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開國少將官至正國級,打仗王近山高度讚賞,練兵經驗全軍推廣

1955年大授銜時,開國少將共有1千多名(含55年之後授的)。在這麼多的開國少將中,有這樣一位,他戰爭年代仗打得特別好,和平時期兵練得特別絕,甚至在仕途上晉升得也特別快,他是所有開國少將中升至正國級最快的人。

這名開國少將就是李德生。

作為軍人,戰爭年代主要是打仗,和平年代主要是練兵。李德生仗是怎麼打的,兵又是怎麼練的呢?

這名開國少將官至正國級,打仗王近山高度讚賞,練兵經驗全軍推廣

在打仗方面,李德生的老上司二野名將王近山曾對他有過這樣的評價:“打仗很硬,不怕苦,任務交給他,他就像老牛頂架,縮不回來”。

李德生的起點並不高,是個“紅小鬼”,是典型“打”出來的將軍。他12歲當上兒童團團長,14歲參加紅軍,16歲入黨,他作戰非常勇敢頑強,“哪裡戰鬥最激烈、哪裡最危險,他就往哪裡衝”。

1945年1月,擔任團長的李德生,主動請纓攻打日軍馬坊據點。為摸清敵情,他“親自化裝成農民深入日軍據點偵察”,之後親率82名突擊隊員一舉端掉馬坊據點,守敵被全殲。延安《解放日報》配發社論,頭版發表了題為《長期偵察和堅決突擊,太行我軍收復馬坊》的特別報道。

1948年7月的襄樊戰役中,李德生所部17旅擔任主攻。他靠前指揮,巧用奇兵,“刀劈三關”,連奪琵琶山、真武山、鐵佛寺三道關口,一舉突破城池。活捉敵綏靖區中將司令官、國民黨中央常委康澤,被中共中央記大功一次。

這名開國少將官至正國級,打仗王近山高度讚賞,練兵經驗全軍推廣

1951年3月,李德生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2軍35師師長、副軍長、第一副軍長兼參謀長,先後率部參加了第五次戰役、金城以南地區防禦作戰和上甘嶺戰役。特別是在上甘嶺戰役第二階段作戰中,李德生奉命統一指揮在前線作戰的第12軍、15軍所屬部隊,浴血奮戰,英勇殺敵,擊退敵人數百次進攻,贏得了上甘嶺戰役最後的勝利。他本人也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

在練兵方面,李德生當軍長總結推出的“郭興福教學法”,在我軍訓練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對全軍軍事訓練產生了強大的推動力和深遠的影響

和平時期軍事訓練是部隊的中心工作,是提高戰鬥力的基本途徑。兵到底怎樣練、怎樣才能練好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現實問題。

1960年,李德生從軍事學院學習歸來後擔任12軍軍長。他在12軍大興訓練之風。特別是他在毛澤東軍事思想和現代軍事理論指導下,總結出了“郭興福教學法”,開創了軍事訓練的時代先河。

這名開國少將官至正國級,打仗王近山高度讚賞,練兵經驗全軍推廣

李德生推出的“郭興福教學法”,其核心是為了練兵打仗,為了提高戰鬥力,而不是為了擺“花架子”。因此,李德生明確指示郭興福:“一定要從實戰需要出發,嚴格要求、嚴格訓練,要使每一個戰士都成為有理想有覺悟,生龍活虎,機智靈活,本領高強的勇士”。

1964年1月,中央軍委向全軍發出指示,對“郭興福教學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稱“郭興福教學法”,“不單是一個軍事訓練問題,還包括政治工作問題,還包括作風問題,也還包括群眾路線問題,號召全軍應當立即行動起來,掀起一個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群眾運動”。以此為發端,在全軍範圍內又興起了廣泛的“大比武活動”,為我軍訓練史增添了輝煌的一頁、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李德生仗打得好,兵練得絕,越來越得到毛澤東的讚賞。他在十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副主席。官至正國級。

這名開國少將官至正國級,打仗王近山高度讚賞,練兵經驗全軍推廣

主要參考資料:《李德生回憶錄》《從郭興福教學法到科技大練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