋漓盡致的表現和渲瀉。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如何實現書法中的筆勢這個話題。

硬筆進階,如何實現書法中的筆勢?

圖片1林則徐《臨皇甫君碑》

筆勢是書法中用筆的一種方法,它表現出來的是意態和氣勢,書法中有了這些意態和氣勢以後,就會顯得生動、自然。最早提出筆勢是東晉書聖王羲之,《晉書王羲之傳》中記載:"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意思是說王羲之的隸書是非常好的,其中的筆勢如浮雲,似驚龍,當然,這是一種比喻而已。但它說明了筆勢在書法中的重要作用,似乎能給書法增添了活龍活現的生命力,讓作品更加富有觀賞力。

硬筆進階,如何實現書法中的筆勢?

圖片2林則徐《臨皇甫君碑》

每一個漢字都有它自身的筆畫順序,在書寫中,人們需要沿著這些順序一筆一畫地把它寫出來,這些點畫通過有機的聯繫和矛盾的對立統一而形成完整的統一體。另一方面,兩個以上的字可以形成混合的、整體的氣勢,最後展現出完整的章法。假如我們去掉筆勢的用筆方法,像是火柴棍堆積漢字一樣,那樣的話,這個字就很死板,儘管可以辨認,也有一定的實用功能,但總是沒有看頭。因此,筆勢是通過點畫與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或行與行之間的內在的形態構成來表現字、行、篇(幅)的氣韻精神的載體。

硬筆進階,如何實現書法中的筆勢?

圖片3林則徐《臨皇甫君碑》

筆勢是承接前後漢字的紐帶,是連接章法的橋樑。第一筆的收筆所產生的結果,往往是第二筆起筆時的動作的開始,這些聯繫與矛盾便是通過筆勢聯繫在一起的。作為藉助點畫的變化、結構的款正和行的氣韻,構成的是一種抽象而又具體的美學表現形式。勢的抽象性在於含蓄與呼應,具體在於文字點畫線條的質地、方圓、肥瘦、正、伸縮、長短等。

筆勢是書法藝術的筋脈,一般通過動和靜來表現。就動與靜而言,篆書、隸書、楷書多以平正為主,而行書和草書則以表現飛動為主。書體特徵不同,書家風格各異,都是基於勢的不同表現。例如在寫行草書的時候,這個方法用的是最為明顯的,有的用牽絲相連,有的是筆斷意連,有的則是"隱藏"著的連接,意思是收筆與起筆的某種"意連"。

硬筆進階,如何實現書法中的筆勢?

圖片4《陸柬之行書字彙》

篆書講究均衡,忌對稱失衡,所佔靜態成分最大。但它要求靜中求動,比如在對稱中通過點畫長短變化而寓動於靜。隸書也講究均衡平正,多以橫向取勢,起收多藏而少露。但這並不排斥其對動態的追求和表現。如點畫的開合、伸縮等都是為求得一種動感。這一點我們從隸書中形體扁方的結構,左右舒展的波磷點畫上可見一斑。

硬筆進階,如何實現書法中的筆勢?

圖片5《陸柬之行書字彙》

楷書點畫獨立,看起來端莊肅穆,嚴整厚重。實際它早已通過點畫自身的特徵和點畫間的有機呼應,把動態含蓄地融在了靜態之中了,所謂“意連”只是其表現形式上隱晦一些罷了。每個字點畫的呼應是貫穿始終的,這樣遙相呼應的空中行筆完成“意連”,正是靜中寓動的所在。

硬筆進階,如何實現書法中的筆勢?

圖片6《陸柬之行書字彙》

行書、草書是以動勢為主的。點畫間的映帶、呼應、使轉、縈帶、飛白便是其筆勢的體現,但這些都是在重心平穩的前提下完成的。儘管行書、草書的動勢比重較大,但在動的背後同樣蘊藏著平和的靜態之美。從中我們可以體驗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也可以感悟到“倚石聽濤”的壯美,“戴月荷鋤”的恬靜。

任何事情都有它自身的規律,我們通過對這些規律的研究學習後,自然會掌握它的特點了。

硬筆進階,如何實現書法中的筆勢?

圖片7《陸柬之行書字彙》

在行筆時,要利用筆尖的慣性原理,使之產生出節奏之美,這其實就是筆勢之美。懂得了這個基本原理後,就會在書寫中能較好地把握筆勢了。在追求達到筆勢的過程中要注意兩點,一是記住承接關係。不管是字內還是字與字,這種承接關係就能很好地產生筆勢之妙。上一畫寫完,或是上一字寫完,不是代表著筆勢就結束了。"餘音繞樑"、"大音希聲"才是書法中的最高境界。二是刻意訓練。有些經典的書法作品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到筆勢的書寫規律,例如《書譜》、《出師頌》的用筆就是學習筆勢的最好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