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法、筆勢、筆意是書法的三要素,但說的是什麼意思你可要搞明白

筆法、筆勢、筆意是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配圖與正文無關)


大體說來,筆法包括執筆、用筆,筆勢是筆鋒往來運動的態勢,筆意則是由筆勢的不同而產生出來的不同精神風韻。前兩者是“形”,後者是“神”。唐張懷瓘說:“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三者兼備,然後為書;苟守一途,即為未得。”可見筆法、筆勢何等重要。其中“裹束”,是“結字”,而非筆意,但“結字”與筆勢、筆法又關係密切。初學“為書”者連何為筆法、筆勢尚且不知,所以張懷瓘這裡便未談及“筆意”。

筆法、筆勢、筆意是書法的三要素,但說的是什麼意思你可要搞明白

關於筆勢,它是一個凡書必有、極其重要而又往往被忽略的範疇。弄懂並自覺拓展關於筆勢的思路,是學書的必須。如同一支樂曲從開始演奏到樂曲終了,分秒不能懈怠一樣,書法從筆落紙上,直到整幅寫完,筆鋒運動也應是一氣相通的。這叫做“貫氣”或“行氣”。


因為是一氣呵成,所以隨著用筆輕重疾徐、提按頓挫、中側藏露、方圓順逆等的變化,不僅每一個線條點畫,每一個字,都呈現了不同態勢;而且整幅作品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每一個點畫包括牽絲都是它重要的組成部分,都是有生命的、鮮活的、動態的,因而又都具有態勢、氣勢,含有勢能。上一筆收筆時所產生的能量,正好成為下一筆起筆的勢頭動力。於是,相臨點畫間、字與字之間,都有相互顧盼的呼應關係。

筆法、筆勢、筆意是書法的三要素,但說的是什麼意思你可要搞明白

一個有力的說明是,“永字八法”8種點畫的名稱分別為:側、勒、弩、趯、策、掠、啄、磔,我們一見其字就似乎看到了某種動作態勢。古人如此命名絕非偶然。高水平的書作,無畫不具有勢,無處不具有勢。它們或以牽絲相屬;或筆斷意不斷;或雖從點畫上看已無關聯,但相臨兩偏旁、兩字間卻有某種特定的關係。


蔡邕說:“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無疑關係和諧了,作品就能給人以一個統一的某種精神;相反,如果“勢背”,作品形象必將被支離破壞。在行草書中,筆勢顯而易見;在楷隸篆書,只要是有相當水平的,其筆勢也是清楚的。

筆法、筆勢、筆意是書法的三要素,但說的是什麼意思你可要搞明白


書家由興致所遣使進行創作,受生活閱歷、審美素養、即時心情等及筆墨功力所左右,產生相應的筆勢。古人云,“書如其人”。即使臨摹,也有個人的東西。


歐陽詢、虞世南、禇遂良都力爭形似地臨摹《蘭亭序》,都清楚地帶上了個人用筆習慣,都具有各自的筆勢。創作作品個人風格當更加強烈。這“風格”,既指“筆勢”,更指由其而生的精神面貌,或稱意韻、意趣、風神、氣韻等等,即所謂“筆意”。


評書畫常說“筆意如何如何”,有時見作品上寫明“仿某某筆意”,即指個人風格而言。《書譜》雲:“若運用盡於精熟,規矩諳於胸襟,自然容與徘徊,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翰逸神飛。”這便是筆法、筆勢、筆意間的關係。

筆法、筆勢、筆意是書法的三要素,但說的是什麼意思你可要搞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