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被影視劇“騙”了,老北京根本沒有九門提督

  有時候我們看電影、電視劇,尤其評書、相聲裡愛提一個詞(其實應是個官職)叫九門提督,比如您聽這個《君臣鬥》(評書、相聲都有,也有叫《金殿鬥智》或《劉羅鍋兒》的),和珅就做過九門提督。九門提督是個什麼官職呢?按照文藝作品裡的說法,這是老北京城治安管理部門的最高長官,其實歷史上的北京根本沒有這個官兒。嚴格說來,九門提督可以有,但這並非官方的稱呼,而是一種民間的俗稱。

千萬別被影視劇“騙”了,老北京根本沒有九門提督

  九門提督這種說法,一定是源自清朝。因為您各位都清楚,明朝實行的是都司衛所制度,那時負責北京城安防工作的部隊、乃至全國的軍隊都是以“衛”為單位的,比如最被廣大熟知的錦衣衛,此外還有金吾前衛、金吾後衛、羽林左衛、羽林右衛、府軍衛等等、號稱親軍二十六衛。明代的衛所極其龐大複雜,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總之親軍京衛歸皇帝直屬,剩下的大部分歸五軍都督府下轄。

千萬別被影視劇“騙”了,老北京根本沒有九門提督

  那麼提督到底是個什麼官職?它的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是武職官名,這倒不是清朝首創,早在宋代就有提督之說,我們看《水滸傳》,裡面有個插翅虎雷橫,就說打造鉤鐮槍事宜“自有雷橫提督”;明朝也不是沒有提督,但是不負責打仗,而是“提督”京營戎政,比如提督會同館主事、提督四夷館少卿等職,但壓根兒也沒有九門提督這一說。

千萬別被影視劇“騙”了,老北京根本沒有九門提督

  到了清朝,提督通常為各省綠營最高主管官,官階從一品,堪稱封疆大吏。如果以職能來劃分,可分為陸路提督與水師提督,清朝共在各地設置12名陸路提督,3名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廣東水師提督及長江水師提督、康熙年間帶兵收復臺灣的施琅,就是首任福建水師提督),但也找不到九門提督這個官兒。到底九門提督之說從何而來呢?在清代,管理北京的衙門其實特別多,由順天府、五城御史、督察院、刑部、大理寺等等多個部門負責治安、監察、案件審理等事務,它們構成了京師治理的主體。

千萬別被影視劇“騙”了,老北京根本沒有九門提督

  其中負責衛戍、警備和治安的保衛機構叫“步軍統領衙門”,所謂的九門提督是指這個部門的最高長官,真正的頭銜叫步軍統領。那為什麼叫九門提督呢,這與老北京城“內九外七皇城四”的格局有關——這是明朝就已經奠定了的北京城城垣的建築格局。所謂“內九”是指內城的九座城門:即前門、崇文門、朝陽門、東直門、安定門、德勝門、西直門、阜成門、宣武門。那時候的城門可不是裝飾,更不是為了旅遊參觀用的,而是出於軍事防禦,城門和城牆都是城防系統的一部分。而內城又顯得格外重要,因為它起到包圍、保護核心區域的作用、即皇城的外圍防禦。

千萬別被影視劇“騙”了,老北京根本沒有九門提督

  在那時的北京城,城門可不是24小時開放的,人們不可以隨時隨地隨便進出,到了指定的時間城門會按時開放和關閉。城內的百姓也不像現在似的夜生活豐富、而是根本沒有,到點兒您就回家“貓著”去吧!不許隨便遛達,叫做夜禁、俗稱淨街。萬一趕上城門關閉、住在城外的人想出城回家怎麼辦?對不起,沒戲,沒有特殊批示不會給您開門。那我在城門洞裡忍一宿行不行?城門外側也許可以(想進城沒進來的),裡面夠嗆,因為那是值夜的士兵待的地方!由此可見那時北京城的安保級別還是很高的,人們在白天進出城門也要接受盤查,一些做生意的人還要在進城時交稅,所以內城九門的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千萬別被影視劇“騙”了,老北京根本沒有九門提督

  清朝建立之初,城內巡夜、申禁、稽查、捕盜等工作是由滿、蒙、漢軍八旗步兵和京師綠營的馬步兵負責,即“巡捕營”。後來設置的步軍統領衙門也是幾經變遷,開始只統轄八旗步兵營,康熙十三年開始兼京城九門事務,之前這項工作由兵部管理;康熙三十年,又兼管巡捕三營事務,全稱改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三營統領衙門”;雍正七年,官署定名為“步軍統領衙門”;雍正十二年,在宣武門內正式建立衙署,九年後遷至北城帽兒衚衕;由於負責審案的刑部大堂位於南城,老百姓稱之為“南衙門”,所以步軍統領衙門就俗稱“北衙門”;

千萬別被影視劇“騙”了,老北京根本沒有九門提督

  乾隆四十六年,巡捕增設左、右兩營,變成中、南、北、左、右五營,從此這個部門改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衙門”,簡稱“步軍統領衙門”,而主官的全稱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由於這個名字太長,不容易被人記住,同時名稱中又有“提督九門”四個字,於是民間就把這個官兒叫做“九門提督”。所以說,九門提督這個稱呼只是老百姓為了省事兒、上口的俗稱,官方的記錄中是找不到這個頭銜的官職的。

千萬別被影視劇“騙”了,老北京根本沒有九門提督

  而且步軍統領所提督的也不只是九門,從機構、人員和職掌範圍來看,步軍統領衙門兼有“軍”、“警”屬性,除衙門本部外,下設的八旗步軍營負責駐守內城、巡捕五營管巡邏、稽查、捕盜等,此外還有內外城十六門管理機構,也就是說包括外城七門在內的十六座城門都歸步軍統領管,甚至北海白塔山的信炮也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同樣是步軍統領衙門的下級單位。清代步軍統領這個位子上確實出過不少名人,比如康熙的小舅子隆科多,還有慈禧太后的親信榮祿,當然這些年頻繁“現身”的和珅也的確兼職過。

千萬別被影視劇“騙”了,老北京根本沒有九門提督

  庚子事變之後,清朝政府在洋務運動中將步軍統領衙門下屬的巡捕營改為“巡警總廳”,後來正式創設巡警部、並開辦現代警察學校,自此實現軍警編制分離,這也是我國現代警察制度的初步創立;辛亥革命後北洋政權為了維護其政權統治,保留了步軍統領衙門這個部門,只是全稱沒有原來那麼繁瑣,叫“京師步軍統領衙門”;直到1924年馮玉祥率部進入北京,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紫禁城,這一特殊的衙門才被裁撤,所謂的九門提督也隨之徹底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