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這種強度!許多人遇上“職業生涯”第一次,但他們說:我們要頂上!

近段時間,

企業陸續復工復產,

作為上海的中心城區、核心區,

靜安正逐漸恢復往日的活力。


回溯疫情發生以來,當市民響應政府號召宅家之時,有一些人,卻毅然選擇逆行而上。他們與晝夜奮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醫護人員、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等並肩前行,他們是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以各自的方式堅守崗位、履職盡責,努力維護靜安轄區的平穩有序運轉,為打贏這場戰疫貢獻著不平凡的力量。


收運“特殊垃圾”

突擊隊員消毒噴壺不離手


自1月27日突擊隊組建以來,楊朝勇和劉俊都要提前一小時作出車準備——測量體溫,穿戴好防護服、口罩、護目鏡、防護手套,全副武裝拎起噴壺,將消毒液從頭噴到腳,再為垃圾清運車進行全面消毒。


【戰“疫”一線】這種強度!許多人遇上“職業生涯”第一次,但他們說:我們要頂上!


這是靜安城發集團靜環分公司為抗擊疫情組建的突擊隊。作業三部10名環衛工人承擔了片區內近180個點位的生活垃圾收運任務。這些點位均分佈在居家隔離觀察小區及醫療機構內。


楊朝勇是環衛戰線上的“老兵”,幹了23年的垃圾清運工作,得知要組建收運“特殊垃圾”的突擊隊,楊朝勇放棄回江蘇鹽城過年,主動報名加入。“很多人都回老家了,既然我在上海,肯定要頂上,也沒多想,就是想著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力。”


到了居家隔離觀察小區後,楊朝勇的第一步工作還是消毒,垃圾箱的把手、清運車升降板的按鈕,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忽略。每清空一個垃圾桶,兩人將空桶噴灑一遍消毒液。清運完畢後,對車身再次進行消毒處理。


“你們不要靠得太近。”在市北醫院的垃圾廂房旁,劉俊讓記者退到3米之外。醫療機構的生活垃圾在收取時慎之又慎,除了對垃圾進行消毒外,收運結束後,不僅要對車輛垃圾廂後蓋進行消毒,還要對駕駛室全面消毒。


【戰“疫”一線】這種強度!許多人遇上“職業生涯”第一次,但他們說:我們要頂上!


“80後”的劉俊同樣主動報名加入突擊隊,期間還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他看來,垃圾清運工作的危險性和衝在最前線的醫生、護士不能相提並論,“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只是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劉俊的選擇也得到了愛人的全力支持,“我勸她回孃家,但她一直陪著我,給了我非常大的信心和鼓勵。”


【戰“疫”一線】這種強度!許多人遇上“職業生涯”第一次,但他們說:我們要頂上!


家人的理解支持和單位的關心關愛,消解了突擊隊員的後顧之憂。作業三部黨支部書記劉姝瑩告訴記者,疫情發生以來,集團黨委千方百計籌措各類防疫物資,始終將員工的自身安全作為頭等大事,確保“全副武裝”投入工作。隨著節後返滬隔離的人員逐漸回到崗位,已連續奮戰一個多月的突擊隊員,也將適時輪班休息休整,大家守望相助,共抗疫情。“只要我們做足防護措施,嚴格按照流程消毒,就不怕。”楊朝勇堅定地說道。


用真心換居民理解

物業經理日行兩萬步“查崗”


靜置物業公司物業部副經理潘燕良說,他已經10多天沒有回家吃晚飯了,連續一個多月的不間斷高強度工作,在他職業生涯中從未有過


【戰“疫”一線】這種強度!許多人遇上“職業生涯”第一次,但他們說:我們要頂上!


疫情來襲,居民小區施行封閉式管理,小區的大門成了“生命安全門”。如何守護好這一道道敞開的大門,是所有物業管理者需要解決的頭等大事。


潘燕良負責的石門二路街道13個小區中有不少直管公房、老式舊裡,都不是封閉式小區,有的甚至有六七個出入口。“奉賢路上14個沿街單元,都是一個門棟多戶居民,也沒有保安。原本居民出入自由方便,出門就是馬路。”潘燕良和居委會多次協商,調來30餘個“鐵馬”隔離欄進行局部封閉。沒有保安怎麼辦?物業用木板搭建臨時崗亭,增派安保人員進行24小時輪班值守。


【戰“疫”一線】這種強度!許多人遇上“職業生涯”第一次,但他們說:我們要頂上!


“居民一開始不理解,倒個垃圾要走200米,繞一大圈。特別是天冷下雨,確實是不方便。”潘燕良不厭其煩,和居委會幹部挨家挨戶上門做思想工作。在封住小區唯一出口的同時,也為居民配了715把鑰匙,方便大家進出,用真心換取理解和支持。


春節前,潘燕良不慎摔傷了右腿,即便如此,他還是每天走上兩萬多步、花五六個小時巡視13個小區,檢查33個保安崗亭的測溫登記工作,生怕有任何疏漏,“等疫情過後再去醫院,現在實在是沒有時間。”潘燕良說,自己最感謝的是保安保潔人員


由於不少人提前回老家過年,有的無法返滬,有的需要自行隔離,導致人手嚴重緊缺。有的保安保潔人員從春節前幫同事頂班開始,近兩個月沒有休息,“現在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幹兩三個人的活,大家也都沒有怨言,齊心協力守護好各自的小區,作為自己在這次抗擊疫情中最大的貢獻。”潘燕良擺擺手說,他能做的只是確保防護物資及時到位,平時多關心保安保潔人員,盡最大努力解決他們的困難需求。


靜安的物業人用點滴力量,溫暖這個疫情寒冬。


每天奔波12個小時

快遞小哥被愛心口罩感動


記者找到快遞員小付的時候,他正在為上午第二批投送的46件貨物挨個消毒。


測體溫、消毒成了“非常時期”開工前的第一道工序。在分揀貨物時必須佩戴口罩作業,除了自己身上噴灑消毒液,貨物和快遞車輛也需要消毒。下午、晚上出發前,這些防護消毒工序都要重複一遍。


小付派送的轄區雖然在疫情期間送件總量沒有明顯增加,但

由於單個送件時間變長,一天工作12個小時成為近期的常態。“有些小區沒有無接觸配送的條件,沒有指定的快遞放置點。怎麼辦?只能打電話讓客戶下來取,隔著小區大門遞過去。”


疫情期間接觸人比較多,同時,很多回鄉的同事一時半會不能回到崗位上,自己工作量比較大,這些都讓小付感受到了一些壓力。不過,在配送過程中,他也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溫暖——去延平路上一家藥店取貨時,營業員見小付口罩有些許破損,送給他一隻口罩。去萬航渡路上的一家超市送貨時,老闆也送給他一隻口罩。“現在大家都比以往要客氣得多,電話裡再三說‘謝謝!辛苦!’。這種關愛溫暖了我,給了我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