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雲集的時代,民國人稱“我的朋友胡適之”的美食社交。

民國是個值得回味的時代,“大咖”輩出,吃貨“響噹噹”。

民國時期,曾流行一句話“我的朋友胡適之”,就是指胡適先生,他不僅學識淵博,在吃這方面也是見多識廣,從國內扯到國外。他有一顆中國胃,喜歡老北京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的油爆蝦仁和醬爆雞丁。

胡適的身邊有很多友人和同事都是大吃家,比如聞一多、梁秋實、魯迅等,所以說到民國吃家是不能繞過胡適的。

大師雲集的時代,民國人稱“我的朋友胡適之”的美食社交。


  • 愛寫美食日記的吃家


民國那一撥學者文人之間,他們赴宴真的比較頻繁,而且有兩位很喜歡寫美食日記,這兩個人分別是胡適和魯迅。胡適日記講到了春華樓、廣和居、北京飯店、東興樓等知名餐館,數量差不多有20多家。而魯迅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差不多就有60多家,就吃的段位來講,魯迅的段位更高。

說起魯迅和胡適這兩位文學巨匠,曾經在北京東興樓相聚過兩次。一次是胡適請魯迅,另一次是都達夫請魯迅和胡適兩人。此外胡適也應邀去過魯迅在八道灣11號的住所和紹興會館吃過飯,他是去過魯迅家裡吃飯的為數不多的客人之一,可見兩人的私交還是很緊密的,只是由於後來主張不同而分道揚鑣了。

大師雲集的時代,民國人稱“我的朋友胡適之”的美食社交。


  • 飯局中的社交達人

1917年,27歲的胡適學成歸國,到北京大學任教,飯局頻繁。在民國教育界,知識分子地位還是很高的,他們的薪資水平完全能夠應付飯局社交。學者餘世存在《胡適:中產以土》一文中寫道:“20世紀30年代,胡適、魯迅都步入了收入的黃金期。但魯迅的收入月均六七百元,約為今天兩萬人民幣。胡適的收入月均1500元,約為今天五萬人民幣”。1917年,還沒拿到博士學位的胡適就被邀請到北大任教,月薪280元,“只為教授最高級別之薪俸”,可供當時北京五口之家的窮人開銷三年。

胡適日記記載過許多自己參加飯局的餐館,胡適也是魯迅之外,為數不多的在日記中記載飯局的名人。去的最多的是北京八大樓之首東興樓,凡是他的貴客多數放在東興樓宴請,因為東興樓位於東安市場你當時的北京大學比較近。

根據魯迅日記記載,魯迅常去的飯店有60多家,這一點胡適比魯迅要差的遠,其實胡適比魯迅的朋友要多得多,去的餐館不多說明胡適這個人很有節制。

胡適雖然很早就離開家鄉,但無論走到哪裡,對徽州績溪的家鄉菜他都念念不忘。毛豆腐、皺紗南瓜苞、細沙炸肉、徽州丸子、徽州一品鍋都是徽州菜中比較有名的菜品。其中毛豆腐是績溪、休寧一帶的特產,也是胡適的最愛。豆腐經發酵後,會長出一寸左右的白色絨毛,故名毛豆腐。用毛豆腐製作的一道名菜叫虎皮毛豆腐,其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將十塊毛豆腐每塊切成三小塊,將兩面煎至金黃,等到表層起皺,加入蔥末、薑末、雞精、白糖、鹽、肉清湯、醬油燒燴兩分鐘即成。上桌時最好用一碟辣椒醬佐食,此菜香味可口,開胃誘人,因色黃且呈現虎皮條紋所以叫虎皮毛豆腐。其實教貓豆腐兩面煎黃,來炒川菜裡的回鍋肉,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毛豆腐比普通豆腐的味道要厚的多。

大師雲集的時代,民國人稱“我的朋友胡適之”的美食社交。


我們常說請你吃飯的人很多,但願為你做的人卻很少。梁實秋第一次去胡適家做客,胡適夫人江冬秀親自下廚,為他做的就是徽州一品鍋。徽州一品鍋,是績溪名菜也是胡家待客的拿手菜。胡適對梁實秋說:“你是績溪的女婿,當然要用績溪名菜招待你”。梁實秋在他的文章中這樣描寫徽州一品鍋:“一個大鐵鍋,口徑二三尺,熱騰騰的端上來,裡面還在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著一些蛋餃,還有蘿蔔青菜,味道好極。

北大校長蔡元培也在胡家吃過一品鍋,但這不是蔡元培最喜歡的,他在胡家最喜歡吃江冬秀做的東坡肉。

大師雲集的時代,民國人稱“我的朋友胡適之”的美食社交。


  • 胡適的美食偏好

胡適作為徽州人,經常會請在北京的徽州同鄉聚餐聊天,胡適最常請同鄉吃飯的地方是明湖春,這在胡適的日記裡多有記載。但明湖春其實並不是做安徽菜的館子,而是一家地道的山東菜館,一個安徽人為什麼喜歡山東的菜館呢?這個問題也是臺灣美食家逯耀東,在他《胡適與北平的餐館》一書裡留下的疑惑。依據史料記載,明湖春是一家以不斷推出創新菜品而知名的飯館,胡適這一生對新鮮事物,總是抱有很大的興趣,所以他就能夠開一代風氣之先,能夠吸胡適的地方。另外從地理位置上講,安徽被六省環抱,徽菜註定具有融合性,魯菜和徽菜差別肯定是要小於川菜和湘菜的。

作為資深吃貨胡適,也不例外對蒼蠅館子感興趣。因此,胡適除了平時的宴請應酬之外,我經常去北大周圍的馬神廟、漢華園、沙灘這幾個小飯館,去那裡吃一些家常菜,有時候高興了還會喝上二兩老白乾。這裡尤其要提到一家叫海泉城的小飯館,胡適最喜歡吃這家店裡的炒豆腐腦和翡翠羹。

大師雲集的時代,民國人稱“我的朋友胡適之”的美食社交。


胡適曾應海泉成老闆之邀,親自為海泉成提了一副對聯:學識文章,舉世鹹推北大老;羹調烹飪,沙灘都道海泉成。此聯一掛,餐館生意馬上更加火爆了。

都說民國是個閃耀的時代,也是個有趣的時代,更是一個大師雲集的時代,吃喝玩樂樣樣精通。

民國著名吃貨汪曾祺先生曾說過:“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安,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所謂一飯一蔬,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