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第1縱隊司令員授銜元帥,二名干將為上將和中將,一名自殺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

1938年5月,中共中央根據山東抗日遊擊戰爭的發展,山東的人民抗日武裝也在不斷壯大,其中既有八路軍的正規部隊,又有一些地方武裝,由於指揮不統一,這些部隊基本上各自為戰,形不成合力,為統一指揮山東與蘇北地區八路軍各部隊,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八路軍第1縱隊,以徐向前為司令員,朱瑞為政治委員。

八路軍第1縱隊司令員授銜元帥,二名干將為上將和中將,一名自殺

中央為什麼任命徐向前為司令員,主要是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資歷要老,這樣可以服眾,二是指揮出眾。因為當時在山東的部隊不僅人數多,達到7萬多人,而且各負責人都是老革命,主要的力量有三支:

一是由原地方起義武裝為基礎,改編為八路軍的山東縱隊。張經武任縱隊指揮,黎玉任政治委員,轄八個支隊,活躍在魯中、魯南及膠東地區,兵力約四萬餘人。

張經武於1906年出生,湖南省酃縣(今炎陵縣)人。13歲時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後在愛國名將樊鍾秀創辦的建國軍軍官學校就讀,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參加了長征,曾擔任軍委直轄教導師師長,軍委第二野戰縱隊參謀長,是個老革命。

八路軍第1縱隊司令員授銜元帥,二名干將為上將和中將,一名自殺

二是由115師334旅和129師師津浦支隊為基礎,組成的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蕭華任司令員兼政委,開創了冀魯邊平原根據地,控制著津南、魯西北的十五個縣,兵力共兩萬餘人。

蕭華於1916年1月出生於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瀲江鎮肖屋村一個貧苦的泥瓦匠家庭。蕭華父母都是早期共產黨員,1928年12月,正在興國縣立文蘭閣中學讀初中的蕭華,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2月20日參加興國暴動。從此走上革命道路,由於其文化水平高,又愛學習善於總結,很快便脫穎而出,1934年10月長征開始時,他已擔任紅一軍團組織部長,後來又擔任二師政治委員。八路軍成立時他被任命為115師政治部副主任兼343旅政治委員。

八路軍第1縱隊司令員授銜元帥,二名干將為上將和中將,一名自殺

三是115師師部及685團。由代師長陳光、政委羅榮桓率領,於一九三九年春進入魯西平原,與湖西地方武裝合編為蘇魯豫抗日支隊,戰鬥在泰西、運西地區,兵力約八千人。

陳光於1905年2月出生,原名陳世椿,湖南宜章縣慄源堡人,1926年他便開始從事農民運動,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後隨朱德、陳毅部隊到井岡山。陳光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作戰勇敢,而且很有智謀,1930年10月,中央紅軍進行編制調整,陳光則因作戰勇敢,被提升為第4軍第10師第30團團長,不久又提升為紅12師師長。

八路軍第1縱隊司令員授銜元帥,二名干將為上將和中將,一名自殺

長征途中和到陝北後,他曾任第一軍團代理軍團長,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他任115師第343旅長,深得林彪信任,所以在林彪受傷後,陳光便代理第115師師長。

所以中共中央在確定第1縱隊司令員人選的時候,經過仔細考慮與篩選,也只有徐向前最適合擔此職務,因為從資歷上,他比張經武、蕭華和陳光都老,從軍事指揮上看,徐向前曾是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當年紅四方面軍從游擊隊發展成近10萬紅軍,徐向前功不可沒。

徐向前於1938年8月1日以第一縱隊司令員名義通電就職,八路軍第一縱隊正式成立。而張經武、蕭華和陳光也成為他最得力的干將,在對日作戰和反國民黨軍挑釁中戰功顯赫。1940年6月,徐向前奉命離開山東返回延安,1941年1月,第一縱隊番號被撤銷。從時間上算,八路軍第1縱隊存在時間僅1年多。

八路軍第1縱隊司令員授銜元帥,二名干將為上將和中將,一名自殺

其中張經武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文革期間遭到“四人幫”迫害,1971年被打成重傷慘死於秦城監獄。蕭華於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5年8月12日,蕭華病逝於北京,享年70歲。

陳光在新中國成立後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廣州警備區司令員。在此期間,他未經上級批准私自招募並建立湖南家鄉子弟學校,被中共廣東分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葉劍英批評,但他拒不接受並頂撞葉,因此被撤銷職務並予以關押,1954年6月7日,陳光因精神失常在武漢自焚身亡,年僅49歲。

八路軍第1縱隊司令員授銜元帥,二名干將為上將和中將,一名自殺

徐向前於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