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名人才華了得,卻因為私生活遺臭千古?

幽谷山水


有一個詞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就是“德不配位”。意思是一個人在某一方面很有才,但是這個人人品不好,道德品質和才華成反比,令人詬病。

不過,這種現象在歷史上可並不新鮮。老話說”古往今來數千載,才子多為風流人”。這句話在一定層面就反映了這種現象。

比如說歷史上一個有名的才子,紀曉嵐,他就很貼切地印證了這句話。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很亮眼,不僅寫的一手好文章,在對聯、詩句上也很有成就。還曾編撰數部典籍,為整個民族的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並且為官數十載,文職居多,還曾做過大學士。

但就是這樣的一位名士,卻有著混亂無度的私生活,放縱無度,十分風流。


對我們這些後世人來說,一個如此有才華的名士卻又有這樣混亂的私生活,對其名聲的影響顯然很惡劣。

但前面說過,這種現象在歷史上並不新鮮。因此,這次我們就來看幾位這樣始於才華,終於風化的人物。

第一位,元稹

元稹有才,這是詩歌界的共識。他的作品以愛情詩居多,用詞細膩,風格生動,很能打動人。他和白居易交好,二人也時常交流詩歌技巧,風格等等。

並且二人的仕途都不順利。元稹為官很正直,並且做事勤懇。但他不明白隱藏銳氣這個道理,因此後來觸犯權貴,806~830年間,他四次被降職。或許正是因為看到朝廷的陰暗處,他才義無反顧地支持起了詩歌改革運動。

在這場運動中,他和其他發起人主張學習先賢,用詩歌來反映,批判現實。這在當時無疑很了不起。

但就是這樣一個正直的名士,卻有著濫情的名聲,早些時候,在他去應試途中,他與一位善良的女子邂逅,二人情意相合,他對女子說會回來。



可進京後,他為了仕途,娶了當時太子太保的女兒,將此前誓言忘淨。不過他儘管是為前途才娶的這個妻子,但他對她是有感情的。後來髮妻亡故令他心痛不已,還寫下許多詩句追思。

妻子屍骨未寒,他又邂逅了才女薛濤,從而使得他深情才子的形象就此徹底崩塌。

第二位,蘇軾

談到這位名士各位朋友首先會想到什麼詞來形容他?文豪?食神?還是書法大家?相比上一位,他的才藝範圍更廣,名聲也更響。

他不僅能寫文作詩,還擅長作畫,開創“士人畫”這種國畫新形式,有不少有名的作品。

但他造詣最高的還是書法,他擅於行,楷,名列四大家之一。早年遍學眾家所長,之後開創自己的風格,其字可端正可無形,時而端莊時而豪放,在當時極具話語權。

人無完人,他曾經做過一件令人驚異的事,那就是用自己的小妾來換馬。

蘇軾一生仕途也是不順,一次他被貶官,朋友來送行,看到他身邊一個小妾,便問他說“:我有一匹良馬,用來換這位佳人可好”?他答應了。小妾聽後悲憤難當,最後一頭撞死。



她臨死前的那句“貴畜輕人”,至今看來仍覺觸目驚心。

第三位,帝辛

帝辛也就是各種典籍中所說的紂王,對於這個人物,大家似乎都沒有什麼分歧,因為在大多數人心中,他已經是暴君的代表了。


但實際上,真實的他可能和你印象中的有些不同。比如各種資料顯示他是個無能的昏君,寵信妲己,不理朝綱。但其實他也很有抱負,還有一身好本領,在位期間將商朝的版圖推到了淮水一帶,這得益於他對南夷的多次征討。在他之前,其他政權的版圖僅限於江北。而他將界線擴大到了江南。

並且,紂王在政事上他也有自己的想法。當時一些人依靠迷信方法騙人,一般貴族為保平安都會對他們很尊敬。但他卻不信這一套,並且只要是信這些說法的人一概不用,提拔有真才幹的人。

這種做法在當時無疑很超前,如果不是商朝在此之前已經衰敗不堪,歷史上的他,恐怕會以另一種形象與你我相見。


歷來現實


問主提到朱熹是有才無德之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扒一扒歷史上關於朱熹的醜聞,看完之後,你會相信嗎?

一、朱熹作為儒學大師,道德模範,沈繼祖說他不孝順母親,虐待自己的老孃,不給她吃好米。然而事實是朱熹在母親去世後,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達7年之久,足見其孝心。

二、朱熹在臺州跟唐仲友爭風吃醋,誣陷嚴蕊與唐仲友。風傳朱熹在臺州做官的時候,看中了才貌雙全的營妓嚴蕊,但嚴蕊不理他,反而跟台州太守唐仲友打得火熱。朱熹打翻了醋罈子,連著打了六份報告,說唐仲友跟三陪女嚴蕊有不正當男女關係,行為不檢,傷風敗俗。朱熹還把嚴蕊抓起來,逼她承認跟唐仲友有姦情,但嚴蕊誓死不從,最後連宋孝宗都看不下去了,出面放了兩人,還斥責了朱熹。然而事實是:當時浙東發生大饑荒,朱熹被朝廷委派去賑災,發現了在臺州做官的唐仲友的不法行為,於是他先後六次上狀奏劾唐仲友不法,在他的努力下,終於罷黜了唐仲友的官職,實為為民除害。到頭來反被誣陷為是朱熹為了個妹子爭風吃醋,這完全是顛倒黑白,令人髮指呀!

三、迷上小寡婦,風傳他在福建武夷山教書期間,迷上了當地的小寡婦胡麗娘,兩人發展了一段地下情,還偷摸著非法同居了。後來姦情被人揭發,朱熹為維護個人形象,偷偷弄來一隻死狐狸,沒羞沒臊地宣佈說:“狐狸精變成了胡麗娘,狐妖作祟迷惑老夫。”還派人給胡麗娘送去“婦德楷模”、“貞烈可風”兩塊貞潔牌匾,公然給她套上了道德枷鎖。然而事實是:朱熹在武夷山九曲溪畔大隱屏峰腳下創建武夷精舍,潛心著書立說,廣收門徒,聚眾講學。他老人家作為一個學者和老師,哪有時間搞這些亂七八糟的,純屬汙衊謠言。

四、更甚者風傳朱熹這貨還扒灰,他兒子死後,兒媳婦居然不明不白地大了肚子。關於此事沈繼祖的說詞是:“家婦不夫而孕”說的是朱熹兒子亡故,兒媳婦肚子被弄大了。這是一句有根有據的話,也是一句沒頭沒腦的話。說其有根有據,就是他兒媳婦肚子肯定鼓起來了;說其沒頭沒腦,是這句話不缺賓語卻缺主語:是誰把他兒媳婦的肚子弄大了?此事這是百口莫辯,最後都算在了朱熹他老人家的頭上,以至於現在關於朱熹扒灰的事情流傳甚是廣泛,完全顛覆了朱熹的形象,而且很有市場,很對人信以為真。

朱熹知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沒給自己辯誣,只是向朝廷做了檢討,“深省昨非,細尋今是”,灰溜溜地掛了冠,辭了職,走人了。從此,關於朱熹的種種醜聞開始流傳起來,以至於現在很多人信以為真,但是康熙沒信、陸游、辛棄疾等一大幫子文人志士都沒有相信。各位,你們信了嗎?


密探零零發


蘇東坡是北宋文學家和書法家,他的詩詞和書法出類拔萃,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他的字畫在當時千金難求,求畫的人絡繹不絕,一時之間洛陽紙貴。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不僅如此他還是個美食家,據說“東坡肘子,東坡肉”是他發明的,這兩種菜至今還享譽全國。

據說蘇東坡曾在江西永修一帶為官,期間為當地一個農夫的孩子治好了 疾病。農夫為表示感謝,特地留他吃飯。

當時蘇東坡欣然前往,等到了農夫家裡,他被鄉村美景所陶醉,不禁隨口吟了一句:“禾草珍珠透心香 ”。

正在灶間做飯的農夫聽了,以為這是蘇東坡在教他怎樣去煮肉——“和草整煮透心香”,於是趕緊將豬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進鍋裡去煮,不料這樣煮出來的肉還真是別有一番香味哩! 因為是蘇東坡發明製作的,故名東“坡肘子”。

說了這麼多,親們是不是覺得蘇東坡很有才華呢?然而他做的糗事 ――扒灰也在歷史上臭名昭著的。

蘇東坡一代文豪,大書法家,家境殷實。自古“慈父多敗兒”。父親有才華了,兒子卻庸碌無為。是個只知道吃喝玩樂的低能兒,蘇東坡卻為兒子娶了個才貌雙全的老婆。

一天,兒子出去喝酒去了,蘇東坡一人在書房寫字,兒媳就給公公端了一杯茶上來。 兒媳婦端著茶杯走到蘇東坡的身邊,嬌滴滴的說:“爹爹喝杯茶,潤潤口吧!”

兒媳婦是本地遠近聞名的才女,最初是因為仰慕蘇東坡的才華才嫁到蘇家的,誰知道過門後自己的老公不類父,和公公的才華差遠了,兒媳鬱悶至極。無奈只有通過讀公公的詩作排譴心中的壓抑。

這不,趁老公出門喝酒去了,兒媳想表達對公公的愛意。兒媳端茶送水是假,想勾引公公是真,想到此,兒媳兩鬢潮紅,笑眸如花。

蘇東坡是性情中人,也是風月老手,但有色心沒色膽,他想投石問路,於是在桌上用手指就著灰塵寫下了這樣幾句話:“青紗帳裡一琵琶,縱有陽春不敢彈”。

由於桌面上有一層厚厚的灰,那字跡看得非常清楚。 兒媳婦看後臉更紅了,也用手指快速在後面續寫了兩句:“借給公公彈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兒媳婦才情比老公強許多。

寫罷紅著臉就跑進了屋。 蘇東坡一陣狂喜,正要進屋,他的兒子恰好回來了,兒子見父親喜形於色,就問道:“父親,有什麼好事這麼高興呢?”

蘇東坡嚇了一跳,忙用袖子將桌子上的字跡擦掉,說:“沒幹啥,我在扒灰。” 從此以後,民間把公公偷兒媳婦的行為就叫做“扒灰”。


秉燭讀春秋


竟然沒有人寫絕世渣男郭老夫子?

郭沫若才氣無雙,寫的《鳳凰涅槃》、《爐中煤》、《女神》,《屈原》等作品,那可是伴隨了我整個初中高中時代啊,那時候簡直是我心中的無上男神,搞得每週都必定要找個無人空曠的地方來上一段《雷電頌》,然後慷慨激昂,熱血上頭一陣。


然而啊,萬萬沒想到,萬萬沒想到,這個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學者,還有所謂的革命家,卻實實在在是個渣男啊。他將原配結婚才五天就拋棄了,但是卻不解除婚約。後來他帶著演員於立群從日本回來,張瓊華受從若驚,盡心盡力,無怨無悔的招待照料郭沫若和於立群,好像自己不是郭沫若的妻子一樣。最後郭沫若發了點慈悲心,向她鞠了一躬,就讓張瓊華守了一輩子活寡,還幫著照料了一家的老人,直至送終。而郭卻一生中卻只給她寫過幾封信,他的無情無義,可見一斑。

和於立群沒多久,他又在日本遇到了日本女護士佐藤富子,這位大美女很快就吸引了郭,郭趕緊上前去追,富子為了郭沫若和父母斷絕了父子關係,還為他生下了四子一女。可是抗戰結束後郭離開日本拋下了這六母子,讓孤兒寡母艱難度日。這個還不算什麼,最過分的是後富子帶著孩子來到中國,郭卻致死避而不見,其渣本質簡直曠世絕俗。


郭沫若和富子在一塊時詩歌才華得到了極大發揮,可是富子卻的忍受極度的貧窮,這個過程中郭沫若還和於立群以及她的胞妹於立忱搞在一起,導致她被拋棄後自殺,接著還有彭猗蘭,黃定慧,以及妓女若干,甚至過程中還將性病傳給了富子。真可謂恬不知恥。


所以,難怪魯迅說“遠看一條狗,近看是郭沫若”


李藝泓


驚才絕豔的文士名流往往讓人折服,但其筆下文字卻多仰賴於其情感體驗,因而很多才華橫溢之人,其私生活都令人瞠目結舌。文如其人這一說法其實有失偏頗,妙筆生花之人,未必是德高望重之輩,還有可能是宵小之輩。

那麼,因私生活而遺臭萬年的名士文人又有哪些呢?

司馬相如,僅憑藉辭賦便走上仕途,備受帝王看重,可謂才華了得,但是在對待妻子時的言行卻令人唾棄。司馬相如雖然有才,卻家徒四壁。臨邛縣令王吉與司馬相如交好已久,便邀他前去,司馬相如盛情難卻,最終赴約。為討好王吉,富商卓王孫邀請司馬相如去赴宴。在宴會上,司馬相如對卓王孫寡居在家的女兒卓文君大獻殷勤,以琴聲讓卓文君芳心大動。兩人相約夜半私奔,對於大家閨秀而言,此舉會讓卓文君聲名盡毀,但卓文君卻義無反顧。一向養尊處優的卓文君並未嫌棄司馬相如家窮,反而隨他當壚賣酒,對他一往情深。

好景不長,司馬相如因辭賦出眾而被漢武帝賞識,之後他就初心大變。司馬相如想納茂陵女子為妾,對昔日患難之妻十分冷淡,寫信表明對妻子已經無意。卓文君心灰意冷下寫訣別書,最終讓司馬相如迷途知返。儘管最終的結局尚算圓滿,但是司馬相如拋棄糟糠之妻的舉動還是讓人十分不齒的

元稹以悼念亡妻之詩為後人所知,但元稹其人卻並不專一。元稹詩中所懷念的亡妻是韋氏,她陪他共度清貧歲月,但是卻過早離世。韋氏的遭遇固然令人惋惜,但元稹的感情卻從來沒有從一而終。他在韋氏之前所愛的乃是崔氏女子,也就是《鶯鶯傳》的主人公,崔鶯鶯才貌雙全,家財萬貫。元稹赴京考試之時,便攀上了京兆尹之女韋叢,利用她走上仕途。在韋叢死後,元稹又與才女薛濤情投意合,但是薛濤乃是樂籍出身,又比元稹年長,元稹權衡利弊之下,又拋棄了這位紅顏知己。

若說司馬相如的移情別戀讓人指摘,但元稹的忘恩負義可以說是令人忿恚了。

男人多有朝三暮四之輩,其實女人也有將他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的,上官婉兒便是其中一位。上官婉兒才情橫溢,其文風甚至影響一個時代,但她的私生活卻極為混亂。上官婉兒曾與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私通,被武則天發現,險些因此喪命。上官婉兒並未就此收斂,反而在宮中更加放肆。她先是獻身太子李顯,在李顯被廢后,她又與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交好。後來,李顯繼承大統,婉兒再度投靠他,但是不甘寂寞的婉兒還蓄養了諸多面首,以供自己取樂。在男權社會中,上官婉兒的舉止無疑是驚世駭俗的,這也讓她備受爭議。

其實因私生活而遭人唾棄的有才之人古今中外皆有,遠不止上述幾位。他們所留下的文化財富固然寶貴,但是其人品上的缺陷也確實讓人不齒,後人當引以為鑑。


鄧海春


說起董其昌,此人一定不陌生,如果諸位鑽研書法,瀏覽書法史,那麼此人也必然能在書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後期大臣,著名書畫家。

其書法出眾,據說是曾經董其昌年少時去參加松江府會考,當時他文如泉湧,寫了一篇好文章,自以為準可奪魁,誰知發榜時竟屈居堂侄董原正之下。原因是知府衷貞吉嫌他試卷上的字寫得差,文章雖好,只能屈居第二。此事使董其昌深受刺激,從此他發憤學習書法。以唐人顏真卿《多寶塔帖》為楷模,後來又改學魏、晉,臨摹鍾繇、王羲之的法帖。經過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書法有了很大的進步,山水畫也漸漸入門。

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書法大家的優點,自成一家。他的書法給人的感覺是飄逸空靈,瀟灑自然。

繪畫上,他攝取眾家之法,按己意運筆揮灑,融合變化,達到了自成家法的化境。

康熙皇帝曾經盛讚董其昌的書法,稱其是: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於楮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於若不經意處,丰神獨絕,如微雲卷舒,清風飄拂,尤得天然之趣。

萬曆十七年,董其昌得中進士,後來有充任皇長子朱常洛的講官,朱常洛對他的才學很是佩服。等到朱常洛(明光宗)即位,啟用董其昌為太常少卿,掌國子司業。期間,奉命修《神宗實錄》。可惜朱常洛在位僅有一個月,董其昌作為東宮舊臣,沒有得到更大的重用。天啟五年,就派到南京任禮部尚書。

《明史》:皇長子出閣,充講官,因事啟沃,皇長子每目屬之。

而他風評被害,就是源自於他晚年的一件事,這件事還得從他的老家華亭縣說起:華亭縣一個叫陸兆芳的秀才家裡有個使女叫徐英,因為長相出眾,被董祖常看上了,要買她作妾。陸兆芳不同意,董祖常便召集200多名打手半夜打進陸家去搶奪。陸兆芳告到府縣,但董家權勢太大,連地方官也不敢惹他們。後來還是幾位鄉紳出面調解,陸兆芳也只好忍下了這口氣。

不久有一個說書的錢二,在茶鋪說《黑白傳》一書, 講的就是董氏父子強搶使女一事。人們聽了都十分解氣。董氏父子得知後,把錢二私自抓來追問.要他招出是誰寫的話本。錢二就說話本是生員範昶給他的。董氏父子又把範昶叫來逼。供,範昶不承認,董其昌強令他到城隍廟對著神靈發誓,百般侮辱。範昶受了這一場惡氣,回家病不起,沒過幾天就死了。

範昶死後,他的母親帶著媳婦.婢女到董家哭訴。董其昌不加理會,還縱容兒子對範母範妻大肆辱罵。叫人把範母的轎子砸爛扔進河裡。董祖常又見範妻身穿白孝服,認為衝了他家的喜氣,命人關上大門,把她的孝服撕破,還扒去範妻和范家使女們的衣服,踢打羞辱。在門外圍觀的街坊們都憤憤不平。不久,範昶的母親也羞憤而死。

董家的做法令民眾群情激責,萬曆四十四年(1616) 三月的一天,幾萬百姓聚在董府門前,高喊“要使柴米強,先殺董其昌”的口號。董家庭傭的打手們見人多勢眾,慌忙關了大門,上房守護。有人靠近,就拿磚頭瓦片向下砸。眾怒之中,有幾個人上前拔下董府門前的旗竿。董府爪牙紛紛用磚瓦投擲,很多人都受了傷。憤怒的群眾中有人-聲喊打,於是萬眾揮臂,磚石雨點般直衝董宅。爪牙們招架不住,躲進屋裡。有人翻牆而人,開門打進董府。人們一擁而上,將董家房中的傢俱擺設應抄走、砸毀。轉眼之間,數十間富麗的廳堂已經被砸得稀爛,一片狼藉。

這消息傳得很快,上海、青浦、金山等縣的百姓紛紛趕來,人越集越多。混亂之中,有人一把火點燃了房子。火愈燒愈烈,一夜之間,董府數百間雕樑面棟的豪華宅第化為灰燼。鄉民將董其昌建在白龍潭的書園樓居焚燬,還把董其昌手書“抱珠閣”三字的匾額沉在河。董其昌惶惶然避難於蘇州、鎮江、丹陽、吳興等地,直到半年後事件才平息下來。但這場運動領頭的幾個讀書人被殺了頭,相關士子被革了功名。這場鬥爭,在明末轟動,被稱為“民抄董宦”。

《民抄董宦事實》:因《傳奇小說》與生員範啟宋父子爭怨,各抱不平,遂開釁端。二姓越數百里赴職投狀,而事外之人,輒從中鼓煽,構此奇變,狂生髮難,惡少橫起,董氏主僕之住房,一夕成燼。諸生一時過信啟宋之詞,以耳伺耳,以目伺目,忿激成仇,揚袂而起,五學若狂,穢詞加遺,騁一時之意氣,忘當機之隱禍,宜其有今日耳。今本院巡歷茲土,遍訪鄉紳孝廉及諸父老,頗得其概。大都修隙本宦者,果有其人。而開風切齒者,遂擁至千萬。雖雲奇禍,實出無知,姑與維新,免其查究,合行曉諭。

縱使此人風評如此,但此人在書畫界堪稱大家的人物,在學習明清書法,怎麼也繞不過此人,其成就頗高。故而啟功曾感慨說:我們罵董其昌,但是落筆就是董其昌的書寫方法。


潯陽鹹魚


康有為


是的,這個人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沒有遺臭萬年,不過個人生活也屬實有些荒唐。

康有為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青年時期學習了西方思想,堅定的認為封建制度過於腐朽,只有資本主義才能拯救華夏文明於水火。然後就組織了一批人,跟他一起公車上書,最終和皇帝一起進行了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出逃日本,在出逃的過程裡,謊稱自己有皇帝的衣帶詔,到處募捐騙了很多錢。

其實這個過程裡還有很多政治思想上的問題這裡也不多做贅述,趕緊說道說道私生活。

康有為受西方文化薰陶,寫書提倡一夫一妻制度,但是到了他自己身上呢,表示並不適用,康一生共有六位妻子,其中他的原配夫人正是他的親表姐。

當時康的言行不一就已經非常厲害了,嘴上說著一夫一妻家裡養著六個老婆,說不能近親結婚自己卻娶了表姐,誒,真香。

他最小的老婆是在六十多歲的時候娶回家的,當時甚至眾多妻子兒女無人出席他的婚禮,六十多歲的康有天沒事幹就在街上溜達,看上了一個十八歲的少女,多次上門求親,誘以重利,最終成親,並在臨去世的時候表示希望最小的妻子不要改嫁,於是當時年僅25歲的張光便為康守寡一生。

康是一位愛國志士,他推進革新,積極變法,想要救國救民;另一方面他言行不一私生活混亂荒唐,又是個偽君子。正所謂人無完人,相信你也有自己的評論。


當地一個比較有文化的人


從題目意思看,這個人必須要符合三個條件,即名人、才華了得、因而私生活遺臭千古,題主列舉的朱熹只符合前兩個,因其理學成就,世尊稱為朱子,享祀孔廟,位列十二哲,不說流芳百世(畢竟現在沒那麼尊崇了),也絕非遺臭千古。

真正遺臭萬年的人物,如秦檜、汪精衛之流,這是連普通大眾都知道的賣國賊,他們也大多是出賣國家的漢奸,反而私生活處理得還好,沒留下太多汙點。

這一類一流賣國賊往下,就出現因私生活而為人不恥的了,不過人民大眾似乎對此很寬容,總覺得男人們,亂搞也是難免的,又因為事涉隱秘,茶餘飯後當作談資,也就說說笑了,沒有太多人會去宣揚此事。


威說


藉著題目講一講元稹同學剪不斷理還亂的情史,他浩浩蕩蕩的後宮團包括了名媛崔鶯鶯、著名女詩人薛濤、江南著名歌星劉彩春等等,既有清純蘿莉也有漂亮姐姐,戲碼有窮小子戀上富家女、姐弟戀,範圍之廣,形式之多樣,古今少有。當然,談不上遺臭萬年,只是有些落人口舌,也成全了我們愛八卦的心。

元稹,字微之,生活的時間是唐代中晚期。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不是前十,也擠進了百強。特別是與白居易提倡新樂府運動,並稱“元白”,可謂文化界明星人物。

元稹少年成名,在赴京趕考途徑蒲州時談了一場家喻戶曉的戀愛,還寫了書名叫《會真記》,又叫《鶯鶯傳》,引起人們浮想聯翩,演繹了多個形式、多種版本。我們會猜想元稹愛過崔鶯鶯嗎?肯定愛過,只不過崔鶯鶯出現的時間稍早,註定只能成為元稹的多年後回憶的一場綺夢,心口上若有似無的硃砂痣,因為他很快就遇上了真名天女。


元稹的“她”叫韋叢,父親位列三公,從一品,真正的名門高戶,世家顯族。她是么女,深受父母寵愛。元稹很幸運,新婦溫柔賢惠,絲毫不嫌棄新進青年家庭的拮据。

《遣悲懷》其一,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有其一就有其二其三,都是描寫作為小小校書郎的元稹薪水微薄,連添新衣,買壺酒都艱難。但是,夫人韋從親自下廚、縫補,賣掉首飾貼補家用,甘之如飴,豪無怨言。韋氏從20歲嫁給小公務員元稹,到27歲去世共生了五子一女,生育之勤也算兩情和美的佐證。

元稹可能是歷史上給妻子寫詩最多的詩人,最著名的就是《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深情款款,弱水三千獨飲一瓢的專一,但是你以為元同學真得就此半緣修道半緣君就大錯特錯了。不到一年,他的生命裡又出現新的戀情。


一年後,元稹到四川出公差遇到了大名鼎鼎的傳奇女詩人薛濤,寫下了《贈薛濤》,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後來,二人以詩為媒,相互唱和不斷。在元稹回京後,年長元稹11歲的薛濤仍然痴心等待,為他洗盡鉛華,穿上道士服隱居浣花溪,把一腔情思空拋灑。此時的元同學也沒閒著,正在傾心聆聽言辭雅措風流韻足的江南小曲。

雖然做了乘龍快婿,但元稹早年仕途並不順,乾的紀檢監察是得罪人的差事,貶官也難免。好在,江南有劉採春,歌甜人美,又一次點亮了元稹的生命。

此外,元稹在韋從之後又娶了第二任妻子大家閨秀安仙嬪,第三任妻子山南西道涪州刺史裴鄖的女兒裴淑。此外的各種豔遇不再贅述,大家可以去讀讀他的好基友白居易寫給他的詩,兩人的關係倒可以好好的寫一寫。

元稹最後官至宰相,為官有政績,然而在感情上是薄情還是濫情,想想他生命中這些女人,不知他可心有愧疚?


俳語雜說


商紂王、隋煬帝、李煜、秦檜、元稹、張居正、紀曉嵐、秦始皇、漢武帝、馬丁路德金、愛迪生、斯大林......

商紂王和隋煬帝都屬於前期在政治上頗有建樹,在女色方面私生活是非常混亂的。

秦皇漢武,文治武功,名揚千古,在晚年因追求長生,做出了許多為後世所詬病的事情。

李煜若是作為一名普通的富貴人家公子,藝術家的身份完滿無缺了。可他卻是以皇帝的身份,喜好女色,迫害忠臣。關於他,元代的陶宗儀在《輟耕錄·纏足》引《道山新聞》中提到:“ 李後主 宮嬪 窅娘 ,纖麗善舞。 後主作金蓮,高六尺……令窅娘以帛繞腳,令纖小,屈上作新月狀,素襪舞雲中,迴旋有凌雲之態。”

秦檜在書法方面造詣不凡,早年也曾力主抗金,只是骨子裡的軟弱還是令他膽怯了,做了金人的走狗。在被俘期間,頗受金人寵溺,參與的宴席,左右俱是中都宮室大臣妻妾子女陪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