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之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衝。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白沙埠鎮諸葛村)人。西晉名士、官員,“竹林七賢”之一。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長於清談,以精闢的品評與識鑑而著稱。最初襲父爵貞陵亭侯,被司馬昭闢為掾屬。歷任吏部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河東太守、荊州刺史,因事被免,又改任豫州刺史、建威將軍。後參與晉滅吳之戰,吳國平定後,因功進封安豐縣侯。在荊州拉攏士人,頗有成效。又被徵召為侍中,遷任光祿勳,後拜吏部尚書,因母親去世離職。惠帝即位,遷太子太傅,轉中書令,加光祿大夫,再遷尚書左僕射,領吏部事務。

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王戎認為天下將亂,於是不理世事,以山水遊玩為樂。司馬倫殺張華等,王戎因是裴頠的岳丈而被免。又起用為尚書令,再遷司徒。後張方劫持惠帝入長安,王戎逃奔陝縣,於永興二年(305年)六月初四(7月11日)去世,享年七十二歲,諡元侯。

軼事典故

王戎死孝

王戎在晉代是有名的孝子。武帝時為其母守喪,雖逾越禮制,飲酒食肉,但面容憔悴,身體虛弱,連起身都要扶柺杖。中書令裴楷前往憑弔其母,說:“若使一慟果能傷人,浚衝必不免滅性之譏。”而尚書和嶠在同時遭母喪,雖然寢苫食粥,但哀毀不過禮,氣色不衰。劉毅稱之為“和嶠生孝,王戎死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