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電,能源車的終極趨勢?


在斯基眼裡,打車其實是一件頗為奢侈的事,我曾經問過黃小越為何捨得經常打車,他說:“花錢換時間”。

經濟學喜歡用一件商品耗費的勞動時間去定義商品價值,路費的背後同樣是一種時間置換的標價,司機的載客時間置換了乘客搭乘其它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時間,乘客花錢換節省下來的時間,拼車、順風車是司機用同樣的時間置換了多個乘客出行時間;網約車則是提供了更多願意置換的司機去置換乘客時間。時間真的是金錢,金錢也能換取別人時間。

電動出租車司機與換電站之間的“時間匯率”

天底下,開車掙錢可能就兩類人,一種是職業車手,一種是職業司機。

出租車誕生原型便是司機“出租”時間來換取乘客的路費,從這個角度看,出租車設置夜間服務費、堵車候時費,其實還挺合理,畢竟睡眠時間更加寶貴。這群與時間賽跑的司機更像生活中的車手,在你等紅燈時,或許就有一位現實版的勒芒24h車手跟在身後。

他們跟勒芒車手一樣,基於“換人不換車”規則,同輛車每人各跑12小時,天天如此;“跑道”並不平坦且遍佈沙井蓋,最佳入彎角度是沒車的空隙,壓著最高限速趕路,爭取在24h內跑得足夠遠,當天里程數長短不論排名,但決定了當天收入。

F1都有FE,當這班“車手”遇上電時,還能愉快完賽嗎?

廣州肉眼可見的純電動出租車數量正在飆升,截至近期統計數據,全市共有2.3萬輛出租車,純電動出租車4000+輛,佔比約20%。繼公交全面電動化後,出租車也緊接跟隨。

換電,能源車的終極趨勢?

廣州出租車20%車輛為純電動

斯基始終認為加油肯定比充電方便,充電繼司機上廁所難、吃飯難後成了又一痛點,在擁堵繁忙的城市裡,描繪的充電時順便吃飯的畫面只不過是美好的設想罷了。這班“車手”日常面對的是白天盯著剩餘續航里程數計劃充電路線,夜間趁電費谷值去排隊充電,即便是電動魔都深圳也鬧出過電動汽車以“充電”為正當理由拒載事件。

單輛出租車每天需要進行2-3次,每次40多分鐘的充電動作,意味著少了兩三個小時去載客賺錢,為了跑贏時間,一部分純電動出租車司機找到近乎對等燃油出租車的“時間匯率”——換電。

換電,能源車的終極趨勢?

位於海珠區南洲路的換電站

廣州藏著估計只有北汽純電動出租車司機才知道的27座奧動換電站,斯基去了其中一站,位於海珠區南洲路的奧動換電站觀察換電,現有的換電站只支持北汽EU220、EU260、EU300換電。

換電,能源車的終極趨勢?

換電高峰偶爾會形成小堵塞

神奇的是,這家奧動換電站,跟小時候玩的四驅玩具車品牌奧迪雙鑽是同一家——奧飛集團(奧飛動畫也在其旗下),這公司充滿想象力的業務佈局,讓90後斯基,20年前,蹲在地上給四驅玩具車換電池;20年後,蹲著在看它給真正汽車換電池!有趣!驚喜!

換電,能源車的終極趨勢?

四十分鐘內有九輛出租車駛入

換電有多快?看了九輛出租車換電後,得出答案:不超過3min。

現場出租車師傅如是說:

“聊下天,喝口水,一條抖音還沒刷完就要趕去載客了。”

“跟加油差不多,就是站點有點少。”

換電,能源車的終極趨勢?

對準位置後就可以更換電池


換電,能源車的終極趨勢?

限位器表示我只認同規格的車型

換電,能源車的終極趨勢?

正常速度播放,沒有加快

整個換電過程,首先借助前輪限位器與兩側引導滾輪,精準固定車輛停放位置。接著機械臂抬舉整輛車,鬆開16個卡扣,取出車內重量將近400kg的動力電池,機械臂下降橫移將舊電池運載進倉。之後,新電池出倉,再通過機械臂抬舉電池推進車內。


換電,能源車的終極趨勢?

換電後就可以溜了,車從進站到駛出約合六分鐘以內

其中耗時佔比較大的是電池出入艙這環節,因為裡面比想象中的大,內部我瞄了一眼,電池恆溫艙確保充電適宜溫度,裡面類似圖書館書架的排列,兩排書架分佈著一層層電池儲存倉,電池入位後便自動開始充電,沒有絲毫延誤。


換電,能源車的終極趨勢?

涉及機密就沒拍照,上圖能大致說明裡面情況...

電池艙藏有28塊電池,聽說電壓為340-380V,電流達到60A以上,能做到同時充電,為了保護電芯,一般電池充至接近80%時,會切換至涓流模式,因此在相對繁忙高峰期間,有一小部分更換上的電池就不一定滿電狀態。


換電,能源車的終極趨勢?

換電非全封閉,但不允許車內有人

那麼,被換上不滿電電池的司機豈不是虧了?沒事,還有神奇的結算方式會解決這個問題。


換電,能源車的終極趨勢?

運營人員正在跟司機確認里程數

每次換電成本大致幾十元左右,本次換電費用以車載里程錶顯示數值與上次記錄的里程數之差,乘以1km計價得出。基於此,司機們為了不吃虧,一來絕不會採用其它方式進行充電;二來,司機想提速就提速,空調怎麼舒適就怎麼開,絲毫不用考慮平均能耗,司機爽了,乘客也樂了。

“這種(換電)模式,我都敢開空調了,舒服多了。”


換電,能源車的終極趨勢?

每輛車大概要換電2-3次

不過,現階段來看,出租車比較青睞換電,家用車除了蔚來這類用戶企業外,幾乎沒人願意換電。

車企與換電站之間的“時間匯率”

這年頭,常聽到一句話:等傳特斯拉國產Model 3的大規模切入,中國車企有的時間不多了。

換電的時間匯率其實還存在於與車企之間。燒錢建換電站換取用戶點讚的同時,更是為了換取未來競爭的起跑時間。

有賴於高能量密度的NCM811電芯撐場,用戶普遍存在的續航焦慮重心已從短腳續航勉強轉移至充電速率,快充40min與換電3min,簡單對比後並不能得出換電能取代快充的結論,事實上換電與充電兩者並不能互相取代,推崇換電站的蔚來在充電網絡上動作頻頻,信仰超充的特斯拉早年也試水過換電,快充與換電相信會很長時間並存,且別忘了,大部分日常充電場景由家用充電(7kW慢充樁)完成。換電更深層的意義並不是粗暴地解決續航里程焦慮,而是在於車電分離。

車電分離簡單理解就是整車與電池分開銷售,分離的還有高懸在用戶心中的8年/12萬km後的高昂電池更換費用。整車銷售不包含電池後,整體售價下降至與燃油車對標的合理價位,動力電池通過租賃方式,最終讓日常用車成本與燃油車差不多扯平。新能源市場不會一直冷下去,但會變得更加理智。


換電,能源車的終極趨勢?

換電站附近就是公交充電站,充電與換電會長時間並存

基於這樣的認識,換電是車電分離後的必然產物,於是,就成了大家關注的問題之一。暫不支持換電的車企大佬有著一致的回應:目前充電滿足主流需求,日後不排除換電的可能性,尚處於觀望狀態。

他們觀望的背後原因是有兩條賬目要算,第一條帳是換電站昂貴的建站費用,一個具備日常營運能力的換電站的投入成本大概在300萬元以上,僅僅覆蓋長三角、珠三角等一線城市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第二條帳是車企要獨自承受動力電池這個成本大頭。動力電池成本高居,有甚者佔比超過50%,品牌溢價高的特斯拉也佔到25%左右,這個成本大頭從消費者頭上轉移到自己身上,需要一定的接受時間。租賃收益回收成本顯然又很長線,遠水救不了近火。

按照5號電池設計的、不同品牌的標準電池都能塞進我們小時候的任何電動四驅車裡,是因為它們統一了規格。同理,不同品牌、不同車型的動力電池因容量不同、形狀各異、重心配比不一,也不盡相同。統一電池規格形狀在汽車設計研發初期就需前置的思考,如果沒有國標出手,一統動力電池規格猶如登天難事。這一情況,使任何一家車企自建的換電站均形成天然的排它性,甚至自家不同車型為了兼容同一個換電體系也需妥協,蔚來ES8木桶效應般地揹著小電池,是為了讓路給更小尺寸ES6等後來者,真的太難了。

隨著國家補貼從整車銷售傾斜於充電基建,換電的時間匯率會再次擺在車企的車型規劃表前,拭目以待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登斯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