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物畫的樹石畫法

本文摘錄自沈宗騫《芥舟學畫編》,為方便朋友們理解,將文言文翻譯成了白話文。插圖為張大千作品。


沈宗騫,清代乾嘉(1736—1820)時人。字熙遠,號芥舟,又號研灣老圃,浙江烏程(今湖州)庠生。早歲能書、畫,小楷、章草及盈丈大字,皆具古人神致魄力。畫山水、人物、傳神,無不精妙。著《芥舟學畫編》,痛斥俗學,闡揚正法,足為畫道指南。


論人物畫的樹石畫法


畫人物的輔助景物,首先是畫樹石,其次才是建築物、各種器物,而畫花草之類,又在其次。但在同一幅畫中,這些都要安排得一一相稱。如果輔助景物畫不好,也可造成人物畫的累贅。即便把人物畫得很工整,設色也很講究方法,甚至連界畫的比例也能做到無差失,但如果一涉及畫樹、畫石,便出現一些扭扭捏捏、俗不可耐的筆墨,這就說明這個畫者是隻憑稿本在作畫的。至於講到畫樹石,雖有稿本臨摹,而沒有下過工夫的人,恐怕是一筆也難措手,即便勉強畫成,也不值得識者一筆。由此可知,對於一個畫家來說,有的方面可以勉強,但畫樹石卻是萬萬勉強不得的。畫樹石,全在講究筆法。有筆法,就是隨手作畫,都能畫得很有氣象;如果筆法不合,縱然你有曹不興、吳道子的善本和李公麟、趙孟頫的妙跡,那又有什麼可供你去臨摹拓寫的呢?拿樹的畫法來說,也是各種各樣。樹要畫得曲折、偃仰合宜,樹的位置不同,要把樹枝畫得掩映穿插有致。

論人物畫的樹石畫法

畫橫枝要秀美,向上的樹幹要挺拔而爽勁,畫婆娑的樹影、屈曲的虯枝,用筆要曲折而蒼老。畫細柳新蒲,看去要有飄揚的風度;畫蒼松翠柏,要一望就有斑駁的外觀。和風吹拂著樹林,老幹與新枝要畫得互相掩映;秋水披覆著白露,丹楓與翠竹要畫得交相輝映。


畫面上若是蔽日就用一片蔥鬱的綠雲來襯托;若畫凝空颯颯的秋聲,就要襯幾枝竹木蕭疏的瘦影。畫一棵老樹壓著低矮的屋簷,說明這棵樹不知已有了多少年代;畫一條澗水從蒼莽的石崖上橫落而下,那形狀就像遊走的龍蛇。畫出高聳的山景,那是因為樹葉被風霜打落盡了;畫出遠景迷離的情態,那是因為蕭條的煙雨把天地遮得昏昏沉沉。

論人物畫的樹石畫法

梅要畫得又瘦又清,那跟梅花相對的準是詩人詞客;竹要畫得疏而有韻,欣賞它的定是一些逸士佳人。以上這些景物都能用筆墨畫出並能傳出神韻來,那麼,你對畫樹的方法就掌握得差不多了。

論人物畫的樹石畫法

至於石的畫法,它既無一定的形狀,而且也不是非要用哪家筆法去畫不可。有的要畫得峭拔而險峻,能顯出一種陰森可怖的奇觀;有的要畫得秀麗而空靈,能表現出一種神工莫測的技巧。


有的石塊可當椅子可作桌子,供遊人坐臥而觀賞園林;那些排列得像屏障一樣的巨石,正等待騷人雅士們來題詩寫字。如果是園林中掩映竹林的發出玉罄般悅耳之聲的石頭,上面的皴多數要畫得平滑,而對撐向空中作拿攫之狀的巨石,最奇特的更要用橫筆去表現。這樣畫好之後,遠遠望去,既有層次而又多崚嶒;走近細細一看,既顯得皺瘦,又兼有漏透之感。

論人物畫的樹石畫法

石上長滿蒼苔碧蘚,,那情狀使人懷疑是蹲獅臥虎,覺得驚奇;而那竹映花遮的石頭,儼然像掩袖飄裙的女子,令人感到神往。那在水邊上聳立的石頭,要畫得就像正在招呼渡船的行人;在小徑上橫放的石頭,可以畫得像一隻登山的鞋子。至於畫湖山勝境和山間石磴奇觀,可以畫一條飛瀑掛在懸崖之上,使山勢顯得峻削,或者畫個平靜的淺灘,映著清流,使山勢顯得高下參差。


論人物畫的樹石畫法


石頭的空靈剔透,本來都是天然生成的,但用筆墨卻能將它畫出,由此可知,筆墨用法的巧妙。有些畫很有層出不窮的妙趣,那是由於畫者胸中早就有所蘊蓄。畫者胸中之所以有蘊蓄,是由於他平日見聞廣博,學力深厚,因此,當他臨池揮灑筆墨時,就能隨觸即發,即便屢作同一題材的畫,也能各不相襲,這就算得上是技巧純熟到家了。因此,若要畫好人物畫,就應當首先研究樹石的畫法,然後再慢慢地涉及其他方面。

論人物畫的樹石畫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