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内衣原来长这样!真让人坐立不安

中国服饰文化同中国文化一脉,源远流长,伴随着不同时期、朝代生产力水平与等级观念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虽然古代的科技水平与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如现代人,但在穿衣这件事上,古人不管是在审美还是在功用,不管是在撩人程度还是在房事实用等方面,都与咱们今天不相上下,有些甚至比现代人更加“豪放”,这也让梗哥我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智慧与撩骚本事。下面咱就看看古人内衣长啥样,各位板凳搬好坐好哦~

古代女人内衣原来长这样!真让人坐立不安

内衣内衣,顾名思义,就是贴身穿着,不漏外,功用简单说有两方面——一是保暖,最早的内衣其实就是为了保暖,和外衣功能类似,是一种名叫“襦”的短衣,不加絮,不用帛,不外露,齐腰身。由此可见,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古代,实用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就是遮体,不该漏的坚决不漏,特别是在封建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思想束缚下,女人的贞洁往往比性命还要重要,所以内衣是每一个女人的标配。

古代女人内衣原来长这样!真让人坐立不安

纵览历朝历代,小小的内衣从无到有,从大到小,时隐时露,有如一抹微云掩住山峰,欲望半张着眼睛,迷朦之中透露出涩骨的春情。

让我们看看历代的内衣究竟长啥样,看看这被称为女性最后一块阵地的“包装”在历史更迭中,都以怎样的方式呈现。

抱腹(或者称为心衣)

“微风暗度香囊转,明月看从玉手生;见说自能裁帕腹,一双濡鹊绣初成。”

古代女人内衣原来长这样!真让人坐立不安

抱腹

抱腹是从帕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款内衣。汉刘熙所撰的《释名》解释云“抱腹,上下有带,包裹其腹上,无上裆者也。”由此可见,抱腹应该是上下有系带,这样可以更好地裹紧腹部,但并没有连档到下体,这种“顾上不顾下”的内衣就是现在内衣最早的雏形,简洁又不失女性的娇柔。

抱腹是单片形式,抱腹只有前片,没有后片,有点类似现代的肚兜。后背部分是全部裸露的,以系带来连结穿着,质地多用平织绢,图案多以爱情为主题。穿着这样的内衣,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透气凉爽的效果。

古代女人内衣原来长这样!真让人坐立不安

抱腹是汉代最简便的内衣典型形制,一直传承至清代。

魏晋时期,内衣名为“两当”


古代女人内衣原来长这样!真让人坐立不安

两裆双心共一袜,帕腹两边作八襊。

“两当”顾名思义,就是有前后两面,最早由三国两晋南北时朝北方游牧民族的女性内衣“裲裆”传入中原的,后被汉族女性接受,发展为当时的“两当”。“两当”通常为两层,夹层可衬棉,既可挡胸又可挡背,贴身保暖。

唐朝,诃子

唐朝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唐代素以开放著称,在内衣的形式上,也迎合了当时社会的大众审美情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文化的开放,让唐朝的内衣服饰也平添了一份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内衣的质地与色彩,来表现女性的魅力与美丽。

古代女人内衣原来长这样!真让人坐立不安


古代女人内衣原来长这样!真让人坐立不安


宋代,名为“抹胸”

古代女人内衣原来长这样!真让人坐立不安

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习惯。宋代“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

宋代的“理学”制约,并没有使内衣文化黯然失色, 而是以“窄、瘦、长、奇”别具中原特色,为日后的“肚兜”文化奠定了根基。

元代,称为“合欢襟”

古代女人内衣原来长这样!真让人坐立不安

“合欢襟”是由后向前系束的。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合欢,这种内衣设计应该是为了男女快活之事而设计。既能便于愉悦,又不会让女人太过羞涩。


古代女人内衣原来长这样!真让人坐立不安


明代,称作“主腰”

古代女人内衣原来长这样!真让人坐立不安

“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尽显身材。

清代,叫做“肚兜”

古代女人内衣原来长这样!真让人坐立不安

清代一般是菱形状,只有前片,后背袒露,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其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肚兜上有各类精美刺绣,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的带子既有绳、丝绢,也用金、银、铜链等。

从上面的简单梳理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朝代如何更替,文化如何发展,女性内衣的演变都独树一帜,简简单单的一块布,发展近千年,依然以最初的模样传承下来,极简主义,实用主义,与女性的柔美温婉相适应的色彩与线条,一直延续至今。

一件小小的内衣,真的是藏不尽千古春情,挡不住男人的万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