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農業機械做得好嗎?為什麼有人說三一、中聯不做農業機械?

一輪明月47521457


總體只能說中等吧!下面就從農業的糧、油、棉、糖這四個方面的農機來說說。

糧食機械:國內糧食機械從拖拉機,收割機,耕種機械,已經基本上自給自足,質量也不錯,但大馬力農機還有很落後,比如說智能農機或者質量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說到食用油方面的農機,除了目前國內大豆收穫機械,還有一些比較落後的花生撿拾機,其他也沒有特別合適的機械;

至於棉花方面的農機,採棉機核心技術基本被國外大型農機制造商控制,國內也有一些廠家在做採棉機,比如鐵建重工、東風等,但採棉機的質量、穩定性和效率有很大差距;

至於糖類農機,除了糖業農業生產中的拖拉機、種植機等,甘蔗收割機和採棉機一樣,核心技術全部被國外大型農機制造商控制,向國內有一些廠家,比如中聯重科以及辰漢農機也在做甘蔗收割機,通過改進也能下地收甘蔗了。

總結一下國內農機:基本功能滿足、高端不足,發展空間很大,未來的農機路還很長。

另外三一確實不做農業機械,中聯做農業機械。


拖拉機跑得快


本人認為不好,中國的農機缺少規範化,市場雜亂,沒有一定規章,一些廠家為了得到國家補貼馬力標註非常大,實際功率特別小,咱們拿404拖拉機說一下,標註40馬力4驅,可是車身自重跟單缸24馬力小四輪車不相上下,但是404拖拉機就有農機補貼,小四輪車沒有,搞的農機市場基本飽和,中小型拖拉機無人問津,希望國家儘早規範農機制造廠,提高農機利用價值


為國著想的農民


中國的農業機械還處於發展階段,目前大型的農業機械還只是處於起步階段,超大型農機目前還依賴於進口,這也許和我國的土地聯產承包到戶有一定關係,土地過於分散,不適應超大型農機展開作業,中小型農業機械在我國所佔的比重較大,隨著國情的發展,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的形成,當那時,我國對於超大型農機的需求也就擴大了,完全依賴進口,那也是不切合實際的,我所瞭解的,福田雷沃,在生產中小型農機的同時,也一直在研發超大型農機。三一和中聯主攻放心應該是工程機械。



午夜星辰


很多人一提起農業機械化,就以為全世界最厲害的農業機械化一定是美國,其實這是多年來媒體的誤導。目前,全世界最強的農業機械化墾區,是黑龍江農墾集團的建三江墾區,這裡也是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發端之地。建三江墾區的農業機械化程度達到了98%,超過了美國的平均水平,是世界農業機械化的典範。

全世界最大的農用航空公司,就在黑龍江農墾。有一百多架運-5,運11,運12、農-5B、PC-6、R-22/44等機型,還有很多植保無人機。現在甚至有農戶購買了私人飛機,當然,北大荒的私人飛機是用來農業生產的,不是國內富豪用來顯擺的。

例如南美洲的阿根廷空軍,由於財政困難,阿根廷的空軍在2016年停飛所有A-4天鷹攻擊機,一夜之間回到解放前。只剩下幾十架螺旋槳戰機,實力還比不上一百多架飛機的黑龍江農墾通用飛機公司。

黑龍江農墾建三江墾區,戶均經營土地面積最少也有250畝,250畝是小戶,1000畝是中戶,3000畝是大戶,還有個別管理萬畝的農戶,機械技術力量比肩美國大農業。這個墾區的糧食產量與吉林省全省糧食產量相當,但商品糧比例是99%。而吉林省商品糧比例只有一半,這還是全國比較高的水平。


小王的普通生活記錄


謝瑤。

客觀的說,中國的農業是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方式承包給了農戶,這種小農經營的方式,制約了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三一,中聯為什麼不做農業機械呢?這種分散的經營模式,研發製造出來的機械出售給誰呢?主要還不是靠內需嗎?因此只有加快土地流轉,研發製造大型農業機械才會有動力,否則農業機械沒有企業去做。謝謝!



lironqyao8829


三一還沒有做農業機械,中聯早就有農裝公司了,谷王、耕王、中聯重科都是中聯的


鑫——農


中國的農業機械發展狀況不好,體現在中小型,而且繼續往小型便攜式發展,這一切還是要從政治經濟學理論說起,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決定與影響作用,在這裡表現的很明顯,生產力水平――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促進農業產業結構,體制的變革,但是落後的體制,頑固的傳統農耕思想反過來又嚴重製約農業機械的發展和升級。尤其是當前農業效益甚微,直接影響對農機投資,農機銷售市場難於擴大,企業科研和生產受限。


追夢齋


農業機械行業的發展取決於農業機械科技化的普及,農業做到像美國那樣高度集約化,機械化的時候。別說三一,會出現很多四一,五一之類的大公司殺入農業機械行業。



新知青下鄉記


三一和中聯都是做重機械!建設機械。農業機械國內也有好多家專業公司在做。三一和中聯如果要兼做農業機械也是十分簡單。但要做好也不是那麼簡單,市場基本飽和。沒必要爭取一點份量的市場,做強做大做精老本業。


新三農優品


現在對農機補助挺不錯的 對農機補助國家很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