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文星塔記:有形之寶塔無聲之鞭策,建塔緣於勵志倡文只為興邦


吉安文星塔記:有形之寶塔無聲之鞭策,建塔緣於勵志倡文只為興邦

文星塔記

一座城看滄桑鉅變,一座塔看人文傳承。公元 2012 年,吉安城北螺子山新建文星塔,巍然聳立於山巔之上,文運之象,紹往啟來。借醉翁之華採,承文山之浩氣, 逸興情飛,文湧思翔。遂有記。

文星者,文曲星也。舊傳文星下凡,為學者,為智者。史載吉安十七狀元,三千進士,皆文星之身,天開文運。祈吉安文風再盛,民福更重,風調雨順, 吉泰民安,故取名“文星”。

遙望寶塔,狀若椽筆,倒映湖面似汲墨欲舞,昂首蒼穹如畫鬥指星,百里遙見識老家歸途。仰觀浮屠,高逾百尺,七級樓閣畫棟雕簷,八面玲瓏藏文納秀。登塔遠眺,長風破襟,三山四水奔來眼底,百代千秋注入胸懷。

廬陵先輩,耕讀為本。家有詩書,人多儒雅。序塾相望,弦誦相聞。才俊兒郎,書劍安邦。崇道德而尚禮義,師孔孟而昌文明,領兩宋文壇之翹楚,拜文武魁星於廟堂。賢哲美才,福廕桑梓;文章節義,德蔽家邦。文脈歷歲月 不竭,正氣經風雨彌堅。 井岡精神築國魂,旗幟引領啟新航。古城新姿,百業興旺。大道如虹,新村如畫。教育闢新域,藝術聚殿堂。城郊築湖景,後河造綠廊。成盛世新塔。覽古今輝煌。冀新吉安:崇文正氣,開放圖強,文運續興,百姓安康。

有形之寶塔,無聲之鞭策。建塔緣於勵志, 倡文只為興邦。展望明日之吉安,日上昊天, 星聚雲祥,偉業鴻圖,正道滄桑。挾世代富強之夢想,承百姓幸福之希望,吾輩努力,後昆繼往。

中國共產黨吉安市委員會

吉 安 市 人 民 政府

立於公元二 0 一三年春節

吉安文星塔記:有形之寶塔無聲之鞭策,建塔緣於勵志倡文只為興邦

吉安文星塔位於吉安市吉州區廬陵文化生態園內海拔143米的螺子山頂。塔高57.3米,塔體八面七層,系仿宋代江南建築風格。其前身為明代萬曆三十一年所建“文塔”,已於1958年譭棄。2010年重建後定名“文星塔”,是集文化、宗教、景觀為一體的景點建築,也是廬陵文化生態園內的一個制高點,力求達到“海納百川,縱貫天地”的意境。

吉安文星塔記:有形之寶塔無聲之鞭策,建塔緣於勵志倡文只為興邦

據史料記載,明代萬曆三十一年,在吉安的鄉賢倡導下,吉安知府支持並主持,在城府的迎恩門外右側,建了一座文塔,請當時名臣鄒元標寫了《文塔記》,建文塔的目的是為了勉勵吉安的學子潔身自愛,勤學苦讀,祈望吉安百姓福運興盛不衰。經400多年滄桑,文塔在1958年被譭棄,塔址蕩然無存。2010年,吉安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設廬陵文化生態園的決定,並將在螺子山巔重建文塔(後命名文星塔),作為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傳承廬陵文韻,希祈吉安文風更盛、民風更厚、民福更重,同時為吉安增添一處登高觀光望遠之所。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耗資2000多萬元,文星塔主體工程完成,並於2012底全面完工。

為何將該塔命名為文星塔?據主管部門負責人介紹,文星是文昌星、文曲星的簡稱。我國古代認為其是主宰功名、祿位的神,一直被讀書人所崇祀。歷史上的進士,尤其是狀元,民間傳他們都是文曲星下凡。吉安歷史上有三千名進士,其中狀元17名,因此,魁星點鬥便成了百姓的精神追求。萬曆年間,郡賢鄒元標曾創建文塔於廬陵縣學前,意在勉勵吉安後學勤奮立志、大有作為。

吉安文星塔

整個文星塔塔身共七級八面,高57.3米,地下1層,地上7層,規劃總建築面積為2555.53平方米。每級陳展各有主題,分別展示民間的學風、古代的文采、進士、狀元以及吉安大量的書院建築等。文星塔建成後,登塔遠眺,整個吉安城美景盡收眼底。遠望贛江,近俯公園,塔綠相襯,山水相映,渾然一體,更有螺子山上上萬只白鷺在塔周圍的森林中棲息,成為吉安一大旅遊觀光生態文化勝地。

吉安文星塔記:有形之寶塔無聲之鞭策,建塔緣於勵志倡文只為興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