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碑帖集《離都帖》《郊燔帖》《扈從帖》


古代碑帖集《離都帖》《郊燔帖》《扈從帖》

尺牘《離都帖》 1055 紙本 29.2cm X46.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蔡襄(西元1012-1067年),字君謨,福建仙遊人。書法學虞世南、顏真卿,並取法晉人。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列“北宋四家”,譽滿書苑。

  此帖又名“致杜君長官尺牘”,乃蔡襄即將渡長江“南歸”途中所書,追述離都(開封)行至南京(今商丘)而痛失長子。友人來信慰問,襄作此書答謝。書法豐腴厚重處似顏真卿,兼有王羲之行草之俊秀。選自《宋四家墨寶》冊。 釋文:襄啟。自離都至南京。長子勻感傷寒七日。遂不起此疾。南歸殊為榮幸。不意災禍如此。動息感念。哀痛何可言也。承示及書。並永平信。益用悽惻。旦夕渡江。不及相見。依詠之極。謹奉手啟為謝。不一一。襄頓首。杜君長官足下。七月十三日。貴眷各佳安。老兒已下無恙。永平已曾於遞中。馳信報之。


郊燔帖


古代碑帖集《離都帖》《郊燔帖》《扈從帖》

《郊燔帖》尺牘 1053年 紙本 27.2cm X43.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郊燔帖》為行草書札的代表作。筆畫渾雄敦厚,婉轉有致,運筆飛動自如。此帖取法 於《伯遠帖》,又參以章草筆法,使之有機的融為一體,形成蔡襄獨特的 草書風格。

釋文:十一月廿八日,襄頓首。別已經年,每疏馳問,但極瞻跂之懷。人至承書,窺攬辭意,豈勝感著?夏聞郡事清閒,總適神情,自有高趣,仰羨仰羨!郊燔甫,近天氣變寒,唯眠食愛攝,副此遠想,不具。襄再拜。知郡司門足下。


扈從帖


古代碑帖集《離都帖》《郊燔帖》《扈從帖》

蔡襄《扈從帖》(又稱公謹帖) 紙本23.3X21.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

釋文: 襄拜:今日扈從逕歸,風寒侵人,偃臥至晡。蒙惠新萌,珍感珍感!帶胯數日前見數條,殊不佳。候有好者,即馳去也。襄上公謹太尉閣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