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嵬坡之變的得意到宮廷政變時驚懼而死,唐肅宗李亨的悲慘人生


從馬嵬坡之變的得意到宮廷政變時驚懼而死,唐肅宗李亨的悲慘人生

從馬嵬坡之變的得意到宮廷政變時驚懼而死,唐肅宗李亨的悲慘人生

唐朝時期,太子是風險極高的職位。能好好活著都不容易,別說繼承皇位了。

唐朝立國後,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殺。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后病死,李治成為太子。唐高宗李治即位後,先立李弘為太子,李弘猝死;李賢被立為太子,又被母親武則天廢立逼死;李顯被立為皇太子。唐中宗李顯被老婆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殺。李隆基發動政變奉迎父親唐睿宗李旦即位,後禪位於己。唐玄宗李隆基也是賜死太子李瑛,才將第三子李亨立為太子。

可以看出,只要被立為太子,就是腳踏入地獄,性命和太子之位是一體的,活著才有太子之位,這不用說。失去太子之位基本是丟了性命,保命就要保住太子之位,古人云“自古簿情帝王家”,誠然矣

被立為太子前的時光是最平和的時光

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個兒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在位六年,史稱唐肅宗。

李亨的母親楊氏出身於弘農楊氏(今屬陝西),為關隴地區的名門望族。楊氏曾祖父楊士達在隋代任門下省納言(宰相),武則天的生母就是楊士達的女兒。李隆基和楊氏成婚時,李隆基剛被冊立為太子,楊氏懷孕後,李隆基擔心政敵太平公主以耽於女色難當大任而廢了自己的太子之位,曾想讓楊氏墮胎,幸虧後來沒做,李亨才得以倖存。

李亨的母親楊氏是太子嬪,地位沒有太子妃尊貴。太子妃王氏沒有生育,王氏便把李亨接到自己身邊,對他百倍呵護,極為疼愛,“慈甚所生”。

唐玄宗李隆基很注重諸王子的學業,特意選派了賀知章、潘肅、呂向、皇甫彬等名士為侍讀。李亨的文化知識與素養提高很快。

從馬嵬坡之變的得意到宮廷政變時驚懼而死,唐肅宗李亨的悲慘人生

從馬嵬坡之變的得意到宮廷政變時驚懼而死,唐肅宗李亨的悲慘人生

這段時光是李亨最平和美好的時光,李亨先被封為陝王,後改為忠王。

太子的保命之旅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太子李瑛受到武惠妃和駙馬楊洄的構陷,隨同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坐罪賜死。太子李瑛被廢賜死,再次證明唐朝時太子實在是高危的職位。

此時的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寵愛武惠妃,武惠妃的兒子是壽王李瑁。“楊洄又譖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雲與太子妃兄駙馬薛鏽潛構異謀。”唐玄宗殺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個兒子。

年輕時的李隆基曾經目睹朝臣們發動神龍之變,迫使武則天讓位於唐中宗。又曾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之變,剿滅韋氏一黨,在登基以後發動先天之變,除掉了太平公主,從此才大權獨攬,安坐皇位。

唐玄宗對權力的更迭太敏感了,防患於未然,

他絕不容許作為儲君的太子過早的覬覦皇帝寶座。

太子李瑛賜死後,武惠妃和宰相李林甫極力推薦壽王李瑁為太子。唐玄宗“帝心似海”,出於是制衡的需要,選擇了李亨為太子。他絕不會讓內有武惠妃、外有宰相李林甫支持的壽王李瑁成為太子,從而威脅到自己的皇權。李亨和李瑁相比,勢力就要小很多,李亨的母親楊氏和養母王氏都已去世。

太子李亨和宰相李林甫互相成為政治威脅

從馬嵬坡之變的得意到宮廷政變時驚懼而死,唐肅宗李亨的悲慘人生

從馬嵬坡之變的得意到宮廷政變時驚懼而死,唐肅宗李亨的悲慘人生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六月,李亨被立為皇太子,開始為保住太子之位也就是保住性命苦苦掙扎。

天寶五載(746年)初,隴右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到京師長安,向玄宗進獻對吐蕃作戰中的戰利品。太子李亨和皇甫惟明關係友好。皇甫惟明面聖時,奏稱應罷黜李林甫,並向皇帝推薦韋堅的才幹。韋堅是太子李亨愛妃韋氏的兄長。

李林甫則向玄宗奏稱他們結謀,“欲共立太子”,玄宗下詔進行審訊。李林甫指使手下羅織罪狀,韋堅被貶官,皇甫惟明交出兵權。

韋堅被貶之後,他的弟弟將作少匠韋蘭、兵部員外郎韋芝上疏替他鳴冤叫屈,引得唐玄宗震怒,太子李亨為擺脫干係,無奈和愛妃韋氏離婚,共同生活多年的韋妃不得不削髮為尼。李亨渡過了這場政治危機,韋氏一族被李林甫株連構陷,死者甚多。

天寶五載(746年)年底,太子李亨的良娣(妾室)杜氏的父親杜有鄰被女婿柳勣狀告

“妄稱圖讖,交構東宮,指斥乘輿”,宰相李林甫乘機大肆株連構陷,將李亨牽連進來。李林甫興風作浪,意欲廢掉太子。唐玄宗令京兆府會同御史臺官員審問,案情大白,是柳勣誣告。杜有鄰、柳勣杖斃,家人流放。太子李亨的良娣(妾室)杜氏也未能倖免。

兩次險象環生的大案,兩次失去妻室,太子李亨身心疲憊。唐玄宗為了安慰李亨,給他娶了新的良娣張氏。

這時李林甫病死了,接任宰相的楊國忠在清算李林甫勢力的同時,依然繼續打壓太子,雙方明爭暗鬥不已。李亨更加謹慎小心地保全自己。

從馬嵬坡之變的得意到宮廷政變時驚懼而死,唐肅宗李亨的悲慘人生

從馬嵬坡之變的得意到宮廷政變時驚懼而死,唐肅宗李亨的悲慘人生

唐玄宗很樂意看到太子李亨和宰相李林甫的政治鬥爭,他不願看到太子李亨羽翼豐滿、勢力擴張,但他也不願再次廢立太子,引起朝廷動盪不安。唐玄宗任由李林甫構陷打擊太子李亨的部屬親信,卻制止事態發展到廢立太子的地步。

太子李亨一方面不敢表現出對於政治的過度熱情和培養的勢力以免被皇帝猜忌,另一方面又要適時展現自己的政治才能、力量以滿足皇帝的期望和應對太子之位的覬覦者。

全面翻盤的馬嵬驛兵變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范陽、河東、盧龍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誅楊國忠為名起兵反唐。創立了“開元盛世”的唐明皇李隆基,全然沒有昔日精明強幹、殺伐果斷的英明才幹,昏招頻出。

先是聽信太監的讒言,誅殺抵抗叛軍暫時失利的大將高仙芝和桂常清,後又不顧敵我兵力懸殊,逼迫將領哥舒翰出關應敵,致使潼關失守。

潼關失守,長安門戶大開,國都岌岌可危。唐玄宗李隆基帶領楊玉環姐妹、皇子皇孫和親信宦官員,假借御駕親征的名義,拋棄朝中大臣和王公貴族、平民百姓,在禁軍統領陳玄禮及禁軍的保護下逃向蜀州。

從馬嵬坡之變的得意到宮廷政變時驚懼而死,唐肅宗李亨的悲慘人生

馬嵬驛兵變

太子李亨同親信密謀策劃之後,派心腹宦官李輔國拉攏禁軍統領、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以非常手段對付楊國忠。逃亡隊伍到達馬嵬驛時,禁軍將士飢疲勞頓,已有怨言。隊伍的騷動給暗中操縱與策劃兵變的太子李亨提供了絕好時機。兵變禁軍首先誅殺了宰相楊國忠及其親信,後又逼迫唐玄宗勒殺楊貴妃。

此時唐玄宗既無法保護美人,也要考慮自身安全,和李亨已無法共處,兩人分道揚鑣。禁軍統領陳玄禮對唐玄宗極為忠心,他保護唐玄宗前行赴蜀。太子李亨北上,奔赴朔方軍治所靈武。

登基稱帝,豎起“平叛靖亂”大旗

天寶十五載(756年)七月,李亨等人抵達朔方軍大本營靈武。經過一番謀劃,李亨在靈武城的南門城樓,舉行了簡單的登基儀式。登基後,改年號為至德,玄宗被推尊為太上皇。

李亨在靈武登基稱帝,後世有人認為是僭越,不符合法理道統的要求。可是在唐玄宗拋棄朝中大臣和士紳軍民,逃離京師長安時,唐玄宗已失去了領導平叛的威望和能力。

李亨的行為,眾望所歸,許多唐軍前來投靠。唐肅宗李亨拜廣平王李豫、郭子儀,李嗣業,王思禮為將帥,率朔方等軍及回紇、西域之兵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大軍,東討叛軍。唐軍大敗叛軍,相繼收復長安、洛陽,並向叛軍巢穴進軍。

從馬嵬坡之變的得意到宮廷政變時驚懼而死,唐肅宗李亨的悲慘人生

從馬嵬坡之變的得意到宮廷政變時驚懼而死,唐肅宗李亨的悲慘人生

李亨登基稱帝,終於結束近二十年提心吊膽的太子生涯。唐肅宗李亨還都長安後,接回唐玄宗。唐玄宗對權力的追求可謂達到極致,已是太上皇的唐玄宗通過頒行誥旨、委派宰相等方式對肅宗政治進行滲透和干預,彰顯存在。唐玄宗回到長安,開始插手政治,而李亨為了防止唐玄宗復辟,安排李輔國監視唐玄宗,結果陳玄禮被迫致仕,高力士被流放,唐玄宗徹底失去了權力。

唐肅宗的主要精力還是在平叛上,叛軍雖然節節敗退,但部分地方確實膠著狀態。隨著局勢逐漸穩定,後宮和宦官的鬥爭開始加劇。

專權宦官平息皇后叛亂

宦官李輔國多年侍奉李亨,陪伴李亨渡過風風雨雨,深得李亨的信任。“馬嵬驛兵變”和“靈武稱帝”,這兩個對李亨來說極為重大的歷史時刻,李輔國都立下大功。唐肅宗回到長安後,拜李輔國為元帥府行軍司馬,掌握禁軍,負責皇宮安全。加開府儀同三司、知內侍省事,封郕國公。權傾朝野,擅權作福。

唐肅宗的皇后張氏,就是李亨為太子時,兩度失去妻室後,唐玄宗為了安慰李亨,給他娶了新的良娣張氏。張皇后在跟隨太子李亨北上時,同甘共苦,留下“寢前禦寇,產後縫衣”的美名。隨著地位的提高,逐漸利慾薰心,強橫暴虐,和李輔國勾結,在禁中把持權利,干預政事。

李輔國、張良娣誣陷建寧王李倓欲謀害其兄廣平王李豫,肅宗聽信讒言,賜死李倓。後來張皇后與李輔國有矛盾,張皇后想廢掉唐肅宗所立的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係為太子,還想殺掉李輔國。

寶應元年(762年)四月,唐玄宗去世,肅宗病危。張皇后發動政變,召太子李豫進宮,準備與越王李系除掉太子。李輔國得到消息後,出兵把太子保護起來,然後率兵逮捕了張皇后與李系的黨羽,將張皇后囚禁在別殿,殺越王李系、兗王李僴。

當夜,李亨病死,時年五十二歲。

從馬嵬坡之變的得意到宮廷政變時驚懼而死,唐肅宗李亨的悲慘人生

從馬嵬坡之變的得意到宮廷政變時驚懼而死,唐肅宗李亨的悲慘人生

李亨在太子之位近二十年,隱忍堅毅,謹慎小心,在錯綜複雜的政治形勢下,保住了太子之位,保住了性命。他毅然北上,平叛靖亂,收復二京,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但由於唐玄宗的長期壓制,李亨缺乏自己的政治班底和強有力的政治謀略和政治手段,只能使用宦官來控制朝廷。自此開始,唐朝後代皇帝都籠罩在宦官專權的陰影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