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煙雲」八年抗戰:血性的四川人用生命守護民族大義

川軍1937年初夏步行從秦嶺出川出川北上抗日。很多軍人只有兩件單衣,一雙草鞋。一路上無有任何補給,但經歷了北方嚴寒的考驗。不得以還搶了閻錫山的軍庫,以補充補給。步行到1938年才到徐州附近。這時南京已經失守。川軍就近參加徐州會戰,川軍未及休整就投入了臺兒莊戰役。承擔了正面阻擊日寇的重大任務。其作戰英勇另各部正規軍刮目相看。  

「史海煙雲」八年抗戰:血性的四川人用生命守護民族大義

穿著草鞋出川抗日的川軍

川軍也承受了巨大損失。有一個師,幾乎拼光。當時師長打電話給李宗仁,說給我們川軍留一點種子吧。李宗仁當時知道對日軍的包圍已經快合隴,因而不同意。師長也堅決服從命令,最後全體官兵陣亡。李宗仁將軍也說過,沒有王銘章和張自忠,就沒有臺兒莊的勝利!       

倭寇入侵

「史海煙雲」八年抗戰:血性的四川人用生命守護民族大義

抗日第七戰區司令 劉湘

“七·七事變”爆發後的第二天,劉湘即電呈蔣介石,同時通電全國,籲請全國總動員、一致抗日。8月7日,劉湘飛赴南京參加國防會議。據楊續雲先生回憶:會上各方主戰主和猶豫不決,劉湘慷慨陳辭近2小時:“抗戰,四川可出兵三十萬,供給壯丁五百萬,供給糧食若干萬石!”會後,共產黨代表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親臨劉湘寓所訪問,讚譽他積極抗戰的決心。   

他回成都後,8月25日發佈《告川康軍民書》,號召四川軍民為抗戰作巨大犧牲:“全國抗戰已經發動時期,四川人民所應負擔之責任,較其他各省尤為重大!”川軍各將領紛紛請纓抗戰。

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園內人山人海、戰旗飄揚。四川省各界在歡送出川抗敵將士,劉湘、鄧錫侯等將領蒞會講話,表示抗戰決心。

「史海煙雲」八年抗戰:血性的四川人用生命守護民族大義

抗戰全面爆發後,川軍七個集團軍,另有一軍一師一旅共40餘萬人,先後開赴抗戰前線浴血奮戰,此後四川每年向前方輸送青壯軍人,人數居全國之冠。曾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長的何應欽曾寫過《八年抗日之經過》一書,書中記載川軍出川人數令人震撼:抗戰8年中,四川提供了近300萬人的兵源充實前線部隊,佔全國同期實徵壯丁1405萬餘人的五分之—還強!

「史海煙雲」八年抗戰:血性的四川人用生命守護民族大義

安縣王者成,送其自動請纓出征的兒子王建堂時場景催人淚下:他贈送給兒子的竟是一面“死”字旗!他在白布旗正中寫了個大大的“死”字,

旗子左邊寫道:

“國難當頭,日寇猙獰。

國家興亡,匹夫有分。

本欲服役,奈過年齡。

幸吾有子,自覺請纓。

賜旗一面,時刻隨身。

傷時拭血,死後裹身。

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1943年是抗戰最艱苦的階段,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令四川在1個月內徵4萬五千名優秀知識分子當兵,飛印緬補充遠征軍。四川無數大中學生和公教人員群情激昂“泣請從軍”,很快就有4萬多人奔赴前線……

慘烈犧牲 

「史海煙雲」八年抗戰:血性的四川人用生命守護民族大義

川軍誓師大會

1937年10月15日,劉湘被任命為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兼任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唐式遵為副總司令;鄧錫侯為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震為副總司令。秘書長鄧漢祥等人,勸多病的劉湘不必親征,留在四川。劉湘說:“過去打了多年內戰,臉面上不甚光彩,今天為國效命,如何可以在後方苟安!”

帶病出徵的劉湘,在抗戰前線吐血病發,於11月28日轉至湖北漢口萬國醫院。他自知病已不支,曾在紙上含恨書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兩句杜詩……1938年1月20日,劉湘去世,終年僅48歲。死前他留有遺囑,語不及私,全是激勉川川軍將士的話:“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史海煙雲」八年抗戰:血性的四川人用生命守護民族大義

參加淞滬會戰的川軍20軍26師,全師4000多官兵,最後不足600人。

劉湘這一遺囑,很長一段時間裡在前線川軍中每天升旗,官兵必同聲誦讀一遍,以示抗戰到底的決心!1939年9月19日在成都為劉湘舉行極隆重國葬典禮。劉湘力主抗日、抱病出徵的壯舉,為他晚年寫下最光彩的一筆。

出川后軍紀嚴明,沿途雞犬不驚,深受各地民眾歡迎。抗戰八年中,川軍擔任的前線戰場,約佔全國十分之二,打了無數惡仗、付出最慘烈的犧牲!

川軍出川后,最先抗敵的是川軍第43軍第26師和川軍第20軍在淞滬戰場的血戰。據何聘儒先生回憶:26師裝備可憐,“一個連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輕機槍和五六十支步槍。有的槍使用過久,來復線都沒有了,還有少數步槍機柄用麻繩繫著以防失落,武器之窳劣,可以想見……”日軍飛機大炮狂轟濫炸,傷亡慘重,戰士誓與陣地共存亡,前仆後繼、毫無懼色。

軍士劉芳第二次重傷時還在說:“為抗日犧牲,死而無憾!”255團中校營長,代理團長強兆馥左腿被敵彈打穿、頸部中流彈,仍堅持指揮……該師官兵就是英勇頑強地鏖戰了七晝夜,多次擊退日軍進攻,被譽為參加淞護抗戰的七十多個師中成績最好的五個師之一。

「史海煙雲」八年抗戰:血性的四川人用生命守護民族大義

該師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重:全師4個團長,兩個陣亡。14個營長,傷亡13個,連、排長共傷亡250餘名。每個連留存下來的士兵僅三、五人,最多不過八、九人……全師四千多人,這場仗打後僅剩下六百多人!

20軍楊森部,這次也在淞滬抗日前線也立下大戰功。10月15日,804團奉命收復失掉的陣地。團長向文彬率部當夜惡戰,奪回了陣地,但全團官兵,營長只剩彭煥文1人,連排長非傷即死,無一倖免,排長剩下4個,士兵只剩120餘人!向文彬在“一天中的三小時內,由中校升上校,由上校晉升少將”,被認為是川軍勇於臨危受命,誓死衛國的突出代表……  

         

122師師長王銘章,奉命駐守滕縣,日軍主力板垣師團猛攻滕縣不下,以重炮飛機猛轟,炸燬城牆,王師長親自指揮巷戰,不幸遭機槍掃射壯烈犧牲。王師長殉國後,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戰至最後一人,城內傷兵不願做俘虜,以手榴彈與衝進來的敵人同歸於盡……騰縣一役,122師五千餘人幾乎全部傷亡,但也斃日軍四千餘人。

騰縣以北的界河、龍山帶佈防之131師陳離部也傷亡四五千人……川軍的巨大犧牲才換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李宗仁在回憶錄中極感慨地說:“如無滕縣之固守,焉有臺兒莊之大捷!川軍以寡敵眾,寫成川軍史上最光輝的一頁!”   

川軍中廣大川軍“不把日寇驅出國境,誓不生還”,催人淚下動人事例舉不勝舉。抗戰八年中,川軍為挽救國家危亡與日寇鏖戰,犧牲巨大。據何應欽的統計:四川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約為全國抗日軍隊的十分之二,即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計64萬餘人,這又居全國之冠! 

「史海煙雲」八年抗戰:血性的四川人用生命守護民族大義

上圖攝於成都博物館 “川軍”參加的主要戰役包括:太原會戰,晉南之戰,襄樊戰役,豫西鄂北會戰,武漢會戰,棗宜會戰,豫南之戰,豫中會戰,徐州會戰,隨棗會戰,南京保衛戰,淞滬會戰,馬當之戰,浙贛會戰,南昌會戰,上高會戰,第一二三次長沙會戰,長衡會戰,石門慈利之戰,常德會戰,獨山戰役。

艱難困苦:後方人民共赴國難

八年抗戰歲月漫漫,整個中國的錢糧支撐,就主要靠“陪都”所在地的四川這個“大後方”來負擔了。抗戰最困難時期,估計四川負擔了國家財政總支出的30%以上。以八年抗戰總計,國家支出14640億元(法幣),四川就負擔了約4400億元。        

這麼多糧食,是四川百姓勒緊褲腰帶奉獻出來的!1941年四川省田賦管理處長甘績鏞行經南、潼道上,在一處茅草房前歇腳休憩,問一個老農民:“今年收成和生活情形咋樣?”老農回答說:“老天爺不作美,我們經常以苕藤菜葉和雜糧充飢。”甘績鏞又問:“糧食不夠,還給國家納糧嗎?”老農民說:“我應繳的糧食都繳了,左鄰右舍都是這樣的!”四川出糧也最多,僅1941年至1945年,四川共徵收稻穀8228.6萬市石,佔全國徵收稻穀總量的38.75%、稻麥總量的31.63%。

「史海煙雲」八年抗戰:血性的四川人用生命守護民族大義

武漢會戰中的川軍士兵

甘績鏞問:“你們自己都填不飽肚子,還有啥餘糧繳公呢?”老農慨然說:“軍隊去前方打仗,沒糧食就吃不飽,就是有條命也不能拼啊……只要能打勝仗,趕走日本鬼子,能過太平日子,我們老百姓暫時吃苕藤樹葉,也有想頭,比起日本人來搶我們好多了!”還有一個農婦,兒子出川抗戰,她孤身一人無餘糧交公,把陪伴自己的一隻貓兒賣了買糧交公,說:“我兒子愛國,我也要愛國啊!”         

萬般困苦艱難的情況下,四川百姓們仍加緊耕種、生產,支援前方。抗戰軍隊的裝備的槍械,穿的軍衣等,當時主要是靠待遇菲薄的四川工人日以繼夜加班加點生產出來的。川江上赤裸上身的航運船工,吼著悲壯的川江號子、積極運輸部隊、軍糧、難民和軍需、民用物資……    

「史海煙雲」八年抗戰:血性的四川人用生命守護民族大義

到抗戰中後期,國家財政困難萬分,軍費緊張,全川又掀起了獻金高潮。1944年春,國民政府軍委會副委員長馮玉祥將軍到川中各地勸導節約獻金,進一步推動了獻金運動。這年1月17日,“成都市各界民眾獻金救國大會”在少城公園內行。從張群、餘中英市長等官員,到市民、商人、教師、川劇藝人……無不踴躍捐獻。最催人淚下的情景出現了:只見一長串衣不蔽體、瞎眼跛腳的乞丐,一個挽一個踉踉蹌蹌把乞討來的全部銅元、鎳幣,叮叮噹噹放進“救國獻金櫃”裡,然後蹣跚下臺……全場哭聲頓起,爭先恐後地掀起又一輪獻金高潮!

據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發表的不完全統計,抗戰中四川各地獻金總額為5億多元。這些錢,是四川人民一滴一滴地擠出來的血!這筆鉅款,有力地支持了抗戰。

百萬民工:搶修軍用飛機場和國際交通線路

1943年秋國際形勢發生了大的變化,美國以大量空軍支援、中國,緣於“持續大規模的對日空襲,只能由中國的空軍基地來執行”,並選定在大後方的成都地區,修建一批轟炸機場和驅逐機場,以便美國飛機能起飛去轟炸日本本土。因此,修建這批飛機場就成為當時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大業最緊急的任務。1943年12月國民黨當局決定在成都地區修建新津、邛崍、彭山、廣漢四個轟炸機機場,擴建或新建成都鳳凰山、太平寺、溫江、德陽、華陽等五個驅逐機機場。因為時間緊迫,工程浩大,先後動員了150餘萬民工,日夜投入搶修。

「史海煙雲」八年抗戰:血性的四川人用生命守護民族大義

民工拉著沉重的混凝土碾子正在修築新津機場跑道。天空中一架美軍雙引擎飛機

新津機場是美軍當時現代化設備機場,是B29型轟炸機的主要基地,B29型轟炸機號稱超級空中堡壘,是專為轟炸日本設計的。僅跑道就比一般機場要大大加寬加長,工程質量要求也十分嚴格。這次擴建搶修,緊急動員華陽、崇慶、大邑等22縣的民工,計20餘萬人參加。修機場所需石方,全靠民工肩挑運送,肩挑時間過久,常常出現雙肩紅腫以致肉破血流。土方工程也同樣艱鉅,全部土方在100萬立方米以上,挖土工具是鋤頭,運輸仍靠扁擔,撮箕等原始工具。

「史海煙雲」八年抗戰:血性的四川人用生命守護民族大義

民工修建機場時用繩子拉動石磙

民工們聽說機場是用來美國飛機起飛轟炸日本的,非常振奮,他們說戰士在前方流血犧牲,我們在後方流汗修建軍用機場,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不少民工出於愛國熱情,主動要求參加。僅參加修建機場的郫縣民工達12223人,工作熱情很高,成績十分顯著,但工程時間緊,勞動強度大,生活又艱苦,兩個月內先後死亡27人,傷殘4人,他們不僅勞累,還和前方抗敵戰士一樣流血傷亡。

四大機場先後完工後,1944年6月16日,美軍空中堡壘B26轟炸機,首次從成都地區起飛,轟炸日本八幡的制鐵鍊鋼基地,使日本遭受巨大損失和打擊。隨機美國記者羅伯德當天晚上在重慶大廈的報告中 說“八幡為日本鋼鐵工業之中心,所生產鋼鐵佔全國鋼鐵總量的五分之一,其所有鍊鋼爐佔全國67%,轟炸該地之重要,於此可見。“同時盛讚中國民工,他說這次搶修機場“人力之大,為二千年前修築長城以來的僅見”“所有之機場均有若干層(石基)由中國農民雙手造成。”從此以後,美軍轟炸機都從成都地區機場起飛,不斷對日本進行轟炸,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抗戰精神永存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的廣播以悽哀的聲音播出投降書。這成為四川抗戰史上最後一個難忘之夜、狂歡之夜!消息迅速傳到各州縣,男女老少湧向街頭、場鎮,大跳大笑大唱,連不相識的人也互相擁抱。到處都在敲鑼、打鼓、敲銅盆,鞭炮徹夜、火把遊行。抗戰犧牲者的眷屬則淚糊滿臉大聲狂叫親人名字:“日本鬼子投降了,你該安心九泉了!”

「史海煙雲」八年抗戰:血性的四川人用生命守護民族大義

1945年10月8日,《新華日報》發表題為《感謝四川人民》的社論。文章稱:“四川人民對於正面戰場,是盡了最大最重要的責任的,直到抗戰終止,四川的徵兵額達到三百零二萬五千多人;四川為完成特種工程,服工役的人民總數在三百萬人以上;糧食是抗戰中主要的物質條件之一,而四川供給的糧食,徵糧購糧借糧總額在八千萬石以上,歷年來四川貢獻於抗戰的糧食佔全國徵糧總額的三分之一,而後徵借亦自四川始。”

「史海煙雲」八年抗戰:血性的四川人用生命守護民族大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