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這場疫情帶來的影響,對傳統企業帶來的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周鵬御創投說


本次疫情和當年的非典有些像,都是為了規避人對人的傳播,開啟了宅生活。當時北京也是很多商業停滯,大街上人很少,但也同時促進了一些產業的發展。比如電視行業,如今是視頻平臺,還有當時北京機動車銷售一下子從二十幾萬輛,提升到了四十幾萬輛,大城市控制車牌,居民構成行為不會有大的變化,但二線以下城市疫情後很可能也會迎來購車高峰。總體來講,很多消費只是推遲了,疫情後還會補償性消費。當年非典在6月25日才正式宣佈結束,但當年北京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依然取得了兩位數的增長。

當時是商品房正式進入大家的生活,單位分房制度終結了,商品房銷售快速增長,與房子消費相關的裝修消費當年直接增長一倍。

結論就是,對於傳統行業,還是要看是不是企業的經營方向符合當下社會消費趨勢,如果已經走下坡路了,業務開始萎縮,那麼有沒有疫情都會逐漸走向衰落。如果是大眾需求旺盛行業,疫情最多是把消費推遲,不會有實質性影響。打鐵還要自身硬。


美景無盡頭


我是一個個體店經營者~其他行業因為沒有親身經歷也沒辦法分享跟談遇到的問題!我是做零售行業!一個小小的實體店,首先房租是第一位!這麼長時間沒開門,房租還的正常交,有些國企或者連鎖商場可能會減免房租,像我這樣大多數人租賃的都是個人的,我感覺很少甚至沒有這麼好心的房東會去給你減免房租吧,不是沒有,但確實很少很少,如果不給漲房租就不錯啦,這幾天天氣暖和出來的人越來越多,雖然開門了,但是進來的顧客特別少,如果是去年這個時候每天營業額賣的都挺好了,年前壓的貨也沒賣出去,錢也壓著,現在也應該是進春款的時候啦,但是春款也是廠家年前出的那批,後期有沒有跟單也不知道,現在進店人少都不知道要不要先備下貨,實體店本來就一年不如一年,但是今年趕上疫情更加慘淡~只能說是後期如果忙了就加倍努力💪看看能否挽回一些損失吧,大家現在面臨的問題都一樣,掙錢的就那幾個行業!其他的老鐵們都一起加油吧,總會過去的,祈禱🙏




開創者111


2020年這場疫情帶來的影響,對傳統企業帶來的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我是國內某知名運動品牌的在職人員,負責實體門店的市場拓展。我們公司做的就是傳統行業中的服裝鞋帽,主要靠實體門店銷售,我來說一下疫情對我們公司的影響吧。

1.幾百家店鋪停業,現金流切斷

這對我我們公司是最為致命的一點。做連鎖店其實利潤是次要的,幾百家店的規模還是可以的,這幾百家店銷售帶來的現金流其實才是最重要的。疫情之下所有的店鋪全部停業,現金流一下切斷,至今還未開始營業。然而房租人員等成本還在,靠公司的儲備現金不知道還能撐多長時間。

2.降租房東寥寥無幾

店鋪已經關門一個多月,還未復工時我們就居家展開與房東的降租洽談。一個點成本最高的就是房租和貨品了,能減少一些房租是節約資金的有效辦法。但是除了萬達,吾悅,家家悅這種的大型商超集團願意給商戶降租外,商超系統願意給商戶降租的非常少,僅個別商場願意降。街邊專賣店的房東更是難談,幾百家專賣店裡願意降租的僅有十幾家,而且力度不是很大,都是免租半月,杯水車薪。現在正在與到期應付的房東洽談暫緩支付,因為公司的現金儲備已經很緊張了。

3.降薪減少支出

加上終端店鋪公司共有員工一千多人,員工工資也是一筆巨大的支出。公司也出臺了政策,從2月十號復工開始,我們辦公室的人員一直是輪流上班,直到今天還是這樣。中間上班的時間就有工資,不上班的就沒有工資,基本上每週能輪到上3天左右。等到3月發二月工資肯定房貸都不夠了。終端店鋪至今還有大部分未開業,僅開了部分關鍵店鋪。沒有開業肯定也是沒有工資了。不知道這種輪流上班狀態要持續到什麼時間。

總之疫情對與我們這種主要靠實體的公司打擊是十分巨大的,已經關係到生死存亡,公司也正在往線上轉移,開展自救。拋開公司,對於個人來說我覺得也是很大的,尤其是隻靠工資的人。公司有風險,我們就有風險。疫情也給小編上了一課,一定要培養一個副業,多掙一份錢,增強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也祝看到的人順利度過疫情,好運。


宋加鹽


活下去,這已成許多企業的共同心聲。

有人歡喜有人愁,對傳統行業而言,此次疫情帶來的影響巨大,對小微企業而言,可以說是致命的。

影響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訂單衰減甚至跳水。疫情期間,除了少數特定行業以外(醫療相關行業),大多數企業開工不足,要麼是有效訂單減少甚至是零(因為大多數客戶也沒有復工),比如,我的一位朋友開的諮詢公司,目前基本沒有訂單,大多數客戶要麼沒有復工,要麼忙著別的事,根本顧不上提諮詢需求。目前酒店、民宿、服務業是重災區。

2.受限於各地的隔離政策導致開工不足,因為隔離許多異地員工無法按時上班(傳統行業中的製造業沒法通過在線辦公等手段解決用工問題),另一位做電器設備製造的朋友是工人無法按時上班,開工嚴重不足。

以上兩種情況都給企業帶來了嚴重的現金流問題。目前看到的新聞是,許多做民宿的已經撐不住了。

3.許多傳統行業存在被替代的巨大隱患,尤其是人員聚集型的企業。以教育培訓行業為例,疫情期間,面對面的教育培訓行業基本無法開工。少數已經投資搞在線教育的做的風生水起。可以預料的是,疫情過後,一定會死掉一批相關企業,也一定會有一些替代企業乘勢而起。

4.涉及到衣食住行的民生行業關係不大。原因很簡單,不管有沒有疫情,衣食住行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即使受疫情短暫影響,過後很快恢復。

5.醫療、養生類行業將迎來大機會。毋庸贅言,這次疫情將改變許多人的觀念,讓更多人意識到健康的可貴,因此相關行業迎來大機會幾乎是必然結果。



林中密語


2020年這場疫情,讓經營者幾乎處於停滯的狀態。傳統企業大都是沒有和互聯網接軌的企業,也就是無法開展線上業務,這次受影響最大。

這次疫情給傳統企業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正常的現金流,被迫中斷,造成資金緊張

傳統企業意味著按照傳統的商業模式運轉的,就是都是主動收入,只有生意系統正常運營,才有收入。一旦停止運營,幾乎是沒有任何現金收入的。這是傳統企業商業模式的特徵。

傳統企業及時不能正常運營,但與一部分固定的費用開支必須要用現金償付的。比如房租,人員基本工資,貸款利息等等。這些事必須要按月償付的,一旦中斷償付,就會嚴重影響下一步的經營。

不能開工,就沒有現金流。但還必須現金支付固定的費用。意味著傳統企業必須要靠原有儲存的現金,度過這段疫情。而這次疫情造成不能開工的時間較長。特別是一些行業,不允許提前開工的傳統企業。儲存的現金流,無法應對疫情的延期造成的損失。所以,這次疫情造成傳統企業的資金緊張,是最大的影響。

二.傳統企業的正常復工,人員到崗出現問題,影響正常生產

對於一部分在疫情期間無法按期支付工人工資的傳統企業,企業工人生活的需要。會考慮到條件好的企業,或者自謀出路。這樣對於一些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會造成一部分人員流失問題。

因每一個地方的疫情嚴重程度不同,傳統企業當地開工的政策不同。會造成一部分外地員工不能及時到崗,如果是技術人員密集型的傳統企業,就會造成即使允許復工,也會造成因員工不能到崗,無法正常生產。

三.疫情造成傳統企業錯失經營的黃金期

這次疫情發生在春節前後,直至開春。這段時間基本上是傳統企業經營的黃金期。也就是這一段時間的銷售業績,按照正常經營的狀態,會佔據全年度的銷售量的較大比重。一旦錯過這個銷售黃金期,就會進入傳統企業的銷售淡季。

特別對於一些依賴於春節前後的銷售高潮的,比如傳統的餐飲業,旅遊業等。也就意味著今年的經營的黃金期已經錯失了。

四.疫情造成傳統企業的年度目標,需要重新調整,從零開始

對於一些傳統企業制定的年度規劃,經歷這次疫情,很多企業需要重新調整。首先是年度銷售目標,盈利目標的調整。市場推廣方案的調整,人員薪酬考核,未來的發展規劃等的調整。所以,傳統企業需要的持續性經營,一旦中途中斷,都會造成影響。特別是對於一些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有的甚至要從零開始。

結束語:

傳統企業的商業模式,是要求必須持續經營,才能完成目標。而這次疫情造成中途黃金經營期的中斷,會造成傳統企業整個運營系統的影響。

希望傳統企業能內部採取“自救”的方式,並找到外力幫扶,克服這次疫情造成的影響。

(本文完)


家林頻道


2020年春節一開始,武漢肺炎猶如平地一聲雷炸響了全國,短短的時間讓全國戒嚴,全國人民共同抵抗這次疫情。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很多行業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首當其衝的便是餐飲行業,幾乎受到毀滅性的的打擊,西貝、海底撈目前暫停營業,星巴克上百家門店關閉;旅遊行業亦是如此,春節,本是出門旅遊的絕佳時機,每年春節都是旅遊行業的旺季,無論是國內遊還是境外遊人數都是爆棚的。而由於疫情的影響,各種航班,車次紛紛取消,往年人頭攢動的熱鬧景區閉門歇業,偌大的景區空空蕩蕩,冷冷清清。旅遊是重災區,已成定論。2019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6.5萬億元,平均一天178億元。停滯一天,就是超過170億元的經濟損失;退訂、退訂、退訂,酒店的預定後臺不停接到取消訂單的信息,據東呈國際集團提供的數據,全國門店春節期間平均訂單間/夜取消率超過40%;僅春節期間,出租率同比去年春節下滑近50%,收入同比下滑 80%;還有其他行業,如地產、影視,交通運輸等等,都受到嚴重的打擊。

對於中國的企業,這也是一場災難,尤其是對中小型企業更是猶如一場致命的災難,全國各地企業(除目前特殊,必須營業的企業外)均延遲復工。無法營業,沒有利潤,再加上房租,全部員工工資,讓多少箇中小企業的老闆們陷入焦慮,徹夜難眠。

在每次重大事件的背後,事件帶來傷害的同時,往往也孕育著新生。如03年的非典,對中國企業的傷害和打擊也是很嚴重的,但同時也孕育著新生:03年成就了阿里巴巴,讓阿里巴巴走向新的高度,馬雲順勢創立了淘寶;03年劉強東公司(實體店)受到嚴重衝擊,他放棄全國擴張連鎖店的計劃,將實體店搬上了線上,在網絡上賣貨,成就了京東;03年的非典是互聯網成為大眾平臺的轉折點,成為互聯網公司,特別是電子商務公司集體大躍進的契機。

同樣的伴隨著這次疫情,會讓很多企業陷入困境,又會有哪些企業順勢而生呢?

疫情期間,目前除醫院,藥店,防護品生產廠及部分超市正常營業外,還有哪些企業在營業?有部分物流公司,盒馬,每日優鮮,外賣平臺等,我們可以發現這些企業大多都是靈活用工企業,正是這些企業員工將我們的日常所需物品送至我們的手上,讓我們在不能出門的情況下滿足我們的需求。盒馬甚至通過“租員工”的方式,聯合部分餐飲企業,接收這些餐飲企業的部分員工入駐門店,解決日常工作,滿足市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這些都是企業靈活用工的結果。

靈活用工模式,企業和自由職業者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兩者之間更多的是合作關係,靈活多變。相對於傳統的用工模式,靈活用工有著更多的優勢:如節約成本,減輕社保壓力;降低稅務和用工風險;靈活,自由等等。所以在此之前有很多大中型企業都是選擇靈活用工的模式,它們部分崗位人員或項目人員都是通過靈活用工的方式招聘。

靈活用工的靈活方便讓企業在日常發展中更加順暢,也可以讓企業在逆境中順勢成長。靈活用工模式無論是對企業、個人還是行業的發展,都是有利的,可以實現多贏的目標,可以預見此次疫情將更加促進靈活用工的發展。

雖然由於疫情導致很多行業、企業停滯,但我們相信很多企業都將在這個困境中找到正確的、屬於自己的新的方向和道路,我們終將克服困難,迎來新的開始!


聽我講股事


疫情時期,遲遲不能復工,回家的湖北人基本還不能返工,復工成本增加,招人難。餐飲,娛樂,服務行業等到目前基本上還不能開工,影響很大。也迫使很多企業開始商業模式的升級轉型,線上賣房,直播網紅賣房,微商,互聯網,快遞行業,口罩,體溫儀,等行業空前繁榮。對於企業是一次重大危機也是一次機遇,如何變革,在這次浩劫中度過難關,升級創新,深深考驗著我國的每個企業。


唐際愛


這個年,所有,所有的實體店面都關門了,毫無疑問,酒店,電影院、旅遊行業、餐飲,還有很多靠著過年做點小生意的商家,影響和損失是最大的。因為這個疫情至少得3_6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可是……所有的成本都在啊[流淚]這次疫情,對於傳統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場挑戰,同時也要相信或許挑戰背後也隱藏著巨大的商機。就像康師傅方便麵通過這次疫情在富豪榜上奪得了第一名,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祈禱]



Ll326蝶戀花


傳統領域影響最大的行業

1.餐飲。整個2月份,全國處於居家隔離狀態,除了零零星星的外賣,基本沒有堂食,洋快餐必勝客、肯德基基本歇業,本土的海底撈、西貝等紛紛網上發聲企業艱難。

2.旅遊。旅遊景點、旅行社、酒店關門謝客。

以上兩個行業參照2019年的數據,損失1.5萬億元。

3.航空、鐵路、高速,公交、地鐵業務量同比下滑超五成,高速免費要持續到六月份,僅僅航空損失4000億元。

4.商場百貨,各地百貨商場失去春節這個最大的檔期,徐福記這樣的食品,春節期間銷售佔比為全年的四到五成。

5.教育。傳統線下教育基本變成線上教學,線上教學支持軟件和教育平臺面臨巨大商機,也會有一輪巨大的洗牌。同時帶動電子出版物行業有一輪新的變革。

6.醫用口罩防護服,迎來十倍級別以上的增長速度,註冊資質的企業大增,疫情過後競爭更為激烈。

7.賀歲檔報廢,影院、發行人、廣告商一地雞毛,損失千億級別。

8.足療、理髮、美容、按摩、洗衣、擦鞋等行業小門店的現金流,如果不能撐過3月份,只能關門。

9.最後,會不會推動中國重新回到分餐制,導致餐飲行業結構性顛覆?


小南街65號


2020年這場疫情對所有企業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不只是傳統企業,而且這些影響是全方位的!

如果要說最深刻的影響,我想一定是: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所有事情都的提前佈局提前籌劃,要有備胎計劃……

2019年給大家津津樂道的事件是華為面對美國的打壓,提前十幾年的備胎計劃,去年大家更多的是佩服任正非的前瞻性。沒有人過多思考,假如自己的企業有一天面臨極端事件意外事件,我們自己該拿什麼來面對?

所以,反思覆盤最深刻的是:你有備胎計劃嗎,你有B計劃,C計劃嗎,面對遇到極端事件突發事件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